四 念 处-3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致光法师录音整理成文字,为增加易读性,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或有增加括号内的衔接字词,以使得文句通顺。感恩翻译小组为此文付出的努…
四 念 处-2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致光法师录音整理成文字,为增加易读性,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或有增加括号内的衔接字词,以使得文句通顺。感恩翻译小组为此文付出的努…
四 念 处-1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致光法师录音整理成文字,为增加易读性,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或有增加括号内的衔接字词,以使得文句通顺。感恩翻译小组为此文付出的努…
《圆觉经讲记》第十二章 贤善首菩萨
此章由贤善首菩萨为大众问:(1)此大乘教,名字何等? (2)云何奉持?(3)众生修习得何功德?(4)云何使我护持经人?(5)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佛回答:(1)此…
《圆觉经讲记》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此章由圆觉菩萨为凡夫问:(1)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2)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佛回答:(1)安居前行:先礼佛忏悔,后作安居羯磨(2)安居正行:修三种…
《圆觉经讲记》第十章 普觉菩萨
此章说明邪师病。邪执谬见,不但自心固有的人难于断除,由师友的熏陶而来的,其力也大。修行的人必定要亲近善知识,然而不知选择,遇邪师、邪友,而一味盲从,必致反受其误…
《圆觉经讲记》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
在修行的过程中,无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难免不发生各种病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切修行,无非要降伏与破除无始无明,而此根深蒂固…
《圆觉经讲记》第八章 辩音菩萨
辩(通”辨")音菩萨因能辨佛音声而称名,于佛所说法音一闻千解。此菩萨知晓佛所开示三种妙法门能广开诸方便,所以本章是他为菩萨问佛:奢摩他、三摩钵提和禅那三法要如何…
《圆觉经讲记》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威德自在菩萨因威德自在降伏一切而称名,即菩萨种种威德方便显现令众生朝向觉悟,威德显现有愤怒或寂静相貌,愤怒相能降伏众魔军,寂静相令众生欣然受教。本章是威德自在菩…
《圆觉经讲记》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2)
“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一切菩萨的修行——菩提道、外道所成就的法,都是本来在觉中——菩提智慧。 “无明、真如无异境界”,“无明”是指迷惑境界所知的一切万…
《圆觉经讲记》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1)
清净慧菩萨因心清净具足智慧而称名,心无贪嗔等妄念,就能定心清净,心于识境不妄想分别,则本具智慧能现前。心从凡入圣的修行就是要清净慧——随顺觉性,所以本章是清净慧…
《圆觉经讲记》第五章 弥勒菩萨
弥勒梵名Maitreya,意译为慈氏。弥勒佛是未来佛,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时他是阿逸多比丘,目前在兜率天,等待因缘成熟,示现降生人间成佛。弥勒佛所度化的众生,是释迦…
《圆觉经讲记》笫四章 金刚藏菩萨(2)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花,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
《圆觉经讲记》笫四章 金刚藏菩萨(1)
金刚藏梵名Vajra-garbha,音译为"缚日啰孽啰婆”。金刚是一切无能坏,能坏千一切,如来藏就如金刚藏不可破坏,能破极后微细无明之惑。在《密严经》中说:“金…
《圆觉经讲记》第三章 普眼菩萨-2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圆觉经讲记》第三章 普眼菩萨-1
普眼菩萨的“普眼”,即一切皆能见之眼,所见一切无非是眼,所以言普眼。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起座,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对佛说: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如何思惟、住持,以及有什么方便法门?
《圆觉经讲记》第二章 普贤菩萨
此章由普贤菩萨问佛关于圆顿种姓的久学菩萨之顿修顿悟的如幻三昧法门:(1)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2)若诸幻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3)若诸众生常居幻化,不知如幻境界,云何解脱?
佛的回答是:(1)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所以幻灭则见心本觉不动。(2)修行先离妄境,次离幻心,后离亦离,得无所离。(3)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讲记》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2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当一切诸佛在因地开始修圆觉法门的时候,知道轮回生死有如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空…
广超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二)法会缘起
如是我闻: “如是”指这部经。“我”是结集者——阿难尊者的自称。“闻”是从佛陀亲闻,或佛弟子间展转传闻。阿难尊者说:佛如此说,我如此听,佛的确是如此讲的,百分之…
净土与秽土-4
根据这个有关弥勒菩萨经典说,一个人如果听到弥勒菩萨的名号,很恭敬供养礼拜,发心去兜率净土,这个人就可以去了,就那么简单。那么,如果一个人听到弥勒菩萨名号,不用修、也不用拜、也不用什么,他不会堕落地狱、边地,而且经常生在正见的眷属,不会诽谤三宝,也就是说呢,你听到弥勒菩萨名号,听过了吗,都听过了,所以你们这些人是不会堕落的,不是我说的哦。
净土与秽土-3
佛接引众生哦,有各种各样的方式,那么我们娑婆世界是其中一种特别殊胜的方式——就是有三恶道,因为有这个三恶道,所以殊胜,很多人说三恶道哪里好?我问你们,你们看了很多佛经,佛是不是说在做天人修行不如在人间修行,为什么?天人在那边享乐,享乐不觉得苦,对不对?享乐了就不想修了,那么呢你在人间呢,有苦有乐,你知道苦怎么回事,乐怎么回事,你才会真正认真想修,这是他最殊胜的地方。
净土与秽土-2
《观无量寿经》主要跟那韦提希跟她500个宫女讲,怎么观极乐世界,这个16观,然后再讲,你修成了,怎么往生,所谓的九品。
净土与秽土-1
那为什么要讲这个讲题?因为我经常到处弘法,时常都面对这个问题:要不要去净土啊?那么每当那些法师找我谈的时候,我都说,不一定要去净土。那么,今晚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说同样一句话,不一定要去净土。
六度(波罗蜜)-3
问2:布施里面有财施,财施有外财跟内财,内财施自身乃至妻儿等。那布施妻子儿女是不是一种侵犯人权的行为?
六度(波罗蜜)-2
一个人他要行菩萨道度众生,他自己心乱如麻没有定力,没有定力就没有智慧,而且没有定力的人很容易起烦恼,那怎么能够利益众生。所以菩萨要行菩萨道一定要修禅定。
六度(波罗蜜)-1
菩萨的行为到底是做些什么呢?菩萨上求佛道,就是求智慧,成佛的智慧。下化众生,就是以慈悲心去度化一切众生。这样的众生我们称他为菩萨。就是说他求佛道求智慧来自度,做种种利他大悲心来度众生。
大乘宗派论解说-8
所以,这些思想里面很多东西错误,如果我们没有注意的话呢,我们本身也掉入这种错误去。那么这个错误,你就执着这个错误的见来看这个世间,来看你的修行,那么来判断你修行,自己修到哪里。那或许你有这种思想你就发现,哦,我已经觉悟到我的见性不灭原来是如此。他就认为他觉悟了。
大乘宗派论解说-7
如果你们要学习佛学,要了解那些讲经师注解经典所讲的话,你们那最好看《起信论》,不但《起信论》,唯识也很重要,你们看律宗也拿唯识来讲,净土宗也拿唯识来讲,甚至于到了宋朝的时候,华严宗的那些大徳也拿唯识了。
大乘宗派论解说-6
我们佛法里面说闻思修,要先听闻,然后思维,选择适合的、正确的,我们再去修。那么这个闻思功夫要做多久呢?在你还没有觉悟、还没解脱前,尽量闻思。但是不要只是闻思不去修持,那是错误的,但是也不要抱着一种态度,只要修持就可以了,那也是错误的。
大乘宗派论解说-5
他说,如来说这个如来藏法门不同于外道,所以他说学习这个如来藏法门的人,应该离外道见,怎么样离?应当依“无我”之如来藏。他说无我之如来藏,不是有个常住不变的我的如来藏,懂吗?这如来藏法门是因为无我,要详细解说这个“无我”而解释这个如来藏。为什么这样?
大乘宗派论解说-4
那佛就为了这一类众生,另外开示一种法门,叫如来藏的法门。那么这种法门很容易令人家误导,变成支持一种常住不变的我的论调。那么,这个就是真心论的这些支持者,他们经常拿这类经典来强调,有个常住不变的真心,这是错误的。那么在经里面是说,佛是为了度化(那些)怕听到无我、不喜欢听到无我的人。那(是)一种方便善巧而讲这个如来藏法门。
大乘宗派论解说-3
佛讲这个真心的法门,是专门对付一种人——怕听到无我、无常的。那佛就用这种法门来跟他讲,就是说佛是为了要让我们确定,我们所在的这世间、身心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那么这样,你才会想要修道、要远离,但是一旦讲到一切都是无常、生灭。那么就会使到人生起一种见——那么解脱也无常咯,但是佛说的这些一切都是无常,是指什么?指有为法。
大乘宗派论解说-2
本内容超级棒,无法提炼,具体大家自己看。
大乘宗派论解说-1
印度佛教有三大派系:就是唯识(虚妄唯识论)、性空(性空唯名论)、以及真心(真常唯心论)的说法。唯识,多数是根据“论”;那么性空,多数根据中观论以及般若经典;那真心论,多数根据经来讲。
十二因缘-3
我们的身心一直在换,但是有个心念一直在执着我是某某。所以,所谓的中国,也是这样,有时侯缩缩缩,缩到很小,缩到长江以南;有时候大大大,大到欧洲去了。就是这么一回事而已。这里面,那老百姓一直在换,换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说我们中国历史五千年。——我们轮回也是一样。我们不同的身心一直相续相续,然后他说我从无量劫轮回到今天,是你那个我执的心,它说那个是我,根本那个也不是。
十二因缘-2
所以,你死了可以不要生吗?可以。只要你当时不要再执着生,也就不生了。但是你要不执著生,可能吗?太多人有太多业、太多习气、太多执着、太多放不下,你做不到!就是因为你有这个爱、取。
十二因缘-1
十二因缘指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缘:产生的意思
大我小我无我-3
一切诸法因缘生因缘灭,我们要看清这个真相。那么当你认清这一点,你就会同时看到无我。你不必去无我,他本来就是无我。就算你现在你认为我在迷惑中还是无我,同意的举手,要有这个信心啊,那不举手的人是有还是没有嘞?
大我小我无我-2
那么,你的一切身心行为,按照佛法说,都有原因使它发生。而使它发生的这些原因,不是一个,是很多配合在一起。所以佛法里面有句话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大我小我无我-1
今天我要跟你们谈的是“小我大我无我”,就是说我们修学佛法,要认识这个无我,那么等一下我会进一步谈无我,但是在认识这个无我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我们这个小我、大我先。
如何认识自己修到如何-2
我今晚是说“如何认识你自己修行修到如何”,但是我谈的都是根据你过去世带来的善根来说的。那么善根有了,你要去继续修嘛对不对,继续前进哦,你没有去做你就没有了嘛。
如何认识自己修到如何-1
那么我们这一生来这个世间修行,到底自己修到什么情况了,自己怎么去判断,怎么去分辨?那么在我们佛法里面说,佛门虽广大,只渡有缘人,听过吗?很多人听过,那么所谓的你修行到什么程度,就是你跟佛教结了多深的因缘,结了多久的因缘,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了。
坐禅应有的认识-3
(接上文……)这些灵界众生里面,有好的、有坏的。好的也可以跟你感应,坏的也可以跟你感应。坏的跟你感应,它利用你去做它要做的事情,或者它要…
坐禅应有的认识-2
接上文……) 同时无论如何,当你调心调到你觉得心情很愉快的时候,你要知道下一步——你要知道你的心能够很稳定地集中在一个地方,没有移开,静…
坐禅应有的认识-1
佛教讲戒、定、慧,就是我们要修行、要解脱生死,这是佛来人间度化众生的第一个目标,要度化众生解脱轮回生死。那么佛在教导里面,他说你一定要先持好戒,这个持戒是要戒掉你的恶的行为;然后佛讲下一步你要修禅定,这个禅定是要净化你的心。——戒是要净化你的行为,禅定是要净化你的心。你的身行为好、心行为也好,之后,身心都清净了之后,你才开始修一些佛法所讲的智慧观行,那就很快生起智慧。
什么是佛法-2
佛法的重点,一个是讲你迷惑的现象是怎么回事,另外一个重点告诉你,你是能够打破这个迷惑,生起智慧来觉悟。
什么是佛法-1
有人说,佛、佛法是一个宗教,有人说佛法是哲学,但是,到底释迦牟尼佛来这个世间讲法目的是要讲什么法呢?我把它总括了两个句子:第一,佛要我们明了,明了什么呢?明了这个迷惑的心和境;另外一件事情,佛要我们去修行,去觉悟道果。也就是说,佛的一生在这个世间讲法,就是要我们完成这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明了我们迷惑的心、境是怎么回事;然后,第二件事情,就是要我们去修行觉悟这个所谓的道果。
广超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一)序、释经题
(说明:本讲记主要来自上海:复旦大学2009年7月版的《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广超法师讲述,部分内容有删减,敬请购买原版著作) 《大方广圆觉修…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开示汇编之二)
伍 那天早晨起身时,我感到不可言喻的大胆、果敢。我对这个经历感到惊奇。过去修持中从来不曾发生这样的事。在我进行了彻底、勤勉的观照、探索之后,心已经完全切断了对一…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开示汇编之一)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开示汇编) 英译者 迪克.西拉勒塔诺比丘 anicata中译笔记,供参考 The Direct Route to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