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灭尊者开示录-8:五种因素​

这五种因素是信、精进、正念、禅定、慧。这些因素有助于你努力去达成目标。这是由心念促成的,不是自觉的,而是通过正确的方法来修行以达目的。这些是基本的你所做努力的结果。

寻灭尊者开示录-7:六入处触,即成世间

身边万事万物构成我们所处之世间。这世间,正如我先前所言,由六入所创。为何佛陀言明,倘若此人尚未见世界之止息,便不会与他谈论涅槃呢?

寻灭尊者开示录-6 :禅定(三摩地)的修习应用

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禅定。禅定是心念的专注,或者说进入心一境性。

寻灭尊者开示录-5 : 行、贪爱及其止息

佛陀都说了什么呢?有四件事情你们必须留心,那就是四念处。佛陀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你不能允许后续的念头产生并促成贪爱。至于你通过六根获得的感受,你必须小心的去观照它,在自然发生的经历之后,不允许头脑进一步制造念头并产生贪求和厌恶继而促成贪爱。

寻灭尊者开示录-4 : 正念的重要性

我们所修习的佛法体系是佛陀证悟到并向我们宣说的,当你沿着这条定慧之路前进时,真相将在你面前展开。换句话说,当你真正认同佛陀所教导的“无我”时,你就会觉悟到真理并最终达到真理的高度。但是在沿着佛陀指明道路前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付出特别的专注和仔细的练习。在这练习中,正念扮演着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正念能够使你在一举一动的当下,确切知道你之所是。如果你行为举止仍像以前那样,那就失去了正念。相反,如果你行住坐卧都带着觉知并符合佛陀所宣讲的佛法,去除虚假的有“我”的观念,那这些正确的举止就是正念的结果。

寻灭尊者开示录-2:八正道

兄弟姐妹们,佛陀觉悟成佛,不仅觉悟到真理,也指出了这条帮助别人追随和证悟同样真理的道路,即四圣谛。它有八种方法和途径:1.正语2.正业3.正命4.正精进5.正念6.正定7.正见(四圣谛)8.正思维。

寻灭尊者开示录-1 :佛教哲学的独特性

兄弟姐妹们,佛陀宣讲的哲学是独特的,它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佛陀找到了人类脱离“苦”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来源于人的自身而非外部。

2021年5月1日长沙 《如来禅》基础止观禅七

2021年5月1日长沙 《如来禅》 基础止观禅七 如来禅渐修道赞 达摩来东土,传法救迷情, 五祖传衣钵,首座神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

《圆觉经讲记》第十二章 贤善首菩萨

此章由贤善首菩萨为大众问:(1)此大乘教,名字何等? (2)云何奉持?(3)众生修习得何功德?(4)云何使我护持经人?(5)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佛回答:(1)此…

《圆觉经讲记》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此章由圆觉菩萨为凡夫问:(1)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2)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佛回答:(1)安居前行:先礼佛忏悔,后作安居羯磨(2)安居正行:修三种…

《圆觉经讲记》第十章 普觉菩萨

此章说明邪师病。邪执谬见,不但自心固有的人难于断除,由师友的熏陶而来的,其力也大。修行的人必定要亲近善知识,然而不知选择,遇邪师、邪友,而一味盲从,必致反受其误…

《圆觉经讲记》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

在修行的过程中,无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难免不发生各种病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切修行,无非要降伏与破除无始无明,而此根深蒂固…

《圆觉经讲记》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2)

“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一切菩萨的修行——菩提道、外道所成就的法,都是本来在觉中——菩提智慧。 “无明、真如无异境界”,“无明”是指迷惑境界所知的一切万…

《圆觉经讲记》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1)

清净慧菩萨因心清净具足智慧而称名,心无贪嗔等妄念,就能定心清净,心于识境不妄想分别,则本具智慧能现前。心从凡入圣的修行就是要清净慧——随顺觉性,所以本章是清净慧…

《圆觉经讲记》第五章 弥勒菩萨

弥勒梵名Maitreya,意译为慈氏。弥勒佛是未来佛,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时他是阿逸多比丘,目前在兜率天,等待因缘成熟,示现降生人间成佛。弥勒佛所度化的众生,是释迦…

《圆觉经讲记》笫四章 金刚藏菩萨(2)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花,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

《圆觉经讲记》第三章 普眼菩萨-2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笫五章  结语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己,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普贤行愿品》经文的最后,又回到长行。说…

笫四章 偈颂(2)

(1)修证一:于六道成宿命说法修菩萨资粮。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

笫三章   爱持十大行愿的功德利益

一、菩萨受持功德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十行愿:普皆回向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 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第十行愿是普皆回向。 在小乘的佛法中,修行者为了自己的解脱,其所修的一切功德,主要是回向龙天护法,希望它们为他护法…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九行愿:恒顺众生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 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第九行愿是恒顺众生。恒顺中的"恒”是永远不停歇的意思,“顺”是依顺不违背的意思,所以恒顺众生就是永远随顺而不违背众…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八行愿:常随佛学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 普贤十大行愿的第八行愿是常随佛学。佛所做过的事情、所修过的万行,我们都学习。即佛从过去发心开始修道,修成菩萨,然后成佛道,成佛了继…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六行愿:请转法伦+第七行愿:请佛住世

?因为世间的一般凡夫难以理解佛法,所以佛要选众生来度化,谁有机缘,能听得懂,佛才说。如果听不懂,不能生信,反而毁谤佛,造恶业,那要下地狱的,因此佛不随便说法。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五行愿:随喜功德

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第五行愿是随喜功德。随喜中的“随”是跟随、依顺、不违背的意思,“喜”是欢喜、不恨、不讨厌的意思。所谓随喜功德,是你对别人做的一些好事生起欢喜心。

《圆觉经讲记》第三章 普眼菩萨-1

普眼菩萨的“普眼”,即一切皆能见之眼,所见一切无非是眼,所以言普眼。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起座,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对佛说: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如何思惟、住持,以及有什么方便法门?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四行愿:忏悔业障

佛在世的时候,如果修道人犯了过失,就去找他认为清净的出家人做忏悔。就是说,你不可以随便找人做忏悔。比如一个小偷偷了别人的东西后,非常后悔,然后向另一个与他一起去偷东西的小偷忏悔,你认为他忏悔之心会生起来吗?绝对不会,大家都偷,向他忏什么悔?所以,你向某人发露忏悔时,对方要能让你生起清净心,不让你生起罪恶的心,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接受你的忏悔。

《圆觉经讲记》第二章 普贤菩萨

此章由普贤菩萨问佛关于圆顿种姓的久学菩萨之顿修顿悟的如幻三昧法门:(1)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2)若诸幻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3)若诸众生常居幻化,不知如幻境界,云何解脱?

佛的回答是:(1)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所以幻灭则见心本觉不动。(2)修行先离妄境,次离幻心,后离亦离,得无所离。(3)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二行愿:称赞如来

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第二愿是称赞如来。第一行愿是以重重无尽、很广大的境界来礼敬诸佛;第二行愿是观想在无量无边很微小的境界中,都能见到诸佛而称赞如来。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一行愿:礼敬诸佛

修学普贤行愿者,最基本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发菩提心、发愿、成佛、度化众生。如果这些都还没做到,他就不可能有心要修习普贤行愿。一个人既然发菩提心要成佛、度化众生,必然对佛菩萨有相当的了解,所生起恭敬心的礼敬,并不是一般那些迷神通者那样的礼敬。所以我们每次一到佛堂,看到佛像就一心一意地顶礼。我们是以尊敬导师,尊敬佛的品德的心请来礼敬。如此礼敬时,身口意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