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敦煌本)

惠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其时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人,韶州刺史韦据及诸官僚三十余人,儒士余人,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刺史遂令门人僧法海集记,流行后代,与学道者,承此宗旨,递相传授,有所依约,以为禀承,说此《坛经》。

《唱道真言》-[清]青华老人传

吾见世之学道者,往往谬于传习,说铅说汞,哄动一切含灵,痴心妄想,希图长生;究其所传,不过指点一二工法,自以为骊珠在握,要人财宝,受人礼拜,做出师家模样。吾每见之,未免叫一声罪过!夫修行之士,未有不了明心地,而可以跳出阴阳五行之外,与太虚而独存者。所以真仙度人,每每教人从心地上做功夫,炼得方寸之间如一粒水晶珠子,如一座琉璃宝瓶,无穷妙义便从自己心源上悟出,念念圆通,心心朗彻,则自古以来仙家不传之秘,至此无不了然矣!

信心铭.三祖 僧璨

信心铭  隋—-僧璨撰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

最上乘论. 五祖弘忍禅师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

达摩大师破相论

论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已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反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反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三毒者,贪嗔痴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承,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达摩大师血脉论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第一讲:定慧基础知识和修定的基本方法

这本《定慧之路》是由明至居士将法师所开示六讲的禅修内容笔录成小手册,之后由法师添加附录补充有关经论而成本书。致光法师,新加坡人,一九八零年于台湾受戒后到泰国森林道场参学,两年后于泰国受沙弥戒,一九八八年于腊布里受比丘戒,法名Apakaro,译名致光。之后一九九二年去斯里兰卡向Amatagavesi寻灭禅师学习禅法,于一九九五年开始教导止观禅法。

金刚经(全文)

金刚经(全文注音版)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

20四圣谛——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四】、四圣谛 〖四圣谛的意义〗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既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 一者…

迎请寻灭禅师的到来

迎请寻灭尊者灵骨舍利,是中国,新加坡,斯里兰卡三国法师和大德居士共同愿力所感召的结果!萨度!萨度!萨度!
寻灭止观的教法是寻灭尊者根据流传在斯里兰卡的古佛教经典中逐渐整理出来的一系列有效的禅修方法,继承了南传佛教的特点,又不同于南传佛法,特别是五遍行,心生灭,远离十八界以后的修法。
这些有次第,有深浅的殊胜佛法是非常难得的,它经致光法师不辞辛劳传到了中国,使我们有缘修习到寻灭止观。因致光法师的功德,寻灭止观在中国可以说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

17诸法无我——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二、诸法无我 所谓“法”就是东西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 个时候,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称为法。 “诸法无我”告诉我们在世间的一切事物…

14十二因缘给我们的启示——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九、十二因缘给我们的启示: ㈠、十二因缘流转的顺、逆观:从“老死”追寻到“无明”,称为逆观;从“无明”追寻到“老死”,称为顺观。此…

快乐之道!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更好更愉快,但是,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呢?那我先拿一两个例子来说,比方说,有些人他向往一个美好的家庭,有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女,或许有些,他真的他觉得他拥有这些,但是他真的很快乐吗?可能我们表面上看他好像是生活得很快乐,但实际上,在他内心里面倒不是如此,等下我会谈到为什么会这样子。
再来,比方说有些人,他也满足在某些事情的追求,那么从中呢,他觉得他也快乐。但是也一样,他不见得就是很快乐的。比方说,假设一个人他很喜欢玩古董,那么他就收藏收集古董,那每天呢,拿那些古董来看啊、摸啊,看看又收回去,他也满足在他的这个收藏里面

定慧之路禅修心得体会

定慧之路禅修心得体会 2019年9月30日,我参加了定慧之路的禅修课,也许这次是因缘聚足,让我有这个福报遇到好的老师,此前我报名过一次但是因有事没法参加。说说我…

13十二因缘的还灭门——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六、十二因缘的还灭门 我们在十二因缘的流转中,以如何灭除它的角度来看,叫做还灭门。要怎样才能把老死灭掉?佛陀观察只要不“生”,就没…

06业的自性——佛学基础知识

六、业的自性 佛法中所讲的“缘起性空”是最讲究的法。这句话之意是: 一切法都是众因缘在生灭,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没有自 性,不是永恒存在,是无常的,这是万…

我为什么活着?

我为什么活着?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我自己先讲起。当我在读书的时候,经常跟一些年纪比我大的那些中年人,一起吃喝玩乐,因为跟这些中年人吃喝玩乐,我是小孩子不用付钱,他们付钱我就跟着去。那么其中有一位大概是在我读中三还是中四的时候,他有这个哮喘病,然后就在我中三中四那年就去世了。从他一去世了,我的问题就开始来了,他这个人这样的一生就走了,大概是30多岁,他这么一生的过程,我在想这样有意思吗?他一直都在病中,没办法做粗重的工作,所以他只能经常做些临时工,所以也很穷。因为他我就开始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那在想他这样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52戒淫与纵欲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师兄误会了,我所指的不能退菩提心。意思是一旦修了四禅八定,据说人就会失去欲望,没了性能力。从而只能一心求道,想退回做普通…

51超越幻境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善知识前辈,最近坐中一旦心定就会出现深邃蓝的仿佛湖水一样的境界,忽大忽小边际不定形状时常变化。有时想定住它,但稍一用意就…

50他心通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修了一段时间,发现我能感知别人的情感波动,而且我自己集中注意力时,能影响他们,这怎么回事?(问题遗失,补录大义) 光彻五…

49戒力与业习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您好,大师。看了您前面的帖子。个人感觉您是有实证经验的。我以前的时候有段时间看过佛经(心经,楞严经,楞伽经,宗镜录),打过坐…

48耳根圆通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 即是从耳根听觉开始修,观注点在听觉的“觉”上。觉本如流(像流水一样,持续不断),“声”是所觉。 即听觉与声音,首先要分开,不要把观照点放在声音上,而要放在听觉的“觉”上。当心专一,即不受声音干扰,渐渐观照到听觉的“觉”稳定(其实这种状态就是入定了,不过带有观照慧在里面,所以是定慧双修)。即是入流亡所。

47白骨观

修白骨观,观不起来,说明业力太重。 白骨若能清晰呈现,说明业力轻。 所谓业力,就是烦恼业和身体不清净。 修白骨观,业力重者,初观白骨,颜色多灰暗,乃至完全不能观出白骨。 如果完全不能观出者,应先修一些戒、定的前行。发心持不淫戒,辅以修定(若不能入定,可修数息)。自觉身心清静一点之后,再尝试修白骨观。 修此观应从脚趾白骨开始观起。从小部分白骨起观(大脚趾第一节开始起观),直到整副白骨完整呈现在观境之中,然后可以此观境入定。修成观境之后,在平时应将此白骨观境应时刻保持在意境之中,在行住坐卧中保持,直到白骨的境界与自身的身见(即自己对身体的概念)相合一,身即是白骨,白骨即是身。若如此修持,很快(也许几天)贪嗔的烦恼就会断除。(这个过程中,白骨会越来越白,乃至白骨发光发亮)

44光明想与睡光明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1、请问夜里躺着床上入睡前怎么修行,可以一直观呼吸吗?这样会觉得意念太重不利于睡眠。 2、葛印卡的内观修法中,要将觉知从呼吸…

42色即是空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解 答:因为色是幻觉,当有一日,我们死去时,色等一切,都归于无。所以是一场空啊。那万一真死了,真的会死…

41弘法利生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感恩大德开示。我这样理解,四禅修好后,于定中进入5678至灭尽定,这是一条直通路线;若修观,于四禅的定中开始起观&#8230…

40慈心观的作用

南传的《清净道论》中说修习慈心观的行者能获得十一种利益:
1. 安眠——除了不会失眠,更会拥有良好的睡眠品质。
2. 安寤——睡醒之时是感到精力充沛的。
3. 无有恶梦——不受恶梦的干扰;即使作梦,也是吉祥的美梦。
4. 为人爱敬——由于慈爱不断的从内心散发出来,因此表露在他的身、口行为的自然也是为他人所喜爱的。换言之,修习慈心观之人将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5. 为非人爱敬——同样地,非人(如天神、护法神、鬼魅精灵)也会恭敬、爱戴修习慈心的人。
6. 诸天守护——修习慈心观者的周遭都会有许多善神常在身旁摄受护持。

39念佛入定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师傅,我想练习打坐,请教一下打坐的时候专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行不行?只是心念,不出声,心念耳闻,这样打坐有没有效果?求师…

37智慧的生与无生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一直在关注禅定的东西。很想知道有没有禅定和入定后是什么情况,通过博主分享基本上可以肯定有禅定,入定就需要自己去体验了。还想问…

36佛性与觉性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请教老师:植物有佛性吗,能成佛吗。 答:佛性是指有情之觉性。即有烦恼的众生。有烦恼的众生,因烦恼推动(或者说是菩提心推动)而…

35大乘三昧

大乘三昧是大乘人的修行,主要是百八三昧,细说有无量三昧。智慧的三昧可以在动中修,有一些深三昧却需要以四禅的定力为基础才能修。大乘的三昧远远超胜世间的四禅八定,几乎是不同质不可比的差别。一个修菩萨道的人,修了大乘三昧,才能有足够信心,足够的能力去行广大的菩萨事业,这都是胜义事,不可显说。
(附录:百八三昧名录,听闻记忆这些三昧名称者,有无量利益

34导引通脉的危害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先生您好,我是打坐吧的拳击手**,我二十多年前开始打坐,气息从会阴过尾椎、腰、夹脊、玉枕、百会、下降到眉心、人中、下唇下…

33自心是导师

问:师兄,末法时代妖魔胜多,如何辨识?又如何选择正道及辨识?那几位师傅的书籍可以推荐
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心若直无欲,何处有妖魔?三法印为鉴,无所得为得。佛经为手册,实修为试验。自心是导师,戒律为准绳。四念处为修,随缘请问人。依智不依识,依法不依人。
(编者注:自心是真正的导师。了义的皈依,是皈依自性佛法僧。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现实中善知识引导见自性的殊胜作用!)

32般若波罗蜜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请问下师兄。。怎么样正确的观空?当还有身体意识的话,是不是不能观空?请指点 答:所谓的空,是大乘的理论。意指空性。空性的理解…

31往生极乐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请问楼主,打佛七止静时神识离体要往生极乐世界,但是起了妄念又回来,身体清安一阵子。后来在显明老法师开示中查到:“念佛一心不乱…

27空性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请问大德,吾闻修行有两阶段,一是人无我,一是法无我。诸法无我,即是空。那么 1、空性是众是一?是否每人都有一个空性还是大家共…

24空三昧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五轮师兄好,我一般打坐时是放空念头入定,因为我不能去注意呼吸或小腹的动相,注意了就无法进入寂静状态中(以前我也向你请教过这个…

结构化修行2:禅定的修习

结构化修行1:修行之发心 结构化修行3:除惑开慧 【作者:光彻五轮,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禅定的修习 禅定是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也有说修定就是修止…

23除惑开慧(结构化修行3)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请教老师开悟的方法?利益无量众生,谢谢。 光彻五轮答:要开悟,就是要修智慧。 首先,开宗明义,为什么要修慧。就是要实现学佛初…

22提升记忆力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我专修转念法来念佛,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用转念的方法念佛,几年下来,出现记忆力减退,常常记不住事,导致个人生活快要不能自理了…

21盘腿差别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很多人纠结于双盘、单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从实证的角度。谢谢。 答:从实际体验来说,双盘要好一些。但是无论双盘还是单盘,都…

20欲界无定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请问楼主,你是用了多久得到欲界定的?关于九心住的经验可否分享? 光彻五轮答:首先,我不认为有所谓“欲界定”。有定必在色界以上…

18明心见性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断我见还没明心见性,怎样算明心见性?简单说下。。 光彻五轮答:明自本心,见自本性。破除愚痴之暗,显发本觉妙明,彻见法性光…

19普遍的弊病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楼主还是要仔细辨别,多参阅相关经典进行验证。 灭尽定首先是得三果,四果的圣人才可以做到。而得初果的圣人已经尝到了涅磐的滋味。…

14断淫欲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五轮大师说断淫欲心念常清纳气于心不是很清楚是不是要时常觉照还有不生精是什么意思心念清净的时候能量去哪里了我说的是凡人无修没通…

13生死无畏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楼主,我想问你,你修完了之后整个人与没修之前最明显的改变是什么? 光彻五轮答: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对生死的无畏。 (编者注:…

12禅定与健康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对于痛苦的癌症病人,可否入定治疗? 答:对于修行的人来说,癌症病灶属于一个巨大的负能量区。要修行填补,并转化这个业力非常困难…

10禅定坐姿与数息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偶尔打坐,可能每两三天打一次,时间不长,大概半小时,平坐地上,按照七支坐法,但坐起来之后,低椎骨那边会有不适感,请问要垫…

09灭尽定与证果

是这样的,在下是从您描述的对“灭尽定”证得的体验来判断,您所谓的“灭尽定”的证得,并不符合佛法中对灭尽定的描述。在下自2007年开始在禅修上用功,各种境界及体验也非常的丰富,深知这当中的各种细节。最近几年我偶尔也在一些寺院给大家开课讲止观,也会给一些师兄答疑,常常遇到一些跟您类似的同修,就是自己获得了一些体验,这些体验有的很细腻,有的很精彩,有的很令人不可思议。然而体验仅仅是体验,对体验的准确判断,这又是另外的一门智慧。就拿您这个“灭尽定”来说吧,经典上说必须证得三果及以上的人才可以证得。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