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领
推荐文章:《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目录 佛法要领序 刘洙源先生略历 上编 四句要义 中编 发菩…
实修观呼吸的心态及要点分享(网友投稿)

实修观呼吸的心态及要点分享 作者:alice (附言:推荐修禅定的师兄可以阅读这篇文章:《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
《清净道论》全文-1
清净道论 觉音造 叶均译 南无婆伽梵·阿罗汉·三藐三菩陀 序 论 经中这样说。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据说:世尊…
临崖听风的修行讲述和我的阅读札记
临崖听风是我在《佛法论坛—原始佛教》栏目认识的一位佛友,并有幸听他讲述修学南传内观和北传“打禅七”的过程,其中对于修行的内心感受有着尤为生动具体的描述,是论坛中不可多得的“现身说法”的实例。出于深入探讨目的,同时也为了尽可能减少交流中语言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我从自己经验出发对临崖听风的讲述做了些微点评和扩展性阅读。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经验既是我点评的基础,但同时也可能是产生新的语言模糊性的因缘,这一点请后来阅读者保持警惕。在点评中,我对原帖中个别地方的前后次序做了重新编排,对个别地方的文字有删节,但内容尽量保持原貌,同时保留了讨论中我认为较为精彩的其他网友的发言。
《四圣谛讲记》广超法师:第九卷 唯一道路
现在,我要跟大家介绍道。 佛法说,修行法门有无量无边,但是通往解脱生死的道路唯有一条。这条道路并非世间人所谓的道路,也不是修行方法, 它所指的是心的路程,即是内…
大乘宗派论解说-7
如果你们要学习佛学,要了解那些讲经师注解经典所讲的话,你们那最好看《起信论》,不但《起信论》,唯识也很重要,你们看律宗也拿唯识来讲,净土宗也拿唯识来讲,甚至于到了宋朝的时候,华严宗的那些大徳也拿唯识了。
《四圣谛讲记》广超法师:第三卷 苦~五蕴无我
五蕴是佛教的专有名词,旧译为五阴或五众。蕴是积聚、收藏的意思;五蕴是五种能够遮盖我们的东西,而收藏住,聚在一起的意思。它们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佛阐明五蕴的主要原因是:众生在迷惑世间的同时,也迷惑自己的身心活动,其中最严重的是在里面执著有一个我;这是依据色、受、想、行、识来执著,认为其中有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8):无上正等正觉
经文: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但是菩萨,诸佛也是依此般若而得成佛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诸佛”,从最初发心,中间修菩萨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7):四圣谛与究竟涅槃
经文:无苦集灭道。 此观四圣谛空。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谛”是真实不颠倒之义;“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是四种圣人所知的绝对正确的真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6):诸法空相与十八界
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在《心经》里,先以五蕴来诠释空的道理;在五蕴里,再以“色蕴”为例来讲解空义。上个星期,我已解释过“色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5):色即是空
经文: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指舍利弗尊者。印度有一种鸟,眼最明利,叫做舍利;尊者的母亲眼似舍利…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4):度一切苦厄
经文:度一切苦厄 佛法说这个世间是苦,简单说有八种: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蕴炽盛苦。 一)生苦: 经上说:“住胎如坐牢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3):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菩萨”,梵语是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译为觉悟,萨埵译为有情。有情就是有知觉、有思…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2):释题与内容简介
《心经》在中国佛教界流行极为普遍,深受尊崇,地位崇高,所以其注解特多。在经藏里编录了七十多家的注解,有些注解含有很浓厚的宗派色彩,如唯识宗就用八识来讲解《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1):缘起与译本简介
叙缘起: 今晚,我在这里给大家讲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为什么我会选择讲它呢?主要原因是在大乘佛教的区域,如:中国、日本,甚至西藏等地都有佛教徒诵…
第五讲 :修止常见问题以及如何修道?
六、修止观常见的问题 由于大家修禅定时,还是犯上许多错误,今天继续讲一些关于我们静坐时发生的问题。 不可引气入定 先说关于头上有气 在修禅定的过程中,很多人都…
信心铭之道-摘录(广超法师著)

《信心铭》的信就是信至道,至道就是禅宗常说的本性或自性,在《圆觉经》、《般若经》等经中称之为智性、觉性,在唐朝以前称为道,其实道是道家的用语。到了唐朝时,不再称为道,改称为自性。可能是六祖不曾学经教,把觉性讲成本性、自性;然而,六祖所讲的本性或自性,不是分别有法才有其自性,而是诸法本具法性。禅宗认为心外无法,法性就是心性,因此《六祖坛经》所指的本性、自性,就是指心性,其他禅师所说的本性、自性亦然。然而,法性本空性,所以心性本无自性,心知万法无非是空心知空法,比如镜子空无一物方能照物,我们可以说镜子因照见而成镜性——能照见之性,那么,空心知空法即觉性之知。换句话说,觉悟心的本性或自性就是觉悟空心本具觉性。
人纪系列针灸大成(下篇)
接上篇《针灸大成》倪海厦(上篇) 人纪系列针灸篇 校勘序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继承和发扬中…
人纪系列针灸大成(上篇)
人纪系列针灸篇 校勘序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继承和发扬中医,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可是由…
金刚经六祖口诀.慧能大师
夫金刚经者,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自从达摩西来,为传此经之意,令人悟理见性。只为世人不见自性,是以立见性之法,世人若了见真如本体,即不假立法。此经读诵者无数,称赞者无边,造疏及注解者,凡八百余家。所说道理,各随所见,见虽不同,法即无二。宿植上根者,一闻便了;若无宿慧者,读诵虽多,不悟佛意。是故解释圣义,断除学者疑心。若于此经,得旨无疑,不假解说。从上如来所说善法,为除凡夫不善之心。经是圣人语,教人闻之,超凡悟圣,永息迷心。此一卷经,众生性中本有,不自见者,但读诵文字。若悟本心,始知此经不在文字。若能明了自性,方信一切诸佛,从此经出。
第一讲:定慧基础知识和修定的基本方法

这本《定慧之路》是由明至居士将法师所开示六讲的禅修内容笔录成小手册,之后由法师添加附录补充有关经论而成本书。致光法师,新加坡人,一九八零年于台湾受戒后到泰国森林道场参学,两年后于泰国受沙弥戒,一九八八年于腊布里受比丘戒,法名Apakaro,译名致光。之后一九九二年去斯里兰卡向Amatagavesi寻灭禅师学习禅法,于一九九五年开始教导止观禅法。
我为什么活着?

我为什么活着?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我自己先讲起。当我在读书的时候,经常跟一些年纪比我大的那些中年人,一起吃喝玩乐,因为跟这些中年人吃喝玩乐,我是小孩子不用付钱,他们付钱我就跟着去。那么其中有一位大概是在我读中三还是中四的时候,他有这个哮喘病,然后就在我中三中四那年就去世了。从他一去世了,我的问题就开始来了,他这个人这样的一生就走了,大概是30多岁,他这么一生的过程,我在想这样有意思吗?他一直都在病中,没办法做粗重的工作,所以他只能经常做些临时工,所以也很穷。因为他我就开始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那在想他这样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51超越幻境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善知识前辈,最近坐中一旦心定就会出现深邃蓝的仿佛湖水一样的境界,忽大忽小边际不定形状时常变化。有时想定住它,但稍一用意就…
49戒力与业习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您好,大师。看了您前面的帖子。个人感觉您是有实证经验的。我以前的时候有段时间看过佛经(心经,楞严经,楞伽经,宗镜录),打过坐…
39念佛入定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师傅,我想练习打坐,请教一下打坐的时候专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行不行?只是心念,不出声,心念耳闻,这样打坐有没有效果?求师…
32般若波罗蜜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请问下师兄。。怎么样正确的观空?当还有身体意识的话,是不是不能观空?请指点 答:所谓的空,是大乘的理论。意指空性。空性的理解…
30阿赖耶识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请问,佛教关于第八识阿赖耶识 答:第八识阿赖耶识这种问题,我回答起来,有点心慌慌。因为我还不是果地菩萨,对于阿赖耶自己也是雾…
24空三昧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五轮师兄好,我一般打坐时是放空念头入定,因为我不能去注意呼吸或小腹的动相,注意了就无法进入寂静状态中(以前我也向你请教过这个…
20欲界无定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请问楼主,你是用了多久得到欲界定的?关于九心住的经验可否分享? 光彻五轮答:首先,我不认为有所谓“欲界定”。有定必在色界以上…
15无身之惧
我的打坐经历中有一次是全身都没有感觉了,我当时吓坏了,我当时的想法是否着魔了,所以我一边在心里念着阿弥陀佛,一边睁开眼,过了一会,身体才恢复感觉,这成了我打坐的心障,从此几乎间断了一年,现在在打坐就恢复不到以前的状态了,我也想知道,这种状况自己应该如何处理,还有,有时打坐会出现被巨大的无形的力量拉扯,那种感觉非常非常恐怖,我都不知道怎么办,请五轮师兄指点
13生死无畏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楼主,我想问你,你修完了之后整个人与没修之前最明显的改变是什么? 光彻五轮答: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对生死的无畏。 (编者注:…
12禅定与健康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对于痛苦的癌症病人,可否入定治疗? 答:对于修行的人来说,癌症病灶属于一个巨大的负能量区。要修行填补,并转化这个业力非常困难…
09灭尽定与证果
是这样的,在下是从您描述的对“灭尽定”证得的体验来判断,您所谓的“灭尽定”的证得,并不符合佛法中对灭尽定的描述。在下自2007年开始在禅修上用功,各种境界及体验也非常的丰富,深知这当中的各种细节。最近几年我偶尔也在一些寺院给大家开课讲止观,也会给一些师兄答疑,常常遇到一些跟您类似的同修,就是自己获得了一些体验,这些体验有的很细腻,有的很精彩,有的很令人不可思议。然而体验仅仅是体验,对体验的准确判断,这又是另外的一门智慧。就拿您这个“灭尽定”来说吧,经典上说必须证得三果及以上的人才可以证得。
03初发心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嗯,能不能教练我要怎么入门呢?我现在每天就是诵心经,抄僧伽吒经。本来是心理有所愿加上一直信佛,所以才开始学习。现在慢慢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