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谛讲记》广超法师: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根据佛法说,所谓轮回,是指三界六道的轮回,不管在哪一道、哪一界都是苦的果报。轮回是什么?我们今生做人,人从何来?死后去哪里?这是所有的宗教家都要解答的问题。对于一般人只是追求生活的舒适与享受,可能不去注重这件事,可是,当人活到某个年龄,会想到人生究竟是什么一回事?然后,就会对此问题做出明智的抉择,从而走向宗教的道路。
什么是佛法-1
有人说,佛、佛法是一个宗教,有人说佛法是哲学,但是,到底释迦牟尼佛来这个世间讲法目的是要讲什么法呢?我把它总括了两个句子:第一,佛要我们明了,明了什么呢?明了这个迷惑的心和境;另外一件事情,佛要我们去修行,去觉悟道果。也就是说,佛的一生在这个世间讲法,就是要我们完成这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明了我们迷惑的心、境是怎么回事;然后,第二件事情,就是要我们去修行觉悟这个所谓的道果。
34四禅八定与灭尽定——佛学基础知识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 一、各种禅定的差别: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戒。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 持了戒后要…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开示汇编之二)
伍 那天早晨起身时,我感到不可言喻的大胆、果敢。我对这个经历感到惊奇。过去修持中从来不曾发生这样的事。在我进行了彻底、勤勉的观照、探索之后,心已经完全切断了对一…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开示汇编之一)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开示汇编) 英译者 迪克.西拉勒塔诺比丘 anicata中译笔记,供参考 The Direct Route to the…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

许多行者不能得到满意的成果, 主要原因是, 在禅定基本原则的坚持方面, 决心 不够。 我总是教弟子在修行中保持准确性 , 在禅定中要有特定目标。那样一定 会有成果。找到一个合适的专注对象, 让心做好准备工作, 是很重要的。我通常 建议用一个预备性的禅定词汇, 通过在内心连续重复, 如一具铁锚, 很快使行者 的心静止下来, 进入定境。如果行者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心的知觉, 而没有一个 禅定用词那样把念钉住, 结果肯定是靠不住的。心的知觉太精细, 不能为念住提 供坚实的基础, 用不了多久, 心就响应杂染的召唤,去漫游、遐想、走神。修行变 得不规则。有时候看上去进展顺利、几乎毫不费力, 后来却突然意想不到地艰难 起来。修行步子一不稳, 所有表面进展就不见了。修行的自信动摇了, 心开始挣扎
27中随烦恼、大随烦恼——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㈡、中随烦恼:与一切不善心俱起。我们心中有不善的大、小随烦恼生起时,因为心中无惭愧,令其它的烦恼继续活动。 ①、无惭:自己没自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8):无上正等正觉
经文: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但是菩萨,诸佛也是依此般若而得成佛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诸佛”,从最初发心,中间修菩萨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7):四圣谛与究竟涅槃
经文:无苦集灭道。 此观四圣谛空。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谛”是真实不颠倒之义;“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是四种圣人所知的绝对正确的真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6):诸法空相与十八界
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在《心经》里,先以五蕴来诠释空的道理;在五蕴里,再以“色蕴”为例来讲解空义。上个星期,我已解释过“色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5):色即是空
经文: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指舍利弗尊者。印度有一种鸟,眼最明利,叫做舍利;尊者的母亲眼似舍利…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4):度一切苦厄
经文:度一切苦厄 佛法说这个世间是苦,简单说有八种: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蕴炽盛苦。 一)生苦: 经上说:“住胎如坐牢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3):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菩萨”,梵语是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译为觉悟,萨埵译为有情。有情就是有知觉、有思…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2):释题与内容简介
《心经》在中国佛教界流行极为普遍,深受尊崇,地位崇高,所以其注解特多。在经藏里编录了七十多家的注解,有些注解含有很浓厚的宗派色彩,如唯识宗就用八识来讲解《心经》…
关于四禅的相关经典记载
为了证明中国佛教界对于禅定所流传的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是错误的,请注意经文说: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 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
关于证果的相关经典
关于证果 证果到底要断什么烦恼?在小乘经里只说到十结,即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佛教发展到部派分裂后对证果众说纷纷,结果有部论师创立 88 使和 98 使的复杂理论…
第六讲:证悟与悟后修
八、证悟与悟后修 今天继续讲关于修观的问题。修观就是修慧。 增上慢 当一个人完成初果的时候,他应该自证自知完成初果。但是,修行人往往有一个毛病,就是还没修到那里…
第五讲 :修止常见问题以及如何修道?
六、修止观常见的问题 由于大家修禅定时,还是犯上许多错误,今天继续讲一些关于我们静坐时发生的问题。 不可引气入定 先说关于头上有气 在修禅定的过程中,很多人都…
第四讲 :见道并不难-破我见
五、见道并不难——不断贪嗔只破我见 何谓见道 修观为了生智慧,得心解脱。但是很多观法并非修慧,比如慈悲观并不是修慧,而是一种修定的观想。在修观法门里,观想是修…
第三讲:如何修到四禅?
在修行的过程中,修定是为了得到清净的正念。不同的定有不同的微细和心和集中力,越高的定,心力就越集中,而且心念越清净、越微细。初禅心念比较粗,四禅比较细,修禅定是为了要争取到微细的清净心。所以,在修禅定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练习去分别什么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从这里出发(定慧之路禅修体会)[转载]
之后十分有幸遇到了某某FS(此处不便透露人名)指导的定慧之路,我请教了自己观的问题。FS一针见血地指出:定力不足和定力过头都会障观,而我一直处于无念的状态,没有起观,同时也破了我的疑:我见不等同于我执,放下见解可以是瞬间,放下累生的我执烦恼则是要慢慢观修直至不生。扫清了思想上的拦路石,我生起了极大的信心,老老实实地用功,开始观法上路了。随后出现的心性自性见又是一道屏障,FS以万有引力为喻破了我多年的错解,当下体会到佛法确是真实不虚,可以实证。十分感恩FS的指导!无以回报,只有今生用功再用功!
定慧之路禅修法门简述

定慧之路法门由浅入深,其修行指导次第为: 修止次第: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先修禅定,获得稳定的定力、定心,以四禅为最清净的定力; 修观次第:观名色、观因果、观五遍行、观五蕴、观心生灭、观十八界。次修观行。以观因果破我见,观心生灭破烦恼思惑。观十八界证空性。 定慧之路次第明晰,止观双运,其证量可勘可验,为佛学实修爱好者、探索者提供一条经前人验证的高效实修路线。
长沙定慧之路禅修小记(转发)
闻到佛法有5年多时光了,很久就识得一人,感受他的深奥又与众不同,交流得知看佛系书类,去了书店随自己心买了一本金刚经注释,回家看几眼看不进去,随手放进书柜,一放就是二三年…
忽然一天无事而作,信手重拾此书,越看越不明白,越不明白越想看下去,一本书看了近一个月,世上怎么会有这种天书?慢慢的后文解前文,开始有点明白些许道理了,越看越愿意看,越看越多,南师的、佛教十三经、禅宗的,其乐无穷!随着知解增多,烦恼开始增多,只明其理,没证悟啊!佛法是用来证悟的啊!真应了那句话,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学佛三年,佛在天边…
人纪系列针灸大成(下篇)
接上篇《针灸大成》倪海厦(上篇) 人纪系列针灸篇 校勘序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继承和发扬中…
[清]黄元吉·道门语要
念不出总持门,心要在腔子里。自古三教圣人,诀惟此而已矣。修道清静无为,随地随时皆是。不用习静观空,自然止其所止。从来道本天然,无有动静终始。人欲无事于心,必先无心于事。善恶都莫思量,有甚人欲天理?如镜之光无镜,来则应之而已。本来妙觉圆明,何事修己克己?犹目本自光明,难夹些微芥子。天地原自至宽,何恶亦何所喜?虽云有作有为,成始成终靡底。勉强亦归自然,妙入无为之理。道门语要刊成,聊序其事如此。
《唱道真言》-[清]青华老人传
吾见世之学道者,往往谬于传习,说铅说汞,哄动一切含灵,痴心妄想,希图长生;究其所传,不过指点一二工法,自以为骊珠在握,要人财宝,受人礼拜,做出师家模样。吾每见之,未免叫一声罪过!夫修行之士,未有不了明心地,而可以跳出阴阳五行之外,与太虚而独存者。所以真仙度人,每每教人从心地上做功夫,炼得方寸之间如一粒水晶珠子,如一座琉璃宝瓶,无穷妙义便从自己心源上悟出,念念圆通,心心朗彻,则自古以来仙家不传之秘,至此无不了然矣!
第一讲:定慧基础知识和修定的基本方法

这本《定慧之路》是由明至居士将法师所开示六讲的禅修内容笔录成小手册,之后由法师添加附录补充有关经论而成本书。致光法师,新加坡人,一九八零年于台湾受戒后到泰国森林道场参学,两年后于泰国受沙弥戒,一九八八年于腊布里受比丘戒,法名Apakaro,译名致光。之后一九九二年去斯里兰卡向Amatagavesi寻灭禅师学习禅法,于一九九五年开始教导止观禅法。
迎请寻灭禅师的到来

迎请寻灭尊者灵骨舍利,是中国,新加坡,斯里兰卡三国法师和大德居士共同愿力所感召的结果!萨度!萨度!萨度! 寻灭止观的教法是寻灭尊者根据流传在斯里兰卡的古佛教经典中逐渐整理出来的一系列有效的禅修方法,继承了南传佛教的特点,又不同于南传佛法,特别是五遍行,心生灭,远离十八界以后的修法。 这些有次第,有深浅的殊胜佛法是非常难得的,它经致光法师不辞辛劳传到了中国,使我们有缘修习到寻灭止观。因致光法师的功德,寻灭止观在中国可以说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
快乐之道!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更好更愉快,但是,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呢?那我先拿一两个例子来说,比方说,有些人他向往一个美好的家庭,有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女,或许有些,他真的他觉得他拥有这些,但是他真的很快乐吗?可能我们表面上看他好像是生活得很快乐,但实际上,在他内心里面倒不是如此,等下我会谈到为什么会这样子。 再来,比方说有些人,他也满足在某些事情的追求,那么从中呢,他觉得他也快乐。但是也一样,他不见得就是很快乐的。比方说,假设一个人他很喜欢玩古董,那么他就收藏收集古董,那每天呢,拿那些古董来看啊、摸啊,看看又收回去,他也满足在他的这个收藏里面
01业的定义——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广超法师主讲 果逸居士笔录 【一】、业力与轮回 一、业的定义 业,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 中…
我为什么活着?

我为什么活着?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我自己先讲起。当我在读书的时候,经常跟一些年纪比我大的那些中年人,一起吃喝玩乐,因为跟这些中年人吃喝玩乐,我是小孩子不用付钱,他们付钱我就跟着去。那么其中有一位大概是在我读中三还是中四的时候,他有这个哮喘病,然后就在我中三中四那年就去世了。从他一去世了,我的问题就开始来了,他这个人这样的一生就走了,大概是30多岁,他这么一生的过程,我在想这样有意思吗?他一直都在病中,没办法做粗重的工作,所以他只能经常做些临时工,所以也很穷。因为他我就开始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那在想他这样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53解脱与大小乘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老师,我看到一个说法,有说四禅八定因为其觉知和意识心都可能被泯灭,所以不不容易明心见性。这即是小乘与大乘的区别。您觉得是…
52戒淫与纵欲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师兄误会了,我所指的不能退菩提心。意思是一旦修了四禅八定,据说人就会失去欲望,没了性能力。从而只能一心求道,想退回做普通…
51超越幻境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善知识前辈,最近坐中一旦心定就会出现深邃蓝的仿佛湖水一样的境界,忽大忽小边际不定形状时常变化。有时想定住它,但稍一用意就…
50他心通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修了一段时间,发现我能感知别人的情感波动,而且我自己集中注意力时,能影响他们,这怎么回事?(问题遗失,补录大义) 光彻五…
47白骨观
修白骨观,观不起来,说明业力太重。 白骨若能清晰呈现,说明业力轻。 所谓业力,就是烦恼业和身体不清净。 修白骨观,业力重者,初观白骨,颜色多灰暗,乃至完全不能观出白骨。 如果完全不能观出者,应先修一些戒、定的前行。发心持不淫戒,辅以修定(若不能入定,可修数息)。自觉身心清静一点之后,再尝试修白骨观。 修此观应从脚趾白骨开始观起。从小部分白骨起观(大脚趾第一节开始起观),直到整副白骨完整呈现在观境之中,然后可以此观境入定。修成观境之后,在平时应将此白骨观境应时刻保持在意境之中,在行住坐卧中保持,直到白骨的境界与自身的身见(即自己对身体的概念)相合一,身即是白骨,白骨即是身。若如此修持,很快(也许几天)贪嗔的烦恼就会断除。(这个过程中,白骨会越来越白,乃至白骨发光发亮)
44光明想与睡光明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1、请问夜里躺着床上入睡前怎么修行,可以一直观呼吸吗?这样会觉得意念太重不利于睡眠。 2、葛印卡的内观修法中,要将觉知从呼吸…
41弘法利生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感恩大德开示。我这样理解,四禅修好后,于定中进入5678至灭尽定,这是一条直通路线;若修观,于四禅的定中开始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