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四念处——佛学基础知识

四念处 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处与八正道。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 为什么把它称为四…

《四圣谛讲记》广超法师: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根据佛法说,所谓轮回,是指三界六道的轮回,不管在哪一道、哪一界都是苦的果报。轮回是什么?我们今生做人,人从何来?死后去哪里?这是所有的宗教家都要解答的问题。对于一般人只是追求生活的舒适与享受,可能不去注重这件事,可是,当人活到某个年龄,会想到人生究竟是什么一回事?然后,就会对此问题做出明智的抉择,从而走向宗教的道路。

37辟支佛和佛——佛学基础知识

三、辟支佛: 译为独觉;也作缘觉,此类圣者在修行过程是“不由他觉”,多生于无佛、无佛法的时期,独自修行,因其根器很利,不必听闻佛法,只是观无常悟入缘起的寂灭(涅…

36声闻四果——佛学基础知识

声闻果位

声闻果与佛果 一般学佛的行人,从努力修行,至因缘成熟时,就可觉悟证果。在佛教的证悟中,可分为小乘的果位与大乘的佛果。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萨的果位称为“地”,…

35修习禅定的方法——佛学基础知识

修习禅定的方法

二、简介修习禅定之方法: 根据南传的《清净道论》中共有四十种修习禅定方法,它们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量心)、四无色、一想和一差别。修习禅定应从数…

34四禅八定与灭尽定——佛学基础知识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 一、各种禅定的差别: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戒。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 持了戒后要…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开示汇编之二)

伍 那天早晨起身时,我感到不可言喻的大胆、果敢。我对这个经历感到惊奇。过去修持中从来不曾发生这样的事。在我进行了彻底、勤勉的观照、探索之后,心已经完全切断了对一…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开示汇编之一)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开示汇编) 英译者 迪克.西拉勒塔诺比丘 anicata中译笔记,供参考 The Direct Route to the…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

许多行者不能得到满意的成果, 主要原因是, 在禅定基本原则的坚持方面, 决心 不够。 我总是教弟子在修行中保持准确性 , 在禅定中要有特定目标。那样一定 会有成果。找到一个合适的专注对象, 让心做好准备工作, 是很重要的。我通常 建议用一个预备性的禅定词汇, 通过在内心连续重复, 如一具铁锚, 很快使行者 的心静止下来, 进入定境。如果行者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心的知觉, 而没有一个 禅定用词那样把念钉住, 结果肯定是靠不住的。心的知觉太精细, 不能为念住提 供坚实的基础, 用不了多久, 心就响应杂染的召唤,去漫游、遐想、走神。修行变 得不规则。有时候看上去进展顺利、几乎毫不费力, 后来却突然意想不到地艰难 起来。修行步子一不稳, 所有表面进展就不见了。修行的自信动摇了, 心开始挣扎

29戒律——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三、戒律: 戒是有所不应为;律是有所应当为。 我们每天应该诵经修持,时时提起正念,有机会要去受持种种的戒,因为佛、法、僧中的法宝就…

27中随烦恼、大随烦恼——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㈡、中随烦恼:与一切不善心俱起。我们心中有不善的大、小随烦恼生起时,因为心中无惭愧,令其它的烦恼继续活动。 ①、无惭:自己没自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3):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菩萨”,梵语是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译为觉悟,萨埵译为有情。有情就是有知觉、有思…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2):释题与内容简介

《心经》在中国佛教界流行极为普遍,深受尊崇,地位崇高,所以其注解特多。在经藏里编录了七十多家的注解,有些注解含有很浓厚的宗派色彩,如唯识宗就用八识来讲解《心经》…

关于四禅的相关经典记载

为了证明中国佛教界对于禅定所流传的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是错误的,请注意经文说: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 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

关于证果的相关经典

关于证果 证果到底要断什么烦恼?在小乘经里只说到十结,即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佛教发展到部派分裂后对证果众说纷纷,结果有部论师创立 88 使和 98 使的复杂理论…

第六讲:证悟与悟后修

八、证悟与悟后修 今天继续讲关于修观的问题。修观就是修慧。 增上慢 当一个人完成初果的时候,他应该自证自知完成初果。但是,修行人往往有一个毛病,就是还没修到那里…

第五讲 :修止常见问题以及如何修道?

六、修止观常见的问题  由于大家修禅定时,还是犯上许多错误,今天继续讲一些关于我们静坐时发生的问题。 不可引气入定 先说关于头上有气 在修禅定的过程中,很多人都…

第四讲 :见道并不难-破我见

五、见道并不难——不断贪嗔只破我见  何谓见道 修观为了生智慧,得心解脱。但是很多观法并非修慧,比如慈悲观并不是修慧,而是一种修定的观想。在修观法门里,观想是修…

第三讲:如何修到四禅?

在修行的过程中,修定是为了得到清净的正念。不同的定有不同的微细和心和集中力,越高的定,心力就越集中,而且心念越清净、越微细。初禅心念比较粗,四禅比较细,修禅定是为了要争取到微细的清净心。所以,在修禅定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练习去分别什么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24道圣谛——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四、道圣谛〗 道是出世间的因,解脱苦的方法,通往涅槃之路称为道。广义的说有三十七道品,狭义的说有八正道。 ㈠、修道的层次可分为五…

第二讲:入定的技巧

三、入定的技巧  入禅定的条件要离五盖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佛教的禅定修法要求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时…

21苦圣谛——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一、苦圣谛〗 苦既是逼恼的意思。众生经常被无常所患累、所逼恼,所以说是苦。苦相可分为三苦以及八苦;苦果可分为有情世间以及器世间 …

十一月长沙禅修感悟(转载)

本人乃学佛小白一枚,今年五月第一次接触禅七、打坐,知道有佛法存在,可以了脱生死(虽然不知道什么是了脱生死)。第一次看到定慧之路,是在一个修行的微信群里,当时留了个心,但没有想要立刻学修的迫切心。第二次留意到定慧之路,是杭州的朱师兄推荐,说安徽十月中旬有禅七。当时正处在修行迷雾中的我,迫切的想要抓住救命稻草,寻求解脱之道。因十月中旬要去受戒,所以没能参加安徽禅七。但时时想要迫切解脱走进定慧之路(虽然当时也不太了解这一法,只是一颗想要尽早解脱的心,一颗愿意放下一切去学修的心)。得知十一月长沙有禅七后,第一时间买了票,顾不得还有重要的项目在手上,抱着不批假就辞职的心毅然奔赴长沙

从这里出发(定慧之路禅修体会)[转载]

之后十分有幸遇到了某某FS(此处不便透露人名)指导的定慧之路,我请教了自己观的问题。FS一针见血地指出:定力不足和定力过头都会障观,而我一直处于无念的状态,没有起观,同时也破了我的疑:我见不等同于我执,放下见解可以是瞬间,放下累生的我执烦恼则是要慢慢观修直至不生。扫清了思想上的拦路石,我生起了极大的信心,老老实实地用功,开始观法上路了。随后出现的心性自性见又是一道屏障,FS以万有引力为喻破了我多年的错解,当下体会到佛法确是真实不虚,可以实证。十分感恩FS的指导!无以回报,只有今生用功再用功!

定慧之路禅修法门简述

定慧之路法门由浅入深,其修行指导次第为:
修止次第: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先修禅定,获得稳定的定力、定心,以四禅为最清净的定力;
修观次第:观名色、观因果、观五遍行、观五蕴、观心生灭、观十八界。次修观行。以观因果破我见,观心生灭破烦恼思惑。观十八界证空性。
定慧之路次第明晰,止观双运,其证量可勘可验,为佛学实修爱好者、探索者提供一条经前人验证的高效实修路线。

长沙定慧之路禅修小记(转发)

闻到佛法有5年多时光了,很久就识得一人,感受他的深奥又与众不同,交流得知看佛系书类,去了书店随自己心买了一本金刚经注释,回家看几眼看不进去,随手放进书柜,一放就是二三年…
忽然一天无事而作,信手重拾此书,越看越不明白,越不明白越想看下去,一本书看了近一个月,世上怎么会有这种天书?慢慢的后文解前文,开始有点明白些许道理了,越看越愿意看,越看越多,南师的、佛教十三经、禅宗的,其乐无穷!随着知解增多,烦恼开始增多,只明其理,没证悟啊!佛法是用来证悟的啊!真应了那句话,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学佛三年,佛在天边…

金刚经六祖口诀.慧能大师

夫金刚经者,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自从达摩西来,为传此经之意,令人悟理见性。只为世人不见自性,是以立见性之法,世人若了见真如本体,即不假立法。此经读诵者无数,称赞者无边,造疏及注解者,凡八百余家。所说道理,各随所见,见虽不同,法即无二。宿植上根者,一闻便了;若无宿慧者,读诵虽多,不悟佛意。是故解释圣义,断除学者疑心。若于此经,得旨无疑,不假解说。从上如来所说善法,为除凡夫不善之心。经是圣人语,教人闻之,超凡悟圣,永息迷心。此一卷经,众生性中本有,不自见者,但读诵文字。若悟本心,始知此经不在文字。若能明了自性,方信一切诸佛,从此经出。

除暗明灯释

首先,要依靠听闻如大海般的教法;其次,反复思维以获得定解;而后,长期持久地安住于平等性之中而进行修持等等。就像这样的修持方法在其他多数经典中都有广泛的论述。
而如后两者,则不需要依止广泛的闻思等,而是只需依靠诸多善贤上师殊胜的恩德,以窍诀修持规与加持转移规之甚深窍诀,不断护持如手直指般所介绍之自心本觉。在家密咒士大都可以不需要通过十分艰难的苦行,而只需要很容易地在家中护持此心性,以此便可以毫不费力地抵达四种持明之地,并于即生便能现证究竟之果。这就是下八乘无可匹敌之制胜九乘之巅,阿底瑜伽的甚深之道力!

《六祖坛经》–(敦煌本)

惠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其时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人,韶州刺史韦据及诸官僚三十余人,儒士余人,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刺史遂令门人僧法海集记,流行后代,与学道者,承此宗旨,递相传授,有所依约,以为禀承,说此《坛经》。

第一讲:定慧基础知识和修定的基本方法

这本《定慧之路》是由明至居士将法师所开示六讲的禅修内容笔录成小手册,之后由法师添加附录补充有关经论而成本书。致光法师,新加坡人,一九八零年于台湾受戒后到泰国森林道场参学,两年后于泰国受沙弥戒,一九八八年于腊布里受比丘戒,法名Apakaro,译名致光。之后一九九二年去斯里兰卡向Amatagavesi寻灭禅师学习禅法,于一九九五年开始教导止观禅法。

迎请寻灭禅师的到来

迎请寻灭尊者灵骨舍利,是中国,新加坡,斯里兰卡三国法师和大德居士共同愿力所感召的结果!萨度!萨度!萨度!
寻灭止观的教法是寻灭尊者根据流传在斯里兰卡的古佛教经典中逐渐整理出来的一系列有效的禅修方法,继承了南传佛教的特点,又不同于南传佛法,特别是五遍行,心生灭,远离十八界以后的修法。
这些有次第,有深浅的殊胜佛法是非常难得的,它经致光法师不辞辛劳传到了中国,使我们有缘修习到寻灭止观。因致光法师的功德,寻灭止观在中国可以说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

快乐之道!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更好更愉快,但是,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呢?那我先拿一两个例子来说,比方说,有些人他向往一个美好的家庭,有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女,或许有些,他真的他觉得他拥有这些,但是他真的很快乐吗?可能我们表面上看他好像是生活得很快乐,但实际上,在他内心里面倒不是如此,等下我会谈到为什么会这样子。
再来,比方说有些人,他也满足在某些事情的追求,那么从中呢,他觉得他也快乐。但是也一样,他不见得就是很快乐的。比方说,假设一个人他很喜欢玩古董,那么他就收藏收集古董,那每天呢,拿那些古董来看啊、摸啊,看看又收回去,他也满足在他的这个收藏里面

定慧之路禅修心得体会

定慧之路禅修心得体会 2019年9月30日,我参加了定慧之路的禅修课,也许这次是因缘聚足,让我有这个福报遇到好的老师,此前我报名过一次但是因有事没法参加。说说我…

53解脱与大小乘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老师,我看到一个说法,有说四禅八定因为其觉知和意识心都可能被泯灭,所以不不容易明心见性。这即是小乘与大乘的区别。您觉得是…

52戒淫与纵欲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师兄误会了,我所指的不能退菩提心。意思是一旦修了四禅八定,据说人就会失去欲望,没了性能力。从而只能一心求道,想退回做普通…

51超越幻境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善知识前辈,最近坐中一旦心定就会出现深邃蓝的仿佛湖水一样的境界,忽大忽小边际不定形状时常变化。有时想定住它,但稍一用意就…

50他心通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修了一段时间,发现我能感知别人的情感波动,而且我自己集中注意力时,能影响他们,这怎么回事?(问题遗失,补录大义) 光彻五…

49戒力与业习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您好,大师。看了您前面的帖子。个人感觉您是有实证经验的。我以前的时候有段时间看过佛经(心经,楞严经,楞伽经,宗镜录),打过坐…

48耳根圆通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 即是从耳根听觉开始修,观注点在听觉的“觉”上。觉本如流(像流水一样,持续不断),“声”是所觉。 即听觉与声音,首先要分开,不要把观照点放在声音上,而要放在听觉的“觉”上。当心专一,即不受声音干扰,渐渐观照到听觉的“觉”稳定(其实这种状态就是入定了,不过带有观照慧在里面,所以是定慧双修)。即是入流亡所。

47白骨观

修白骨观,观不起来,说明业力太重。 白骨若能清晰呈现,说明业力轻。 所谓业力,就是烦恼业和身体不清净。 修白骨观,业力重者,初观白骨,颜色多灰暗,乃至完全不能观出白骨。 如果完全不能观出者,应先修一些戒、定的前行。发心持不淫戒,辅以修定(若不能入定,可修数息)。自觉身心清静一点之后,再尝试修白骨观。 修此观应从脚趾白骨开始观起。从小部分白骨起观(大脚趾第一节开始起观),直到整副白骨完整呈现在观境之中,然后可以此观境入定。修成观境之后,在平时应将此白骨观境应时刻保持在意境之中,在行住坐卧中保持,直到白骨的境界与自身的身见(即自己对身体的概念)相合一,身即是白骨,白骨即是身。若如此修持,很快(也许几天)贪嗔的烦恼就会断除。(这个过程中,白骨会越来越白,乃至白骨发光发亮)

46三十七道品

我对37道品的理解,是可以有顺序。但也不一定有顺序。 很多道品可能同时发生。 比如顿悟者,见道修道一并完成。 一般来说,先见道后修道,最后证道。 比如先证初果为见道,然后2果、3果、4果这样次序修下去。 但是也有很多人,一次性证到2果,或者3果(跳过了初果、二果的阶段),或者直接证4果。 这在佛经里很多这样的故事。 很多人因为一句话,当下就证到阿罗汉果等等。所以,顺序不是固定的。 可能全部同时,也可能部分同时,也可能逐步一个个次第修上来,都有可能。

45法喜需要控制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五轮师兄,今天早上我入定了,很奇妙,很高兴,但是,还是不要说出感觉,真的很高兴,我修的路是正确的,希望在以后的修行中,得到你…

44光明想与睡光明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1、请问夜里躺着床上入睡前怎么修行,可以一直观呼吸吗?这样会觉得意念太重不利于睡眠。 2、葛印卡的内观修法中,要将觉知从呼吸…

43素食与营养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楼主大德您好!我相信素食可以培养慈悲心,可以压制嗔心,可是长期素食的话,如何保证营养(蛋白质)?请谈谈您的看法。 答:担心营…

42色即是空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解 答:因为色是幻觉,当有一日,我们死去时,色等一切,都归于无。所以是一场空啊。那万一真死了,真的会死…

41弘法利生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感恩大德开示。我这样理解,四禅修好后,于定中进入5678至灭尽定,这是一条直通路线;若修观,于四禅的定中开始起观&#8230…

40慈心观的作用

南传的《清净道论》中说修习慈心观的行者能获得十一种利益:
1. 安眠——除了不会失眠,更会拥有良好的睡眠品质。
2. 安寤——睡醒之时是感到精力充沛的。
3. 无有恶梦——不受恶梦的干扰;即使作梦,也是吉祥的美梦。
4. 为人爱敬——由于慈爱不断的从内心散发出来,因此表露在他的身、口行为的自然也是为他人所喜爱的。换言之,修习慈心观之人将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5. 为非人爱敬——同样地,非人(如天神、护法神、鬼魅精灵)也会恭敬、爱戴修习慈心的人。
6. 诸天守护——修习慈心观者的周遭都会有许多善神常在身旁摄受护持。

39念佛入定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师傅,我想练习打坐,请教一下打坐的时候专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行不行?只是心念,不出声,心念耳闻,这样打坐有没有效果?求师…

38吃素与清净

我在失业修行的那段时间,吃了1年时间的全素。这中间曾吃了一片肉,吃这一片肉产生的干扰需要我花上半个小时打坐的功夫来清理。以我体会,吃肉不利于身业清净,对禅定有碍。
所以,建议不要吃肉。
(编者注:根据我个人理解,肉带有众生的业力,吃了之后,会污染色身,导致身体疾病,即污染身体清净。按佛法说,吃肉得多病短寿报。而修禅定者,若要禅定自在,需要色身清净为基础,否则身心互为影响,身体不清净则禅定不稳定,即很难达到禅定自在。)

37智慧的生与无生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一直在关注禅定的东西。很想知道有没有禅定和入定后是什么情况,通过博主分享基本上可以肯定有禅定,入定就需要自己去体验了。还想问…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