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会心得分享
禅茶会心得分享作者:源涵 大家好,感谢有这次机会让我能够对大家进行法供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修行以来让我非常受益的两个心得,第一个是要常常感恩善知识,第二个是…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7 册 No. 842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No. 842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唐、罽宾三藏佛陀多罗译 如是我闻:…
解脱与利他的发心
解脱与利他的发心 解脱的发心 ——光彻五轮2023清明禅七开示 缘起:一对退休的老夫妻,在修习定慧之路的过程中,获益匪浅,成就四不坏信。道心坚定,一心求解脱。老…
《了凡四训》原文及白话译文
《了凡四训》第01章 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
五一假期《正念止观》实修心路记
经过短短十天的禅修,我已经深刻明白,佛法不是我以前理解的宗教,而是最真实的智慧。
现在的我跟以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安静、乐观、积极、柔和、慈祥,热爱生活,热爱世界。这样的质变也让我意外。我喜欢现在的我。
我是如此幸运,今生可以遇到佛法、遇到老师、遇到师兄们。虽然有些晚了,但也不晚。感恩佛法、感恩老师、感恩师兄们,更感恩家人们对我的耐心劝导。
我希望未来自己也可以像老师、师兄们一样,把智慧与爱带给大家,让世界更美好。
最后,希望借由我粗浅的经历和拙劣的文字,能让还在修行之路上犹疑的你,多增加一点点信心。
《乐育堂语录》黄元吉
《乐育堂语录》四卷,为黄元吉先生门人记录。先生生于元代,《张三丰集》中叙述师承,先生姓名亦在其列。是书成于道咸年间,计时几历千载,而犹聚徒讲学,殆所谓留形住世之俦欤?世衰道微,人心陷溺,非阐明性命之学,无以唤醒群迷。而古来谈道之书,如《参同》、《悟真》,文字玄奥,解人难索。此外诸书,多借铅汞、坎离、水火等名词,牵附比喻,读者如入五里雾中,杳不知其所指。求其明白简易、深入显出、于行工次第确有程序可循者,不稍概见。是书朴实说理,畅发玄风,诚性学之梯航,命宗之津逮也。腾剑往年曾获旧本,残缺不完。戊午来省,得借观于康千里处,恐希世之宝年久而散失也,爰商之同学诸子,精校分刊,广为印刷,以公诸世。后之读者潜心玩索,当不河汉余言。
《道德经精义》黄元吉·著
三教之道,圣道而已。儒曰至诚,道曰金丹,释曰真空,要皆太虚一气,贯乎天地人物之中者也。惟圣人独探其原,造其极,与天地虚圆无二,是以成为圣人。能刚能柔,可圆可方, 无形状可拟,无声臭可拘,所由神灵变化其妙无穷,有不可得而窥测者。若皆自然天然,本来特事,处圣不增,处凡不减。即等而下之,鸟兽草木之微,亦莫不与圣人同此一气、同此一理。试观汪洋大海,水至难测者。然而一海所涵水也,一勺所容亦无非水。太虚之气,亦犹海水一般。天地、圣贤、人物,虽纷纭错杂,万有不齐,而其受气成形之初,同此一气。除此以外, 另无生气,亦别无生理,所争者,姿禀之各殊耳。孟子曰,尧舜与人同;又曰,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诚确论也。无如世风日下,民俗益偷;大道虽属平常,而人多以诡怪离奇目之。所以儒益非儒,释益非释,道益非道矣。若不指出根源,抉破窍妙,恐大道愈晦而不彰,人心愈坏而难治——势必至与鸟兽草木同群,而圣贤直等诸弁髦,大道益危如累卵,虚悬天壤,无人能任斯文之责矣。恭逢盛世,天下平安,适遇名山道友,谈玄说妙。予窃听之,实非空谈者流, 徒来口耳之用,因得与于其际。群尊予以师席,故日夜讲论“道德”一经,以为修身立德之证, 不觉连篇累牍。第其瑕疵迭见,殊难质诸高明。然亦有与太上微意偶合处,不无小补于世。众友请付剞厥,公诸天下后世。予于此注,实多抱愧,不敢自欺欺人。无奈众友念切,始诺其请。兹刊刻肇始,予故弁数言于篇首,以叙此注之由来如此。
光绪十年孟冬月 谷旦 元吉黄裳自序
寻灭尊者开示录
寻灭禅师简介 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尊敬的寻灭禅师出生在般那杜拉的瓦拉那。他的父亲是一位村长,他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从禅师在这个佛教家…
《信心铭之道》广超法师(著)
至道就是禅宗常说的本性或自性,在《圆觉经》《般若经》等经中称之为智性、觉性[1],在唐朝以前称为道,其实道是道家的用语。到了唐朝 时,不再称为道,改称为自性。可能是六祖不曾学经教,把觉性讲成本性、自性;然而, 六祖所讲的本性或自性,不是分别有法才有其自性,而是诸法本具法性。禅宗认为心外无法,法性就是心性,因此《六祖坛经》所指的本性、自性,就是指心性,其他禅师所说的本性、自性亦然。然而,法性本空性,心性本无自性,心知万法无非是空心知空法,比如镜子空无一物方能照物,我们可以说镜子因照见而成镜性——能照见之性,那么,空心知空法即觉性之知。换句话说,觉悟心的本性或自性就是觉悟空心本具觉性。
《信心铭》是隋朝时期禅宗三祖僧璨大师所著,其内容常被禅师们引用来开导弟子, 其中的“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更是禅门的口头禅。最常提起《信心铭》的是赵州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