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原文及白话文)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禅陀迦王应当知,  生死苦恼多众过,
 悉为无明所覆障,  吾欲为彼兴利益。
 譬如刻画造佛像,  智者见之宜恭敬,
 我依如来说正法,  大王亦应深信受。
 汝虽先闻牟尼言,  今若听受转分别,
 犹如华池色清净,  月光垂照逾晖显。
 佛说六念当修习,  所谓三宝施戒天,
 修行十善净三业,  离酒放逸及邪命。
 观身命财速危朽,  应施福田济穷乏,
 施为坚牢无与等,  最为第一亲近者。
 勤修净戒除瑕秽,  亦莫悕求愿诸有,
 譬如大地殖众物,  戒亦如是生诸善。
 修忍柔和舍瞋恚,  佛说是行最无上,
 如是精进及禅智,  具此六行超生死。
 若能在家孝父母,  此即名为胜福田,
 现世流布大名称,  未来福报转无量。
 杀盗淫欺耽荒酒,  雕床高广及香熏,
 讴歌倡伎过时食,  如斯众恶宜远离,
 若少时间修此戒,  必受天乐升涅槃。
 悭嫉贪欲及谄伪,  诳惑颠倒与懈怠,
 如此众恶不善法,  大王当观速弃舍。
 端正尊豪及五欲,  当知危朽若泡沫,
 莫恃若斯不坚法,  憍逸自恣生诸苦,
 欲长诸善证甘露,  应当远离如弃毒。
 有能精勤舍瞋慢,  譬如除云显秋月,
 犹如指鬘与难陀,  亦如差摩贤圣等。
 如来说有三种语,  入意真实虚妄言,
 入意如花实犹蜜,  虚妄鄙恶若粪秽,
 应当修习前二言,  速宜除断虚妄者。
 从明入明四种法,  王当分别谛思惟,
 二种入明是应修,  若就痴冥当速舍。
 庵婆罗果四种变,  人难分别亦如是,
 当以智慧深观察,  若实贤善宜亲近。
 虽见女人极端严,  当作己母姊女想,
 设起贪欲染爱心,  应当正修不净观。
 是心躁动宜禁制,  如防身命及珍宝,
 欲心若起应惊怖,  犹畏刀剑恶兽等。
 欲为无利如怨毒,  如此之言牟尼说,
 生死轮回过狱缚,  应当勤修求解脱。
 六入躁动驰诸境,  应当摄持莫放逸,
 若能如是摄诸根,  胜于勇将摧强敌。
 是身不净九孔流,  无有穷已若河海,
 薄皮覆蔽似清净,  犹假璎珞自庄严,
 诸有智人乃分别,  知其虚诳便弃舍。
 譬如疥者近猛焰,  初虽暂悦后增苦,
 贪欲之想亦复然,  始虽乐着终多患。
 见身实相皆不净,  即是观于空无我,
 若能修习斯观者,  于利益中最无上。
 虽有色族及多闻,  若无戒智犹禽兽,
 虽处丑贱少闻见,  能修戒智名胜士,
 利衰八法莫能免,  若有除断真无匹。
 诸有沙门婆罗门,  父母妻子及眷属,
 莫为彼意受其言,  广造不善非法行,
 设为此等起诸过,  未来大苦唯身受。
 夫造众恶不即报,  非如刀剑交伤割,
 临终罪相始俱现,  后入地狱婴诸苦。
 信戒施闻慧惭愧,  如是七法名圣财,
 真实无比牟尼说,  超越世间众珍宝,
 大王若集此胜财,  不久亦证道场果。
 博弈饮酣好琴瑟,  懈怠憍逸及恶友,
 非时轻躁多动乱,  如斯七法当远离。
 知足第一胜诸财,  如此之言世尊说,
 知足虽贫可名富,  有财多欲是名贫,
 若丰财业增诸苦,  如龙多首益酸毒。
 当观美味如毒药,  以智慧水洒令净,
 为存此身虽应食,  勿贪色味长憍慢,
 于诸欲染当生厌,  勤求无上涅槃道。
 调和此身令安隐,  然后宜应修斋戒,
 一夜分别有五时,  于二时中当眠息,
 初中后夜观生死,  宜勤求度勿空过。
 四无量定当修习,  是名开于梵天道,
 若专系念四禅心,  命终必生彼天处。
 有为迁动皆无常,  苦空败坏不坚固,
 无我无乐不清净,  如是悉名对治法。
 若有深观此法门,  未来常处尊豪位,
 修行五戒断五邪,  是亦大王所应念。
 譬如少盐置恒河,  不能令水有咸味,
 微细之恶遇众善,  消灭散坏亦如是。
 五邪若增劫功德,  王当除灭令莫长,
 信等五根众善源,  是宜修习令增盛,
 生等八苦常炽燃,  当持慧水洒令灭。
 欲求天乐及涅槃,  应勤修习正知见,
 虽有利智入邪道,  微妙功德永无余。
 四种颠倒害诸善,  是故当观莫令生,
 谓色非我我非色,  我中无色色无我,
 于色生此四种心,  自余诸阴皆如是,
 是二十心名颠倒,  若能除断为最上。
 法不自起冥初生,  非自在作及时有,
 皆从无明爱业起,  若无因缘便断坏。
 大王既知此等因,  当燃慧灯破痴闇,
 身见戒取及疑结,  此三能障无漏道。
 王若毁坏令散灭,  圣解脱法当现显,
 譬如盲人问水相,  百千万劫莫能了,
 欲求涅槃亦如是,  唯自精勤后方证。
 欲假眷属及知识,  而得之者甚难有,
 是故大王当精进,  然后乃可证寂灭。
 施戒多闻及禅定,  因是渐近四真谛,
 人主故应修慧明,  行斯三法求解脱,
 若能修此最上乘,  则摄诸余一切善。
 大王当观身念法,  世尊说为清净道,
 若无此念增恶觉,  是故宜应勤修习。
 人命短促不久留,  如水上泡起寻灭,
 出息入息眠睡间,  念念恒谢常衰灭,
 不久便当见磨灭,  皮肉臭烂甚可恶,
 青瘀胀坏脓血流,  虫蛆唼食至枯竭,
 发毛爪齿各分散,  风吹日曝渐干尽。
 当知此身不坚牢,  无量众苦所积聚,
 是故贤圣诸智人,  皆观斯过咸弃舍。
 须弥巨海及江河,  七日并照皆融竭,
 如此坚固尚摧毁,  况复若斯危脆身。
 无常既至无救护,  不可恃怙及追求,
 是故大王常谛观,  速生厌离求胜法。
 人身难得法难闻,  犹如盲龟遇浮孔,
 既获若斯希有身,  宜应勤心听正法;
 得此妙身造诸恶,  譬如宝器盛众毒。
 生处中国遇善友,  专念发心起正愿,
 久殖功德具诸根,  王今满足此众善。
 若复亲近见知人,  佛说此为净梵行,
 是故应当乐随顺,  诸佛由此证涅槃。
 既遇微妙清净法,  应当志求离欲道,
 生死险难苦无量,  穷劫宣说莫能尽,
 我今为王略分别,  应当谛听善思惟。
 三界转变无轮际,  父母妻子更相因,
 怨亲憎爱无常处,  如旋火轮岂穷已。
 无始生死世界来,  计饮母乳多大海,
 若不精勤证空智,  将来复饮无穷限。
 周流五道经人天,  若积身骨高须弥,
 爱别哀悲计其泪,  亦非江河所能匹,
 若计一人父母者,  过于世间草木数。
 虽受五欲天上乐,  终还坠没恶趣苦,
 诸天寿命极长远,  其间娱乐难宣说,
 歌讴倡舞流妙声,  哀音和雅甚清远,
 奇姿妙色极端严,  围绕侍卫相娱乐,
 百味盛馔皆具足,  随意所玩自然至,
 宝池香净水恒满,  周匝罗覆诸妙花,
 众鸟异色集其上,  哀声相和出远音,
 诸天游戏浴其内,  如是欢娱不可说。
 福尽临终五衰现,  尔时生苦逾前乐,
 是故虽有天女娱,  智者见之已生厌。
 虽居珍宝上楼观,  亦必退堕臭秽处,
 虽游天上难陀园,  会亦还入刀剑林,
 虽浴诸天曼陀池,  终必坠于灰河狱,
 虽复位处转轮帝,  归为僮仆被驱使,
 虽受梵天离欲娱,  还坠无间炽然苦,
 虽居天宫具光明,  后入地狱黑闇中。
 所谓黑绳活地狱,  烧割剥刺及无间,
 是八地狱常炽燃,  皆是众生恶业报。
 或受大苦如押油,  或碎身体若尘粉,
 或解支节今分散,  或复㓟剥及烧煮,
 或以沸铜澍其口,  或以铁押裂其形,
 铁狗竞来争食啖,  铁鸟复集共龃掣,
 众类毒虫并䶩啮,  或烧铜柱贯其身,
 大火猛盛俱洞燃,  罪业缘故无逃避,
 镬汤腾沸至高涌,  颠倒罪人投其内。
 人命危朽甚迅驶,  譬如诸天喘息顷,
 若人于此短命中,  闻上诸苦不惊畏,
 当知此心甚坚固,  犹如金刚难摧坏。
 若见图画闻他言,  或随经书自忆念,
 如是知时已难忍,  况复己身自经历。
 无间无救大地狱,  此中诸苦难穷尽,
 若复有人一日中,  以三百鉾撺其体,
 比阿毗狱一念苦,  百千万分不及一,
 受此大苦经一劫,  罪业缘尽后方免。
 如是苦恼从谁生,  皆由三业不善起,
 大王今虽无斯患,  若不修因缘坠落。
 于畜生中苦无量,  或有系缚及鞭挞,
 无有信戒多闻故,  恒怀恶心相食啖,
 或为明珠羽角牙,  骨毛皮肉致残害,
 为人乘驾不自在,  恒受瓦石刀杖苦。
 饿鬼道中苦亦然,  诸所须欲不随意,
 饥渴所逼困寒热,  疲乏等苦甚无量。
 腹大若山咽如针,  屎尿脓血不可说,
 裸形被发甚丑恶,  如多罗树被烧剪,
 其口夜则大火燃,  诸虫争赴共唼食,
 屎尿粪秽诸不净,  百千万劫莫能得,
 设复推求得少分,  更相劫夺寻散失。
 清凉秋月患焰热,  温和春日转寒苦,
 若趣园林众果尽,  设至清流变枯竭,
 罪业缘故寿长远,  经有一万五千岁,
 受众楚毒无空缺,  皆是饿鬼之果报,
 正觉说斯苦恼因,  名曰悭贪嫉妒业。
 若天福尽有余善,  因此得为人中王,
 后设懈怠福都尽,  必坠三恶无有疑。
 或生修罗起贡高,  恚嫉贪害增诸恼,
 诸天虽有善根行,  以其悭嫉失利乐,
 是故当知嫉妒结,  为深恶法宜弃舍。
 大王汝今已具知,  生死过患多众苦,
 应当勤修出世善,  如渴思饮救头燃,
 若加精进断诸有,  于诸善中最无上。
 当勤持戒习禅智,  调伏其心求涅槃,
 涅槃微妙绝诸相,  无生老死及衰恼,
 亦无山河与日月,  是故应当速证知。
 若欲证于无师智,  应当专修七觉法,
 若有乘斯觉分船,  生死大海易超渡。
 佛所不说十四法,  但生信心莫疑惑,
 唯当正心勤精进,  决定修习诸善法。
 无明缘行识名色,  六入触受爱取有,
 有则缘生生缘死,  若尽生死因缘灭,
 如是正观十二缘,  是人则见圣师子。
 若欲次第见四谛,  当勤修习八正道,
 虽居尊荣处五欲,  亦得圣道断诸结,
 此果不可求余人,  必自心会乃得证。
 我说众苦及涅槃,  欲为润益大王故,
 不应生于怖畏心,  但勤诵习行诸善,
 心为诸法之根本,  若先调伏事斯办。
 我说法要略分别,  王不宜应生足心,
 若有大智更敷演,  亦当至心勤听受。
 王今名为大法器,  若广闻法必多益,
 若见有修三业善,  应深助生随喜心,
 自所行善及随喜,  如是功德悉回向。
 王当仰学诸贤圣,  如观音等度众生,
 未来必当成正觉,  国无生老三毒害。
 大王若修上诸善,  则美名称广流布,
 然后以此教化人,  普令一切成正觉。
 烦恼驶河㵱众生,  为深怖畏炽然苦,
 欲灭如是诸尘劳,  应修真实解脱谛,
 离诸世间假名法,  则得清净不动处。
 若有妇人怀害心,  如此之妻宜远离,
 设有贞和爱敬夫,  谦卑勤业若婢使,
 恒为亲友姊母想,  此宜尊敬如宅神。
 我所说法正如是,  王当日夜勤修行。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白话文翻译

禅陀迦王啊,你应该知道,生死轮回中的痛苦和过失是如此之多,

这一切都是因为无明(愚痴)所遮蔽,我希望为他们带来利益。

就像雕刻绘画的佛像,智者见到后应该恭敬礼拜,

我依据如来(佛陀)所说的正法,大王你也应该深深地信受。

你虽然以前听过佛陀的话语,现在如果再次听闻并加以分辨,

就像清净的莲花池,月光照耀下更加明亮。

佛陀说有六种念(忆念)应当修习,即佛、法、僧三宝,以及布施、持戒、天(天界),

修行十善业以净化身、口、意三业,远离饮酒、放逸和邪命(不正当的谋生方式)。

观察身体、生命和财富都很快会毁坏,应该布施给福田(值得布施的对象),救济贫穷困乏的人,

布施是最坚固无比的,是最亲近的善行。

勤修清净的戒律,除去瑕疵污秽,也不要希求诸有(轮回中的存在),

就像大地能生长万物,戒律也能生出各种善法。

修习忍辱、柔和,舍弃瞋恚,佛陀说这是最无上的行持,

如此精进、禅定和智慧,具备这六种行持就能超越生死。

如果能在家中孝顺父母,这就被称为殊胜的福田,

在现世中会流传大名,未来的福报也会无量。

杀生、偷盗、邪淫、欺骗、沉迷酒色、奢华的床铺、香熏,

歌舞娱乐、吃过时的食物,诸如此类的恶行都应该远离,

即使只是短时间修持这些戒律,也必定会享受天上的快乐并最终证得涅槃。

吝啬、嫉妒、贪欲、谄媚、虚伪、欺骗、颠倒和懈怠,

诸如此类的恶行和不善法,大王你应该观察并迅速舍弃。

端正的容貌、高贵的地位和五欲(色、声、香、味、触),应该知道这些都是危险易朽的,就像泡沫一样,

不要依赖这些不坚固的法,否则会因骄纵放逸而生出各种痛苦,

如果想要增长诸善法并证得甘露(涅槃),就应该像抛弃毒药一样远离它们。

如果有人能精勤舍弃瞋恚和傲慢,就像除去云雾显出秋天的月亮,

就像指鬘(Angulimala)、难陀(Nanda)以及差摩(Citta)等贤圣一样。

佛陀说有三种语言:入意的、真实的和虚妄的,

入意的语言就像花,真实的语言就像果实和蜂蜜,虚妄的语言就像粪便一样污秽,

应该修习前两种语言,迅速断除虚妄的语言。

从明入明的四种法,大王你应该分别并深思,

其中两种入明的法是应该修习的,如果陷入痴暗就应该迅速舍弃。

庵婆罗果有四种变化,人很难分辨,

应该用智慧深入观察,如果确实是贤善的就应该亲近。

即使见到极端美丽的女人,也应该把她当作自己的母亲、姐妹或女儿来想,

如果起了贪欲染污的心,就应该正确修习不净观。

这个心躁动不安,应该加以禁止,就像保护身体、生命和珍宝一样,

如果起了欲心就应该感到惊怖,就像害怕刀剑和恶兽一样。

欲望是无益的,就像仇敌和毒药一样,佛陀这样说,

在生死轮回中经历牢狱的束缚,应该勤修求得解脱。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躁动奔驰于各种境界,应该摄持不要放逸,

如果能这样摄持诸根,就胜过勇猛的将军摧毁强敌。

这个身体是不净的,九孔(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尿道、肛门)流出污秽,永无止境,就像河海一样,

薄薄的皮肤覆盖着,看似清净,实际上是借用装饰品来庄严自己,

有智慧的人才能分辨,知道它的虚诳便会舍弃。

就像疥疮患者靠近猛烈的火焰,起初虽然暂时感到愉悦,但后来痛苦会加剧,

贪欲的想法也是如此,开始时虽然快乐着迷,但最终会带来很多祸患。

见到身体的真实相状都是不净的,这就是观察空无我,

如果能修习这种观想,在利益中是最无上的。

虽然有人有美好的容貌、高贵的家族和广博的学识,但如果没有戒律和智慧,就像禽兽一样,

虽然有人地位低贱、学识浅薄,但如果能修持戒律和智慧,就被称为胜士,

利益和衰败等八种世间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无法避免,如果有人能断除这些,就真正无与伦比。

对于沙门(出家人)、婆罗门、父母、妻子和眷属,

不要为了他们的意愿而听从他们的话,广泛地造作不善和非法的行为,

如果为了这些人而犯下过失,未来的大苦只有自己承受。

造作众恶不会立即受到报应,不像刀剑相交立刻受伤,

但在临终时罪业才会全部显现,之后堕入地狱承受各种痛苦。

信仰、戒律、布施、听闻、智慧、惭愧,这七种法被称为圣财,

真实无比,佛陀说,超越世间的一切珍宝,

大王如果你能积聚这些殊胜的财富,不久也能证得道场果(成佛)。

赌博、饮酒、喜爱琴瑟、懈怠、骄纵、放逸和恶友,

不合时宜的轻浮躁动、动乱,诸如此类的七种法应该远离。

知足是第一胜过一切财富,世尊(佛陀)这样说,

知足的人虽然贫穷也可以称为富有,有财富但多欲的人则称为贫穷,

如果财富丰盛但业障增多,就像龙有多个头会更加酸毒。

应该把美味的食物看作毒药,用智慧的水来洒净,

为了维持这个身体虽然应该进食,但不要贪恋色味而增长骄慢,

对于各种欲染应该生起厌离,勤求无上的涅槃道。

调和这个身体使之安稳,然后应该修习斋戒,

一夜分为五时,其中二时应该睡眠,

在初夜、中夜和后夜观察生死,应该勤求度脱不要空过。

四无量定(慈、悲、喜、舍)应该修习,这被称为开启梵天之道,

如果专心系念四禅(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命终后必定生到彼天(色界天)。

有为法(世间法)都是迁动无常的,苦、空、败坏、不坚固,

无我、无乐、不清净,诸如此类都称为对治法。

如果有人能深入观察这个法门,未来会常处于尊贵豪富的地位,

修行五戒、断除五邪(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这也是大王所应该念的。

譬如少许盐放入恒河,不能使河水有咸味,

微细的恶行遇到众多的善行,也会消灭散坏。

如果五邪(邪见等)增长,会劫夺功德,大王你应该除灭它们不要让它们增长,

信仰等五根(信、进、念、定、慧)是众善的源泉,应该修习使之增盛,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苦常在炽燃,应该用智慧的水来洒灭。

如果想要追求天上的快乐和涅槃,就应该勤修习正知见,

即使有利的智慧如果进入邪道,微妙的功德也会永远消失。

四种颠倒(常、乐、我、净)会损害诸善法,因此应该观察不要让它们生起,

即色(物质)不是我,我不是色,我中没有色,色中没有我,

对于色生起这四种心,其他诸蕴(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这二十种心称为颠倒,如果能断除是最上等的。

法(事物)不是自己生起,也不是从冥初(无因)生起,

不是自在(神)所造,也不是时(时间)所生,

都是从无明、爱和业生起,如果没有因缘就会断坏。

大王你既然知道这些因缘,就应该点燃智慧的灯来破除愚痴的黑暗,

身见(执着身体为我)、戒取(执着无益的禁戒)、疑(疑惑)这三种结(烦恼),能障碍无漏道(解脱道)。

大王如果你能毁坏它们使之散灭,圣解脱法就会显现,

譬如盲人询问水的相状,百千万劫也不能了知,

想要追求涅槃也是如此,只有自己精勤修习后才能证得。

如果想借用眷属和知识来证得涅槃,这样的人是很难有的,

因此大王你应该精进,然后才能证得寂灭。

布施、持戒、多闻和禅定,依靠这些逐渐接近四真谛(苦、集、灭、道),

作为人主(君王)因此应该修习智慧的光明,行持这三种法(布施、持戒、智慧)来求解脱,

如果能修习这最上乘(佛法),就能摄持其他一切善法。

大王你应该观察身念法,世尊说这是清净之道,

如果没有这种念,就会增长恶觉(不善的觉知),因此应该勤修习。

人的生命短暂,不久就会消失,就像水上的泡泡,起即灭,

在呼吸和睡眠之间,念念相续不断衰灭,

不久就会见到毁灭,皮肉腐烂,臭气熏人,

青瘀、胀坏、脓血流出,虫蛆啃食,直到枯竭,

头发、毛发、爪、齿各自分散,风吹日晒逐渐干枯。

应该知道这个身体不坚固,是无量众苦的积聚,

因此贤圣和智者都观察这些过失,全部舍弃。

须弥山、巨海和江河,七个太阳同时照耀都会融化枯竭,

如此坚固的东西尚且会摧毁,何况是如此脆弱的身体。

无常到来时没有救护,不能依靠和追求,

因此大王你应该经常真实地观察,迅速生起厌离,求得胜法。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就像盲龟遇到浮木的孔洞,

既然获得了这样稀有的身体,就应该勤心听闻正法;

得到这个妙身却造作诸恶,就像宝贵的器皿盛放众毒。

生在中国(佛法兴盛之地),遇到善友,专心发愿,

久远以来种植功德,具足诸根,大王你现在已经满足了这些善缘。

如果再亲近有见识的人,佛陀说这是清净的梵行(修行),

因此应该乐于随顺,诸佛因此证得涅槃。

既然遇到了微妙的清净法,就应该立志求得离欲之道,

生死轮回的险难和痛苦无量,穷尽劫数也说不完,

我现在为大王略作分别,你应该谛听并善加思惟。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变化无常,没有轮回的终点,父母、妻子更相因缘,

怨亲、憎爱没有固定的地方,就像旋转的火轮,怎能有穷尽。

从无始以来在生死世界中,计算饮过的母乳比大海还多,

如果不精勤证得空智,将来还会继续饮用无穷无尽。

周游五道(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经过人道和天道,

如果积累身骨,高过须弥山,

因爱别离而流下的眼泪,也不是江河所能比拟的,

如果计算一个人的父母,数量超过世间的草木。

虽然享受天上的五欲之乐,最终还是会坠落恶趣受苦,

诸天的寿命极其长远,其间的娱乐难以言说,

歌舞音乐流淌着美妙的声音,哀婉的音调和谐雅致,

奇特的姿态、美妙的容色极其端庄,围绕侍卫相互娱乐,

百味佳肴样样齐全,随心所欲自然到来,

宝池香净水常满,四周罗列着各种妙花,

各种颜色的鸟儿聚集其上,哀声相和,传出悠远的音声,

诸天在其中游戏沐浴,如此欢娱不可言说。

福报享尽临终时五衰(天人五衰)出现,那时生的痛苦超过以前的快乐,

因此即使有天女的娱乐,智者见到后已经生起厌离。

虽然居住在珍宝装饰的高楼上,也必定会退堕到臭秽的地方,

虽然游玩天上的难陀园(天宫花园),最终也会进入刀剑林(地狱),

虽然沐浴在天上的曼陀池,最终必定坠入灰河狱(地狱),

虽然曾经是转轮圣王,最终会成为奴仆被人驱使,

虽然享受梵天的离欲之乐,最终还会坠入无间地狱的炽热苦痛,

虽然居住在天宫中充满光明,之后会进入地狱的黑暗中。

所谓黑绳地狱、活地狱、烧割剥刺地狱以及无间地狱,

这八大地狱常在炽燃,都是众生恶业果报。

有的受大苦像压榨油一样,有的身体被碎如尘粉,

有的肢节被解开分散,有的被剖开、剥皮、烧煮,

有的被沸腾的铜水浇灌口中,有的被铁器压裂身体,

铁狗争相前来啃食,铁鸟聚集共啄,

各种毒虫一起咬啮,有的被烧红的铜柱贯穿身体,

大火猛烈,全部洞燃,因为罪业的缘故无法逃避,

镬汤(大锅)沸腾,高高涌起,罪人被倒置投入其中。

人的生命脆弱易朽,迅疾如天人的喘息顷刻,

如果人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听到上述的苦痛而不惊畏,

应该知道这个心非常坚固,就像金刚一样难以摧毁。

如果见到图画、听到他人讲述,或者随经书自己忆念,

这样知道时已经难以忍受,何况是自己亲身经历。

无间无救的大地狱,这里的苦痛难以穷尽,

如果有人在一天中,被三百支矛刺穿身体,

比起阿鼻地狱(无间地狱)一念间的苦痛,百千万分之一都不及,

受此大苦经历一劫,罪业缘尽后才能免除。

这样的苦恼是从谁生的?都是由身、口、意三业的不善行为引起的,

大王你现在虽然没有这些祸患,但如果不修因缘(善行),就会坠落。

在畜生道中苦痛无量,有的被系缚、鞭打,

因为没有信仰、戒律和多闻,恒常怀着恶心相互食啖,

有的为了明珠、羽毛、角、牙、骨、毛、皮、肉而遭受残害,

为人乘驾不自由,恒常遭受瓦石、刀杖的苦痛。

饿鬼道中的苦痛也是如此,各种所需 欲望都不能如意,

饥渴所逼,困于寒热,疲乏等苦痛甚为无量。

腹大如山,咽喉如针,屎尿脓血不可言说,

裸露身体,披头散发,丑恶无比,如同被烧剪的多罗树,

口中夜间大火燃烧,各种虫子争相前来啃食,

屎尿粪秽等不净物,百千万劫都得不到,

即使费力求得少许,也会被互相抢夺,很快散失。

清凉的秋月却感到炎热,温和的春日却转为寒苦,

如果走向园林,众果皆尽,即使到达清流,也会变枯竭,

因为罪业的缘故,寿命长远,经过一万五千岁,

受尽各种折磨痛苦,没有间断,这都是饿鬼的果报,

佛陀说这些苦恼的因缘,名为悭贪嫉妒业。

如果天上的福报享尽,但还有剩余的善业,因此得以成为人间的国王,

之后如果懈怠,福报全部用尽,必定会坠入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无疑。

或者生为修罗,起了高傲之心,恚恨、嫉妒、贪婪、伤害之心增长,带来各种烦恼,

诸天虽然有善根行持,但因为悭吝嫉妒而失去利益和快乐,

因此应该知道嫉妒的结(烦恼)是深重的恶法,应该舍弃。

大王你现在已经完全知道生死轮回的过患和众多的苦痛,

应该勤修出世的善法,就像口渴时思念饮水,救头燃(紧急救火)一样,

如果能精进断除诸有(轮回),在诸善法中是最无上的。

应该勤持戒律,修习禅定和智慧,调伏自己的心,求得涅槃,

涅槃微妙,断绝一切相状,没有生、老、死和衰恼,

也没有山河和日月,因此应该迅速证知。

如果想要证得无师智(佛智),就应该专修七觉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

如果有人乘坐这七觉支的船,生死的大海就容易超渡。

佛陀所不说的十四种法(不可说的问题),只应该生起信心,不要疑惑,

唯独应当端正心念,勤精进,决定修习诸善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

有缘生,生缘老死,如果断尽生死的因缘,苦痛就灭尽,

如此正观十二因缘,这个人就能见到圣师子(佛陀)。

如果想要次第见到四谛(苦、集、灭、道),就应该勤修习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即使身处尊荣,享受五欲,也能证得圣道,断除诸结(烦恼),

这个果报不能求助于他人,必定要自己心中领会才能证得。

我说众苦和涅槃,是为了润益大王,

不应该生起怖畏之心,只应该勤诵习行诸善法,

心是诸法的根本,如果先调伏心,事情就能办成。

我所说的法要,略作分别,大王不应该生起满足之心,

如果有大智慧的人再加以敷演,也应该至心勤听受。

大王你现在被称为大法器(能接受佛法的容器),如果广泛听闻佛法,必定会多有利益,

如果见到有人修持身、口、意三业的善行,应该深深助成并生起随喜心,

自己所行的善法和随喜的功德,如此功德全部回向(愿众生皆成佛)。

大王你应该仰慕学习诸贤圣,如观音菩萨等度化众生,

未来必定会成正觉(佛),国中没有生老和三毒(贪、嗔、痴)的危害。

大王如果你修习上述的善法,美好的名称就会广泛流传,

然后用这些教化他人,普令一切众生成正觉。

烦恼的急流淹没众生,带来深重的怖畏和炽热的苦痛,

如果想要灭除这样的尘劳(烦恼),就应该修习真实的解脱谛(真理),

远离世间的一切假名法,就能得到清净不动的地方(涅槃)。

如果有妇人怀有害心,这样的妻子应该远离,

如果有妇人贞洁和顺,爱敬丈夫,谦卑勤劳如同婢女,

恒常把丈夫当作亲友、姊妹、母亲来想,这样的妻子应该尊敬如宅神。

我所说的法正是如此,大王你应该日夜勤修。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总结:

禅陀迦王,你应该明白:
生死轮回中的痛苦和过失非常多,这些都是因为无明(愚痴)蒙蔽了我们的心。我希望为那些受苦的人带来利益。就像雕刻或绘画的佛像,有智慧的人看到后会恭敬礼拜,我依据佛陀所说的正法来教导你,大王你也应该深深相信并接受。

你以前虽然听过佛陀的教诲,现在如果再次聆听并仔细分辨,就会像清净的莲花池在月光照耀下更加明亮。

佛陀教导我们要修习六种忆念:
即佛、法、僧三宝,以及布施、持戒和天界。我们要修行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来净化身、口、意三业,远离饮酒、放纵和不正当的谋生方式。

观察身体、生命和财富:
这些都很脆弱,很快就会毁坏。所以要把它们布施给值得供养的对象(福田),救济穷苦的人。布施是最坚固、最可靠的善行,也是最亲近我们的行为。

勤修清净的戒律:
去除内心的污点,不要追求轮回中的各种存在。就像大地能生长万物,戒律也能生出一切善法。修习忍辱和柔和,舍弃愤怒,佛陀说这是最殊胜的修行。加上精进、禅定和智慧,具备这六种行为,就能超越生死。

在家孝顺父母:
这就叫做殊胜的福田。如此现世会得到好名声,未来的福报也会无量。

远离恶行:
杀生、偷盗、邪淫、欺骗、沉迷酒色,追求奢华的床铺、香料熏香,沉溺于歌舞娱乐,吃不合时宜的食物,这些恶行都应该远离。即使只是短时间持守戒律,也必定能享受天上的快乐,最终证得涅槃。

舍弃不善的心态:
吝啬、嫉妒、贪欲、谄媚、虚伪、欺骗、颠倒和懒惰,这些不善法,大王你应该观察并迅速舍弃。

五欲的真相:
端正的容貌、高贵的地位和五欲(色、声、香、味、触)都很危险,像泡沫一样不可靠。不要依赖这些不坚固的东西,否则骄纵放逸会带来许多痛苦。想增长善法、证得涅槃(甘露),就该像丢弃毒药一样远离它们。

精勤修行:
如果能努力舍弃愤怒和傲慢,就像拨开云雾露出秋天的明月。就像指鬘、难陀和差摩等圣贤一样(他们通过修行改变命运)。

三种语言:
佛陀说有三种语言:让人愉悦的、真实的和虚妄的。愉悦的像花,真实的像果实和蜂蜜,虚妄的像粪便一样肮脏。我们应该修习前两种,迅速断除虚妄的语言。

分辨善恶:
有四种从明到明的法,大王你应该仔细思考,其中两种是应该修习的,如果陷入愚痴黑暗,就要赶紧舍弃。就像庵婆罗果有四种变化,难以分辨,必须用智慧深入观察,确认是贤善的才去亲近。

对待女色:
即使看到非常美丽的女人,也要把她当作自己的母亲、姐妹或女儿来想。如果起了贪欲和染污的心,就要修习不净观(观想身体的不洁)。

控制内心:
心如果躁动不安,就要约束它,就像保护身体、生命和珍宝一样。如果起了欲念,应该感到害怕,就像害怕刀剑或野兽。欲望没有益处,就像仇敌和毒药,佛陀是这样说的。生死轮回就像牢狱,应该勤奋修行求解脱。

摄持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总是奔向外境,应该控制它们不要放纵。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胜过勇猛的将军击败强敌。

身体的真相:
这个身体不干净,九个孔洞(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尿道、肛门)不断流出污物,就像河海永无止境。薄薄的皮肤覆盖,看似清净,其实是靠装饰来装扮自己。有智慧的人能分辨,知道它虚幻不实,就舍弃它。

贪欲的危害:
就像有疥疮的人靠近火焰,开始觉得舒服,后来痛苦加剧,贪欲也是这样,开始时快乐,最终带来很多祸患。看到身体的真实面目是不净的,就能观空无我。能修习这种观想的人,在利益中是最殊胜的。

戒智的重要性:
即使有好容貌、高贵出身和广博知识,如果没有戒律和智慧,就像禽兽。即使地位低贱、学识不多,但能修持戒律和智慧,就被称为胜士。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无法避免,能断除这些的人才是无与伦比的。

不为他人造恶:
对于出家人、婆罗门、父母、妻子和亲眷,不要因为他们的意愿而造作不善和非法的事。如果为了他们犯错,未来的苦果只有自己承受。

恶业的果报:
造恶不会立刻有报应,不像刀剑立刻伤人,但临终时罪相显现,之后堕入地狱受苦。

七种圣财:
信仰、戒律、布施、听闻、智慧、惭愧,这七种是圣财,真实无比,佛陀说它们胜过世间一切珍宝。大王如果能积聚这些财富,不久就能证得佛果。

远离七种恶法:
赌博、酗酒、迷恋音乐、懒惰、骄纵、恶友、不合时宜的轻浮和动乱,这些都要远离。

知足的智慧:
知足是最好的财富,佛陀这样说。知足的人即使贫穷也算富有,有财富却贪欲多的人是贫穷的。如果财富多但业障增加,就像多头龙更增毒害。

对待饮食:
要把美食看作毒药,用智慧来净化。虽然为了维持生命需要吃饭,但不要贪恋味道而增长傲慢。对欲望要生厌离,勤求无上的涅槃之道。

修行的安排:
调养身体让它安稳,然后修习斋戒。一夜分为五段时间,其中两段时间用来休息,在初夜、中夜、后夜观察生死,勤求解脱不要虚度。

四无量心和四禅:
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定,这是通往梵天的道路。如果专心修四禅,命终后必定生到色界天。

无常的真相:
一切有为法(世间事物)都在变化无常,苦、空、不坚固,没有我、没有乐、不清净,这些是对治法。深入观察这些,就能常居尊贵地位。修五戒,断五邪(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这是大王应该记住的。

善恶的对比:
就像少许盐放进恒河不会让水变咸,微小的恶遇到众多善行也会消失。如果五邪增长,会毁坏功德,大王要消灭它们。信、进、念、定、慧五根是善的源泉,应该修习让它们增长。生老病死等八苦常在燃烧,用智慧的水来熄灭。

追求解脱:
想求天乐和涅槃,就要勤修正确的知见。即使有智慧,如果走入邪道,功德也会消失。四种颠倒(常、乐、我、净)会损害善法,要观察不要让它们生起。

四颠倒的分析:
色(物质)不是我,我不是色,我中没有色,色中没有我,对色有这四种想法,其他四蕴(受、想、行、识)也是如此,这二十种心是颠倒,能断除它们是最殊胜的。

因缘法:
事物不是自己生起,也不是无因或神造,都是从无明、爱和业生起,没有因缘就断灭。大王知道这些因缘后,要点燃智慧的灯,破除愚痴黑暗。身见、戒取、疑这三种烦恼会障碍解脱道,毁坏它们,圣法就会显现。

自力证道:
就像盲人问水的样子,千万劫也无法明白,想求涅槃也是如此,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证得。靠眷属或他人很难成就,所以大王要精进,才能证得寂灭。

修行的次第:
布施、持戒、多闻、禅定,通过这些接近四圣谛(苦、集、灭、道)。作为君王,要修智慧的光明,行这三法(布施、持戒、智慧)求解脱。修最上乘佛法,就能包含所有善行。

身念法:
观察身念法,佛陀说这是清净之道。没有这种念会增加恶念,所以要勤修。

生命的无常:
人生短暂,像水泡一样转瞬即逝。呼吸之间,念念衰灭,不久就会腐烂,皮肉臭秽,青瘀胀坏,脓血流出,虫蛆啃食,直到枯竭,发毛爪齿分散,风吹日晒干尽。这个身体不坚固,是无数痛苦的集合,贤圣智者都舍弃它。

无常的警示:
须弥山、大海、江河在七日(七个太阳)照耀下都会枯竭,如此坚固的东西尚且毁坏,何况脆弱的身体。无常到来时没有救护,不能依靠,所以大王要常观察,迅速厌离,求胜法。

人身难得:
人身难得不易闻法,就像盲龟遇到浮木孔洞。既得此身,应勤听正法,若造恶就像宝器盛毒。

善缘具足:
生在佛法兴盛之地,遇到善友,发心立愿,过去累积功德,具足诸根,大王你已具足这些善缘。再亲近有识之士,这是清净修行,诸佛由此证涅槃。

生死之苦:
遇到清净法,应求离欲道。生死苦难无量,穷劫难尽,我为大王略说,你要认真听闻思惟。三界变化无常,父母妻子因缘轮转,怨亲无定,如旋转火轮无穷尽。

轮回的代价:
无始以来,饮母乳多过大海,不修空智,将来还饮无穷。流转五道(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骨堆高过须弥山,爱别离的泪水胜过江河,一人父母多过草木。

天界之乐与苦:
天上五欲之乐虽好,最终堕入恶趣。天人寿命长,娱乐无尽,歌舞美妙,美食随意,宝池花鸟相伴。但福尽五衰现,苦超前乐,智者见之生厌。

轮回的反复:
住宝楼终堕臭处,游天园入刀剑林,浴曼陀池坠灰河狱,转轮王变奴仆,梵天乐堕无间苦,天宫光明入地狱黑暗。

地狱之苦:
黑绳、无间等地狱常燃,皆恶业报。受苦如榨油、碎身、烧煮,铁狗铁鸟啃食,毒虫咬啮,铜柱贯身,大火炽燃,镬汤煮人,无处逃避。

生命的脆弱:
人生如天人一息,闻此苦不畏者,心如金刚。若见画闻说已难忍,何况亲历。无间地狱苦无尽,一日三百矛刺不及阿鼻一念苦,历一劫方免。

三业之因:
这些苦从身口意不善起,大王虽无此患,不修善因会堕落。

畜生饿鬼之苦:
畜生被缚鞭打,相食啖,为皮毛牙角受残害,乘驾受苦。饿鬼饥渴,腹大咽细,口燃虫食,求食不得,园林枯竭,寿万五千岁受苦,因悭贪嫉妒业。

修罗与天人之失:
天福尽余善为人王,懈怠堕三恶道。修罗傲慢嫉妒增恼,天人悭嫉失乐,应舍嫉妒。

出世之法:
大王知生死苦,应修出世善,如渴求水救火。精进断有,最无上。持戒修禅智,调心求涅槃。涅槃无相无生老,无山河日月,速证之。

七觉支与八正道:
欲证佛智,修七觉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乘此船渡生死海。佛不说十四难解法,生信勿疑,正心精进修善。观十二因缘(无明至老死),见四谛修八正道(正见至正定),断结证道,唯自心可得。

结语:
我说苦与涅槃,为益大王,勿畏惧,勤行善。心是根本,先调心事成。法要略说,勿满足,若闻大智敷演,勤听受。大王是大法器,广闻法多益,见三业善助喜,回向功德。学观音度众,成佛国无三毒,名声广布,教化众生成正觉。烦恼河苦深,修解脱谛离假名,得清净处。恶妻远离,贤妻敬如宅神。大王日夜勤修此法。




朗读进度:0%
说明:如果朗读没有声音,可能是文章太长,而手机等设备内存太小的缘故,您可适当缩小朗读范围,比如将开始与结束位置的朗读范围调整为不超过10%,再点朗读可能就会有声音了!
语音朗读的键盘快捷方式:alt+s朗读,alt+p暂停,alt+r继续,alt+x停止。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