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倪海厦讲稿
《神农本草经》 人纪讲稿 倪海厦 2011 元宵 完工 自序 我国自古相传有三坟,最是深奥难懂,历代以来所有名家都认为能解此三坟者就是最懂中华文化的人,这三坟就…
黄庭经集释
黄庭经集释 目录 目录…. 2 出版说明…. 23 黄庭内景玉经注…. 24 上清章第一…. 25 上有章第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华严)23-4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二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9 册 No. 278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三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一 尔…
禅茶会心得分享
禅茶会心得分享作者:源涵 大家好,感谢有这次机会让我能够对大家进行法供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修行以来让我非常受益的两个心得,第一个是要常常感恩善知识,第二个是…
《神农本草经》
倪海夏—— 人纪 ——简体横版《神农本草经》第一章 前言前言:我国医学始于神农、有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复命僦贷季(歧伯之师)理色脉,所以上古是先有药而后…
《乐育堂语录》黄元吉

《乐育堂语录》四卷,为黄元吉先生门人记录。先生生于元代,《张三丰集》中叙述师承,先生姓名亦在其列。是书成于道咸年间,计时几历千载,而犹聚徒讲学,殆所谓留形住世之俦欤?世衰道微,人心陷溺,非阐明性命之学,无以唤醒群迷。而古来谈道之书,如《参同》、《悟真》,文字玄奥,解人难索。此外诸书,多借铅汞、坎离、水火等名词,牵附比喻,读者如入五里雾中,杳不知其所指。求其明白简易、深入显出、于行工次第确有程序可循者,不稍概见。是书朴实说理,畅发玄风,诚性学之梯航,命宗之津逮也。腾剑往年曾获旧本,残缺不完。戊午来省,得借观于康千里处,恐希世之宝年久而散失也,爰商之同学诸子,精校分刊,广为印刷,以公诸世。后之读者潜心玩索,当不河汉余言。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明憨山大师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 明憨山大师著 此经以单法为名,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为体,以圆照觉相为宗,以离妄证真为用,以一乘圆顿为教相。 以单法为名者,论云所言法…
《定慧之路》2012年修订版(致光法师)

定 慧 之 路 第四版 (附言:推荐这篇文章:《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定慧之路禅修资讯可关注微信号gu…
神奇的五台山之旅
投稿人:普正居士 这次五台山之行充满了奇遇与恩典。 学佛之前,只知道五台山是避暑胜地,曾经两次去游览,给我的印象就是风景优美、非常凉爽,是夏日的好去处。 后来学…
《碧岩录》圜悟克勤大师

《碧岩录》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 , 亦称《碧岩集》,是宋代著名禅僧圜悟克勤大师所著,共十卷。书的内容即重显禅师的百则颂古和圆悟的评唱组成。每一节的具体结构是:一、垂示,即对该则的案例提示纲要,加以引介。二、列出公案案例,其中夹注著语或评语。三、对该则案例加以评唱。四、列出雪窦重显的颂古诗,其中亦夹注著语或评语。五、对颂古诗作解说性评述。
此书撰成后, 在禅林享有盛誉,向有“禅门第一书”之称。 雪窦大师的 颂古百则,向来被认为是禅文学的典范之作。 而 圜悟 大师 的评唱, 与原诗可 谓珠联璧合, 使得本书 成为禅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在过去,很多参禅者从书进入禅悟之门,也有很多参禅者因此书坠入野狐劫之身。故向来视若拱璧者有之,付诸一炬者有之,真可谓醍醐上药,既能杀人,亦能活人。
虽然网上各种佛教资讯浩如烟海,洋洋大观,但据笔者所知,迄今还没有一部《碧岩录》,因此笔者特将这部书的文本加以新式标点上网,(版本系依据《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二套,略去了夹注的部分)供喜爱禅学与禅诗的朋友阅读。这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禅诗及欣赏。酌之不竭,挹之弥甘。只要潜心涵咏,自可于欣赏颂古、评唱的同时,领略到禅诗禅语的无穷风光,从而心花顿发,顿悟真如。
佛法要领
推荐文章:《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目录 佛法要领序 刘洙源先生略历 上编 四句要义 中编 发菩…
我的学佛修禅经历(网友投稿)
学佛经历: 说一下我的学佛经历。什么时候信佛的,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2013年那次意外之祸,使我感受了生命濒临死亡的体验,身体精气神的快速流失,恐惧的我已经向…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
《清净道论》全文-4
(六)遍知智——法住智 他这样的了解:于过去由业缘而生的诸蕴,已在彼处而灭;由 于过去的业缘而于此有生起别的诸蕴;但没有一法是从过去有而 来于此有的。于此有由于…
《清净道论》全文-3
三、他心智论 (“彼如是心得等持……安住不动时,引导其心倾向于他心智。彼以己心, 悉知其他有情及其他补特伽罗之心: 有贪心而知有贪心, 离贪心而知离贪心, 有嗔…
寻灭尊者开示录-2:八正道
兄弟姐妹们,佛陀觉悟成佛,不仅觉悟到真理,也指出了这条帮助别人追随和证悟同样真理的道路,即四圣谛。它有八种方法和途径:1.正语2.正业3.正命4.正精进5.正念6.正定7.正见(四圣谛)8.正思维。
《四圣谛讲记》广超法师:第九卷 唯一道路
现在,我要跟大家介绍道。 佛法说,修行法门有无量无边,但是通往解脱生死的道路唯有一条。这条道路并非世间人所谓的道路,也不是修行方法, 它所指的是心的路程,即是内…
《四圣谛讲记》广超法师:第八卷 净心观法
现在,我要介绍净心观法,即以清净的心来观察佛法。 佛陀教导我们很多的佛法,经典上常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那么,听闻了这么多佛法,要怎么去实践…
《四圣谛讲记》广超法师:第七卷 道~以戒为师
现在,我要跟大家谈谈三皈五戒。成为佛教徒最少要皈依三宝,而且要受持五戒。 (一)皈依的意义: 皈依是皈向、依靠的意思。根据佛说,众生从久远以来在三界六道中轮转生…
大乘宗派论解说-5
他说,如来说这个如来藏法门不同于外道,所以他说学习这个如来藏法门的人,应该离外道见,怎么样离?应当依“无我”之如来藏。他说无我之如来藏,不是有个常住不变的我的如来藏,懂吗?这如来藏法门是因为无我,要详细解说这个“无我”而解释这个如来藏。为什么这样?
大乘宗派论解说-3
佛讲这个真心的法门,是专门对付一种人——怕听到无我、无常的。那佛就用这种法门来跟他讲,就是说佛是为了要让我们确定,我们所在的这世间、身心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那么这样,你才会想要修道、要远离,但是一旦讲到一切都是无常、生灭。那么就会使到人生起一种见——那么解脱也无常咯,但是佛说的这些一切都是无常,是指什么?指有为法。
大乘宗派论解说-2
本内容超级棒,无法提炼,具体大家自己看。
十二因缘-3
我们的身心一直在换,但是有个心念一直在执着我是某某。所以,所谓的中国,也是这样,有时侯缩缩缩,缩到很小,缩到长江以南;有时候大大大,大到欧洲去了。就是这么一回事而已。这里面,那老百姓一直在换,换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说我们中国历史五千年。——我们轮回也是一样。我们不同的身心一直相续相续,然后他说我从无量劫轮回到今天,是你那个我执的心,它说那个是我,根本那个也不是。
《四圣谛讲记》广超法师:第四卷 集~烦恼迷执
现在,我要跟大家谈谈烦恼。 每个人都有他个自的烦恼,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不管是跟别人在一起,或是独自生活,都会有烦恼生起来。佛法说,众生的烦恼有无量无边,…
第六讲:证悟与悟后修
八、证悟与悟后修 今天继续讲关于修观的问题。修观就是修慧。 增上慢 当一个人完成初果的时候,他应该自证自知完成初果。但是,修行人往往有一个毛病,就是还没修到那里…
安心法门. 达摩大师
问:云何自心现量?
答: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若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从事中见法者,即处处不失念;从文字解者气力弱,即事即法者深。从汝种种运为跳踉颠蹶,悉不出法界;若以法界入法界,即是痴人;凡有施为,皆不出法界心,何以故?心体是法界故。
传心法要(下). 黄檗断际禅师
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虚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不用别求,有求皆苦。设使恒沙劫行六度万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为属因缘造作故,因缘若尽,还归无常。所以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但识自心,无我无人,本来是佛。
传心法要(上). 黄檗山断际禅师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唱道真言》-[清]青华老人传
吾见世之学道者,往往谬于传习,说铅说汞,哄动一切含灵,痴心妄想,希图长生;究其所传,不过指点一二工法,自以为骊珠在握,要人财宝,受人礼拜,做出师家模样。吾每见之,未免叫一声罪过!夫修行之士,未有不了明心地,而可以跳出阴阳五行之外,与太虚而独存者。所以真仙度人,每每教人从心地上做功夫,炼得方寸之间如一粒水晶珠子,如一座琉璃宝瓶,无穷妙义便从自己心源上悟出,念念圆通,心心朗彻,则自古以来仙家不传之秘,至此无不了然矣!
18明心见性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断我见还没明心见性,怎样算明心见性?简单说下。。 光彻五轮答:明自本心,见自本性。破除愚痴之暗,显发本觉妙明,彻见法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