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讲记》第十二章 贤善首菩萨

此章由贤善首菩萨为大众问:(1)此大乘教,名字何等? (2)云何奉持?(3)众生修习得何功德?(4)云何使我护持经人?(5)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佛回答:(1)此…

《圆觉经讲记》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此章由圆觉菩萨为凡夫问:(1)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2)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佛回答:(1)安居前行:先礼佛忏悔,后作安居羯磨(2)安居正行:修三种…

《圆觉经讲记》第十章 普觉菩萨

此章说明邪师病。邪执谬见,不但自心固有的人难于断除,由师友的熏陶而来的,其力也大。修行的人必定要亲近善知识,然而不知选择,遇邪师、邪友,而一味盲从,必致反受其误…

《圆觉经讲记》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

在修行的过程中,无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难免不发生各种病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切修行,无非要降伏与破除无始无明,而此根深蒂固…

《圆觉经讲记》第八章 辩音菩萨

辩(通”辨")音菩萨因能辨佛音声而称名,于佛所说法音一闻千解。此菩萨知晓佛所开示三种妙法门能广开诸方便,所以本章是他为菩萨问佛:奢摩他、三摩钵提和禅那三法要如何…

《圆觉经讲记》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威德自在菩萨因威德自在降伏一切而称名,即菩萨种种威德方便显现令众生朝向觉悟,威德显现有愤怒或寂静相貌,愤怒相能降伏众魔军,寂静相令众生欣然受教。本章是威德自在菩…

《圆觉经讲记》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2)

“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一切菩萨的修行——菩提道、外道所成就的法,都是本来在觉中——菩提智慧。 “无明、真如无异境界”,“无明”是指迷惑境界所知的一切万…

《圆觉经讲记》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1)

清净慧菩萨因心清净具足智慧而称名,心无贪嗔等妄念,就能定心清净,心于识境不妄想分别,则本具智慧能现前。心从凡入圣的修行就是要清净慧——随顺觉性,所以本章是清净慧…

《大乘如来禅》禅修总结摘选​

春节《如来禅》长沙禅修总结摘选​ 原创 光彻五轮 光彻五轮 5天前  收录于话题 #同修分享 春节《如来禅》长沙禅修班 禅修总结摘选 《如来禅》弘道偈 &#82…

《圆觉经讲记》第五章 弥勒菩萨

弥勒梵名Maitreya,意译为慈氏。弥勒佛是未来佛,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时他是阿逸多比丘,目前在兜率天,等待因缘成熟,示现降生人间成佛。弥勒佛所度化的众生,是释迦…

《圆觉经讲记》笫四章 金刚藏菩萨(2)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花,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

《圆觉经讲记》笫四章  金刚藏菩萨(1)

金刚藏梵名Vajra-garbha,音译为"缚日啰孽啰婆”。金刚是一切无能坏,能坏千一切,如来藏就如金刚藏不可破坏,能破极后微细无明之惑。在《密严经》中说:“金…

《圆觉经讲记》第三章 普眼菩萨-2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笫五章  结语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己,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普贤行愿品》经文的最后,又回到长行。说…

笫四章 偈颂(2)

(1)修证一:于六道成宿命说法修菩萨资粮。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

笫四章 偈颂(1)

以上讲的《普贤行愿品》经文都是长行,接下来要讲的《普贤行愿品》经文是偈颂。所谓偈颂,是佛教经典的一种体裁,佛教经典文字的体裁有两种,即长行与偈颂。以现代术语说,…

笫三章   爱持十大行愿的功德利益

一、菩萨受持功德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九行愿:恒顺众生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 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第九行愿是恒顺众生。恒顺中的"恒”是永远不停歇的意思,“顺”是依顺不违背的意思,所以恒顺众生就是永远随顺而不违背众…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六行愿:请转法伦+第七行愿:请佛住世

?因为世间的一般凡夫难以理解佛法,所以佛要选众生来度化,谁有机缘,能听得懂,佛才说。如果听不懂,不能生信,反而毁谤佛,造恶业,那要下地狱的,因此佛不随便说法。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五行愿:随喜功德

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第五行愿是随喜功德。随喜中的“随”是跟随、依顺、不违背的意思,“喜”是欢喜、不恨、不讨厌的意思。所谓随喜功德,是你对别人做的一些好事生起欢喜心。

《圆觉经讲记》第三章 普眼菩萨-1

普眼菩萨的“普眼”,即一切皆能见之眼,所见一切无非是眼,所以言普眼。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起座,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对佛说: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如何思惟、住持,以及有什么方便法门?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四行愿:忏悔业障

佛在世的时候,如果修道人犯了过失,就去找他认为清净的出家人做忏悔。就是说,你不可以随便找人做忏悔。比如一个小偷偷了别人的东西后,非常后悔,然后向另一个与他一起去偷东西的小偷忏悔,你认为他忏悔之心会生起来吗?绝对不会,大家都偷,向他忏什么悔?所以,你向某人发露忏悔时,对方要能让你生起清净心,不让你生起罪恶的心,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接受你的忏悔。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三行愿:广修供养

关于作供养观想,出家人在做早晚课中的施食,就念施食真言,观想一粒米变成几千万粒,施给鬼神,如果当时鬼神的心想吃的话,它们就吃得到。又如做法会中的放焰口,焰口主——金刚上师也要作观想,观想丢出去的食物化为无量无边而布施给鬼道众生。即饿鬼道众生是通过精神跟人类沟通,经由我们心力的影响,饿鬼就得到它们本来无法得到的东西。因此,中国人祭拜祖先时,金银纸一张一张慢慢地烧,就是这样通过观想发出精神力量。同样的,一些出家人把一些经咒印在纸上,同时画很多圆圈,死者的眷属每念一遍往生咒,就用香烧点圆圈,希望把那些咒烧给堕入鬼道的死者。其实其力量并不在那张纸上,而是施行者通过这仪式发出观想力量,有些心灵感应很强的鬼道众生就能够收到。当我们用心做供养时,佛菩萨必定能够知道,因此,就以清净心观想变现殊胜供品来做供养。所供的妙供养具如下:

《圆觉经讲记》第二章 普贤菩萨

此章由普贤菩萨问佛关于圆顿种姓的久学菩萨之顿修顿悟的如幻三昧法门:(1)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2)若诸幻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3)若诸众生常居幻化,不知如幻境界,云何解脱?

佛的回答是:(1)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所以幻灭则见心本觉不动。(2)修行先离妄境,次离幻心,后离亦离,得无所离。(3)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二行愿:称赞如来

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第二愿是称赞如来。第一行愿是以重重无尽、很广大的境界来礼敬诸佛;第二行愿是观想在无量无边很微小的境界中,都能见到诸佛而称赞如来。

笫二章   别释十大行愿——第一行愿:礼敬诸佛

修学普贤行愿者,最基本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发菩提心、发愿、成佛、度化众生。如果这些都还没做到,他就不可能有心要修习普贤行愿。一个人既然发菩提心要成佛、度化众生,必然对佛菩萨有相当的了解,所生起恭敬心的礼敬,并不是一般那些迷神通者那样的礼敬。所以我们每次一到佛堂,看到佛像就一心一意地顶礼。我们是以尊敬导师,尊敬佛的品德的心请来礼敬。如此礼敬时,身口意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圆觉经讲记》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2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当一切诸佛在因地开始修圆觉法门的时候,知道轮回生死有如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空…

《圆觉经讲记》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1

刚才讲所有的菩萨都在定中,为何现在又说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起座?要知道这些大菩萨经常在定中进入自己所化现的净土中,他们也同佛一样,具有一时在不同地方显现的能力,菩萨不像众生执著身心是我,只能在一个身体里作用。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简介(出处、译本、流通等)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普贤行愿品》,它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即《华严经》。《华严经》属于大乘佛教经典,共有三个译本,即《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四十华严》相当千《六十华严》、《八十华严》的最后一品《入法界品》。现在我所要讲的《普贤行愿品》,则是《四十华严》最后的一卷。

临崖听风的修行讲述和我的阅读札记

临崖听风是我在《佛法论坛—原始佛教》栏目认识的一位佛友,并有幸听他讲述修学南传内观和北传“打禅七”的过程,其中对于修行的内心感受有着尤为生动具体的描述,是论坛中不可多得的“现身说法”的实例。出于深入探讨目的,同时也为了尽可能减少交流中语言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我从自己经验出发对临崖听风的讲述做了些微点评和扩展性阅读。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经验既是我点评的基础,但同时也可能是产生新的语言模糊性的因缘,这一点请后来阅读者保持警惕。在点评中,我对原帖中个别地方的前后次序做了重新编排,对个别地方的文字有删节,但内容尽量保持原貌,同时保留了讨论中我认为较为精彩的其他网友的发言。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