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宗派论解说-3

佛讲这个真心的法门,是专门对付一种人——怕听到无我、无常的。那佛就用这种法门来跟他讲,就是说佛是为了要让我们确定,我们所在的这世间、身心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那么这样,你才会想要修道、要远离,但是一旦讲到一切都是无常、生灭。那么就会使到人生起一种见——那么解脱也无常咯,但是佛说的这些一切都是无常,是指什么?指有为法。

大乘宗派论解说-2

本内容超级棒,无法提炼,具体大家自己看。

《四圣谛讲记》广超法师:第四卷 集~烦恼迷执

现在,我要跟大家谈谈烦恼。 每个人都有他个自的烦恼,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不管是跟别人在一起,或是独自生活,都会有烦恼生起来。佛法说,众生的烦恼有无量无边,…

大我小我无我-3

一切诸法因缘生因缘灭,我们要看清这个真相。那么当你认清这一点,你就会同时看到无我。你不必去无我,他本来就是无我。就算你现在你认为我在迷惑中还是无我,同意的举手,要有这个信心啊,那不举手的人是有还是没有嘞?

《四圣谛讲记》广超法师:第三卷 苦~五蕴无我

五蕴是佛教的专有名词,旧译为五阴或五众。蕴是积聚、收藏的意思;五蕴是五种能够遮盖我们的东西,而收藏住,聚在一起的意思。它们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佛阐明五蕴的主要原因是:众生在迷惑世间的同时,也迷惑自己的身心活动,其中最严重的是在里面执著有一个我;这是依据色、受、想、行、识来执著,认为其中有我。

坐禅应有的认识-3

(接上文……)这些灵界众生里面,有好的、有坏的。好的也可以跟你感应,坏的也可以跟你感应。坏的跟你感应,它利用你去做它要做的事情,或者它要…

坐禅应有的认识-1

佛教讲戒、定、慧,就是我们要修行、要解脱生死,这是佛来人间度化众生的第一个目标,要度化众生解脱轮回生死。那么佛在教导里面,他说你一定要先持好戒,这个持戒是要戒掉你的恶的行为;然后佛讲下一步你要修禅定,这个禅定是要净化你的心。——戒是要净化你的行为,禅定是要净化你的心。你的身行为好、心行为也好,之后,身心都清净了之后,你才开始修一些佛法所讲的智慧观行,那就很快生起智慧。

《四圣谛讲记》广超法师:第二卷 苦~因果无常

佛教是特别强调因缘与果报的宗教,佛法是讲因果的道理和现象。什么是因果?按照佛法说,我们所知道的现象本身就是果,这个果已经出现在你的眼前、身边,你所知道的这些果的现象,一定有其原因,造成它这样的出现,这些原因就是佛法所讲的因,任何东西出现让我们知道,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根据佛法说,这一切的前因后果是无量、无边、无数的因果推动所造成的。

39六波罗蜜——佛学基础知识

六波罗蜜 一、菩萨之意: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之意,“有情”简单地说既是众生;“菩提…

38四念处——佛学基础知识

四念处 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处与八正道。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 为什么把它称为四…

《四圣谛讲记》广超法师: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根据佛法说,所谓轮回,是指三界六道的轮回,不管在哪一道、哪一界都是苦的果报。轮回是什么?我们今生做人,人从何来?死后去哪里?这是所有的宗教家都要解答的问题。对于一般人只是追求生活的舒适与享受,可能不去注重这件事,可是,当人活到某个年龄,会想到人生究竟是什么一回事?然后,就会对此问题做出明智的抉择,从而走向宗教的道路。

37辟支佛和佛——佛学基础知识

三、辟支佛: 译为独觉;也作缘觉,此类圣者在修行过程是“不由他觉”,多生于无佛、无佛法的时期,独自修行,因其根器很利,不必听闻佛法,只是观无常悟入缘起的寂灭(涅…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由莲花生大师所著并曾入甚深伏藏, 后经噶玛林巴大师发掘而示出至今, 此教授汉文内容参见, 刘立千藏译汉和刘巧玲英译汉。 现将刘巧玲…

34四禅八定与灭尽定——佛学基础知识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 一、各种禅定的差别: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戒。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 持了戒后要…

33五蕴的真相——佛学基础知识

四、详谈五蕴: (一)、色蕴: 色蕴的意义:色是有质碍,占有一定的空间,久后会变坏。色所指的是一切物质,以及一切物质的活动现象。比如:矿物是物质,它肯定是属于色…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

灭苦之道——尊者阿姜摩诃布瓦

许多行者不能得到满意的成果, 主要原因是, 在禅定基本原则的坚持方面, 决心 不够。 我总是教弟子在修行中保持准确性 , 在禅定中要有特定目标。那样一定 会有成果。找到一个合适的专注对象, 让心做好准备工作, 是很重要的。我通常 建议用一个预备性的禅定词汇, 通过在内心连续重复, 如一具铁锚, 很快使行者 的心静止下来, 进入定境。如果行者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心的知觉, 而没有一个 禅定用词那样把念钉住, 结果肯定是靠不住的。心的知觉太精细, 不能为念住提 供坚实的基础, 用不了多久, 心就响应杂染的召唤,去漫游、遐想、走神。修行变 得不规则。有时候看上去进展顺利、几乎毫不费力, 后来却突然意想不到地艰难 起来。修行步子一不稳, 所有表面进展就不见了。修行的自信动摇了, 心开始挣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7):四圣谛与究竟涅槃

经文:无苦集灭道。 此观四圣谛空。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谛”是真实不颠倒之义;“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是四种圣人所知的绝对正确的真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6):诸法空相与十八界

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在《心经》里,先以五蕴来诠释空的道理;在五蕴里,再以“色蕴”为例来讲解空义。上个星期,我已解释过“色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5):色即是空

经文: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指舍利弗尊者。印度有一种鸟,眼最明利,叫做舍利;尊者的母亲眼似舍利…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4):度一切苦厄

经文:度一切苦厄 佛法说这个世间是苦,简单说有八种: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蕴炽盛苦。   一)生苦: 经上说:“住胎如坐牢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3):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菩萨”,梵语是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译为觉悟,萨埵译为有情。有情就是有知觉、有思…

关于四禅的相关经典记载

为了证明中国佛教界对于禅定所流传的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是错误的,请注意经文说: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 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

关于证果的相关经典

关于证果 证果到底要断什么烦恼?在小乘经里只说到十结,即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佛教发展到部派分裂后对证果众说纷纷,结果有部论师创立 88 使和 98 使的复杂理论…

第六讲:证悟与悟后修

八、证悟与悟后修 今天继续讲关于修观的问题。修观就是修慧。 增上慢 当一个人完成初果的时候,他应该自证自知完成初果。但是,修行人往往有一个毛病,就是还没修到那里…

第五讲 :修止常见问题以及如何修道?

六、修止观常见的问题  由于大家修禅定时,还是犯上许多错误,今天继续讲一些关于我们静坐时发生的问题。 不可引气入定 先说关于头上有气 在修禅定的过程中,很多人都…

第四讲 :见道并不难-破我见

五、见道并不难——不断贪嗔只破我见  何谓见道 修观为了生智慧,得心解脱。但是很多观法并非修慧,比如慈悲观并不是修慧,而是一种修定的观想。在修观法门里,观想是修…

25根本烦恼——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五】、烦恼 在四圣谛(苦、集、灭、道)的苦圣谛中,苦的生起因是我们过去所做的业及现前的烦恼。过去所做的业已造,现世要受报;而现前…

24道圣谛——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四、道圣谛〗 道是出世间的因,解脱苦的方法,通往涅槃之路称为道。广义的说有三十七道品,狭义的说有八正道。 ㈠、修道的层次可分为五…

23灭圣谛——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三、灭圣谛〗 灭圣谛既是苦灭圣谛。它说明众生可以从生死相续不断的苦报中得到解脱。灭是指灭除惑、业、苦,断著贪嗔痴等无明烦恼,不再…

增广贤文(下)

1.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处富贵地,要矜持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辛酸。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打虎还要亲兄弟,出阵还须父子兵。 父子和而家不败,弟兄和而家不分。2.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贪爱沉溺即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昼夜惜阴,夜坐惜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