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与精进4

——阿帕卡罗尊者讲述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致光法师录音整理成文字,为增加易读性,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或有增加括号内的衔接字词,以使得文句通顺。感恩翻译小组为此文付出的努力!)

《忍辱与精进》问答

问题1:请问怎么样叫保持一心?是不是专注一件事,其他的都不管?(问题不详,大义推测)

阿帕卡罗答:我刚才讲的,所谓的一心,就是说,我们要知道,刚才的心是这样,现在心是这样,等一下心也要这样,这就叫做一心。而这个一心并不是说,从早上到晚上都在念阿弥陀佛的意思,不是这样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一刹那就被境迷去,然后我们迷到境那边去而不知不觉。

那我们保持一心,就是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好像说你在念佛,念念念念,突然间外面有人讲话,你在念佛,也很清楚知道(外面)有人在讲话,那你还没有离开念佛,这个就是一心了。如果一个人念佛,念到外面的东西都听不到,那是不对的,明白吗?那是不对的。真正是入定的时候,才听不到外面的声音,那念佛念念到外面声音都不知道,他是心沉迷在那个佛号里面。沉迷于佛号,你们懂吗?就是说,你可以念1234567,或者心里面在唱歌,懂吗?唱到外面什么事情你都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情形?那念佛也是这样子,也会有这样的情形,他在想那个佛号,越想越快乐,还沉迷在里面,那么这样不能生起智慧。

那佛是觉悟者,觉悟者是什么?是觉悟世间的一切。那么如果说,我们入定那当然不用讲,那如果说在这世间里面,外面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们听到了,我们要知道它的真相是什么,这就是觉悟。那如果说,我们沉迷在一个东西里面,那不叫做一心。这个一心是说,你刚才心是这样,现在心也是这样,那么现在你知道了,你要移你就可以转移,明白吗?

也就是说,现在我坐在这里,突然间一些妄念起来,叫我下楼。为什么呢?它想想想:外面有什么东西好看,出去看看一下。这一个妄念起来了,那你知道它,那你的心还是保持住刚才那种状态,那你就可以分别说:值得不值得我去?值得你就去。但是,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是妄念想去,我们就去。那就不是一心。

就是说,这个警戒的心,时刻保持着警戒的心,对自己的心念在做些什么,我们都要清楚。那么这件事情也可以照做。那么如果说,保持一心,什么事情都不可以做的话,那变成木头了,不是这样的意思。那比如说人家骂你,刚才你的心是这样,现在骂了,你的心也要那样,不是变成嗔心。这就是所谓一心。

 

问题2:请问念佛念到外面什么都不知道,是不是一心?(问题不详,大义推测)

阿帕卡罗答:有啊,也是同样作用,它也是保持一心,但是他是进入定境。那定呢,不一定要进入定境才叫定。我们说那个人有没有定力,比如说你吓他一下,他立刻就被吓到了,他就没有定力。那么,有些人他坐禅会坐很好,然后吼一声,然后他就被吓到,会有这些人,那其实没有定力了。

所以,刚才我讲,有时候我们沉迷在里面了,好像念佛号,沉迷在佛号里面,这种人他念佛念到外边都不知道,你吓他一下,他就被吓到了,就是他没有一心。他心是沉迷在念佛的境里面,明白吗?那不能称为一心。

一心,是现在呢,心是这样,你知道是这样,现在也知道是这样,等一下你也知道它是这样,要觉察它。念经,其实这个一心,不光念佛号念经,但是我们凡夫要抓住一个东西来慢慢进入,使心安定下来,这样的做法。但是,如果一个人他真的完全一心——好像佛陀、罗汉他们就完成一心,他还有什么东西要在做?并不是说一心就是在那边不动的意思。一心,就是说:刚才的心情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等下也是这样,那么他的心情会保持什么心情?这种心叫做“舍心”,就是对事情没有贪爱、没有嗔的心,他一直这要保持住。那么这样的心,就是没有烦恼的心,那我们有贪爱在那边作怪。

 

问题3:请问什么叫入世间、出世间?(问题不详,大义推测)

阿帕卡罗答:打个比喻,刚才讲电影。看电影,我们的耳朵、我们的眼睛就在入世间,入那电影的世间。明白吗,听懂了吗?那如果一个人,他在看电影的时候,那边在做鬼的戏,哎呀,那个是电影明星在作怪,没有东西了。那他就没有入了。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们众生,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全部跑进电影里面去,这叫“入世间”——就是我们的心随着这世间而转。好像你在看电影的时候,你的眼睛、你的耳朵随着银幕、随着那声音而在那边转,明白吗?结果你所喜欢的那个人死了,你就哭。哎呀,那个人那么伟大,现在死了,哎呦,很伤心啊。在电影里面告诉你,他伟大,但是没有人在里面。那么,当时就是因为我们迷在里面,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我们的心从眼睛、耳朵投入那银幕那边去,就是所谓的“入世间”。那现在我们在这个世界里面,我们就是这样入世间。

那出世间,它就不这样了,就怎么样呢?好像他在看电影:哎呦,那个李小龙装模作样,哎呀,那个怎么样怎么样,他装模作样罢了。你的心并没有哦呦哦呦(随着电影转)。那就不会了。所以如果一个人他的心不随这个世间转,就是出世间。

但是出世间,不只是说这个心不随它转,而且它很清楚地看到这个世间是怎么一回事。好像如果你们去看那恐怖的电影片,如果你很清楚那是怎么一回事,就是什么呢?录音带的声音,还有银幕上的光在闪来闪去罢了,你就不会被鬼吓跑了,对吧?但是看鬼片的人被吓掉半条命,就是因为怎么样呢?他“入世间”了。

 

问题4:请问《阿弥陀经》讲念佛往生,是不是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问题不详,大义推测)

阿帕卡罗答:这个一心不乱,没有几个人做到,但是《阿弥陀经》里面讲有两种层次:一个是一心不乱;一个是临命终时能够念十声佛号,记得念,就能够往生。这两种是不一样的道行。

如果一个人念阿弥陀佛能够一心不乱,他念不念都一心不乱了,明白吗?并不因为拿起来念的时候才一心不乱。我们念佛号,用修念佛号来修行,也能够修到一心不乱。当你修到一心不乱的时候,有佛号、没有佛号都无关了。但是有些人他还没有完成,他必须依靠这个佛号,所以他有这个佛号在,他的善心就没有失去,明白吗?如果一个人他在要死的时候,他能够念佛号而去,他也能够往生,但是这样而去的,不是一心不乱的人,明白吗?

 

问题5:请问为死去的人,做烧纸屋类似的事情有没有功德?(问题不详,大义推测)

阿帕卡罗答:为死去的亲人做功德,比如烧纸屋,这个是无效的。为什么呢?现在如果说,你烧纸屋,我说不必烧。你去印阴世纸(闽南语,指纸钱),够他到阴间买多少间屋子,懂吗?阴世纸,你造一百万、一万万,随你印的,知道吗?那纸屋也是一样啊,随便你要做什么,就什么。那么这样是否有效呢?这不是佛法,佛教没有这样讲。这是什么?是道教来的。

现在我们会明白,念经本身有念经的功德,但是那纸屋本身是无效的。但是或许你们会看到一些出家人更加这样做。有看过出家人给人家这样念,是吧?

 

问题6:请问为死者念经,是不是诵经师帮助死者去哪里?为死者念经,死者是不是立刻得到功德?(问题不详,大义推测)

阿帕卡罗答:不是的。在佛经里面说,诵经有诵经的功德,那么诵经的功德回向给死者,并不是那个师父能够帮他去哪里。因为他死的时候,那个师父他都不知道,你懂吗?所以一个人死后,他能不能知道去哪里,是看他有没有那个道行,明白吗?不是人家带他去的。那么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他有办法送你的亲属去极乐世界,他一定是骗你的,为什么呢?你就问他,哪一部经讲的,叫他拿给你看。

诵经功德回向给死者,那么死者得到那功德,将来会去哪里,是他个人的业报。就是说,我们凡是做善事都有善的果报。但是善的果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心念回向给对方。

我们诵经,也不一定影响他去的地方,可能你现在做,他今生没办法得到也不一定。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一个人死后,如果他的因果很重,他一死立刻就去了。如果他是一半恶、一半善的人,他就要去、要不去这样子(徘徊),就在那边,迟一点再去;那么如果一个人他修有很大的善,他现在死,立刻就升天。他造了很大的恶,他现在死,立刻下地狱。但在半中间的,他就不是立刻去。那他还没有立刻去,你在诵经,如果说他的神识还没有离开,他听到了,他本身起善心,他就得到好处。并不是念经的功德,而是他本身的善心啊。但是如果说不管他在不在,那么一个亲属为他的家属念经做功德回向给他,他也可以得到。但是,得到了是几时受报,不知道了。因为如果你这样厉害,你现在念就立刻收到,那你先念给自己发达,并不是立刻得到的。

但是有些因果很重的,你可以立刻影响。这个就是我们佛教里面有一部经叫《盂兰盆经》。目犍连尊者,为他的母亲供僧,七月十五供养圣贤僧,以这个功德回向给他父母亲,他的母亲立刻得到超度升天。他的功德力很大,大到让他的母亲立刻就得到。

刚才我讲过了,人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立刻去,一种是没有立刻去。刚才讲过,因果很重就立刻去。如果一个人他杀害了母亲,他死后,当场一死就立刻堕落地狱。那么你来不及诵经。好像有些人他因果很重,他行很大的善事,他一死立刻升天,或者一死立刻去投胎做人了。那你念经,他已经去做人了。

所以,有一些时候,有些人死后他还在徘徊,就是说他出世的因缘还没到,他会以一种形态出现,叫中阴身,到那个时候,如果他还没有离开他死的那个地方,你念经他会听到,他知道,他会起善心,他就会去善的地方,是这样子。但是如果说,他死后已经离开了,那么已经去别的地方,你再念,他本身不能直接得到,而是你念经的功德回向给他。

但是一个人听人家念经,是否立刻起善心?未必。好像比如说,如果外面路上有一个人信基督教,你念(佛经),他都不听。那他死了,你念(佛经),他要听啊?他要上帝,他哪里要听你的经,明白吗?不是每个都要的。

 

问题7:怎么修慈悲观?(问题不详,大义推测)

阿帕卡罗答:以前讲过了,你没有来?修慈悲观是这样子,修这个观法,第一个目的是要对治我们的嗔心,第二个它能够修定。

慈悲观,就是说我们内心要生起一个慈爱的心来观想众生。但是,因为我们内在有嗔心,我们不可能对一切众生都能起慈爱的心。所以,我们要先要有所选择。比如说,有些人很讨厌老鼠,那你要他修慈心观,观老鼠,他怎么样都观不起来。所以,他要从他喜欢的人观起,就是先从父母亲观起,或者做父母亲的人从他子女那边观起,也就是说修慈心观是要从你的亲属那边观起。

你要怎么样观想呢?所谓的慈悲,慈就是给他快乐,悲就是要拔除他的苦恼。那么,你就要观想给你父母亲种种快乐,有什么东西能够给他快乐,你都想要给他,用这样的心想说我要给他。

那么,子女呢,想要给他,做父母亲就知道了。他整天希望他子女好,有没有啊?你们做父母亲的就自己知道。但是没有做过的,很难知道。父母亲整天希望他的子女好。那修慈悲观就要这样坐在那边想,整天要给他的母亲、子女好。那么,真的,他觉得他真的给他父母亲好了,然后就扩大一点,给他亲戚。但是你要给人家好,你先也要有好的东西。

怎么样讲呢?如果一个父母亲,他整天忧愁苦脸,他怎么样给子女快乐呢?他没办法给。所以,要做父母亲的,他必须本身很快乐,他才有办法给他子女快乐。所以你要修慈悲观,你要先使自己快乐。所以你要先想种种快乐的事情,想了后你就很快乐,这一个事情都很好,你很喜欢快乐,就想这快乐,让它分享。

那么父母亲完成,兄弟姐妹完成了,就到了什么呢?朋友,你看到朋友,你都要这样的心,我有什么能够快乐的东西,你都要给他。并不是你真的拿东西给他,而是你要有这样的心,一直熏习这样的心。然后慢慢的,就到你的仇人。你所讨厌的人,好像你老板,你讨厌的老板,你要想我有什么东西给他快乐,我要给他。甚至于你所最嗔恨的人,你都能够完成。

然后,你就慢慢扩大,开始时是观几个人而已,一个、两个、三个,慢慢,后来慢慢扩大,大到全世界的人,你都要给他快乐。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去做,而是坐在那里静静地这样观想。

慢慢,你就有这种慈悲的心念发出来,这样慈悲的心你发出来,人家看到你,人家就会觉得你是一个很可爱的人。也就是因为你的慈心,他会感受到。会有这样的情形的。有些人有嗔心,你跟他在一起,你都觉得你要嗔起来。而有些人有慈爱的心,你跟他在一起,你会感受到一种很慈祥的气氛,这种人他有着慈心,那修慈悲观就是这样修。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