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意 识-4

——尊者阿帕卡罗讲述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阿帕卡罗尊者录音整理成文字,为增加易读性,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或有增加括号内的衔接字词,以使得文句通顺。感恩翻译小组为此文付出的努力!)

问:(问题不详)

答:你们有听过教四念处吗?四念处就要修念念分明啊。我们所谓念念分明,就是每一念的了别,你都很清楚啊。我们凡夫不知道。其实你处在现量知道东西呀,我们凡夫是处在比量知道东西呀。

我们的意识的作用有两种方式,因为独头意识里还有很多种明白吗?但是那个我认为没有必要。那独头意识是什么呢?就是凡是你的意识生起来,跟前面五个识,不同识、不同境的时候呢我们就叫它独头意识,明白吗?但独头意识的生起一般跟五俱意识有关,就由五俱意识引发而起来的。但是如果我们在静坐的时候呢,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五俱意识而是独头意识。所以呢,就有所谓的定中的独头意识、睡觉的独头意识……就有很多名词来了,讨厌死你。

意识与眼识同时起,叫做眼俱意识;意识与身识同时起叫做身俱意识;那么独头意识呢,就是它跟前面五个识毫无关系,是意识单独在那边生起来。比如说你们在静坐的时候,你没有看到东西也没有听到东西,有时候进入一种昏昏沉沉的状态,你在想东西,那就是独头意识。因为跟外界全部无关,是你在里边自己想的。而实际上呢,我们每一念的五俱意识一生起来当时就有它的独头意识生起来了,但是在当时五俱意识又在继续下去。所以这个意识的了别清楚吗?要弄清楚啊。

现在看回,眼识不知道法尘,意识不知道色尘。佛法里面说,根尘和合产生识,对吗?那么意根跟法尘产生了意识,所以意识不可能接触到色尘。那么意识又怎么知道外面的颜色呢?它根本不知道色尘,所以意识是凭五俱意识了别它的法尘,当时的法尘因为跟色尘同时同境所以你认为你知道。

问:(问题不详)

答:这个讲法呢在南传佛教没有,在北传佛教唯识宗对心意识讲了这样仔细的讲法。所以呢,如果你们要了解心的作用很微细地去分别名相,那看唯识最好。那如果看了烦恼,不要看也算了。为什么呢?因为它讲得很深入,有时候很难明白,不如去修持。所以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个识,明白吗?

那现在我们来看回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称为藏识,它收藏着我们一切业的种子。你们看这本书里面的图,109面的图,阿赖耶识是什么东西?你看它画的那里面一粒一粒是什么,石头啊?那个就是种子。所以阿赖耶识本身就是业习的种子的本身,明白吗?并不是种子是种子,阿赖耶识是阿赖耶识,不是这样啊。是阿赖耶识本身就是无限的业习的种子在那边生灭。那么我们叫它阿赖耶识。

那么佛经常比喻我们的心好像海,就是指阿赖耶识好像海。那是什么呢?我们说业海,阿赖耶识就好像我们的业海。种子呢,业海里面含有水,这些水就是种子啊。然后这个种子能够熏习藏识,种子的水能够影响海水,就是海水能够影响海水的意思,明白吗?那么那个种子现行就是有如波浪,它们都是同一样东西。种子是指单独一个东西,单独的一个业的种子,而阿赖耶识是指所有业的种子的聚合。

问:(问题不详)

答:整个十八界就是阿赖耶识的界,所谓的界就是不同业的种子在一个范围里边活动,我们叫它界。眼识的种子有眼识的生灭范围,它们各有各的范围活动。这个总的合起来呢我们叫它阿赖耶识。前六识的本身不是第七识,第七识就是十八界里面的意根界,是同一个的两个名字。为什么末那识为什么会叫意根呢?因为意识依它生起。所以我们叫它意根。眼睛叫做眼根,因为眼识依它生起;因为眼睛这边生起了识我们叫它眼识,那么因为从意那边生起来的识我们叫它意识。那么它所生的地方叫根。

如果以阿赖耶识来讲,就是阿赖耶识转移成净土的那个境出来,这样罢了,那你就去净土了。一个人能不能往生净土,一个情形是他本身平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修持、一定的定力,另外一种情形是平时完全没有,最后终临终的那一念他能够保持那些善念,记得念佛、念极乐世界,他就能往生。

所谓的当时,就是我们众生心念现前,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你要死的时候,你恶的因缘引导出恶的境出来,你就去恶的地方,善的境来你就去善的地方。那当时你有一个善心记得念佛,你就会去善的地方,就这样去了。就是你要有这个善根福德因缘,你临终的时候才会起这个善根的念,不然的话你是没有的,你要念的时候不懂的念了。

问:(问题不详)

答:我们前面五个识,经常在了别的作用中,但是我们的业习经常在分别东西,你知道它。就是说你现在坐在这里,身识就在触地上,你知道吗?当时你耳朵在听东西你知道吗?知道。你鼻子在嗅东西你知道吗?都知道。但是在某一刹那里面,你的五俱意识在其中一个地方作用。那么它一作用完之后你的独头意识就跟着作用,那么你就去分别了。

问:(问题不详)

答:死人都没有识了,死人六个识都停了。所谓的死人呢,就是他的阿赖耶识已经不在身上支持了,不在身上活动了。明白吗?但是我们讲这个识,所有的识必须依这个阿赖耶识生起。刚才讲过了,前面七个识都必须依阿赖耶识而生起。当我们死后,我们阿赖耶识把这个身体放弃了,那么它就不能在那边作用了。所以在唯识里面一句话说,阿赖耶识先来后去做主公。就是说我们投胎最先入胎作用的就是阿赖耶识,死后在身上最后停止活动的是阿赖耶识。就是我们死的时候前面六个识停了之后我们未必真正的死啊,阿赖耶识还支持着身体。当这个阿赖耶识不支持了,你全身就冷了。那个时候呢就是阿赖耶识也离开了,也没有在那边作用。

第七识执着有一个我它就去投胎了,但是来去是第六第七第八全部一起去呀,没有一个可以先、一个可以后。所谓的我们说谁去这是不正确的,应该这样讲,我们的八个识在那边生灭,这八个识生灭,死的时候最后一个灭的是阿赖耶识。所以我们说阿赖耶识最后离开,并没有所谓离开,明白吗?是它支持身体最后的作用,那么它一不作用了,我们说它离开了。

那么我们在入胎的时候最先作用的是什么呢,在那边生灭,我们说是阿赖耶识。那你入胎的时候胚胎在里边作用,它不会想东西,它也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全部没有,所以它六个根都没有,但是有那个阿赖耶识在那边支持它长大,在那边作用,所以呢我们说阿赖耶识先进去。并不是阿赖耶识先进去,明白吗?就是阿赖耶识最先生灭在那边作用。

问:(问题不详)

答:所谓的先后就是以人为本位,现在这个人死了,他变成那个人的过程里面,当中我们说那个人开始了,明白吗?就像那个阿赖耶识一直继续,而那个六个识暂时stop而已,那到了那个人身上作用的时候呢就开始有六识了。但是六识之前呢,阿赖耶识先作用。但是它没有生起来,所以我们说它没有作用。

问:(问题不详)

答:我们讲所有的识都在阿赖耶识里面,虽然说都在它里面,那识有生灭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在睡觉的时候,我们不谈死,我们谈睡觉,有时候睡觉睡到意识已经stop住了,那个时候是百分百入眠。在那个时候我们就说你的意识不生起来了,但不等于说意识就完全没有了。意识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明白吗?所以我们说人死呢,不一定是意识先灭,六个识先灭,最后阿赖耶识灭,是什么意思呢?是说阿赖耶识最后在他身体上作用,而最先不在身体上作用的是前面六个识。明白吗?我们睡觉的时候意识也可以不作用,六个识也可以stop。

做梦是独头意识,又叫梦中独头意识。独头意识是意识,它所了别的是法尘。识是能知的心,法尘是所知的境。

问:(问题不详)

答:识不是法尘。完全入睡意识不起了,但是阿赖耶识跟末那识还在。末那识什么时候不起呢?进入灭尽定的时候不起。你还没有证罗汉果的人呢,他的末那识不起,唯有进入灭尽定。阿罗汉他末那识不起了,他没有这个我执了。

阿赖耶识能生一切法,一切万法都是从阿赖耶识里面生出来的。在唯识里面阿赖耶识有这样的作用。我们的业报呢,这个果报,这个世间都是我们阿赖耶识所现,叫做万法唯心识。

问:(问题不详)

答:他不是听到声音,就是看到颜色,他才生气嘛,是不是。嗔心,这个嗔念是心所,属于法尘。因缘所起咯,种种原因嘛,有嗔的种子,有嗔的心所。

问:(问题不详)

答:修善根咯,不是一下子可能的,懂吗?就是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的业习种子也不是一天造成的,要去除掉也不是一天去除掉的。甚至一个人,他觉悟,开悟,也没办法一下子把业习种子全部清理干净。

问:(问题不详)

答:当我们要修行的时候,刚才讲了别的状态是在修定的时候,如果说你要修种种善法,修种种福德,你是要用分别的。分别善恶咯。

在当时也在了别,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我说分别跟了别什么意思,我们不能念念分明,明白吗?所谓念念分明就是念念处在了别状态。所以念念处了别状态,当时你也可以分别。因为这个分别,你在分别阿弥陀佛的当时,你的意识在了别法尘,对吗?但是我们不知道。

那么一个人所谓的念念分明,他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他很清楚一念一念他知道。就是说他现量的境他知道。而我们现量丢掉我们不要,我们要比量,明白吗?结果呢,就是比量是业习告诉你这样、这样、这样,明白吗?而你的比量告诉你缠脚是美的,你就去缠脚咯,明白吗?所谓的比量就是我们种种的业习知见叫做比量。

法尘呢,你过去的业有种种法尘告诉你,这个是这样、那个是那样,明白吗?那么如果一个人我们说他觉悟,他念念都在觉悟中,他在讲话他也在觉悟中。所谓的分别,他也在觉悟中。我们凡夫不是,我们凡夫是把分别当成我们的心。我们说我的心知道,就是分别知道,不是了别。比如说你念阿弥陀佛,如果你没有去心定下来,你很难知道你在念阿弥陀佛,是不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在分别中。

问:(问题不详)

答:所以说修什么一定要保持你原有所修的东西,一直站在原有的岗位。刚才的心是什么样,现在就要是什么样。

问:(问题不详)

答:几时才能灭?你觉悟的时候没有所谓生灭,你迷的时候看到所谓生灭。生灭本来不可得,本来今天要讲无自性的,但是这个心识还没有搞清楚。这个心识我们要搞清楚我们才来讲什么自性、本性、佛性。

问:(问题不详)

答:第六识是思量但是它不是恒,它有时候不动。第八识是恒,但是没有审查思量。恒就是一直在那边作用的意思,在我们的八个识里面,第七和第八一直在那边作用,所以我们说它恒。第六识不恒,为什么呢?它有时作用有时不作用,前面五个也有时不恒。有时作用有时不作用。

问:(问题不详)

答:也在作用,但是当时我们不叫阿赖耶识,名称太多。所谓阿赖耶识是我们众生有一个执着,以为有一群东西是我,明白吗?这一群法的种子是我,叫阿赖耶识,那么佛菩萨已经没有了。他看到一切法都在那边因缘生灭罢了,没有这个新加坡人、那个马来西亚人,他没有了,都是人,明白吗?所以马来西亚人跑来新加坡,都是人。但是我们认为呢,马来西亚人跑来新加坡,他是马来西亚人。明白吗?佛菩萨已经没有所谓的这个是我的阿赖耶识,那个是你的阿赖耶识,没有了。他也可以分别,他在分别的当时他的了别也清楚,就是念念分明。

我们不要讲分别了别,用现量比量。我们凡夫自己以为自己知道什么、知道什么,就是在比量,我们不能处在现量,没办法处在现量。念念分明的人呢,他一直处在现量当中。处在现量当中,他分别东西的比量他也在作用,好像如果说我们打个比喻,如果说你们很专心地念佛,念到每一念的念你都能够清楚地看到,那么那个时候你就能现量看到你的法尘,明白吗?当时你也可以知道你在念阿弥陀佛。明白吗?那么这个叫念念分明。但是这样的念念分明还没有解决事情,你要看到每一念的真相是什么,它的因缘来去。就是第七识向内执着阿赖耶识是我,向外执着法的不是第七识,是第六识。第七识执阿赖耶识为我,它并没有执外面的法。眼识是新加坡,耳识是马来西亚,阿赖耶识是地球。清楚吗?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