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意 识-2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阿帕卡罗尊者录音整理成文字,为增加易读性,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或有增加括号内的衔接字词,以使得文句通顺。感恩翻译小组为此文付出的努力!)

所以我们的心识呢也是这样的作用。但这一连串的作用里面,我们有这个知觉心,就是能够了别的这个心识,它也是因缘所生。那么这个知觉的心我们要知道它在做些什么,慢慢去觉察它,或者把它放下,并不是去追求一个永恒的。佛法里面呢,无常不可得、常也不可得。我们的心呢,你们有念《金刚经》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也不可得。哪一个心你们要得到呢?那是妄想。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心识呢也是因缘所生,性本空。

那么今晚这个心意识呢,我们要知道,这种种因缘所生的心里面,有它作用的不同范围,大概的作用,我们要清楚看到它,那么我们才不会迷失。看到它之前呢,我们要知道它在哪里作用,慢慢再去观察。那么这个心意识要讲很不容易明白,下一次我会再讲唯识。今天先大概这样讲。你们有什么问题?

问:(问题不详)

答:第七识称为意,叫做意根,不叫意识。就是说六个心识他们所依的根:眼根、耳根、鼻根、身根、都是色法,都是物质的东西,第六个意根呢是心法,不是物质的。那么这个心法是什么呢?是第七识就是末那识。第六意识以第七意识为根。眼识以眼睛为根,意识以末那识为根,明白吗?所以末那识是“意”,依意为根所以叫意根。依意为根的识叫意识,依眼为根的识所以叫眼识。明白吗?第六意识为什么叫意识,就是因为以意为根,眼识就是以眼为根,明白吗?第七识是第六识的根。也就是第六识依靠第七识而生起。

前面一个识生起,我们就有我们跟外境的分别存在那边。能够知道的心叫作我,你知道有一个我在那边——这就是末那识。这个执着很深。末那识就是第七识,它的作用是一直在那边思考这个世间有一个第八识的心,它一直执着这个心为我,这样一个心识呢因为它一直在那个方向作用,那么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末那识。好像识一直在眼根那边作用我们把它叫做眼识,所以眼识是什么呢?上次我画过一个图,你们还记得吗?就是说有六个东西的范围,里面各有各的东西,那么一直在那边活动的东西呢,我们给它个名称。

比如说一直在新加坡的人,我们给他一个名称——新加坡人。那么一直在眼根那边活动的心,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眼识,在耳根那边的心我们叫它耳识。里面是很多一念一念的心念跳出来,它并不是一个东西。新加坡人不是一个东西呀,是很多人住在新加坡在那边活动,叫新加坡人。明白吗?眼识耳识也是这样。就是说在我们的业里面有某一类的东西,我们叫做法,某一类的法在某个界限里面活动,但是它在某个界限里活动并不是一个在那边活动,是很多很多个在那边生灭。

那么,因为它一直在一个范围里面生灭,给你感受到它一直在那个范围里面,那么你就认为它存在。那么呢,你就要给它一个名称,说它是某某。那么呢,耳识眼识就是这样。这样说比较难感受,用火焰比较清楚,火焰呢,就是里面很多东西在那边燃烧,不同的东西在那边燃烧在那边生灭,那么很多的组成的火焰呢在那边闪光给你看到,它并不是一个火焰,而是因为很多个组合在一起,因为我们有一个自性的执着,说一个东西有一个个体,说,哦,里面有一个东西在那边叫做火焰。我们的耳识、眼识、鼻识、身识很多也是这个情形。它不是一个也不是很多个。它们中的每一个念都是因缘所生。

问:一个证到“无我”的人还有末那识吗?

答:那个时候呢,我们叫它第七识,。就像一个新加坡人他现在去国外住了,他可以叫新加坡人吗?不可以了。他还是那个人。我们的心识活动一直执着在一个范围里活动,我们就觉得它存在。那么当这个执着没有一定范围活动,不以为它存在,它就不存在了。

问:(问题不详)

答:我们的阿赖意识能够收藏过去的东西,因缘到了它就跑出来,这是记忆。

问:心念是否属于烦恼的范围?

答:不一定。烦恼是心念,心念不一定是烦恼。我们可以起心动念,我们种种的烦恼,以后我会谈到“心所”,它这第六意识的“心所”呢你能够掌握的话呢,那么烦恼在第六意识就不生了。那么第七识呢,如果没有第六意识帮忙的话,第七识它本身也无可奈何。因为一切法的生灭是因为我们第六意识执着,把它放回我们的心里面,不是第七识。

第七识是执着能够知觉的是我,第六意识呢执着外面的法。那么执着外面的法,如果你可以消除掉这个执着呢,你会看到下面执着很多的我,而这下面执着的很多个我很容易放掉,但是很难知道很难看到它。如果你能够知道它的话,它就很容易放下。第六意识最难放下,因为在我们的业习里面,我们看哪一些的烦恼最多,眼识这边可以生起烦恼、耳识这边也会生起烦恼,以它为因缘生起。从意识那里生起的最多。所以意识在“心所”里面,51个它都有。但是第七识的“心所”只有几个而已,屈指可数。明白吗?很少。所以,第六意识能够掌握的话,第七意识容易解决。

问:(问题不详)

答:这些烦恼的祸首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本身不是无中生有,它是依第七意识生起。但是第六意识它是祸首。因为一切法因缘相生,谁也不能说第一个。但是呢,分别最严重的那个我们把它称为祸首,第六意识。好像上次讲十二因缘,一个生一个,谁也不能称为头。但是我们现在烦恼的第一念依十二因缘里的什么呢?爱。所以这个爱呢它本身也不能称为第一个,但是因为我们的执着呢,由它带头,所以我们说爱是祸首。那么八个识里面呢,我们的烦恼生起,第六意识是祸首。第六意识是依第七意识而生,但我们不说第七意识是祸首,我们说第六意识是。这个识不是指了别的识,应该是偏重思量的识。

问:(问题不详)

答:我打一个比喻,现在你们坐在那边,你屁股能够感觉到地板硬、眼睛能够看到光线、耳朵能够听到声音,这个能够知觉的心我们称为识,它是“心王”。那么这个识呢,它并不是只有头没有身体的,它必须带着相关联的“心所”,就是相通的心念,心识生起必定会有一些念,这些念呢称为“心所”。那么这些心所生法称为“心所”,跟这个“心王”是一起作用的。

刚才打了这个比喻,一个人拿起东西就是说他有这个气力有这个力量,这个力量就犹如他的“心王”。他拿起这个东西的行为就犹如“心所”,给我们看到他有力量。所以我们看到、知觉到的是“心所”并不是知觉到“心王”。“心王”不可知。“心王”就是在那边活动的“心所”给我们感受到的。心心不相到,心心不相知,我们每一刹那那个心识生起来立刻就灭了,灭了之后呢不懂去了哪里,接下来另外一个生起来另外一个又灭,你不知道我我不知道你。

问:(问题不详)

答:回忆是第六意识在那边回忆,但是它收藏在第八识,一个因缘起来呢,那个心识的作用重复出来,是这样的一回事。并不一定是烦恼,因为那种坏习惯保存在那边,但是有些习气不会算我们的报业,因为有一些习气不是恶的也不是善的,无记的。无记呢,好像印度人讲话摇头,这种习惯不影响他的贪嗔痴。但是如果这种习惯很深执着在那边,他没有知觉的心他也不知道。

我们的心念,就是心所生的都是法尘。当你在持戒的时候,看看自己的烦恼多少,在坐禅的时候呢这个心念跑来跑去,要种种方法去对付。所以佛法呢不只是告诉我们世间的真相。佛法是四圣谛,告诉你世间的真相是什么,然后呢,告诉你解脱是什么,烦恼是什么,然后告诉你解脱的方法是什么。我们要一样一样学。现在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世间是什么?是苦跟集。佛法离开不了四圣谛。死的时候,六个识在你身上一个个停止作用,但是当它离开了这个身体化身成中阴身,它又活动了。

问:(问题不详)

答:我们佛教有一个很头痛很难回答的问题:当蚯蚓砍成两段,它两个都能够活,那么人家就问,哪一头才是呢。似乎没有人答得出。就是说我们众生一向以为我们的识在身体里面,那么它分成两半的时候,一定有一个心识在其中一半里面,那你就答不出了。实际上不是,我们众生第八识可以互相影响,那么第八识不是在身体里面。我们要明白,这个第八识能够生出我们的业报身,就是这个身体,不止,甚至我们的种种心念,不只是心念而且我们所见的世间的一切,根据佛法说是我们的心所现出来的,也就是我们的业所造成的。刚讲心跟业是同一回事。所以呢,你不要以为你所见到的这些物质呢跟你的心无关,就是我们的心自身。所以我们第八识的心,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不是跟《楞严经》讲的一样,是本来就是那样。只是我们执着我们的心在里面。我们的心是因缘所生,不在内不在外。我们一直执着有个我在里面,这个我呢我的心也在里面。

问:(问题不详)

答:根据佛法里面讲的第八识有两种。第八识是在生灭的心识,那么我们所谓的佛性是指什么。佛性又叫本性、真心、法身,就是所谓的法性,都是指的同一个。那么它是指什么呢?是指万法的真相里面有一定的性质,就是空性。就是万法自性本空并无所得。那么这个心并不是我们凡夫所知,我们凡夫所知的是生灭不停。这个生灭背后的真相是没有生灭可得,这叫做法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清净的本性。这个本性不是我的本性,是万法的本性是如此,所以千万不要去追寻我的本性在哪里。不是我的,万法自性都是如此,不生不灭,生灭不可得,这就是万法的本性。

现在讲第八识是不是佛性?第八识是因缘在那边生灭的心识,因缘生灭的本身就是不生不灭,我们不知道,佛告诉我们,用种种名称来比喻,说佛性、法身、法性、真心等等,这些都是指万法的空性。所以一讲佛性啊,以为样样东西都要找它的本源,佛法说没有。因缘所生法相生相灭,没有头没有尾,没有一个本源可以给你找到。禅宗《六祖坛经》里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一个说心如明镜台就是本心,六祖说这个心也不是什么。本来无一物。那么你们要找的本来是什么东西,拿给我看。追根究源是我们众生的业习,我们不要把烦恼放下,再找一个本来面目。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