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灭尊者开示录-3 :造作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寻灭尊者讲法英文原稿翻译成中文,法师讲法为英文录音,中间穿插有巴利语系词汇,此文翻译极其艰难。由于翻译小组专业水平有限,翻译难免有错谬,如有不合原义请反馈我们。感恩陈佩国居士提供英文原稿,感恩翻译小组众义工为此文付出的艰辛努力!)


(寻灭尊者 佛法开示-1994年10月9号)

尊敬的比库(比丘)、兄弟姐妹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造作,从其它方面,你也可称之为意志(心)的活动。佛陀在缘起法中清楚地分析了凡夫,他明确地指出,如果一个凡夫致力于意志造作的无明,结果就会被完全误导,那便是他妄想因的起点。缘起法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老死导致忧悲苦恼”。(这是十二因缘的巴利语翻译)

这一系列连续活动起源于无明,由于无明,你造作诸行。经典中通常的解释是,无明是指没有证悟四圣谛。如果一个人觉悟了四圣谛,(他就知道) 他被认为是无明的。但是,这种无明是指你所实施的明确行为,在无明中,你致力于行为的意志造作。

对什么无明呢?这是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来解释下,行为的意志造作指的是凡夫六个感觉器官(六入)的活动,包括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 身体接触和产生思维。这是一个凡夫的所有行为活动。当你分析这些“行”(业行),或者说意志行为造作,我们会发现在这六入中所指的行包含了一切,当我说包含了一切,就是说六入创造了你周围的世界。

在你创造的世界里,什么都有,但你对你的世界以外一无所知。因此,凡夫唯一能做的就是sankhara(巴利语行,造作)或造作,这是你能做的一切。你通过六入而获得的六种体验创造了一个世界,佛陀称这个世界为你自己,你就是这个世界,你创造了这个世界。然而我创造的世界和你创造的世界又是完全不同的。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创造了不同的世界,这是根据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包括:看、闻、听、尝、触和想。如果你是一个有周游世界经历的人,那么你周围的世界远比他人经历创造的世界广大的多。但是无论你在哪,无论你去哪,你只能做六件事,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品尝,用身体接触和用意识思考,这些是你能做的全部。当我们想到世人,我们总是指代或想象我们中有一个“存在”。但佛陀确定无疑地指出,任何人都没有这样的“存在”。因为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身心的活动,如果我们用身心活动创造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什么都有,这是你所关注的一切。与另一个人有关的世界,就是他所关注的一切。

我们每个人都独立地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根据缘起法,在行或者说造作中,产生了意识,意识产生了名和色,这是产生造作的三个必要条件。如果这些造作不是一个“我”制造的产物,而是意识产生名和色的自然结果,那么所有这些的创造者是谁呢?其实没有一个创造者。

条件俱足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这些,这是因果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其它。作为造作产生的结果,“存在”成为受苦的主体,其实这些造作是身心活动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佛陀清楚地指出:世界上有苦难,但没有受苦者。所以一个人应该明白,是谁在我们中创造了这个所谓的痛苦?是由意识创造的。

每一个产生意志造作的活动,都是基于各感官的作用。首先,每个感官总是接触与之相关联的感官对象,接着导致了那个事物对意识的吸引。然后意识主导运作,又通过五遍行心所参与创造出想(念头)。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没有所谓的人在做这项活动。但凡夫愚蠢地认为:在我们中有一个“存在”,他是一切的创造者。

我一直在强调,在六根的造作活动中,并不存在贪爱。这些活动是随心意识活动而自发的。然而又是谁产生了进一步的活动呢?当我看到某个东西时,我便看到而已,谁在驱使我产生更多活动,从而对那件东西产生贪求或者厌恶呢?那不过是意识创造出的幻想的“我”罢了。

当意识参与为你制造一个念头去造作时,它不仅用五遍行心所产生一个念头,而且在你身上产生了一个妄想——创造出你这个人,作为从事各种活动的主人,执行你的每个造作,这里的主人其实是妄想产生的错觉。我们会问,这种妄想是如何在意识中产生的?通过产生遍行心所去创造出念头,当创造念头使你能够产生造作时,这也是妄想作祟,妄想便致力于创造出一个“存在”的错觉 ,正是这个“存在”,又产生更进一步的攀缘造作的行为。

让我们清楚地解释它,在你看到一些东西之后,意识的活动就结束了,因为它在你体内创造了念头,以便让你能够看见。但是,是什么促使你超过这个阶段,对吸引感官的对象产生喜爱或厌恶呢?是由意识所创造的妄想,以一个你里面所谓的“存在”的方式,使活动更进一步,或者换句话说,使这个所谓的人产生更进一步的造作,去攀缘他所制造的厌恶和不愉快。但是个人的造作是一种意识的妄想,当你仅仅看就是看,仅仅是去看、听、嗅、尝、接触或者思考时,造作活动会停止和消失。在每一个感官,这种错觉的产生是以行为的主人的方式发生的,对行为负责的人作为“我”在思想中被创造出来。直接帮助这一创造的心所是触,作为这个人对行为负责的关键色法,接着该色法的主人在受心所中经历感受,然后他用想心所辨别事物对象。

他产生了看这样的活动,正是意识给予了该活动能量,提供了能量并产生心所,去帮助你创造这个所谓的“存在”。当你认真总结所有这些活动时,你会发现在使用六根时,其过程仅仅是对吸引六根的事物产生经历而已,但是通过想的产生,我们也创造了一个想象的“存在”:认为有一个作为视觉活动的主人,听觉活动的主人,嗅觉活动的主人,品尝活动的主人,接触活动的主人和思考活动的主人。

正是这个幻想出来的人,兄弟姐妹们,当他对吸引感官的某项事物喜爱时便产生贪求,或者对那个事物不喜欢时,便产生厌恶。佛陀清楚地指出,贪求和厌恶是产生贪爱的两件事。所以兄弟姐妹们,贪爱不是“行”本身的直接结果,贪爱是你自己创造的。这是这个问题的重点。你要为这个创造负责。我们总是认为,一旦我们经历了一个感官体验,那么我们就遵循这个经验,如果是我们喜欢的东西,就对它依恋,或者如果不是我们喜欢的,就对它厌恶。

我们一直认为这两种活动都是出于贪爱。但是如果贪爱是产生喜爱和厌恶这两种极端的结果,那么贪爱就是这两种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贪爱导致了这两种活动。但是当探究行为的意志造作时,我们会发现,正是我们内在的“存在”导致了贪爱。如果没有人去享受愉快的事物,如果没有人对不愉快的事物产生厌恶,那么即使在你的想象中,也根本没有人真正经历这两种体验。那么会有愉快的事情吗?或者还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吗?对“存在”来说是不愉快的,对这个人来说是不愉快的?还是对个人和“存在”来说是愉快的呢?这个“存在”纯粹是心造出来的。在什么阶段意识创造了这个“存在”呢?意识在创造念头的过程中创造了“存在”,去攀缘造作行为。帮助你看见的念头,帮助你聆听的念头,换句话说,所有的造作都是你创造念头的结果。就在这个念头里,正是创造想的心所,产生想的同时,也产生了你里面有个“存在”的错觉 ,而事实并非如此。

兄弟姐妹们,正是这个“我”,去攀缘快乐的事物和厌恶不愉快的事物。这种行为模式的结果就是产生了贪爱,这是你必须牢记于心的。我们通常说贪爱是痛苦的根源,但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我”在受苦,会有痛苦存在吗?

一旦在这个心意识活动中没有这样的“我”,那么是谁创造了这个“我”?是想象创造了这个“我”,意识很好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当你把无明看作是缘起的开始,兄弟姐妹们,理论上,无明是对于四圣谛无知的最终结果,实际上,无明是对没有这样一个“我”这一事实的无知,这是你所有痛苦的根源。

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里面没有“存在”,那么一个人就不会攀缘自己所看到的,对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产生依恋,或者对他不喜欢的东西产生厌恶。因为“喜欢”和“不喜欢”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这里面有“喜欢”和“不喜欢”的行为。要实施这两项行为,至少应该有一个虚构的人。因此当你从事看的行为,听觉的行为,嗅觉的行为,品尝的行为,接触和思考的行为的时候,意识在你里面创造了这个虚构的人,正是在你制造念头去体验六根活动时,这种错觉便在你头脑中产生了。

事实上,有人会说,当你做看的动作时,就是你里面有个人在做那个行为。这不仅是一种行为,而是你里面的“我”正在实施这个行为。有一个“我”正在进行听觉行为,你里面的“我”正在进行品尝行为,“我”正在进行嗅觉行为,同样,其他感官活动也是如此。有一个“我”在从事那些行为,或者换句话说,你产生造作就像真的有一个“我”在做那些事情一样,兄弟姐妹们,你们完全被它误导了。

你创造的那个人,他攀缘眼睛获得的看东西的体验,看到一些东西后,喜爱上他看到的东西, 却没有保持寂静不动,他为了享受它而进一步造作,结果产生了贪欲。如果不是他喜欢的,他便对这个对象产生厌恶,并产生对它抵触的欲望。这两个极端产生的贪爱都是一样的。所以,在缘起法中,请记住,“行(造作)”对我们不断的生死轮回有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秘密是:你致力于,或者创造出一个想象的“我”,来作为造作的主人。

佛陀在对缘起法的进一步阐述中,指出你通过六根来造作,并进一步解释了触 ,触的结果是受,然后受让位于贪。触的结果引发六入的活动。没有触你看不见,没有触你听不见,没有触你就不能进行六根中任何一根的活动。触是想产生的因,在触之后,我们产生了想。因此,缘起法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触。

“触”导致“受”,受是一种心所。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谁在感受?谁在追求这感受?说到触,我们可以说,当我们睁开眼睛,看到面前的尘境,接触便发生了。但是是谁感受到的呢?它不仅仅是一种感受,不仅仅是感觉的一个事件,而是有一个人感受到了,并进一步攀缘这种感受,进而产生了对尘境的依恋,或者如果不是他喜欢的,他就对这个对象产生厌恶。他执着于这两个极端。你在造作中创造的虚构的人是谁?他就是这个人,这一切的创造者。否则,兄弟姐妹们,在产生念头去看、听、闻、尝、接触和思考时,你便不会产生造作行为。

你致力于那个行为,你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尝到了,接触到了,思考了,但没有进一步的事情要做了。但是这个造作产生的所谓的“存在”,并没有让你的活动停止于此。当他正在感受它,他便攀缘这种感受,如果那事物是令人愉快的,他便执着于更进一步的享受它。如果那个事物让人不愉快,他就会对它产生厌恶。这个幻想出来的人,这个由意识产生的妄想,恰恰是让你体验感官活动的这个念头,产生了贪爱。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造作。佛陀清楚地开示,一个人在他的想象中所创造的所谓的个体,不过是五取蕴。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和识取蕴。这些是什么?它们都是心识所创造的。说到色取蕴,自然而然这个作者的色蕴就在那,在他头脑的画面里,他的色蕴就是他这个人的身体。当他看到某件东西,会说这是“我”看到的,自己的色蕴就是这个人看自己看到的色蕴。这是由触产生的,然后,这个就是所谓的“人”,他有色蕴,他感受到了,他思考并定义了事物,他完成了看见的行为。所有这些都是意识所创造的那个“我”的念头的组成部分(蕴),而不是什么外在创造的,是意识创造了这些。这就是为什么佛陀清楚地向我们解释到,心识其实是魔术师、骗子。他可以制造很多错觉来误导你。由意识创造的五取蕴,实际上是你内在这个“我”的组成部分。它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就是在你想去体验吸引感官对象的一念里。

因此,这个“存在”的产生并不是在缘起法的后半部分开始的,它是在造作的最初阶段被创造出的。兄弟姐妹们,当这个虚构的人攀缘感官的活动之后,产生了(喜爱或者)厌恶的执着,这种执着促成了贪爱的产生。

贪爱的结果是什么?贪爱的结果就是执取。对于五项内容的抓取,牢固地合一起, 牢固地钉在一起,这五项内容是什么?色蕴、受蕴、想蕴、行蕴,以及在五种行为看、听、闻、尝, 想时显现的精神活动的识蕴。你可以想象,贪爱对我们做了什么。

执取是贪爱的结果。执取什么?执取心识创造的五蕴,在产生念头使我们能够通过感官去体验经历的同时,也在我们身上创造了这五个错觉。我可以说,是五蕴创造出了一个“我”的妄想,由于贪爱对这个妄想抓住不放,这一点在我们作为人类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我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我们毫不怀疑地认为在我们里面有这个“我”,其实正是贪爱创造了它。

佛陀清楚地开示过,当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会依他所做的种种行为而体验到业报,这个人要么看到他所犯下的业行,要么他看到往昔行为所产生的果报相。这是他心意识看到的最后景象,并且十分清晰,这是他的最后经历。那时他所有的感官都不再活动,它们不再制造任何东西。他的腿或者身体都没有生命迹象,只有心在完成最后的任务——产生最后的念头。最后的念头是什么呢?是他所看到的景象,是他过去行为的结果,在相的本质中,要么是业力,要么是业报。

业力就是你曾做过的行为。业报相是你所做的行为的结果,也是你下一次出生的地方。他别无选择,他存在于思想的产生中,当幻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就紧紧抓住它。当他面对的是他所做的一些有功德的事情、一些好的事情时,他会为此感到高兴并紧抓不放。这种念头被称为“识蕴”、业识。如果你想转换说法,我可能会说意识其实是你造的业所产生的。他在过去所做的善行执取的是善业果,那么在善识的延续下,他下一世便有好的投生。

另一方面,如果他做了坏事,并且他认识到了,自然的结果是,他的心识也会降低自己的状态而与其行为一致。例如,他杀了一只动物,他可能是因为非常生气,或者是有利用动物尸体做成食物的欲望,或有类似贪爱或敌意的想法,这两件事情中的一件会在他脑海中占据主导。他的心识状态下堕到非常低的等级,在与这种心识状态的相应中,他的投生就不会那么好。佛陀说,是你的意识被贪爱所驱使,而导致下一世的出生。在这个意识中,你执取了一个对象并产生了一个念头,在这个念头的创造中,你也创造了五取蕴。兄弟姐妹们,五取蕴如此的在你心里扎根,不会仅仅因为你的身体死亡而停止,这种行为驱使你在临终的最后一刻产生念头,并伴随着这个念头,在下一世五取蕴又聚合了。正是五取蕴创造了这个“存在”,因此,你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有一个“我”,现在这个“我”又在下一世出生。是谁在你那里创造了这个“我”?是五取蕴,这就是造作的本质。当佛陀说,你的造作组成了你所生活的世界,是说我们在六根门头造作,一切你意识到的都是这六种造作,没有其它的了。

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事物是属于你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的吗?没有什么是属于你创造的这个世界的。因为造作是你作为“存在”所产生。而你也不过是种种造作而组成的。所以,兄弟姐妹们,当你仔细分析造作是如何形成的时候,他们也通过意识所产生的五取蕴,创造了一个你里面虚构的人。我们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开始造作是因为对“我是什么”的无明而产生的。根据缘起法,这种无明不是别的,只是对你里面没有这个“我”的事实的无知。你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你里面有一个“我”,并且在致力于造作行为,无论是以看、或者以听、嗅、尝、接触和思考的方式,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到你离世那一刻,直至你最后一次呼吸,你的完整意识活动仍然产生你里面有个虚构“人”的错觉。你在这一生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作为一个活在你里面的“我”所做的行为。

事实上,真相是,一切都是因果关系。没有任何东西表明你有一个“我”存在。但一切都表明有一个心和身体,身体对心的指示作出反应。六根是元素的组合,吸引六根的对象(六尘)也是元素的组合。内心参与制造了这些造作行为,这些行为是意识和“我”的错觉导致的。

兄弟姐妹们,正是这种错觉完全误导了我们。误导我们去感觉到在我里面总是有一个“我”存在,创造了这个自我,创造了所谓的内在人格,创造了住在你里面的这个人。这个错误的观点导致了贪爱的产生,这就是你不断地轮回的根本。因此,在对缘起法的分析中,必须牢记的最重要的是你通过六根进行的活动,错误地认为有个人在造作,有一个“作者”在造作中产生,这是你所有痛苦的根源。

佛陀说,证得涅盘就能够阻止轮回再生。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才能做到呢?你会发现,从一开始造作产生时,你就被这些错误的信念所误导。而在缘起法一系列连续性活动中,出生的发生也是因为,在你上一世最后一个念头汇集了五取蕴,将成为新生命产生的第一个念头。换言之,这五取蕴是作为意识的产物安住在新生命里。

那么,一个人如何能阻止轮回呢?现在很清楚了,兄弟姐妹们,当你们真正理解这些造作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你们可以阻止轮回的发生,你们也能发现由意识创造的妄想已经把所有人带到了这个痛苦中。实际上,我们中并没有所谓的“我”存在,他在我们中制造了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我们中有个“我”存在。

你坚固地陷入了这种错误的信念中,并以之为核心继续去造作。是谁致力于造作?这个对这些造作行为负责的人,为六根的活动负责的人,是这个人,这个人是谁?是由意识产生的妄想和由意识构成的五取蕴,以及它的五个心所创造的这个错觉。

如果你真的明白在我们中没有这样的“存在”,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由心引导身体产生行为的因果关系,那么为何还要执着呢?你看并且看到,仅此而已。为了能看,念头产生了,五遍行心所运作产生的念头。念头本质上通过五蕴创造了在你里面有一个“我”的妄想,这其实是产生念头后额外的附属品。

你只是看到,仅此而已;你只是听到,仅此而已;这些是如何被激活的呢?心通过因果作用创造了指挥身体的行为,观看活动是通过因果创造的,听觉活动是通过因果创造的,嗅觉活动是通过因果创造的,品尝活动是通过因果创造的,接触活动是通过因果创造的,思维活动是通过因果创造的,这些都是因果关系,仅此而已。

现在你们开始清楚地知道,在造作中,行为造作产生了有一个“我”的妄想,导致我们陷入痛苦。如果你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你就不会期待下一世,兄弟姐妹们,因为下一世仍然是由意识产生的所谓你里面的这个“我”,他作为五蕴的聚合轮回一世又一世。

如果你真的了解到,意识如何通过五遍行心所创造出念头,而没有其它的东西,那么你的里面根本不存在五蕴。想象出的那个“人”,是你愚痴地创造出的,是意识的产物。这就是为什么佛陀清楚地表明,心识是魔术师,是靠不住的。现在你清楚理解了缘起法,我们造作时在脑海里形成的这种错误观点,最终将我们引向了另一个世界的轮回。轮回给我们带来了所有的痛苦。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停止轮回,如果你停止轮回,结果自然是你将会证得涅盘。

你看,我不会再耽搁你们太久,我已经向你展示了造作的非常复杂的方面,也清楚地让你明白,无明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对无我的无知。并没有这样一个通常所谓的“我”,是无明导致了不断地在这个世界上轮回。

所以,兄弟姐妹们,这是值得思考的。如果对我的解释理解有困难的话,我非常愿意和大家进一步讨论这个主题,这是一个你可以清楚理解的东西,因为我们在不同的论述中,在很多场合都讨论过这个话题。因此,仔细想想,你就会解开这个世界上人类存在的谜团。佛陀说出了这样的真理:在他证得涅盘后,有痛苦,但没有受苦者。所有痛苦的起因,都是这个在我们的想象中被创造出来的所谓的“存在”。作为感官体验的主体去攀缘乐受,去攀缘苦的境界产生厌恶,这就是所谓的生。事实上没有这样的“存在”去真的感受喜欢和不喜欢,没有这样一个人,就不会有喜欢和厌恶。明白这个,就会终结我们的误解。

本次的内容就到此结束了,不管怎样,我不再多讲了,因为我已经对这些事情进行了充分的有逻辑的讲述,剩下的你们要一遍又一遍反复听,从而理解缘起法真正的内涵。这一点一般没有在通常有关缘起法的讲解中出现。他们只是不断重复解释十二因缘的各个部分,并说无明是造成这一切的因。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指的无明是什么,对什么的无知?他们说无明是对最终结果(果报)的无知,但无明在缘起法最根本处已经产生了,是在缘起的最开始。而无明,是指对无我的无知。

你生活的世界完全接受你里面有一个“我”的存在,并且你仍然活在那样的心态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去修我们的心,去认识事物的真实本质。凡夫的心正是接受了这种错误的观点,在经历了很多、很多、很多的轮回后,让他认为在我们中没有这个“我”存在,是他无法想象的。只有培养心的定力,随着定力的加深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强调,兄弟姐妹们,你们必须培养心的定力。所谓一把钝刀,一把钝刃的刀有什么用?如果我们有一把钝刀,我们就切不开任何东西。只有刀刃锋利才会产生价值。同样地,意识在敏锐、深邃的时候会产生最好的作用,它可以探索事物。心意识的高质量就是禅定。因此,你们不能忽视这一点。你可以思考很多事情,但你所想的只是表面上的而不是深入的。要想深入思考,你必须要有禅定的专注,这样你才能看到很多,远超你的想象。如果你有那种定心,你就能够看到。

好了,兄弟姐妹们,现在让我们认真地修行去经历这些过程吧。我们不能只是像拿毯子把自己盖起来那样轻易的说我已经证得了涅槃,那不会带你去涅盘。我可以嘴上说你们都已经获得涅磐了,但如果你们并没有证得涅槃,我这么说又有什么用呢?证得涅槃是要你们自己去实现的,这和我说什么无关。我怎么说都可以,但自己的证悟是最重要的。我已经证得了涅槃,兄弟姐妹们,当你们的心达到那个状态时,那种觉悟也将以清晰的画面呈现在你们面前。没人能欺骗你,当你达到涅槃证量的高度时,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欺骗你。因为这在你面前是非常非常清楚的事情,如此笃定,毫无疑问。因为你会觉得我不需要做更多事情了,我已经完成了我要做的事。这是你达到那个高度后最后想说的话:“我没有其它的事要做,我已经做了我应该做的 (梵行已立,所做已办) ,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证得涅槃。”愿你们都能够证得涅槃。谢谢。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条评论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