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灭尊者开示录-26 身见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寻灭尊者)

(说明:本文由寻灭禅法爱好者根据尊者讲法英文原稿翻译成中文,法师讲法为英文录音,中间穿插有巴利语系词汇,此文翻译极其艰难。由于翻译小组专业水平有限,翻译难免有错谬,如有不合原义请反馈我们。感恩翻译的师兄为此文付出的艰辛努力!)


身见

尊贵的比库斯,兄弟姐妹们。身见是萨迦耶见,身见是苦,身见是导致苦的原因,身见的止息是苦的止息,通往身见止息的道路就是通往涅槃的道路。

我再重复一遍,供你参考….

身见是萨迦耶见,身见是苦,身见是导致苦的原因,身见的止息是苦的止息,这就是涅槃。

通往苦止息的道路就是通往涅槃的道路。

这里的身见是什么?

我们常说的身见与一个人构建的对身体的印象有关。而这个构建完全是以身见为中心,

身见和自我不同,自我是对“我”的信念,而身见更多地是围绕着(物质的)身体。

一个人相信,在这个物质身体中存在着一个“主体”,而这个我的概念是围绕着一个人所拥有的物质身体构建的,这就是身见。

为什么佛陀说身见是苦?

我们在LANT(地名)以及在这里发表的许多论述中,已经讨论过这个主题。我们对它(身见是苦)的了解越多越好。

正如佛陀在《转法轮经》中所定义的,有一般的苦,也有世间苦。

反复投生是苦,(生)衰老是苦。(老)遭受疾病是苦。(病)寿终正寝是苦。(死)

与不喜欢的人交往是苦。(怨憎会)与喜欢的人分离是苦。(爱别离)得不到想要的,也是苦。(求不得)这些例子都是一般的苦,但佛陀阐明了更深层次的苦,即存在本身就是苦。这是因为你们都拥有的身见造成的,这种身见叫“萨迦耶见”。
围绕着你的物质身体所形成的,有一个“主体”存在于你体内的见解,是依赖于你的身心活动产生的。你都有什么身心活动?

你可以实施六种身心活动:

你能用眼根看,用耳根听,用鼻根闻,用舌根尝,用身根感知接触,以及用意根感知念头。

这是你可以做的六件事,这六件事组成了你周围的世界,你发现周围的世界是由你的这六项活动组成的。而你的这六项活动让你错误地认为在你体内有一个“主体”存在,是这个“主体”在负责实施这些活动。

而实际上这些活动是这样的:

看到的行为是因果完成的。听到的行为也是因果完成的。闻到的行为也是因果完成的。

尝到的行为也是因果完成的。身体接触的行为也是因果完成的。念头的产生也是因果完成的。

但是,你作为一个世俗人,产生了这种身见。你相信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你内在的“主体”所为,这种信念是身见创造的。根据佛法,你周围的世界是由六根上发生的因果创造的;但你的身见使你认为,是你主宰了你所产生的行为。

你可能会问一个问题:是谁创造了你的身见?

身见是你的意识在思考六根活动的时候产生的。这些活动只是因果的产物,并无作者。但是,因为你在内心产生了身见,继而创造了“我”的概念,所以你坚信:看的活动是由你完成的,还有其他六根体验的活动,都是由你做出的,而不是因果的产物。

你拥有身体和思想,它们的活动是通过因果产生的。这些活动有时会导致好事,有时导致坏事。总的来说,你厌恶的事比喜欢的事发生得更多。喜欢与厌恶是同一件事物的两个极端。而无论是好是坏,你都认为这些活动是你所为,是你自己在做主。但事实上,它们都是由因果创造的。

这种身见真的在你的内在创造了一个“主体”吗?

根据佛陀所宣扬的哲学,没有这样的“主体”存在。身体是你过去所造业的结果,它使你诞生为此种性质的生命。拥有这具身体,以及你的内在思维,你的意识,是你的欲望创造的。所以这两个(身体和意识)现在一起执行任务。作为一个世俗人,你产生了所谓的“世界观”。

但这些只是因果现象,没有别的了。心识具有思考和创造情景的能力,这可能导致你相信某些事情。身体本身不能做任何事情。它只能呼吸。而所有身体进行的活动都是由意识给出的指令的结果。

现在,是什么让人相信这个身见是苦呢?

正如我告诉你的,仅仅是存在本身就是苦,正是这种存在导致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苦。由于这种存在,这种事件会接二连三地发生。

而这是我们所受制于的一大苦(onemassofDukkha)。因为缘起(有所依存的起源,dependentorigination)受制于苦,因为有生所以有受苦。任何出生的人都受制于这种苦,永无止息。

问题是”是谁出生?是谁在存在?”

尽管人们相信,围绕着你所拥有的身见,你的内在有所谓的“主体”存在。但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主体”存在。这种信念是由你的心识创造的。正如我在之前的论述中多次告诉你们的,你们通过六根所体验到的东西是意识创造的念头的结果。当你通过六根接触六尘时,就会发生反应。而当这种接触恰当地发生时,就出现了第三部分:六识。

首先是根,然后是尘(吸引根的对象)。如眼根和色尘。一旦此两者相触,第三部分就会出现,那就是识。识在完成一个接着一个的任务时,产生了一些高度共同的心所(mentalfactors),从而生起了念头。这个念头不仅创造了六根的活动,而且和创造念头的那些心所一起,使经历体验的人产生错觉,即围绕身体产生的“我”,用六根体验对象(六尘)的这个人。在任何人脑海中产生这种错觉的,有五个主要的心所(mentalfactor)。触(Contact)创造了身见的第一印象。而正是这个拥有这种身见的人体验到了感受(Feeling)。接下来,六尘会吸引六根,跟随着的主要是另一个心所——想(perception),它给出对象的形象。然后思(volition)发生了听或看的行为,或任何根应该执行的行为。而所有这些心所都依赖于心识的参与。”(这段很绕,建议找厉害的老师或师兄仔细看或听一遍)

它们被称为五取蕴,分别是:触、受、想、行、识。

执取是欲望的结果。五蕴形成了一个整体。五蕴围绕着这个人拥有的物质身体产生了身见。它们是心创造的妄想(幻觉delusion),存在于每一个念头中,存在于六根的运行中,如此你通过六根体验到了一些东西。你还创造了一种印象,认为是内在的这个所谓的“人”,看到了,观察到了,体验到了。这就是心识所创造的错觉。为了很好地了解这种心识创造的价值,我会引用佛陀的解释来说明五取蕴或五遍行心所(5mentalfactors)的价值,它们构成了取蕴。

触心所,被比喻为一堆泡沫。完全没有价值的水的气泡,它们出现然后消失。

受心所,被比作一滴雨滴落到水面时产生的水泡。它升起又消失,毫无价值。

想心所,被比作海市蜃楼,在白天有阳光的时候一般能看到海市蜃楼。从远处你能看到水面有一个水雕像,但当你靠近那时它就消失了,这只是一种幻觉。

思心所,被比喻为一棵柔弱树木的树干,其中没有硬木,只有树叶包裹着它。那么从外观看,它肯定是要坍塌。随着它长大后,你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认为它有硬木,但检验出它什么都没有。

而创造了所有这些的识心所,被比作为魔术师,人们必须记住他就是魔术师,他总是创造一些东西来欺骗别人。他没有给我们真相。当他产生了这五个心所,并创造了念头和六根的体验,比如:

看到一个色法,听见一个声音,通过鼻根体验到香味,通过舌根体验味道,通过身根接触,以及念头的产生,这一切都是心识创造的,而你知道这些的价值。六根的活动是动念的结果,是心像魔术师一样创造了这些念头,心识为我们创造了这些,误导了我们。除此以外,它还创造了身见。正如我向你们解释的那样,身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大苦。佛陀在《转法轮经》中给出了“苦”的定义,在此世间存在的每一刻,无他,都只是一大苦罢了。你相续的身体(persistentbody)是许多疾病的源头,有些疾病在外面很显眼,但有些疾病在你的身体里蛰伏着,这是一大苦。思维过程创造了许多情况,使你每时每刻都承受着痛苦。

接下来的问题是:”‘你’为什么受苦?”

是你的身和你的心感受到了痛苦,身心是因果的产物。

为什么你要承担痛苦的责任?而正是这种身见,兄弟姐妹们,在你们的头脑中产生了这种印象,认为你在受苦。你的身见正是你受苦的原因,这就是苦。

有身故有苦,有心故有苦。

有太多的情况让你开始受苦。换句话说,此(身心的)组合即是一大苦,但这并不意味着说你内在有个“主体”在遭受痛苦。但你已经得出结论,你正在受苦,这是因为你自己创造的身见。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此是苦彼是苦,皆是苦。但总结此苦,是你相信的“身见”为你创造了苦。

现在我们来到下一个话题,苦的原因是“身见”。

佛陀明确指出,苦的原因是欲望。是什么创造了你的欲望?

看的行为,听的行为,闻的行为,尝的行为,与身体接触的行为和思考的行为。此六者为你创造了欲望。因此,你可以说此六欲是由六根的六种功能在你的意识中创造的。

有人会问,如果是念头让你通过六根体验到六尘所缘的感觉,那怎么是你来承担使自己受苦的责任?

是看的行为使你受苦吗?是听的行为使你受苦吗?是接触的行为使你受苦吗?

这些六根的活动在其运行中无一会使人受苦。它们只是因果现象,没有别的。那么你自己怎么会成为痛苦的原因呢?头脑的自发活动在生起念头的过程中,使你能够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接触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贪或嗔产生。贪爱或厌恶是欲望之因。是谁造成了这种贪或嗔?

答案是有两种不同的活动,一种是对某一事物的厌恶和不喜欢,一种是对某一事物的贪执和喜欢。

兄弟姐妹们,是你们在自己身上创造的身见在推动你们超越单纯的观看行为。让你去追求享受美好的东西,创造了贪爱;或去厌恶不喜欢的东西,创造了嗔恚。

贪和嗔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是身见产生了“我”,是身见让你超越了六根活动的单纯体验,在你身上创造了一种贪爱或者厌恶,它们是你的欲望。

这不是自然发生的,只有当有人主动追求才发生。这不是自动发生的。

你用你的眼睛看,那是由于动念造成的。用你的耳朵听,那也是由于你动念造成的。

用你的鼻子体验气味,还是由动念造成的。用你的舌头体验味道,身体体验接触,头脑体验某事都是由动念造成的,无他。

人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这是不连续的。这些只是你通过六根的体验而生起的而已。但是谁进一步追求去享受所谓的好的事物,抑或是去厌恶令你失望的事物?你期待一些好的东西,一些美味,一些令你满意的东西,但这并没有发生。

但是谁创造了这种不满?

是身见!是那个在你的头脑中被创造出来的所谓“我”。身见让你去追求这些体验,于是创造了欲望。说白了,就是贪执导致了欲望的产生,而当没有贪执来产生欲望时,厌恶导致了欲望的产生。

可以说,欲望是一种外来的东西,不是你正常意识的一部分。欲望是你后来在意识中创造的东西,是你自己在意识中发展的。

那么是谁创造了欲望?是这个所谓的身见,是你内在的“人我”(thepersoninyou)创造了这些。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指出,身见是欲望的原因。如果你没有在你内在创造这种身见,那么你现在就会仅仅体验六根的活动,而不会去追求它们。

你在你的头脑中创造的追求,寻找你想尝到并享受的那个滋味,从而对它产生贪执;你抗拒你不喜欢的味道,从而对它产生厌恶。这些是你的身见所做的事情。所以兄弟姐妹们,身见很明显是欲望的原因。

我再次强调,仅仅是看到一个事物并不会创造这种欲望。其他六根体验事物也并不会产生这种欲望。除非你已经为了享受欲望而采取了主动的措施,以体验某些贪执(贪)或厌恶(嗔)的方式来创造这种欲望。

这就是促成欲望产生的两件事,贪和嗔的产生是你身见的结果。认为在你的内在有一个“主体”存在,你作为一个主体去追求这些体验,要么享受(贪)要么产生厌恶(嗔)。

这的结果就是欲望的产生。兄弟姐妹们,所以是你的身见创造了欲望。接下来是第三步:欲望的止息,就是身见的止息。这是你所追寻的。欲望是由六根创造的。

你保持欲望,是因为享受(贪)了六根的活动,或者对通过六根获得的经验产生了厌恶(嗔)。我强调,这个追求六根活动,而不是仅仅顺其自然的作俑者,它是由你在头脑中创造的所谓“主体”所创造的。这就是身见,是你创造了它。

现在,在实践了这个由佛陀教授的哲学之后,你开始真正看到没有这样的人我(personality),因为那个所谓的“主体”的存在纯粹是我们捏造的,因为我们试图追求通过六根获得的经验,并以创造贪或嗔的方式最终获得苦果。

你要做的是,用你的眼睛,只是去看。

你要做的是,用你的耳朵,只是去听声音。

你要做的是,用你的鼻子,只是去闻,不论好的或坏的。

用你的舌头,只是去体验味道。

用你的身体,只是去体验接触。

用你的头脑,只是去体验你所生起的念头。

这不就是你拥有六根的目的吗?

这不就是你所生活的,由你创造的世界吗?你的体验组成了这个你在你周围创建的世界,这些体验是:

你用眼根所见体验的事物,

你用耳根所听体验的事物,

你用鼻根所嗅体验的事物,

你用舌根所尝体验的事物,

你用身根所触体验的事物,

你用意识所思体验的事物,

这就是世界的组成。

你的喜欢和不喜欢,都体现在心理感受中,这就是你应该做的一切。但你却进一步追逐,你想要享受那些吸引你的东西,于是寻找更多吸引你的东西。而失望的情况,也会促使你去寻找越来越多的东西来享受,这就是为什么失望也能增加欲望。

你之所以会有这种多余的需求,是因为你心中产生了一种错误的信念,即你心中的身见,认为有一个“我”,导致你追逐这些东西。

你在这个世界看,并没有创造出贪或嗔,你的看也没有创造出欲望。此外,其余根门的活动本身也没有创造出欲望。

佛陀提到的这件事是指,你产生了欲望,是作为“我”产生的欲望,你贪爱喜欢的事物,嗔恚你不喜欢的事物。

谁创造了这种喜欢?是谁创造了这种喜欢的味道?是谁创造了这种不喜欢的味道?那个身见。换句话说就是被你创造的主体,你所相信你在其中的,创造了在你的头脑中的这个错觉,并创造了这个叫做欲望的束缚。一旦你摆脱了这个身见的错误观念,

你自问,你是否会追求通过眼根获得某种体验,不仅仅是看到?

你自问,你是否是追求通过耳根获得的某种体验,不仅仅是听到?

你自问,你是否会追求通过鼻根获的某种体验,不仅仅是看嗅到?

你自问,你是否会追求通过舌根获得某种体验,不仅仅是尝到?

你自问,你是否会追求通过身根获得一个体验,不仅仅是感觉到?

还有,追求通过你的意识获得的一个体验,不仅仅是当下的念头?

你看到了清晰的论点;你看到了在你的头脑中由于不必要的攀缘事物,在以创造贪和嗔的方式而产生的假想。

贪和嗔是你攀缘的东西,它不会自动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它的发生是由于你不必要地追求某些东西,导致了贪爱的产生,或导致了嗔恚的产生。

肯定有人追求这个!那是谁在追求这个?

是身见在追求这个。

一旦你开始清晰地认识到你内在没有“我”的存在,意识到这些身心的活动、因果关系创造而形成的、六根执行的活动,是人类能够执行的唯一功能。这些功能并没有“我”在执行,而是以因果的产物。你在心中清楚地看到它们实际上只是因果关系,你说服自己,然后得出那个合理的结论:没有“我”在做这些事情,因果创造了这六种活动,你自然就摆脱了身见。

一旦身见不存在了,兄弟姐妹们,你身上还会不会存在由身见创造的欲望?

不会!它将消失。在那之后,你将永远离欲(不会相信欲望),因为是身见创造了欲望,一旦此身见消失,欲望亦将不复存在。

因此,身见的止息就是欲望的止息。

让我举这个实例,通向欲望止息的道路也是通向身见止息的道路。循此道,你要做三件事(戒定慧):

培养你的德行,如守五戒即可。

必须培养你的专注力,你需要一定量的专注力来深入思考。表面上发现不了细节,表面上发现的东西绝对是误导性的,它们支持身见,但是,一旦你深入分析了这些东西,那你就会发现真相。因此,你需要培养出一颗专注的心,它可以通过你的实证,对事物进行深度解析。毕竟,佛陀明确说过,成佛与凝结智慧息息相关。

这种情况会发生吗?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发生?是否有任何其他的可能性,或任何其他方式来创造这种类似的情况?

我的朋友,你必须对事情进行广泛的思考。而正是你的思考将最终导致真理在你身上的显现。我们习惯于就事论事,因为我们的思维能力只停留在表层。但是,当你们中有人深度思考时,当你能再进入事物,看到事物的真相、现量方面,这就是深度,这将引导你产生智慧。

使你能够体证到佛的三法印。

世间一切有为法都将恒久的、现实的受制于此三法印;它们是无常、苦、无我(无常的、不如意的、无灵魂性的)。

你受制于你通过眼睛体验到的任何事物,你通过耳朵体验到的任何事物,你通过鼻子体验到的任何事物,你通过舌头体验到的任何事物,你通过身体体验到的任何事物,你通过意体验到的任何事物。

这就是你受制于名色或以世俗的方式作为“我”存在的六种体验。你开始看到在你内在没有“我”的存在,名色是因果关系机械组合的结果,没有其他的东西来执行。没有“主体”对你的行为负责。

因果关系使你能够看到,因果关系使你能听到,因果关系使你能闻到,因果关系使你能够品尝体验味道,因果关系使你能够触到,因果使你能够思考,这就是六种功能。

以世俗的方式我称你为世间人,世间人能行事,而这种行事完全不是作为一个“人”在行事,而是因果创造的。而身见会让一种错误印象被创造出来:在你身上有一个“主体”存在,而且这个“主体”正在进行这些活动。

这种印象完全是你制造的,一旦你将身见的印象从你的头脑中清除掉,那么,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你面前的真相。

正是此萨迦耶见,五取蕴创造的萨迦耶见,导致心中的错误信念:身见。它从从始至终在误导我们。在思考的人,思考那里有一个“我”在享受,但事实上,我要说,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都只是一串因果关系,没有别的。

但是,在你身上创造这种身见的所谓的五取蕴,使你始终在追求一些事物,感觉好像有个“我”在享受它们,或远离你不喜欢的事物。贪爱或者嗔恚,都是意识的产物,你经历的东西似乎总是会落入两者之一。

事实上,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整个生活、整个存在,都是建立在这种假象之上的。你的身见创造了这个假象,换句话说,你内在的“我”创造了这个假象。然后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因果关系创造的,是因果关系的结果。而这个假象,归结为内在所谓的“我”,这个身见在搞鬼。

作为世俗人,我们处于一个多么被误导的状态。你之所以被称为世俗人是因为此身见。你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切。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看清这个世界,消除你心中的疑惑,取决于培育你的戒定慧(你的德行,你的专注和你的智慧)。

这个智慧指的是三个实相、三个生命的真相,即:无常、苦、无我。

因此,兄弟姐妹们,你们必须真正地对这种被称为萨迦耶见的身见有正确的认识,或者用通常的话来说,身见让你们相信有个“我”在进行这些活动,但这些活动实际是由名色(精神和物质)的因果作用而产生的。

愿你们能体证到,放下有“我”的见解,而此觉悟将带你们趣入涅槃。

愿你们都能达到涅槃。

谢谢!

 




朗读进度:0%
说明:如果朗读没有声音,可能是文章太长,而手机等设备内存太小的缘故,您可适当缩小朗读范围,比如将开始与结束位置的朗读范围调整为不超过10%,再点朗读可能就会有声音了!
语音朗读的键盘快捷方式:alt+s朗读,alt+p暂停,alt+r继续,alt+x停止。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