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定慧基础知识和修定的基本方法

这本《定慧之路》是由明至居士将法师所开示六讲的禅修内容笔录成小手册,之后由法师添加附录补充有关经论而成本书。致光法师,新加坡人,一九八零年于台湾受戒后到泰国森林道场参学,两年后于泰国受沙弥戒,一九八八年于腊布里受比丘戒,法名Apakaro,译名致光。之后一九九二年去斯里兰卡向Amatagavesi寻灭禅师学习禅法,于一九九五年开始教导止观禅法。

20四圣谛——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四】、四圣谛 〖四圣谛的意义〗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既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 一者…

迎请寻灭禅师的到来

迎请寻灭尊者灵骨舍利,是中国,新加坡,斯里兰卡三国法师和大德居士共同愿力所感召的结果!萨度!萨度!萨度!
寻灭止观的教法是寻灭尊者根据流传在斯里兰卡的古佛教经典中逐渐整理出来的一系列有效的禅修方法,继承了南传佛教的特点,又不同于南传佛法,特别是五遍行,心生灭,远离十八界以后的修法。
这些有次第,有深浅的殊胜佛法是非常难得的,它经致光法师不辞辛劳传到了中国,使我们有缘修习到寻灭止观。因致光法师的功德,寻灭止观在中国可以说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

19三法印——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四、总结: 佛法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如果有人演说佛法,其佛法中包含这三个真理,那么,这些佛法就是属于出世间法,称为究竟、了义法。既…

18涅槃寂静——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三、涅槃寂静 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翻译成为中文称为圆寂。“圆”既是圆满;“寂”既是寂静。 我们通常会看到写某某出家…

17诸法无我——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二、诸法无我 所谓“法”就是东西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 个时候,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称为法。 “诸法无我”告诉我们在世间的一切事物…

16诸行无常——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一、诸行无常: 因缘造作之法称为诸行。“造作”之义是我们用心驱使身、口、意去做种种行为,称为造作。它分为身体(身、口)造作和心理(…

15三法印——佛学基础知识

五蕴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三】、三法印 三法印即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涅槃寂静。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它宗教是绝对没有的,这是佛教的特色,与其…

14十二因缘给我们的启示——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九、十二因缘给我们的启示: ㈠、十二因缘流转的顺、逆观:从“老死”追寻到“无明”,称为逆观;从“无明”追寻到“老死”,称为顺观。此…

快乐之道!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更好更愉快,但是,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呢?那我先拿一两个例子来说,比方说,有些人他向往一个美好的家庭,有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女,或许有些,他真的他觉得他拥有这些,但是他真的很快乐吗?可能我们表面上看他好像是生活得很快乐,但实际上,在他内心里面倒不是如此,等下我会谈到为什么会这样子。
再来,比方说有些人,他也满足在某些事情的追求,那么从中呢,他觉得他也快乐。但是也一样,他不见得就是很快乐的。比方说,假设一个人他很喜欢玩古董,那么他就收藏收集古董,那每天呢,拿那些古董来看啊、摸啊,看看又收回去,他也满足在他的这个收藏里面

13十二因缘的还灭门——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六、十二因缘的还灭门 我们在十二因缘的流转中,以如何灭除它的角度来看,叫做还灭门。要怎样才能把老死灭掉?佛陀观察只要不“生”,就没…

12十二因缘的流转门——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五、十二因缘的流转门 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觉悟时,他于菩提树下观这十二因缘,发现众生有生、老、病、死苦,故想要度化众生,使他们解脱…

11缘起、缘生——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二、缘起: 一切诸法都依托众缘和合而生,缘尽则散灭,所谓“此有故 彼有,此无故彼无。”众缘和合时我们就以为它生,因缘散了我 们就以…

10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二】、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学佛者要学习佛法,首先就 得认识三宝、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根据经典的记载,佛陀在菩提 …

09对业与轮回的误解——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九、对业与轮回的误解: 佛教徒相信业、相信轮回,但对他们有误解。 ⑴、有些人认为佛教的业与轮回,是释迦牟尼佛从印度教的 修行者那学…

08轮回的证据——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八.轮回的证据 ⑴、再生转世的记载: 有些人能记得他的过去世,今生是从哪 里转世而来,被人家报导出来;中国有这样的事,印度以前就有…

07轮回之迷——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七、轮回之迷 我们对轮回产生迷惑的原因: 1、我们生不知来自何处?死不知往那里去?我们没有宿命 通,不知道过去世怎样来?我们没有天…

06业的自性——佛学基础知识

六、业的自性 佛法中所讲的“缘起性空”是最讲究的法。这句话之意是: 一切法都是众因缘在生灭,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没有自 性,不是永恒存在,是无常的,这是万…

05业的止息——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五、业的止息 修行解脱者,进入无馀涅槃后,他今生的果报身都舍掉,不 再执取,以后再也不会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既是不受后有。 业的 止…

04业的造作者——佛学基础知识

四、业的造作者 业的造作者并不是单一的个体,并不是一个“我”在造业, 它的主谋是五蕴当中的“行蕴”。这个“行蕴”就是造作的种种 心。 五蕴的“行蕴”当中包含着我…

03业的活动——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三、业的活动 我们造业后,来世要受果报,它们的活动过程是怎样的? 其 实,业的活动就是我们生死轮回的相续,我们日复日年复年的生 活…

02业的分类——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二、业的分类: 业可分为很多种类: 1、以身,口,意三业来分。 ①身业:身体的行动是一种造作,故身体的行为就是身业。 ②口业:用心…

01业的定义——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广超法师主讲 果逸居士笔录 【一】、业力与轮回 一、业的定义 业,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 中…

我为什么活着?

我为什么活着?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我自己先讲起。当我在读书的时候,经常跟一些年纪比我大的那些中年人,一起吃喝玩乐,因为跟这些中年人吃喝玩乐,我是小孩子不用付钱,他们付钱我就跟着去。那么其中有一位大概是在我读中三还是中四的时候,他有这个哮喘病,然后就在我中三中四那年就去世了。从他一去世了,我的问题就开始来了,他这个人这样的一生就走了,大概是30多岁,他这么一生的过程,我在想这样有意思吗?他一直都在病中,没办法做粗重的工作,所以他只能经常做些临时工,所以也很穷。因为他我就开始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那在想他这样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