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超法师主讲 果逸居士笔录
【一】、业力与轮回
一、业的定义
业,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 中文翻译为“业”。
业有三种含义:
一者、造作;
二者、行动;
三 者、做事。
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 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望,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就会造业,有业故有果报。
佛教用语中的“业”特别有“造作”之意。我们起心动念,对于外境与烦恼,起种种心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分为身、口、意:用身体去 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称为业。 这样的一个造作过程,就会招感到将来的果报,从果报来看它的 原因,就有所谓业的因;从业的因到业的果报,就有所为的业力, 既是说由业力与外缘配合形成果报,就是所谓的业力。
1、业因:我们再造作时,所做的行为,以及所做的事,称为业 因。然而真正的业因是烦恼,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会造作,故 烦恼才是造作(业)的真正之因。
2、业力:我们造作的行为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使我们承受各 种果报。比如说我们骂人一分钟,这一行为(业因)一分钟后就已 消失,但他有力量存在着,到将来有因缘时,它就形成果报,此 称为业力。业力本身没有控制者,没有主宰者,是行为本身形成 的力量。比如说天下雨,大地自然被它淋湿,它有一股令草木旺 盛的力量存在着;我们造作各种行为之后,自然会形成一股力量, 将来我们就得要承受各种果报,此为自然界的现象。
3、业果:既是业报。我们过去造业,因缘成熟,就形成果报, 称为业报。
有了业因,就形成业力,但未必既有果报,因为业力 形成果报,要依赖外在的因缘来引发,所谓因缘成熟,既是业力 (一般人所说的业因)与众缘配合,而形成果报的;如果没有众缘, 就不可能形成果报。故经中常说:“若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教中一个很著名的偈语,它 的意思是:我们所做的行为(业因),形成了业力,它需要众缘来引发,才会形成果报。如果业因没有形成果报,它的势力可延续 到千百劫之久,等到因缘会遇成熟时,我们必定要承受那个果报。
朗读进度:0%
说明:如果朗读没有声音,可能是文章太长,而手机等设备内存太小的缘故,您可适当缩小朗读范围,比如将开始与结束位置的朗读范围调整为不超过10%,再点朗读可能就会有声音了!
语音朗读的键盘快捷方式:alt+s朗读,alt+p暂停,alt+r继续,alt+x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