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停心-1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致光法师录音整理成文字,为增加易读性,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或有增加括号内的衔接字词,以使得文句通顺。感恩翻译小组为此文付出的努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放掌。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今天,在这里是由我为大家讲解五停心。五停心是什么?五停心——根据《俱舍论》说,有五种可以让我们的烦恼心停下来的观法,称为五停心。

这五种的修法就是:不净观、数息观、界分别观、因缘观、还有一个慈心观。这五种观在佛经里面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里我是以《四念处经》为例子。《四念处经》里面就讲到不净观、数息观、还有界分别观。

这五样东西(对治)什么呢?不净观能够对治我们的淫欲的、贪的烦恼,慈心观是对治我们嗔心的烦恼,因缘观对治我们愚痴的烦恼,数息观是对治我们散乱的烦恼,界分别观对治我们我慢的烦恼。

根据《俱舍论》里面也是这样说,我在这里一样一样介绍,我就拿一些经典来介绍,现在是以《四念处经》,听过这部经的举手,《四念处经》听过的举手。这样少(的)人吗?没听过的举手。哦,没有(听过)呢,如果你们要可以印给你们,大概是七面,文言文的要七面,白话文的要一十七面这样,白话文是后来的人再翻译的,这个《四念处经》,可以说是整个南传佛教所有的修行道场都强调的一部经。它的巴利名叫做Cattāro satipaṭṭhānā,叫做四念处。它不叫四念处,应该是念处经。那么在北传有翻译一本叫做《大念处经》,有点类似的,内容是一样的。

出入息观

那么,《四念处经》里面开始时,第一个念处叫做身念处。身念处里面有分为行、住、坐、卧里面不一样。其中在坐的时候,身念处就是修观呼吸。那么观呼吸在佛经里面称为出入息观。它的原名叫阿那,翻译成中文译音叫安那般那,叫出息入息,巴利名叫做ānāpāna。学过安那般那的举手,有吗?这样少。就是观呼吸。那么这出入息观到了后期,被一些祖师加料了,他加了什么呢?加了数息,算呼吸。那么到了后期,凡是观呼吸的法门,一开始修的时候就是教你数息,因此,有一个名称叫数息观。修过数息观的举手。很多人修过数息观,安那般那没修过。 

其实是这样子的,安那般那原本讲出息跟入息,观察你的呼吸的出跟进。数息,是数你的呼吸。数1、2、3……数到十,如果你有跟一位禅师叫帕奥禅师,他建议1数到8就好了,这个数多少不重要。

我们先讲安那般那再讲数息观。安那般那就是观出入息。这个观法,你修的时候,根据佛法说,你修任何的观行,你一定要清楚你现在是要修定,还是要修慧,它的差别是什么。修定——心专注在某一个境里面,不要离开,这叫修定。修慧——心在任何的境都可以,但是要专注在观察一句佛法,这叫修慧,也就是说修慧任何境界都可以。

但是,佛法又把这个境界分为,有粗的境界、有细的境界。什么叫粗的境界?比方说,我们在眼前看这一切东西,眼睛很散漫,许多人都可以看到,这一类境界叫粗的境界。那么,所谓的微细的境界,是你要很专心、很注意才会观察到的境界,叫微细的境界。 

那么,境界又有所谓的广大跟微小。什么(是)广大呢?就是有些境界是大到无量无边,有些境界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点,有这样的差别。

观呼吸它是属于怎么样(的)境界?它是属于微细的境界,而且很微小的境界。一个是大跟小,一个是粗跟细。安那般那如果你观察这个呼吸,在人中这边。观察呼吸的风摩擦在人中的感觉,在经典里面是说观鼻尖前面。

这观呼吸的法门,根据佛说的经典里面记载,并不是观身体里面。什么叫身体里面?这鼻腔是这身体里面,肚子也是身体里面。佛说是观鼻尖前面,就是身体外面。那么,在身体外面人中这边的呼吸的感觉是最微细的,这叫微细的境界。

如果你观呼吸,你观丹田一上一下,这属于粗的境界,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到,外人都看得到,我们要弄清楚了它的一个境界的问题。

因为这样子,粗的境界能够让你的心念比较粗,细的境界能够让你的心念比较细。因此,如果安那般那观出入息,你选对微细的境界,你就很快心进入细心,心进入细心就不会乱,所以观出入息能够克服散乱,原因就在这里。 

那么,观出入息跟别的修法有一个很特别的事情——就是我们的呼吸,你越专心观察,呼吸会变得越微细,你越粗心观察,它就变得越粗,就是说呼吸,你越观察它就越来越细,细、细、细到最后会好像没有掉这样。如果你修别的修法,你说观了境界是越观越清楚,越观越清楚,你就越不容易进入微细的心。怎么讲越观越清楚?比方说,你们看看我的样子,你小心看、又看、看了又看,你就越来越清楚。但是呼吸你越看那呼吸越不清楚,它就是这样的一个境界,它会随你的心细,它就变得更细。因为这样,安那般那它有一个好处,它能够自动带你进入微细的心、微细的境界。所以,观呼吸是最好修入禅定的法门,就是它有这个优点。     

那么,第二个优点,根据佛法说,不同的修法,因为它的境界的不同,造成了你入定深浅不同。比方说,不净观专门观身体的不净,这不净观的观,因为身体很多样不净,很复杂,很多东西(要)观,心就比较粗、比较乱,没办法安定下来。所以,这个不净观根据佛法说,任你怎么修来修去,不净观只能到初禅,它的定力不管你怎么修得好,没办法修到二禅。 

那么,这个观呼吸它能够观到四禅,为什么?因为这个呼吸你越观越细,它越来越细,细到最后呼吸自动停下来。那么如果一个人修行修定,修到呼吸停了,他就进入四禅了。所以观呼吸(的)另外一个优点,它能够从初禅修到四禅。如果你观不净观,你修到入了定了进入初禅之后,你就没办法前进了,它的缺点在这里了。

观呼吸,根据经典讲要观什么?是观呼吸的出跟进。就是观呼吸里面有两件事情,最基本两件事情,就(是)呼吸的出跟进。那么,呼吸的风在经典里面把它称为“息”或者称为“风”,出入息的风它有变化,除了出跟进之外,经典说还有长跟短,但实际上它还有什么差别?实际上它还有所谓冷跟热的差别。呼出来的时候是热的,吸进去的是凉的。还有什么? 

还有另外一种,叫做滑跟涩的差别。什么叫滑跟涩?我们的呼吸每个人不一样,有些人吸的时候容易,有些人呼的时候容易,这叫滑跟涩。那么,当你在观呼吸的时候,有出进、长短、冷热、滑涩还有一样——粗和细。这个呼吸的风,那个力度有粗的风(法师示范粗重呼吸),这个是粗的,明白吗?(法师示范微细呼吸)这是细的。 

所以,真正讲起来里面有十样东西,知道吧?那么你在修的时候,你只要观察这十样东西,但是这十样东西,如果你一次一起看完,你的心就乱了,心没办法那么多一次看完全部,所以开始时先选一样出跟进,再来你可以看冷跟热,呼吸的冷跟热。如果你没有专心修的人,你会知道这个呼吸,风粗的时候冷热很清楚,当呼吸的风变细的时候,冷热就不清楚了。所以观冷热开头可以观,后来没的观,它会这样子。

那呼吸的长短呢,当你在观呼吸的时候,呼吸是越长越好,但是不要去追求它。当一个人他要长时间打坐,要坐整天、整个月、整年都在打坐的人,他一定要做到呼吸越来越长。当我们呼吸越来越长的时候,就你的呼吸的深度越来越深,人就会越健康,静坐也耐得久,呼吸很浅短的人,他的身体比较不健康,坐也比较坐不耐久,有这样的差别。

呼吸的粗跟细呢?粗跟细决定你入定的深浅。就是我们在修定的时候,心念要进入不同的定,越深的定,越高的定,心念越微细。我们的心念跟呼吸是同步的。你心变细,息也变细,心变粗,息也会变粗,呼吸变粗,心也会跟着变粗,它会互相影响。那么当你观这个呼吸,你就要知道,我要怎么样设法给我的呼吸变得越来越细才是好。

这观呼吸,经典说有观出的、进的,还有观出的时候长、出的时候短,或者进的时候长、进的时候短,经典是讲观这个,那么我就把经典讲到的句子念给你们听,经的原文:“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你心里要明明白白知道,现在呼吸进去了,明明白白(知道)现在呼吸出来了,叫“正念而出,正念而入。”或者“长入息”——呼吸进去的时候长,或者“长出息”——呼的时候长,或者“短入息”或者“短出息”,要观察这些,这样看看看,到最后他说修习“觉知全身而入息”,经典是这样讲,“觉知全身而入息”。这觉知这句话,它告诉你,你观察呼吸的当时,你还要知道你身体的一些感觉,身体有什么感觉。当你在观呼吸观到一个时候,你人就会放松,因为你很集中在呼吸,全身就放松,当你身体放松的时候,身上会产生一些现象叫做喜跟乐,所以觉知全身而出息,觉知全身而入息。其实在你观呼吸的时候,你要知道了,你身体产生那种喜跟乐的感受出来了,而进一步它说“我止身形而出息”,身体不动摇了,这样来看。那么出入息观到最后,不但身体不动摇了,甚至于呼吸也停止了。

当呼吸停止的时候,观呼吸已经不算是观呼吸了,因为已经没有呼吸了,当时他观什么呢?他就在观身体的生灭,进一步观身体的生灭,观心念的生灭。所以他接下来说呢,以内身观身,以外身观身,以内外身观身,在观生灭。我们身体里面的各种五脏六腑里面的感觉,身体给你感受带来的那种感觉,出现又没了——这样观生灭。

外身是外面的东西,也有东西在变化生灭:听到声音,感觉到风。而内外身是在身体的半中间,古代的人把身体分为内身、外身,内外身就(在)半中间,知道吗?在半中间是指我们的皮肤表面叫内外身,这样看那种种的生灭,这样观生灭法。所以这个出入息观,在佛经里面它是观的呼吸之后,其实在观什么呢?观生灭,而这个生灭都是从身体这边来观,所以叫做身念处。

那如果你们有学过观呼吸法门的人,你就知道你观了慢慢就会产生定,要入定,入定有入不同的深浅的定,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不同的定。那么在这里出入息观它是讲观,它没有讲入定的事情,真正观呼吸是要入定的。   

那么,当一个人他开始观呼吸的时候,他(的)心是很乱的,或者心昏沉、什么烦恼都来,那么,他要专注在那个呼吸那边,开始他做不到,根据后来的这些论师他们的经验,他说你在修一个法门的时候,佛教的禅定法门,你一定要先训练一件事情,他们把它称为叫做“取相”。

然后训练成了之后,以后你心里一想就想到那个情况,这个“似相”(是)这什么意思呢?如果一个人观呼吸,他开始观的时候,他想尽办法找找找,想尽办法把它抓住,并想尽办法把那呼吸看清楚,这种行为叫做“取相”。取相成功以后,他就不用再去找、再去抓,他的心一静下来,他就看到那个呼吸是怎么样的,那时候的感觉叫“似相”,明白吧?

如果你们有看《清净道论》,看过的举手,有吗?没几个嘛。《清净道论》里面就说,一个人观呼吸观了以后,他会出现那个似相,它形容什么?它说前面好像有棉花,好像一根树,好像云,也有说光,各种各样,它把那个感觉叫做似相。

你们如果修出入息的人,你会知道,你集中、集中的时候,人中这一带在鼻端前面有一些感觉,有些人的确会看到光,有些人感觉人中间麻麻重重的感觉,这些都是那个似相给你的感觉。真正那个似相是什么呢?其实不应该是光,也不应该是麻麻重重,是呼吸的风。懂吗?你一盖住眼睛你就很清楚,那呼吸的风不用找,那么这叫做似相。

那么在修出入息的人,他第一步他就要做到把取相弄好先。那么很多初学的人心(是)很乱的,他就拿什么——拿风油精(在)这边搽,给他容易去刺激,容易去感觉,那样是错误的!错误在哪里呢?错误在风油精搽,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呢?那个肌肉上的位置的感觉,懂吗?但是观出入息要的不是那个位置的感觉,而是要那个风——呼吸的气,风,知道吗?所以在观出入息的人,他如果没有弄清楚,他意念在人中这边,然后他在那边观呼吸,他当时是用两种心去观察,一个心观察呼吸的风,一个心观察我有没有在这个位置,听懂了吗?

那么,我们的心念如果专心在身上的任何一个位置,你就会引来很多气。在医学、中医或者气功的理论说“意到气到”,你如果把心念集中在身上任何一个位置,那里就会发胀、发痒、重重的感觉,就(是)意到气到,那么你变成是在练气功了。你会带来很重很重的气感,那么这千万不要弄错,所以观呼吸的人要小心,他的心念是专心在呼吸的风。

这个出入息如果你修得好,他就要入定,那么你就要越坐人越舒服,越坐越想坐。如果你修不好,越坐全身越不舒服,不但全身不舒服,心里烦的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 

因为这样子,那些坐不好的人怎么办?后来,祖师就说叫你数呼吸,数呼吸就是算那个呼吸,呼的时候算1,有些是呼的时候算1吸的时候算2,这样不好,只算呼跟进,一次算1。那些论师的讲法,说你数这个呼吸,不要数超过十,因为你数超过十,数目越多,你会容易乱,第一点。第二点,数目字念多几个字,心也没那么集中,11,12,21,22……这样数那就不好了,听懂吗?所以要你数到十就好了,然后就重新来过,为什么重新来过?因为这个是要对治你的散乱,凡是非常散乱的人,他就要专心地数,让他心静下来。 

这出入息观不只是对治散乱而已,它对治掉举、散乱、放逸、昏沉,这些烦恼它都能对治。有些人在静坐的时候很掉举,什么叫掉举呢?掉举就是你每次没有事情的时候,心中就拿某些事来想,叫掉举。掉举很严重的一种掉举叫掉悔,他是做错了一件事情,每次心一静下来,他就很后悔,哎呀我这个罪人怎么能够修行,有没有人这样想?有的举手,他整天否定他自己,为什么他否定,因为他以前做过一些错事,见不得人的事,天知地知我知而已。这样子他每天在那边懊恼,在那边想,这叫掉悔,有这种烦恼的人,他静坐坐不好,你要教他数息,数息我说过了,不是佛教的。经典里面没有数息,只有观出入息,但是它也是个很好的方法,你们也可以数。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