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四章 偈颂(2)

(1)修证一:于六道成宿命说法修菩萨资粮。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初发心菩萨还在流转生死中修行时,希望世世有宿命通,不论在人趣、天趣、畜生趣、饿鬼趣、地狱趣中都不迷惑,记得过去世的种种因缘。具有宿命通有几种情况:心鬼神加持,让你记忆起过去世的事情,这就是通过外来的力量获得宿命通。@现代人可通过催眠回忆起过去世。@通过修行而具有神通,也可以知道过去世;即你的多生修行成就宿命通,每一生一出世就知道从哪里来,即“一切趣中成宿命”。这就不是由加持、定力所获得的,而是菩萨修得每到任何一道都有宿命通。

有些人出世后会记得过去世,佛法说,畜生道的众生也有宿命通,比如牛,众生堕落做牛可要轮转很多世,当它最后一世做牛,要转世做人时就有宿命通;猪、狗、羊在最后一世时,也知道下一生要转世做入。初发心菩萨的身口意业不是很清净,所以会堕落,会在一切趣中生死流转,有时做猪、狗、牛、羊,有时做饿鬼,希望出世在那些地方后,都能够回忆起过去世的修行。

菩萨行者更希望能够出家,修持佛的净戒。戒持得非常好,就是“无垢"。护持净戒,不破戒,就是“无破”。持戒有犯戒和破戒两种情况:犯戒了就有垢,但是还可以忏悔,破戒就是已经没有戒了。出家人破戒后,就不可以当出家人,所以破戒对出家人来说有如死刑;犯戒有如坐监牢,服完监后回复平常人生活。戒持得不好就有漏洞,叫做穿漏。那么,垢与破都是穿漏,所以没有犯戒与破戒,就是“无穿漏”。

此菩萨行者还在六道中流转,这是初发心菩萨开始时,会堕落六道而身不由己,但是菩萨却能在六道流转中继续修行,遇到天、龙、夜叉、鸠架荼,乃至人与非人等众生,都以一切众生的语言为其说法。

释迦牟尼佛刚开始修菩萨道时,也曾堕落做猴子、大象等等。修弥陀净土者,如果害怕六道苦事,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继续发心行菩萨道;至于修普贤行愿者,就要在娑婆世界六道中修行,虽然身口业不圆满而很有可能堕落,但菩萨依然菩提心坚固,在那里正好可以为那些堕落的众生说法。

(2)修证二:菩提心于世间道已解脱无染。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初发心菩萨这一世发菩提心,下一世可能会忘记,还会失去正念退失菩提心,因此作出伤害众生之恶业而坠落流转生死。现在这位菩萨已经能够勤修清净的六度万行,生生世世都不忘失菩提心。通过精勤地修清净波罗蜜,就可渐渐清除世间的业"障"碍与烦恼"垢",于是所修的一切善法都能顺利地成就。

菩萨此时已菩提心坚固,过去所迷惑的世间业境、魔境,如今已经得到世间道(四禅八定)之解脱;犹如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生于水中而不依著于水;又如太阳与月亮,每天都从天空中经过,但都没有留下痕迹。这譬喻菩萨修行已经达到第二阶段如小乘人般专修自心清净无染的解脱,不执著世间,再不被种种魔境所迷惑,同时也能够记得所发的菩提心,此时的菩萨已经懂得修解脱道了。

(3)修证三:已不堕恶道,开始修菩萨加行。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此时菩萨的道行,类似小乘初果,再也不会堕入恶道,在善道中继续修行,对一切众生起平等心给予快乐。如是经过无量无边的时间,到十方世界去利益一切众生,永远一直修广大的普贤行愿。即开始先发心,其次坚固菩提心、除掉烦恼与业障,不再堕落恶道,然后才能在未来劫继续修普贤广大行愿,利益一切众生。由此可见修此法门者,不急于往生极乐世界。

(4)修证四:菩萨师生常集会,共修普贤行。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修习广大普贤行愿到了一定时候,菩萨行者就会遇到很多菩萨一一同修伙伴。即当一个人开始发心修菩萨道时,会觉得孤单寂寞,因为众生不知道他发了菩提心,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现在他经常跟同行菩萨们在一起,彼此间的身口意业都是同等,同见同行修普贤行愿,互相随喜发愿成佛度化众生。

菩萨行者希望经常遇到好老师,为他开示普贤广大行愿;这就有如《华严经》里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处去参访善知识,询问普贤菩萨的行愿。希望经常遇到修习普贤行愿的菩萨,常愿这些善知识能够与我在一起,而且他们看到我就生起欢喜心。此时菩萨不但已经找到同修行愿的同伴,也得到菩萨善知识的指导。

(5)修证五:常得见佛供养,佛指导菩提行。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菩萨行者修行完成了某个菩萨果位,具足了一定的功德力,更进一步能够出生在有佛的地方,经常遇到最好的老师    佛,以及诸佛子们围绕;菩萨经常去供养佛,尽未来劫都不感到疲惫厌倦。

菩萨行者发愿能够修持从佛修学的微妙法,能够实践佛所教导的菩提道行门,更进一步能够清净普贤行愿的道果,尽未来劫常修习。菩萨以修此行愿的功德皆回向。

(6)修证六:解脱空间所知障,见尘刹佛土。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有”是存在的意思,“诸有”即指世间众生所在处;广说有二十五有,略说是三有一—欲有、色有、无色有。菩萨行者在一切有众生活动的世间里,所修的福智永远没有穷尽,此时菩萨已经得到了定力、智慧、种种方法,同时也解脱自在,获得种种无尽的功德,具足种种神通了。

此时,菩萨已解脱空间的所知障,现前就能够看到每粒微尘中有尤量的佛刹,无量的佛刹中都有佛,一一佛处都有菩萨围绕,看到佛为众会开演菩提妙行。

(7)修证七:游无量时空诸佛刹,修行经劫海。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海”形容甚深广大而不可穷尽的意思。此时菩萨行者能够到十方一切佛刹去,到每一毛端中三世诸佛与佛土中修行,经历无量无边的劫海。由此文可知修普贤行去极乐净土之前,必须先去无量佛土修学经无量劫。一切佛的语言皆是清净语,每个佛语能令不同众生听到不同的无量音声。比如佛在人间跟比丘说法,人类只见佛的应化身在人间说法。在大菩萨所看到的并不只是如此,菩萨现前所看到的是:报身净土中的佛发出无量的声音为不同的众生说法。即此菩萨不但能够到一微尘中的无量佛世界去参学,而且能够明白佛以一音声同时为不同世界的众生说法,不同众生则随着自己的根性而了解的清形。佛经常都在阐明微妙的佛法道理,此时菩萨行者的智慧能够达到这种能力了。

(8)修证八:心幻一念入诸佛的一切境界。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狮)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菩萨行者能够在一念中知道一切劫事,在一念中能够进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不但见到过去、现在、未来佛,还能够经常进入佛心中的境界,而且很清楚心本如幻如化的解脱自在,以及心如幻如化解脱的威力,此时菩萨行者即进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所谓入诸佛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时间、空间和万法都能随心转变,这是执著时空境界者无法想象和理解的。此时菩萨己能进入如幻三昧,只要动一个心念,能随心显现进入佛境界,这叫做如幻解脱的威力。

(9)修证九:身幻重重显现于诸佛报化土。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此时,菩萨行者能够在一毛端的极微小境界中,显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无量清净庄严的报身佛土,然后去那边亲近诸佛。并于十方佛刹的每一个毛端,我都深入其间而庄严清净所显现的报身佛土。

“照世灯”就是指佛,佛出现于世间,为世间带来了无限光明,照耀着黑暗的世间,好像一盏明亮的灯,所以称佛为照世灯。“群有”就是众生。

所有未来佛,都要经过成道、转法轮来度化众生,最后把应度者度尽就示现涅槃。在这各个阶段中,菩萨行者都去亲近,这是因为他具有神通力,能够入十方净土,能够知道哪里有佛成道,哪里有佛说法,哪里有佛示现涅槃。他不但去亲近,同时还能够在其中显现庄严菩萨身来庄严彼佛化身的度生事业。

(10)修证十:成就佛力,降伏一切魔。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菩萨行者普修普贤十大行愿,以更进一步扩大其种种力量,现在具足了普贤菩萨所有的种种力量了。前面我说过佛有十力,这里一共有十二力:

(1)速疾周遍神通力:神通力有深浅之别,有些人只能变化一个东西,有些人则能够变化多个;有些人只能在这里变,有些人则这里、那里都能变。"速疾”是非常快的意思,“周遍”是任何地方都能达到的意思,即菩萨具有非常快,任何地方都能达到的神通力量。

(2)普门遍入大乘力:修大乘佛法的菩萨,能够具有如观世音菩萨那样的普门示现能力,即哪里的众生有因缘,菩萨就示现适合众生的形像来度化,这就是普门示现的力量。

(3)智行普修功德力:菩萨具有智慧,修得种种无量无边智慧功德的力星。智分世俗智与出世间的胜义智。出世间的智慧在小乘有:断烦恼生死的尽智、证涅槃的无生智,还有佛的一切智(即一切种智)无所不知。在大乘有:佛的一切种智,了知一切法所有体性;菩萨的道种智,了知世间凡夫一切善恶业道及声闻缘觉所行的解脱道;声闻缘觉的一切智,觉悟一切法体性空无我。

(4)威神普覆大慈力:菩萨以普覆众生的大慈大悲力量,如此的威神力令众生摄受。意思是,菩萨的慈悲累世不舍众生,令众生一见菩萨就被其威神摄受感化。

(5)遍净庄严胜福力:菩萨的殊胜福报的力量,不论到哪里,其境界都是清净庄严的。意思是,就算是在最恶劣的地方,菩萨的住处依然是清净庄严。

(6)无著无依智慧力:菩萨此时的智慧,无执无依,乃至不依靠佛,也不用依靠佛法,因为他本身就具有智慧力了。初学佛法的人有很多执著,如依靠佛、祈求佛慈悲加被、要求佛法等等。

(7)定慧方便威神力:菩萨的定力和智慧能产生种种神通方便的威神力。”方便”就是善巧,即菩萨的定力能生种种神通,其慧力能善巧应用神通度众生。

(8)普能积集菩提力:菩萨具有修集菩提——成佛果的道业力量。即菩萨已经能在任何时空,获得诸佛菩萨各种修行法门。

(9)清净一切善业力:菩萨具有清净一切善业的力量。业主要是指已造作的过去因,将来会成为果报。菩萨的心能一念入三世境界,因此能转化未成熟的业,成为清净善业。

(10)摧灭一切烦恼力:菩萨具有降伏一切烦恼的力量。烦恼被喻为内魔,有我爱贪和境界贪两大类。菩萨必证悟无我,最先破我爱贪,但喜爱出入诸佛境界,因境界贪形成所知障,现在菩萨已催灭境界贪,尽破所知障。

(11)降伏一切诸魔力:菩萨具有降伏一切魔的力量。这里的魔是指障碍人修行的欲界魔,菩萨降魔有两种方式。一是威慑:菩萨显现更加威猛形貌以暴制暴,即以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而驯服;二是感化:菩萨显现最福德庄严的威仪,以慈悲感化对方。

(12)圆满普贤诸行力:当菩萨行者具有上述能力的时候,已经降伏一切魔了,因为他的境界已经超出魔的境界。因此,大乘佛法说,菩萨在色界的最高天以报身示现成佛道,色界超出欲界魔王的境界,魔王见不到佛的报身,它没办法干扰,所以菩萨成佛时没有降魔这回事儿。虽是如此,但菩萨在人间以应化身示现成佛时,还是向欲界所有众生示现降魔,即降服欲界中最有能力的天魔。当菩萨依次得到上述种种力,到最后的降伏一切诸魔力,进一步圆满曾经发的普贤诸行愿。

  1. 功德总结:圆满修普贤行,得海量功德。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此偈颂总结普贤尊完成的普贤行的功德,等着成佛了。“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普贤尊能够显示一切佛刹的清净,而且也能够去度化众生,令无量无边的众生得解脱。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普贤尊能够了解分别一切无量无边甚深的佛法,而且能够入佛甚深的智慧。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佛的智慧清净身口意清净,此时普贤尊的无量无边的行为也和佛一样,智慧、身口意都清净,所有的愿全都圆满了。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普贤尊己亲近承事供养无量无边的佛,也在无量无边的劫里继续修行而无厌倦。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的种种行、种种愿,普贤尊都设法圆满地修习,而且以普贤行来完成其最高的菩提。

  1. 愿同普贤:行愿已圆满,愿做佛长子。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一切如来,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都有得力辅助者一一长子,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长子一一生补处菩萨,都叫做普贤菩萨。为什么呢?因为佛菩萨的圣号,多数以其本身的功德而命名,他有什么功德,就立什么称号,能成为诸佛长子的大菩萨,必然具有同样的功德,所以诸佛的长子都同称号。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我现在愿将自己过去修持种种道行,所得的所有一切善根功德,完全回向于普贤菩萨的大行愿中,但愿一切智慧与道行都能跟普贤菩萨一样,证得普贤尊。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但愿身口意业都清净,一切行为以及所在的佛土也清净。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如此智慧的菩萨就叫做普贤,但愿我现在跟他一样。菩萨以从初发心到完成普贤菩萨的道行,所修的功德皆回向。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处再度回向,此时的功德回向是为了成就佛长子一一普贤,并非为了往生极乐净土,这说明菩萨必须先圆满普贤行愿,然后才往生极乐净土。

  1. 愿同二圣:加行遍修普贤大行文殊大智。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遍”是修完的意思。我为了遍修清净普贤菩萨行及文殊师利等诸菩萨的大愿。“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我要圆满他们所有的事业,一直保持精进地修行,到未来劫也永远不生厌倦的心理。为什么要向这两位菩萨参学呢?因为很多菩萨都以普贤菩萨的行愿为指导,以普贤菩萨为老师;所有的菩萨在智慧方面都以文殊师利菩萨为老师而成佛,即文殊师利菩萨为诸佛之师,所以这两位菩萨都是所有菩萨成佛之前的老师。

“我所修行无有械,获得无量诸功德”,我的修行无量无边,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安住无晕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安住无量的普贤诸行中,得到了一切神通等等。

  1. 加行回向:回向善根,愿成就普贤文殊胜行。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我不但修文殊师利菩萨的勇猛智慧,也修普贤菩萨所有的智慧行业。我今将所修集的一切功德善根回向,以此善根随着这两位菩萨修一切大智慧、大行愿。

注意:此偈颂又再度回向,上一个是圆满十大行愿的功德回向,这次的加行回向是为了圆满修文殊的大智慧与普贤的大行愿。

  1. 果德回向:回向善根愿成就普贤行愿。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修普贤广大行依次第成就的功德是:

(1)菩萨于六道成宿命说法修菩萨资粮。

(2)菩萨之菩提心于世间道已解脱无染。

(3)菩萨已不堕恶道,开始修菩萨加行。

(4)菩萨师生常集会,共修普贤行。

(5)菩萨常得见佛,佛指导菩提行。

(6)菩萨解脱空间所知障,见尘刹佛土。

(7)游无量时空诸佛刹修行经劫海。

(8)菩萨心幻一念入诸佛的一切境界。

(9)菩萨身幻重重显现千诸佛报化土。

(10)菩萨成就佛力,降伏一切魔。

(11)愿圆满修:圆满修普贤行,得海量功德。

(12)愿同普贤:行愿己圆满,愿做佛长子。

(13)愿同二圣愿遍修普贤大行文殊大智。

以上的十三种功德是一切佛都称叹的,而此普贤十大行愿也是诸佛所称叹的,我要毫无保留地回向这一切功德给一切众生,为的是要完成普贤菩萨的殊胜行愿。换句话说,若要得到像普贤菩萨所有殊胜功德,必须依次第经历种种功德中所阐述的菩萨道行,才能作出回向,而初学者则学习这些殊胜行愿而回向。

修普贤行愿者圆满修以上十三种功德后,在此再度功德回向,这说明了此菩萨多生多世修习普贤行愿游诸佛刹,并非只是为了往生净土闻法修行。然而,有人却说普贤行愿是去极乐净土法门,这点我不太同意,因为在下一个偈颂求生极乐之前,此菩萨依然不曾把一切功德回向极乐,而是为得普贤殊胜行而作回向。

回向讲到此处,我们可以明白普贤行愿的回向,主要是回向众生及佛道。再看《华严经》的回向品:“回向有十种,三世诸佛咸共演说。何等为十?一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三者等一切诸佛回向。四者至一切处回向。五者无尽功德藏回向。六者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七者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八者真如相回向。九者无缚无着解脱回向。十者入法界无量回向。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回向。”不但普贤行愿不回向极乐,《华严经》亦无教导回向极乐净土。为何如此?因为这是向菩萨开示诸佛不可思议境界的最上乘法门,最上乘的菩提心之回向,是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及佛道。就普贤行愿而言,普贤行就是成佛之道,所以只有回向法界众生及回向成就普贤行,不曾回向极乐净土。虽然不回向极乐净土,功行圆满的菩萨本来就有能力到任意佛净土,当然也可以发愿去极乐净土见佛得授菩提记。

  1. 功行圆满:愿生安乐刹见弥陀佛。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按大乘的说法,所有菩萨皆必经历无数佛土修行菩萨道,最后才到某佛处得佛授记成佛(授菩提记),当然最后也可以到极乐世界得授菩提记。普贤尊为了得阿弥陀佛为他授菩提记,发愿去极乐世界。

普贤尊修普贤行愿者功行圆满后,进一步发愿:愿我在生命欲结束时,尽除所有一切的障碍,面见阿弥陀佛,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由于普贤尊是圆满普贤行愿后才去净土,所以能够一见佛就“现前成就此大愿”。

注意:不是未圆满普贤行愿,去净土后才“现前成就此大愿"。圆满成就此大愿的果,就是“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的佛果。

由于此处的偈颂说:修普贤行愿的菩萨最终往生极乐世界蒙佛授记,有人就以为《普贤行愿品》是净土法门。然而,一般修弥陀净土上品上生者,到极乐净土后还需闻法才证悟,而成就普贤行愿的菩萨,早已经能自在到十方佛净土闻法,已是如来长子号曰普贤尊,生极乐净土已非为闻法,是为了被阿弥陀佛授记成佛。至于一般修弥陀净土者发愿往生净土,虽是净土法门与普贤行愿同时合修,依然只是修极乐净土的愿力,最多是上品上生受不退转记而已。原因是:若还未能修到自在去任意他方佛土,就不是利乐无量众生界的佛长子,更不是一切行愿已经圆满的普贤尊,所以无法一见阿弥陀佛就现前成就十大愿王,只能是修弥陀净土上品上生者而已。这类菩萨,虽然也修学普贤行愿,但畏惧修此行愿经劫海而发心不足,其真正心愿是求立刻到极乐世界。

  1. 得佛授记:得佛授记化身无量。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脏,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法会中都是清净众,那时,我在最殊胜的莲花中出生,亲眼看到如来无量光,现前就为我授记。阿弥陀佛是梵文,汉译为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的光明没有限昼,能够照到十方世界,没有什么地方照不到的。普贤尊(我)得佛授记之后,立刻化身无量,此时其智慧圆满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如此菩萨的道行已超越修弥陀净土九品往生的上品上生者,因为普贤尊是佛长子,至少是修证十地菩萨,到极乐世界不需闻法就得授记,就能化身无数百俱胝。

依《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者(非普贤尊)往生到极乐世界,蒙佛接引时乘金刚台,见佛闻法证悟后只是被授不退转记,并非由阿弥陀佛授菩提记,他必须到他方世界才得授菩提记。换句话说,九品往生者只被授不退转记,无一品往生者在往生时立刻得到阿弥陀佛授菩提记。

  1. 愿王行愿无尽。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我愿到十方一切世界去度化众生,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没有穷尽的时候,我的愿望永远没有穷尽。以上回向结束。此段以下是偈颂的总结,劝修与赞叹。

(1)菩萨闻修之功德。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如果有人在十方世界,用庄严的众宝供养佛,用最安乐的东西布施给天人,经一切所有的佛刹,经一切所有的劫。然而,如果有人于此殊胜的行愿,一听到就生信心,而且一生信心后,就非常渴望自己依照普贤十大愿王去实行,以实现仰求已久的殊胜菩提。换句话说,就是想要完成佛果。如此发心的功德非常殊胜,胜过上述供养如来,惠施众生者所得的功德。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能够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恶道,就能够很快地见到阿弥陀佛,具足普贤最殊胜的行愿。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此人能够得到长久的寿命,而且经常得生善道之人身,“人中生”是最适宜修学佛法之尊胜生处,此人不久当成就如普贤菩萨那样深切的修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过去由于没有辨别善恶的智慧力,致使造了极恶的五无间罪,念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就能够很快地消灭那些罪业。消灭罪业的原理是:如果你目前有修大智慧大福德,那么,过去所造的罪业没有机会兑现,但并非罪业消灭了。如果罪业能够被善业消灭的话,那么,善业也会被恶业消灭;其实善恶业互相消长,主要还是由心生。即业力因果是随因缘显现,当你的善心力量很强时,善业全都要显现;当你的恶心很强时,恶业果的力量全都显现。因此,如果你现在以普贤行愿此善的心力,有了智慧不再迷惑,那过去的罪业目前就无缘出现。如果你继续修善业,过去所造的罪业就一直无恶缘而不能兑现,如此叫做消灭罪业,并非断灭见者所说的把业灭除。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不但将来出生的家族、种姓、种类圆满,以及容色殊妙,相好庄严,而且智慧也很圆满。一切魔以及外道都不能摧毁其道心,值得三界的众生所供养。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此人很快就能够到菩提大树王下,坐已降魔、成正觉、转法轮、度化众生,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利益。

(2)凡夫传诵之利益。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如果有人听闻后,并不想求胜菩提,自信心不足而心不渴仰,觉得我目前无法修,但能够读诵、受持以及演说此普贤行愿,这样的果报唯有佛才能知道,将来他决定能够证悟成佛。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如果有人能够发心读诵此普贤行愿,我说他的一点儿善根中的每一念都能够让他完成圆满清净愿。

  1. 总结回向。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菩萨发心修行,都把所得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所以普贤菩萨说:我所修此普贤殊胜行愿,无边的胜福皆回向;希望沉溺在苦海中的众生,很快地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修学普贤行愿者亦当如是发愿。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通知(Enable Notifications) 好的(OK) 不(No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