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偶尔打坐,可能每两三天打一次,时间不长,大概半小时,平坐地上,按照七支坐法,但坐起来之后,低椎骨那边会有不适感,请问要垫软垫吗?
之前尝试过垫垫子,但似乎坐不稳。
光彻五轮答:七支坐法,坐好之后,要把身体向前伏下去,推开尾闾。再直起身,用手撑腿根部,尽量向上拉直脊柱,再放好手,轻轻放松打坐。你试试。
垫子应平整软硬适中。不要太硬。软以坐得稳为宜。
网友问:论书里都是建议从1数到6-10,你说数到600以上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么。。请问你这里说到的观呼吸是一种止还是观?
光彻五轮答:从1数到10,从10数到1,然后入定。如果做得到,就按这个当然可以。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身心习惯了妄念纷飞的状态。仅仅只是短暂的数1-10,因为时间太短的缘故很难让心真正静下来。所以从1-600,大约在45分钟左右,是时间比较长的数息。一有利于培养一座的时间习惯。二数错重来是一个相对有难度的戒。有戒有利于入定。从此两方面,针对妄想停不下来的初学者,1-600的数息我认为更合适。
网友问:请问您对持咒和施食是怎么看的?
光彻五轮答:持一些佛菩萨的咒,当然很好。种种利益如经中所说。我体会也不深。但是个人觉得持一些咒,比如六字大明咒,准提咒,对净化身心,确实是有明显效果的。
施食,应该如同修慈心观一样来修。以慈悲心来修施食。有缘众生自会获得利益。个人修施食时,不应做有福德想。如此就比较好。
网友问:修完这些还要修什么?具体怎么修的啊?
光彻五轮答:你是指修完四禅八定吗?修完这些,还要修解脱烦恼。进一步还要修菩萨道,佛道。那是更深广的课题。对初学者来说,修好解脱是第一步。菩萨道也是要解脱的。没有不通达解脱的菩萨,这个是要知道的。
网友问:师兄,你好。我昨天查阅了一些有关“假悟”和“真悟”的介绍,不知师兄如何看待?我是在家自学自修的,还没拜师傅,不知师兄能都否介绍一些悟后起修的方便法门和佛经。谢谢!
光彻五轮答:真悟,就是证悟。假悟,就是解悟。
假悟不是悟,是自以为悟。
证悟无所悟。以破迷为悟。悟无所得。
悟后起修????悟后没什么修,以不迷为修。如何不迷,还是勤除烦恼,还是修戒定慧。
(编者注:解悟可以算是闻思所得慧。是干慧,需要修定实证,才能变成修所得慧。修所得慧就是体验到的了。亲身体验到才是真正的尝到法味!)
网友问:师兄,请教您如何观因缘法?动念前的那一念怎样能看到?谢谢。
光彻五轮答:修观法最好有四禅的基础。四禅舍念清净的状态是质量最好的正念,以此质量的正念修慧才容易有结果。动念前的那一念是烦恼。一切念都是烦恼驱动的。而烦恼的根本就是我执。就是痴烦恼。要看到我执。方法有很多种。可以观念头而追溯念头的源头而入(观入)。也可以修禅定而入,非想非非想定境界就是纯余我执,其他都没有。所以舍非想非非想境就我执断了(定入)。
我执的根本相就是能所的分别对立。所以能所双亡离分别为根本无分别智(本觉智)。原理都讲完了,怎么修,自己都可以想办法。总归向离相离分别而去。
网友问:问你一问题,你入定中能观见到什么?什么是四禅八定?
光彻五轮答:能观到心、念头、感受,造作等等。什么都可以观到。但必定在本身的十八界之中,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四禅八定就是初禅,2禅,3禅,4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定。具体请查佛学词典。
网友问:师兄:我学打坐也快一年了,一般情况下我均每天二坐,一坐本来有四五十分钟,现在有一个多小时了,可是我就是一秒钟的入定都没有,是我的方法不对,还是有什么其它问题呢?
光彻五轮答:如果这样,就先持戒。挑选一个最难持的戒,专一的戒彻底。
修入定的也是持戒的一种。戒心妄动。专一取相。
所以,你这种情况,建议先在生活中持戒,累积福德和戒力。有助于入定。
朗读进度:0%
说明:如果朗读没有声音,可能是文章太长,而手机等设备内存太小的缘故,您可适当缩小朗读范围,比如将开始与结束位置的朗读范围调整为不超过10%,再点朗读可能就会有声音了!
语音朗读的键盘快捷方式:alt+s朗读,alt+p暂停,alt+r继续,alt+x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