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学基础知识及发心的开示(下)-1

——光彻五轮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禅七录音整理成文字,为增加易读性,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或有增加括号内的衔接字词,以使得文句通顺。感恩翻译小组为此文付出的努力!)

老师:我们学佛修行,需要使自己的发心是清净的。我们这个动机啊,我们常常走着走着会迷失了方向,就是很多,开始动机是很单纯的,但是修着修着就喜欢追逐境界呀,追逐禅修的一些现象啊等等,或者说看到那些有神通能力的人呐,就迷惑在其中啊,知道吗?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呢,我们要不断地检视我们的动机。任何时候,你动机不纯净啊,都会障碍你修行,任何时候,哪怕你修修修,你已经有一定的这个进步,但是在你们没有解脱之前,在你还有烦恼之前,任何微小的动机的偏差,都会障碍你去完成究竟的智慧的证得。所以这里其实有一大半都是老修行了,那么修行反反复复,很多的人会这样是跟动机的摇摆变化有关系。所以这次你们听课了之后,要去察觉,要去不断地从因地发心上面去检视自己。然后今天晚上呢,我想让小苏出来分享,今天晚上先做一个分享会。就关于修行的基础方面的,就是说它对我们影响,对我们的修行的作用,或者说我们是如何以最初的初发心来引领我们前进嘛。可以分享,完了之后呢,有什么问题可以交流,就是说今天主要是把这个基础要打好,不然的话我们学大乘,随随便便就走偏了,随随便便就不老实了,这个很重要啊。因为刚才小苏出去办事,觉得今天讲的这个基础课很重要,他其实这些道理都懂,但是他今天重新检视了一遍啊,他觉得即使他这种老修行,也有收获。那么呢,我就说我来做一次分享吧。

苏师兄:大家好。大家好,各位师兄好。就是,嗯,有点惶恐啊,老师叫我分享,但是我觉得可能会对大家也有借鉴的作用。然后我就斗胆来说一下我个人的修行的经历。其实就是今天老师上午讲的这些东西(佛学基础知识和发心)啊,我没有轻视的意思啊,一直我都有听,这几年开班,老师一直也都会强调这个因地发心的问题,强调皈依什么的。我也很重视,然后我自认为觉得我自己这方面还可以,就是这方面做的还可以,发心还可以。因为我觉得这是我学佛踏入的动机嘛,因为我学佛就说是为了追求圆满的佛陀的智慧。所以,嗯,我没有觉得说我好像有什么问题,而且我道理上我都懂的。就这些老师讲的这些东西就比如像皈依啊、讲出离心啊,我觉得我都是懂的。但是今天上座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件事情,很神奇。就是我当时,因为老师上午刚讲发心嘛,然后我上座的时候,我当时是在四禅,然后我知道就是想要知道自己的禅定境界,我在座上是怎么样的,然后,接下来应该怎么样然后怎么样,我都是知道我自己的禅定境界嘛很清楚。但是我发现就是说跟我最开始打坐相比,我现在好像是一定要知道自己在什么状态,就是说“我一定要知道我坐的怎么样啊,我的禅定的状态,我修得怎么怎么样”,就是好像我一定想要知道这些东西。然后我就在检视自己的发心。诶,我的初发心好像就是修法上应该就只是观呼吸而已。我怎么感觉好像现在我是在观察自己的禅定状态了,(这个发心)就变了,你明白吗,因为我就是一座四十五分钟,我可能有三十分钟都在观察自己的禅定状态。当然观呼吸也是有,你得观呼吸才能入禅定,但是观察自己的禅定状态变成了一个慢慢主要的事情,我之前从来没发现。然后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清净发心),然后我一检视,我就“哇”,就是很惊讶!就是因为我自己没有意识到,原来这是一个烦恼。而我就当时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烦恼,我马上放下,我马上放下我的(想知道自己修得怎么样的心),我就我觉得我有进步了,然后我就老老实实的观呼吸,然后我又重新去想,老师讲那番话,然后我当时就发现,虽然我道理上早就懂了,但是在实际修的过程当中还是很容易掉入这样的陷阱。因为我一开始修行的时候,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一开始修行的这个情况吧。就是我一开始接触的是一位密乘的老师,他很好,但我当时呢是属于比较清净的状态,我当时还在上大学。就是我跟他学佛,很快我就有很多很多的收获,有很多的觉受吧。当时呢我很清净,我没有这种说,我要修到一个什么阶段的这种想法,我当时一点概念都没有。所以我现在回想,好像当时我修的那么快,是这个原因,是有这个清净心的原因。但是会导致一个问题啊,我当时对于他给我的所有东西我都没有很重视。其实他把很宝贵的东西都给了我。但是我当时没有觉得那个东西有多么宝贵。我反正就是很清净,就是简单讲,我当时的清净就是不执着,就是说哎我也不贪这个东西,反正,嗯,你教我我就学,但是我也没有很重视,反正学了就学了。当时我修的很快,但是我也很快的就没修了,就是有这个问题。所以我现在想这个尺度很难把握。就我现在,就是说可能我现在比当时的我是更想朝向解脱,或者更追求想追求佛陀的圆满智慧。但是在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会比如说起贪着,比如说贪求我(曾经修得比较好)的境界,但是禅定的境界我不是很贪着了,因为我觉得禅定的境界,相比较我之前的那些境界好像也没有那么好。但是禅定比如说我想要知道自己的状态的这个心,就是慢慢的就是越来越严重,然后就是想要确定自己修的好不好,然后每一座修的怎么样,然后下座了之后,还会仔细的审视自己,刚才打坐的时候的情况,等等等等,就太在意自己的,修的怎么样,修的状态等等。但是忽略了最开始的东西,就是“修法”才是我最应该去关注的地方,就是应该是除了修法之外,不用去管(修得怎样)这些的。因为那些都是属于烦恼。但是我一直就是没把它当做是烦恼,你明白吗?就是很容易就忽略了这一点。所以我今天发现这个问题,放下这个心来打坐,然后我自己觉得这个进步是跨越式的进步。然后我才回过头来,我又跟老师讲:“哎呀,老师你讲的这些东西太好了。但是为什么你之前就不提醒我呢?你明明知道我有这个问题”,老师说“哎呀还没有因缘,你没发现,你没发现我提醒你也没有用”,我说确实也是。其实老师也确实是天天在说,什么什么啊,“你就观呼吸就好啦”等等。他这些话对我来说,已经像是一种婆婆妈妈式的念叨了,你知道吗?你就观呼吸就行。但是你不会意识到,就是说其实你当时是在干别的,他是在纠正你,没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老师的念叨)。当时我就是就忽略了,你明白么,然后现在就是在座上经历这么一搞,我才发觉,哎呀,这个确实还是有很多的这种微细的,我们没发觉的烦恼啊,(老师)称之为“不老实”。就是原本的老实就是说我本来很老实,在最开始那个阶段就是没有不老实的概念。就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老实,是因为,比如说我想走捷径,我想修的快一点,我想总结我的经验。这也跟我的实修经历有关系,因为我吧,可能在世间法上很多东西我学的很快,然后出世间法呢,我第一次就是之前那位师父那里,我学的东西很快,包括我第一次去参加定慧之路,我第一座就是三禅,我禅定也进入的很快,所以我就感觉好像修行这些东西都很简单。然后我就在一直总结这些修行的方法,怎么样可以更快的入禅定,禅定中会怎么怎么样(在那研究总结)。然后呢,我在修观的时候也意识到过自己的这些问题。比如说去思维去总结,然后不老实,在修观的时候遇到过,但是没想到修定也会有这样的问题。就是会被忽略,这些不老实点,不是说我们想要去不老实,是没有,我个人觉得我是没有从内心当中的去(故意总结捷径),今天去整个检索自己在修的初发心,就是我今天是坚定我为什么学佛。就是说我去追求的是佛陀的圆满智慧。然后佛告诉你的方法,那么我就应该老实按照佛教导的方法,或者说老师教的方法去做,然后就可以了。但是我认为这是有难度啊,因为我换在一年前的状态,我也可能发现不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可能当时对老师的信心不够,或者说对他还不够了解。我今天之所以在座上会做这样的自我检视,是因为我确认这个人他是有证量的,这是第一,就我很知道确认他有证量。第二就是说我确定他是有正知正见的,他不会害我,你懂我的意思吗?他不会把我引入偏路,那我在确定他既有证量又有正见的情况下,那我觉得他老讲这些东西,他有他的角度,有他的道理,他不可能比我笨,对吧?因为我都知道的道理,他反复在讲,讲来干嘛呢,对吧?(修行)他不可能比我笨。所以我建立在这个角度下,我就去检视自己(座上的发心),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也确实就是说(很难察觉),我觉得,可能未来还会有很多这样的烦恼,微细烦恼,我还有待我去发现。但是这个就是我今天发现的。仅作参考,分享给各位师兄。就是这样。(大家鼓掌) 。

老师:看大家还有什么要分享没有。因为我就想,把这个基本发心,要做扎实,要成熟,它最终会形成你内心的,我们说根本的动机。为什么修行?这个修行根本的动机,最好是没有污染,你才修的好。它哪怕就像他(苏师兄)说的(动机)有一丝污染,但是一般看上去好像都不叫污染,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都会觉得,“诶,应该是如此”啊,但是他就是有一种追求结果上面的一些事情的心了,那么呢,其实就是会影响我们的动机,心里面就已经夹杂了一些想要有所得的心啊,我们天天说要无所得啊,要用无所得去衡量这个(心底的)动机啊。

学员:老师,看《修行路线图》里面说的不总结,苏师兄说的总结,这是一回事吗?

老师:因为你说的我那个路线图的不总结,我不知道说的那一句。。。。我们一个人,如果不是想要去做别人的修行老师噢,没什么好总结的。你们就明白一句话,之所以想总结,你就是想做老师,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之所以想要总结,就是你想要急于求成,你想要知道我到了什么地步,想要知道我到了什么状态,想要确认我有没有到我曾经学过的,我所理解的那个状态。你有这两个心都是污染。那么呢,想要做老师,你不能是,在你还没会的时候,你就在想我怎么一边修一边总结怎么做老师,可以说如果这样你这个修行很难修了,你知道吗?因为你时时刻刻你的知见停不下来,你的知见停不下来,你不可能到那个四禅的舍念清净。那么没有四禅呢,你修行的根基几乎是荡然无存的,知道吗?那么呢这是从现象上面来说,从因地上面来说,你所求的,是知识啊,明白吗?你为什么要总结,总结就是求知识,你们明白吗?求一段脑子里面能够记下来,能够推理的,能够说出来的知识。那么你们看《定慧之路》,每一个修到最后,修到阿罗汉的,他说最后出来,他解脱之后出来,他是默然无言。禅宗说言语道断,无法用语言描述,知道吗?那你想去总结,都是用语言的思维,想要把它结论化,想要把它固化下来,形成一些确定性的答案,明白吗?那么这些想法都会障碍你的修行,只有那些已经修完了的人,比方说我现在要教人了,那没办法,就开始去学教理啊,其实教人比修行难的多。所以,我不建议在自己没修得足够到位之前,想要去做老师,特别是佛法的老师。但是你可以从利他的角度去帮助众生,去引导众生,去介绍众生接触佛法,这是可以的。但是以弘法者的身份,是要慎重的。你刚刚问了什么问题呀?

学员:就是“总结”,修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老师:你要总结来总结去,只能够在一个点(总结),就是不是总结我修到什么程度,而是只总结我现在的修法有没有偏离我的初发心,我要确认我没有偏离初发心,而且我的初发心一直是纯净无染的,那么呢,我就可以按这个方式继续做下去。就是说我发现,啊,我学的过程中,我有追一些神通,那么呢,你应该去反观自己,为什么我会有这种心?这不叫总结,这是一种“修行”,它本质上不叫总结,而是叫面向自心,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和我所理解的修行的初发心不一致的时候,要反过来看它的根源,知道吗?就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心,就像他(苏师兄),为什么会看这种,那么今天才有这个分享,对吧。为什么我要看这个状态?等等。所以我们是在总结呢不是总结道理,而是要反观内心,我们的动机我们的因地有没有掺杂,让我们初发心变质的事情。所以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叫“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庙堂;学佛三年,佛在天边”。那么没有那么多想法的时候,这个还是很有自信的,是可以踏实去修证的,但是学着学着,不断地,就是追求一些境界啊,等等。慢慢的,他那个初发心变了,他就会修不到那个进展,而且不仅修不到,还会倒退,就会反反复复啊,那么呢,那么呢就会觉得修行没那么容易啊,再到后面,佛在天边,只能祈祷佛力接引啊(众笑)。就是最后都变成这样子了。所以要时时刻刻,我们要警醒啊,初发心的纯正要伴随始终。大家还有想要分享的吗? 学员:我分享一点点。就是老师一直说不老实,要老实。但是说我们不老实,很冤枉啊。就是南充那个开班的时候,曾**,你知道,她就被说哭了。老师说她没入初禅,所有人都入了。她就很伤心、很怄气。她就问为什么,老师说你没有老实地观(呼吸),不老实啊。她就非常生气,她说我观的那么辛苦啊,观的汗流浃背的,还说我不老实,我已经很老实了。修定也修的很老实,观也观得很老实。但是确实我也觉得需要帮她辩解,我老是有(对老师)说,她那么辛苦在修,不要说她,她很伤心啊。我其实也没理解到这个“老实”啊。就是取巧的心啊,想走捷径。确实我自己也在总结,我自己有的时候还是不老实。老师说的这个方法,我是不是可以摸索一个比他更高妙的,在他的基础上再总结一下等等,刚刚苏师兄一说,把我自己也点醒了。确实有时候都忘了本来的观呼吸,都跑去搞禅定的状态呀,去找觉受啊,还有就去检查自己是到了几禅了呀,怎么样的更快上高禅定,心都花在这些上面,没有按老师说的老实观,其实老老实实观,自然就一级一级上去了,这个我们都偏离主线了,所以老师说这个“老实”还是得好好检视一下。

 老师:这里有参加过上一期禅修的啊,你们慢慢会发现问题,这个老实很难。哈哈哈。其实每个人在发现修行费劲的时候啊,他就不老实了,就是常常这个时候你不老实,你就破不了这一关,你明白吗?

学员:老师,我说一个,我在观因果的时候我就不老实了。(众笑)。观因果的时候确实施挺累的,看一眼就不行了,然后我就没观出来。

老师:对呀,不是一个两个,简直是九成甚至九成五,都有犯不老实的毛病问题。这简直就是人的天性啊,就说人性本懒,这个已经都变成老生常谈了。就是当你觉得很难搞,很费劲的时候,就想通过技巧去解决,这种心呢,它是,你就不察觉的它就出来了。那么这样子,它让你的心没有在正道上面走,知道吗?你就走在叫取巧的心,不正心上面,那么呢你不仅不能进步,还会退步。所以说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所应该起的心,它不应该是技巧心,它应该是宁舍生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这种心,去攻关,去坚持。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体会。我曾经在修行路上,一次一次碰到阻碍,这个阻碍它也没什么别的,就是因为我刚开始修的方法,曾经进度很快,看着看着进步,但是进步到某一阶段,他就硬是进步不动了,甚至感觉修都修不好了,会这种感觉。那这个时候你如果去取巧,你那个(修持)几乎是前功尽弃,明白吗?这个时候他就不能取巧,他就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初发心,我是不是在坚持用这个清净的心,在用这个确定的方法修,你要坚持一段时间,你就有可能克服。太多人在这个地方,被困难给吓退,然后变成绕道而行啊,找方法取巧啊,就按不老实的那个方法搞。所以每次搞得我是生气(笑) 。

 苏师兄:其实很难,主要是如果不是我知道,比如说你很有正见啊,或者说比较有证量,我觉得也很难上来就老实。你懂吗?就是,因为它是一个(习气),就是我,就是说因为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就是觉得自己还挺聪明的,就是说这方面应该不会太差,所以自己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反正就是有的时候一想,诶,这个老师应该不会比我差,然后一这么想的话,就会发现他讲的话就好像就能更深入的去体会到了(话的意思)。然后我就才发现我的不老实。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讲这些话,我觉得也很难,就是我很难去发现这些我的问题。就是不容易,就是我觉得,因为其实我今天很开心,因为我觉得这种很微细的这种烦恼,我今天发现到了,我觉得很有意义,对我来说,就是我能跨越它,放下它。我怕的是我没发现(自己的问题)。所以我刚才跟老师说老师你要多提醒我们这种问题。然后他老说:“哎呀,没因缘,没因缘”,这个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老师:就是这样啊,就是常常不碰到头破血流,不知道什么叫老实。就是我们有时候是看着别人,往坑里跳,挡不住。只能叫婆婆妈妈,每天都说重复的话。但是一离开,一转身,诶,他又犯毛病了…… 

众学员:所以老师你得多批评我们。严厉一点。 

老师:批评多了,等会你们也生气了。(众笑) 。

苏师兄:还真有生气的,哈哈,以前确实有闹脾气的,就是觉得老师故意在刁难他了,就是委屈,以前就是有个博士后吧,是吧?

老师:博士有很多啊。哈。就是他不认为那个叫不老实,知道吗,他认为我在拼命的找方法要,要前进啊,明白吗?就是说这些很难,就是说要举这些例子啊,你们将来可以自己去看,就是说你们有没有老实在修法上面。这个老师教的方法,我们说这个方法,《定慧之路》它是有传承,一个字不可以加,一个字不可以减,没有给你多余说的,你不应该去想加料什么的,去搞,或者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模式啊等等。他还没修出来,他就开始总结一些结论了。太多这样的事情了。我已经讲得我自己耳朵都起茧了。所以,老实,是我们修行路上的就像持戒一样的,你们要把它放到动机里面,要去确定自己没有说:“啊,我要别具一格,我要独辟蹊径”之类的。也不要我还没有修出来之前,我就用自己的方法指导自己怎么修。我就是常常说这些都是傻瓜(笑) 。就是,这不是说故意骂别人哦,就是说你要我描述这种现象嘛,它就只能是用傻瓜这个词来形容。就是你不会嘛,然后你认为自己会,然后还要自己来指导自己,明白吗?就太多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说修定慧之路啊,修其它也是一样,学禅宗的、学大乘的,一样啊,一片一片的的人这样子。你没有证到,但是你就总结出一套规律,道理,来教给自己怎么修,你就在自认为自己比佛更聪明,自认为自己比这些已经证到的,传法的这些人更聪明,然后你就自己把自己教傻了,你知道吗?有的人越修眼睛越发呆(笑) 。你们在南充也看到过嘛,对吧?

老师:就是这些障碍刚才出来的时候,哇,反倒这个修行变成一个坏事了。反复给你们讲,就是希望你们要清醒地认识,清净的发心是非常难得,然后老实修,不想取巧的办法,很难得,真的很难得。我们这里每一个修过因果的,都是老实到底的人,他才能修过。凡是中间有那么一点点,本来都修的挺好,有一点点那个,说,啊,修累了想取巧,或者说,哎,可能总结一些道理出来加进去,那么呢,最终都是增加他绕弯路的时间。几乎都是这样。所以我们说圣道不以取巧而得,我们说修行觉悟是离众生性入圣性。那么破我见是证圣果,就是所谓的初果,就是已经属于圣人位,那么这些不可能是以你那些世间的聪明才智,那样取巧一下可以搞出来的。你们一定要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去认识这些问题,不要老拿世间的那一外套,叫小聪明,叫自以为聪明的这种心态来用到修行上面。那么呢我以已经教了一两百人的这种,叫阅人不能说无数吧,就阅人两百数的经验来告诉你们,一定是,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误自己还算了,还有的人还会去误他,去教别人,他自己都还没修出来,他就去教别人,那就麻烦啦。看还有要分享的吗?

学员:老师,我说一下,我最近观的时候就不老实。我那个不老实,老师是火眼金睛可以看到我们不老实,但我们自己还意识不到不老实。它是一种习性,潜意识里面的,他就那个观观观,回答问题,不自觉就跳到那个思维里面去了,所以这两天我一直在反观的时候,我在观的时候就有取巧心,有些点就是没有看到,就跳过去了,还是自己没意识到,就是到处都是那种取巧心,偷懒的心,就是不老实的心在做怪,所以就没办法。但是现在已经意识到了。

老师:是啊。所以这种心,非常的微细,没有禅定力,你发现不了。但是呢,你要一开始,这个它是一个逐渐修正的过程。我们其实每个人平时修行的过程中,他都会逐渐的发现自己的问题。那么发现自己的问题了呢,要反观它的根源,是我取巧啦,是我不老实,是我因为懒,是我因为有不正确的认识,还是我认为我自己更聪明,有更好的路线等等。你要把这些问题,必须都要把它挖出来,从心底把它解决,坚决不去用这种取巧心来修法,明白吗?那么这样子去做,我们的修行才会没有障碍。所谓的障碍,除非有人来天天打你,摇动你的身体,那没办法,那你业障深重,你就好好修福报。没有人来摇动你的身体,一切的障碍都是你心理上面的,明白吗?

学员:老师,其实我觉得今天这个课,比修禅定更重要。其实我觉得有非常正确的知见的人真是非常少。就像苏师兄这么优秀,我觉他都已经非常好了,他都会有这种不老实啊什么。他都有知见不正确那一面,那么大多数人呢,那更是这样。所以今天听完您讲,我觉得这个是特别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有正知见,可能你那个时候的理解不是特别深。然后修着修着,又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然后真的慢慢走偏了,还自己不知道。然后又觉得自己都懂,其实这些题目一出来我都懂啊,其实理解的可能不正确或者不全面。所以我觉得修行,就是这些正确的知见比那些方法、路线更重要。就是你要路线不对的话,你越修越偏嘛,越远了嘛。所以我觉得这所有的课程里面树立正知见是第一课,而且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正知见,他就别修了,因为越修对他也不好,都不好嘛,因为有反作用。我是这样的理解。 

老师:对,其实一开始,我就知道这些东西重要性,但是我想着是大家都是看豆瓣贴的吧,因为豆瓣贴里面已经把发心从头强调到尾。没看我回答的那么多问题,所有的发心都在里面强调的非常的深刻,包括我在qq群里面那些问答。那么呢我一直认为,因为我不是一个出家人嘛,大家都是看了贴觉得有信心才来的嘛,所以一直没有认识到大家发心上面会存在,就是太多的偏差吧,当然也是在这些过程中发现这些问题。所以这次是叫下了一剂猛药。要拼命地往心底里面去探索自己根本的动机,而且那个动机,不是说脑子里面一个知见那么简单,是修修修。一路都在检视你的动机有没有不单纯。其实我在我的帖子里面讲,我说我们戒定慧,这三个是要循循相扶,循循增上。你只有定力深了,然后你才能够修慧,修慧之后,你才能够发现原来我戒行上面还有一些不圆满。我们所说的老实也是属于戒行之一啊,明白吗?只有你戒行做到位你的定才会更加的精纯,定更精纯之后,你的慧就能更一进步成长,慧成长之后,才能够更进一步深挖自己的根本动机,有没有夹杂污染,那么呢是这样子不断地循循增上,最终到解脱。所以我们说解脱的道路叫戒定慧。解脱,你解脱了才有解脱知见。现在很多人反的,戒定慧啥也没有,先学解脱知见,这就是颠倒的。所以我们这一课,很颠覆我们传统世间人对佛法的认识,希望你们都够深刻的理解。修行什么方式,什么方法,相比于根本动机来说,唯有根本动机最重要。因为根本动机是“因”,至于是修定慧之路,还是修动中禅,还是修内观,还是修禅宗,随意哈,那个只是叫“缘”明白吗?只是加行的方法,还是根本动机是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信仰的基础。如果根本动机不对,那么信仰就是不单纯的。

学员:老师我问个问题,因为现在很多人嗯学佛,他遇到了很多障碍,如果说身体的啊,心理上的,家庭的啊,他入佛门的这种发心就是,我要解决眼下的问题,他们这种发心算有问题吗?

老师:我们说佛法叫“百货店”,就是什么药都有。你不健康它让你健康,你福报不好教你怎么修福报,所以被称为“百货商店”嘛。那么呢,你是因为想要所谓的改命,想要身体健康,想要有福报,因此来学佛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我只能说那是属于佛教的基础部分叫人天善道,明白吗?那么人天善道呢,是属于佛法与外道的共同的共法,那么唯有出世间法,是属于与外道不共的。我们说外道,是以佛法智慧的角度来进行分别,明白吗?就是说,那些不是说他不好啊,比如道家,儒家,什么这个基督教,天主教,不是说他们不好,他们也是教人向善的,但是它不能让人走向觉悟,走向解脱,走向究竟的安乐,那么呢是属于心外求法,被称为外道。所以说你求健康,求福报,这个佛法里面也有,叫持五戒,修布施,修十善业道,修利他,这个很好啊,我们一样的随喜赞叹。但是佛法的智慧是出世间,是涅槃的智慧,是究竟安乐的智慧,佛法的快乐是无所依的快乐,佛法的娱乐是禅定为娱乐,明白吗?菩萨的娱乐是游戏三昧,这是与外道不共的。所以我们的角度呢,因为我个人觉得,佛教价值观最大的利益在于智慧的利益,世间的利益当然也很好啊,那也很重要嘛,我们说佛是福慧两足尊。但是佛教它讲成就在智慧,明白吗?所以一个人有没有成就在于智慧的成就。福报因为它毕竟是无常的,诸行无常嘛,那么唯有涅槃的智慧,唯有解脱的智慧,才是究竟的安乐,这个是佛教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我们要三观端正呀。 

学员: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很想断我见,或者很想解脱,这个会不会是有所求的一种发心吗? 

老师:你要从动机上面去看这个问题。我们想要破我见,如果是我们想要去觉悟无我,那么呢,我精进地去修法,去修止观,去修定慧,那么呢这是属于正确的,它也可以说是执着,但是这个执着是修法的执着,因为你必须要造出世间的因果,你才会证出世间这个“果”啊,那你不修,它也不能成办这个出世间果的这个事啊,明白吗?所以从这个角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些人是求我想快点证果,追求证果之后我会有什么好处,明白吗?我们的佛教说初果有很多好处啊,比如说七返人天等等,或者烦恼减轻啊等等,就是说当你从着相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的时候,你这个因地就变得是不清净,是迷惑的,明白吗?就是说你这个破我见,你是要从清净,从无相,无所得的角度去立志,那么呢才不会障碍你。如果你是从着相,从贪欲,从有所得的角度,那么呢你学了很多佛法道理,这些佛法道理反过来,叫不得消化啊,变成毒药。所以大乘常常说,你要有般若智慧,有般若智慧你才能够不管好的坏的,孔雀食毒,增益其艳啊。当你没有般若智慧,不能消化这些种种的见解的时候,那么这些东西成为毒药,让你迷失了本性,让你在因地不清净,明白吗?

学员:所以无所得其实是特别难的,完全无所谓这种。

老师:所以我们说出离心为戒,我们讲止观禅修要略,讲出离心为戒,当你清净无染的发出离心,那么呢你做事情的动机,就时时刻刻都要去衡量是不是符合出离心。如果是求证果了会怎么样怎么样,到底是有所得心还是无所得心?对不对?我们说证果是教理上面描述它的利益,然后你真实去做的时候不应该以它的利益为动机啊,而应该以出世间,无所得来发心,觉悟真相,真相不是有所得,真相是我破除了迷惑,那么真相自然显现在前,所以一路都不是有所得,是如此的发心来做。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