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灭尊者开示录-12 :还果与不还果之路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寻灭尊者雕像)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寻灭尊者讲法英文原稿翻译成中文,法师讲法为英文录音,中间穿插有巴利语系词汇,此文翻译极其艰难。由于翻译小组专业水平有限,翻译难免有错谬,如有不合原义请反馈我们。感恩陈佩国居士提供英文原稿,感恩翻译小组众义工为此文付出的艰辛努力!)


  1. 一还果与不还果之路阿罗汉 寻灭法师 开示 1994年

尊敬的比丘、兄弟姐妹们,下一个修观的主题是平衡处理另两个障碍,即贪和嗔。在你观察分析身心的时候,要清楚地知道身心活动是如何进行的,以及所有的活动是如何通过因果关系来完成的,你最终练习观察生和灭。一旦你完成了这三个训练,如果你做的正确,如果你已经非常仔细地理解了这一刻不是任何人导致的行为,而是身心一起工作的现象,在你的内在并没有所谓的“存在”来执行这些行为,是身会跟随心的指挥自动地执行这些行为,如果你已经充分提高了你的认知,那么你一定能达到修行的第一个阶段,那就是入流。一旦这项训练结束,当你仔细观察生起和消失,你的定力应该能直线提高,生起对诸行无常的觉悟,从而将获得果位定。果位定首先觉悟到无常,修行达到的第一阶段,它不是完全的觉悟,而是觉悟证得初果入流果。无常,你最终会在修到阿罗汉果时完全地,完全地觉悟到,出离一切,诸漏已尽,所做已办,所有的努力都获得了成功,那是你最终解脱阶段,对无常的彻底觉悟。

因此,在最初进入入流时,当你观察生起与消失的时候,心有一个向上的垂直发展,可以说达到一个更高的状态。当它到达并成熟的时候,真相显现于前,我不需要描述它是怎么发生的,但当它发生时,你会确信你已经觉悟到了真理。你已经进入圣流,毫不疑惑,因为到达那个修行境界时发生的果位定,使你确信你的心已经到达了那个修证高度,那就是入流。

现在,我们超越了,正如我所说,现在你们已经摆脱了束缚,怀疑的桎梏在你们身上已经不复存在。对身心及其运作的清楚认识让你不再相信你里面有一个存在,不过是因果作用而已,而不是其它。而且,这些事实的发生也让你确信,佛法是非常实用的学问,是一个人可以通过修行证果来实证的,因此你现在对佛法毫不怀疑了。对于戒禁取见,如果你养成过对佛教狂热的习气,认为那就是佛教,那就是佛教的修行,此时你会放弃之前所有的偏激,然后非常清楚地走上你的修行道路。

现在,下一个阶段是摆脱贪和嗔。我说的很清楚,贪和嗔是一个凡夫总是陷入的两个极端,正是这两个东西促进了贪爱。贪和嗔,我还强调,在六根活动中,你产生了一个念头,正是那个念头使你通过一个根门来体验一个对象。这是即时发生的心的自发活动。比如你听到一个声音,它的冲击被鼓膜捕捉到,一个念头便产生了,你立即反应,所有都瞬间发生,念头生起,你在听声音,听噪音。同样地,任何根尘接触,念头自然而然生出来,正是这个念头让你能够体验所缘对象。在产生念头的过程中,意识参与进来,可以说是五遍行心所。五遍行心所是:第一个是触,接下来是受,第三是想,第四是思,第五是作意。五个心所遍行于每个根门接触中,一个念头才得以产生。因此有六个处所产生念头,在每个念头的生起中,意识都将触、受、想、思和作意这五心所付诸实践。

对于触来说,在根门中有一些功能组织有能力吸引所缘对象。例如,你的眼睛有视网膜,任何物体出现在眼前,都会在视网膜上反射。你的耳朵里有鼓膜。当听到声音时,鼓膜开始振动。这就是触。你的鼻子中间有一个器官,形状像山羊的蹄子,有吸引气味的能力。你的舌头在中央有一个非常敏感的区域,吃的食物必须接触到这个敏感区域,才能感觉到味道。很多时候,如果你用舌头的末端,舌尖接触食物,你会发现没有味道,你悄悄地,本能努力地把它带到舌中间,在那里你才真正尝到了味道,那是你能感觉到味道的敏感区域。在身体里,除了指甲和头发,每个身体部位都有感觉。任何与身体部位的接触,你都能感觉到。当然心也在活动,所谓法尘即是心之所触。触就是,与每个根的功能组织接触而捕捉一个对象,即所谓的外尘。当它瞬间发生时,那就是我们接触到的。接着,受心所就会发挥作用。受心所能让你知道这个对象是否吸引这个根,无论是耳朵、眼睛、鼻子、舌头、身体、思维,这个对象是否符合你的喜好,仅此而已。感受让你知道那个东西是否合你意。然后我们有想心所,它能让你识别出那个对象。如果你不认识,你会提出疑问,我在那里观察到了什么?我闻到一股特别的味道,可我认不出来。我闻到了什么异味?如果你不知道吸引你的所缘对象究竟是什么,这些疑问便会随之而来。

思,Cetanā(巴利语),思心所致力于看、听、嗅、尝、触和想的造作行为。这五个心所是由意识产生的,它是在意识发生之后,首先由你的根门接触,接着意识自然且立即产生了五遍行心所制造了念头,所有这些都在一刹那完成。例如这有一个物体,你看到,你看到是你内心念头产生的结果,它在一刹那完成了。你闻到了,马上产生一个念头让你闻。同样地,根尘接触的瞬间,念头便产生了,使你能够识别它们,并利用感官来知道你做了什么或你体验了什么。正是这个念头,第一念,是心的自发活动,突然刹那间发生。因此,这个念头除了产生外,没有时间做任何事情。当你产生念头时,你看到,你闻到,你接触,你思考,这些感官的相应活动,刹那即时发生。

然后有人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佛陀清楚地说明:你看,是你对乐或苦的执着创造了欲望。当你看到什么,它可能是愉快的或不愉快的。这个想法是由受心所带给你的,但是你还没有任何体验,无论它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只是由受心所植入你内在的一个想法而已。一瞬间,你通过感官接触外尘, 你追逐于感受,你是如何追逐感受的?通过制造念头。你生起念头去体验愉悦,不仅一个念头,你制造了许多念头享受愉快的事物。关于六根的体验,请记住,兄弟姐妹们,你总是期待愉快的事物,而不是不愉快的。所以,当你期待令人愉快的事物,如果它没有发生,却体验了一些不快乐的,那么你就产生了嗔恨,对这个事物的厌恶。因此,对于任何吸引感官的对象,你的头脑中总会出现这两种情况之一:或者你通过受心所产生贪爱,生出更多的念头来享受这个对象,你总是期望愉快的事物合你意,或者当你看到或体验不愉快时,就会对所缘产生厌恶的念头。

当你看到,闻到,听到,舌头品尝到味道,身体接触到外界,心生出念头时,你的心总是会陷入这两个极端。这有两个极端,正是这两个极端,其中一个是你享受快乐的事物,并产生了贪爱,另一个是如果该事物是令人不快的,便执着地对失望产生厌恶,那就产生了嗔恨。因此,这两个对立的是贪和嗔,对愉快事物的贪求,对不愉快事物的厌恶。这是你的两种心理状态。这两种心念从来不会同时生起,如果所缘对象是愉快的,它就是愉快;如果对象是不愉快的,它就是不愉快。因此,这两者之一总发生在你的每一个念头之后。我要强调的事实是 :想是在六根门头产生的,想产生与眼睛关联,想产生与鼻子关联,想产生与舌头尝味觉关联,想产生与身体接触关联,想产生与一个念头的产生关联。在所有这6个例子中,无论哪种你六根活动产生的念头,都会让你更进一步地追逐这个念头,如果它是愉快的,你便生出更多的念头去享受它,如果它是不愉快的,便生出更多的念头去讨厌它。这种嗔和贪是促进贪爱的两个要素。

现在你清楚地知道,贪爱并不是你心本有的品质。它是你的心创造的东西,由于你追逐愉快事物,伴随着产生念头来享受它;追逐不愉快的事物,伴随着产生不愉快的念头。这种行为,就是在你体验了一个根尘相触活动之后,紧接着生出了嗔恨或贪求。正是嗔和贪导致了你内在欲望的膨胀。因此,现在很清楚了,你在看、听、嗅、尝、触、思等方面都有感官的活动。这是直接发生在你的根门上的接触活动,念头因此产生。如果你不想走得更远,你可以不去想所缘对象来缩短进一步的活动。这就是你应该习惯做的事情,而不是执着最终导致你产生贪爱的乐受和苦受。那些习气,都是不必要的。那种习气活动绝对没有意义。你与生俱来的心,能让你完成看的任务,听的任务,闻的任务,品尝的任务,接触和思考的任务,仅此而已。所以一个念头能让你完成这个动作。随后,当你完成那些看、听、嗅、接触和思考的行为后,你所做的就是产生更多的念头,不必要的想法和追求愉快的事物,享受它,并产生对它的贪爱,执着不愉快的,由于非你所料,因此,你对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厌恶,然后产生了厌恶的念头。

所以你在毫无目的的情况下,自动地陷入了两个极端,在你的每一个看的念头中,看了之后,你陷入了这两个极端中的一个。听了之后,同样地,你产生念头并陷入了其中一个极端。在接触之后,同样的,遵循六根活动,你产生念头并陷入其中一个极端。这种根据体验随后产生的贪和嗔的念头,伴随着自发念头的产生,你创造了更多念头,最终陷入了苦恼。由于嗔或贪促进了贪爱,因此,你现在被贪爱所支配,这就是你现在的状况。你已经在你身上形成了这样一个牢固的习惯,去追求通过六根获得的每一个体验,在体验了吸引这个感官的对象之后,通过追逐不必要的念头、产生贪爱,做了不必要的行为。这些都是你现在的一种习气。虽然你现在不是故意这样做,但它会自动出现在你的心里,因为你在过去很多世都是这样做的,它现在在你心里自动出现,这种所谓的贪爱现在作为一种习气,一种强大的习气被你保持着。贪爱是你所有痛苦的根源,因为贪爱让你死后再次出生,而生在这个世界上是痛苦的。在你死后,如果你不再出生,那么你已经完成了你的任务。但因为你的心产生贪爱,这个贪爱促成了轮回,因此而受苦。佛陀说,除掉贪爱,如果你摆脱贪爱,就不会有轮回。结果是,你将最后获得解脱。是谁创造了贪爱?我们创造了贪爱。我们追逐六根体验的愚蠢行为的结果,制造了更多或贪或嗔的念头。痛苦的起因是贪爱,苦的止息就是摆脱贪爱。

在你获得入流果后,你还得去处理五下分结中的第四和第五个,也就是“欲界贪”和“嗔”。贪和嗔是由心产生的,因此,你必须非常警觉,而且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办法来摆脱这种情况。佛陀教导我们四念处,以克服贪爱。他说贪或嗔的想法会促进贪爱,这些都是你们身上极为强烈的烦恼,造成一世又一世的轮回。以正确的方式修你们的心,并摆脱你的心强烈执持的一半的贪和嗔的影响,你将证得第二阶段,“一还果”。当你证得了那个修行阶段,你只会在天界与人间再往返一次,在那之后,你便证得解脱不会再轮回了。另一方面,如果你摆脱了所有剩余烦恼,你将证得第三阶段的“不还果”。在你死后,你就断除了与欲界的所有联系,死后你会自动在净居天出生。有五个净居天,你在净居天里出生,并会自动在那里证得解脱。所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对我们至关重要,它们直接消除贪爱。我们也知道,完全靠心的修证才能摆脱贪爱,因为贪爱是精神产生的,贪求、仇恨等这一切都是精神产物,它们都是心的产物,唯心所造。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佛陀给我们的忠告,让我们如何用他的方法来摆脱贪爱。在四念处中,第一个念处是对你的身体和他人身体注意保持正念,如果对身体产生了贪爱,那么摆脱这种贪爱。通过观察分析身体是一堆不净杂质,克服这种贪念,把身体观为四大,进一步观身体作为一个死人,被分阶段分解,最终分解到最后一个阶段,在那里看不到任何人,一切都已腐烂。所以有很多关于身念处的修行内容,有14种。那么,佛陀要我们修什么来摆脱贪爱呢?为了净化心中产生贪爱的贪求和嗔恨,佛陀说,心执行两种活动。哪两种活动呢?它可以思考和创造念头,也可以感受。这就是它能做的两件事,心可以为我们做,一是创造思想,二是创造感受。现在,你如何创造感受?你会因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而产生贪求或厌恶的感觉。你所听到的成为贪求或厌恶的主题。他认为这些感觉是我们的乐受和苦受,苦受让你产生厌恶,乐受让你产生喜欢和贪求。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鼻子,你的舌头,你的身体,你的思想,这些都是产生这些感觉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如果它是你喜欢的,你就产生乐受,如果是你不喜欢的,那么你会产生苦受。

关于你通过六根体验到事物而产生的感受,佛陀给你的建议是什么呢?看到好的或坏的,听到好的或坏的,闻到好的或坏的,品尝好的或坏的,接触好的或坏的,想些好的或坏的,你该怎么做呢?佛陀说,当你经历这些时,用努力和智慧去面对,并保持正念,不要让心对它产生贪求或嗔恨。这就是他给的建议。那就是,你看到了一些东西,某个物体,在你看到这个对象之后,我告诉过你,在你看到之后的后续是产生贪求和厌恶的想法,但佛陀说的是,不要制造这种贪求或厌恶。怎么做呢?用努力,用智慧理解所缘对象,并用正念来阻止妄想的发生。当然,他更进一步阐述,在这种情况下,正念应该是对目标真实一面的认识,那就是它是无常的。你看到一些事物,下一刻产生的想法可能是对其喜爱或厌恶。但是你马上产生一个念头,使你能够真实地观察到这个对象是无常的,是无常、苦、无我的。

所以,如果你基本上保持这种方式看待事物,你还会对这个无常的事物产生贪求吗?同样地,你还会对那个无常的事物产生厌恶吗?这就是佛陀所指的正念。你必须时刻保持正念,避免你的眼睛在看东西的过程中产生贪求和厌恶。看的活动是由心自发产生的念头,是随后产生贪和嗔的念头才导致了贪爱的产生。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你要努力时刻保持正念,保持对所有事物无常性的认知,也要智慧地认清情况,不要让心陷入贪和嗔两个极端之中,这是他给的建议。那么现在,你该如何实践这个建议呢?你必须时刻保持正念。时刻正念,正念什么?正念无常,正念空,对目标无相续或无我的正念。如果你从本质上以这种方式观察感官所缘对象,你就永远不会对这个对象产生贪求或厌恶。然而实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些事物,我们被吸引,我们忘记了事物无常、苦和无我的本质,直接被那个对象吸引。因此,你创造了贪爱,贪求吸引你的事物,或者要是你不喜欢的事物,你便讨厌,继而产生对它嗔恨的念头。贪求或嗔恨,二者之一使你不知不觉中增长了贪爱。当你看到一件事物,你知道这个对象是无常的,把它当作无常的,那么就不会有机会产生贪嗔,你便驱散了它。你听到了什么,那是无常的,你永远不会有机会对那个对象产生贪嗔,你会驱散它。你闻到了什么,那也是无常的。触觉上,你感觉到它,它是无常的,这就是真相,你便放任它不理。

关于所有这六根,关于它们所缘的一切对象,如果你有适当的正念,真正地把每个体验的对象都当作无常、苦、无相续(无我)的,那么你就不会被那个对象吸引,也不会对它厌恶。无常,这就是线索,这就是佛陀向你揭示的秘密,如何保护你的心不落入两个极端,无论是贪,还是嗔,两者都能促进贪爱。如果你通过不让心对六根的体验产生贪嗔来检查自己,那么你所做的就是在“饿死”欲望,贪爱最终会从你的心中消散。贪爱现在是你一个很强的习气,你通过陷入两个极端之一来满足这个习气,或者产生厌恶,或者产生贪求,贪爱变得越来越强烈,由此它一直被你所滋养。但另一方面,如果你非常警觉,你的正念便不允许你这么做,当你看到事物,可能从外部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是你知道这个对象是无常、苦、无我的,因此并没有什么吸引人之处,于是你的心就这样离开了。对于你不喜欢的,你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那个对象,从而你将不会产生厌恶的执着。任何你的心产生的坏习气,一旦你一直保持这个坏习气,滋养这个坏习气,它就会被保留和延续下来,滋养意味着总是通过产生念头促进坏习气的方式,来不断维持坏习气。

相反,如果你非常警觉,很注意没有用其它念头滋养这些坏习气,那么坏习气就会从你的心里消失。这就是佛陀为了摆脱贪爱而采取的方法。我给你们举个例子,世俗的例子,有一个人喝了50年酒。他有早上喝酒、下午喝酒、晚上喝酒的习惯,他不能没有酒。在保持了50年的饮酒习惯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几个家庭成员痛苦的对象。由于酗酒的坏习气,他把家庭完全毁了。因此,最终结论是“我成了造成我家属痛苦的原因,我从明天开始不喝任何酒。即使我所面对的是,会因不喝酒而死去。”从明天开始,这个男人,他再也不碰酒了。但他心中有强烈的欲望,喝酒,喝酒。这是最佳时机,喝点酒你就舒服了,你身体上的疼痛都会消失了,很多来自内心谎言的鼓励。“不,我不会再碰酒了!”他继续这个好习惯,1周,2周,3周,4周,5周,6周,7周,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强了,现在他可以不喝酒了。然后大约2、3个月后,他发现自己是个好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作为一个戒掉酗酒习惯的人被大家接受了。你难道不是在尝试同样的事情来满足你心中的贪爱吗?你任由心产生贪求和嗔恨来促成贪爱。如果你不通过制造这样的念头来促成贪爱,你就会饿死贪爱。无论什么贪爱,它都会消散,直到你不再有贪爱。每一天,你都会发现贪爱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消失,最终过了一段时间,你不再有贪爱生起。为什么?你没有滋养贪爱,保持贪爱,通过正念,什么正念?对六根所经历的一切保持正念。把一切看作什么?看作无常、苦和无我。

佛陀教导了一个多么清晰的方法。关于念头,如我所说,你的意识可以做两件事,要么让你思考,要么让你感受。刚才关于感受,我解释了你如何能阻止产生贪嗔。现在说说关于思考,佛陀说,当一个念头生起,贪的念头,嗔的念头,当这样的想法在你心里生起,导致了更多的贪嗔念头,我们不应该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产生这个念头的对象是什么?比如说人的身体,可能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包含了很多不净的杂质,我知道它能尝到什么,里面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你促进自心认识到它的真实本质,那是无常的、苦的、无我的。所以,为什么我要被吸引呢?同样,当贪爱的念头出现时,你会立即采取行动驱散这些念头,驱散它们。因此,你的心将摆脱感受,摆脱妄念。这就是佛陀在四念处中教导你们的方法,正念:消除由心在受和想方面产生的贪爱。

 

我们所做也是一样的,在你获得入流果后,要警觉,不要让这些念头产生。你无法阻止那些帮助你看、听、嗅、尝、想的念头,这六根活动,它们是在没有给你任何提示下产生的,是心自发的活动,但你却不依赖它们。你看到,仅此而已。你听到,仅此而已。你闻到,仅此而已。你不要进一步追逐它们并产生贪嗔,这是关于感觉的。如果有任何念头生起,你会对起心动念非常警觉,你现在开始观察心,以你平常的方式,不是在三摩地定中,一个念头浮现出来,你说那是无常的,把它推开。另一个念头又出现了,那也是无常的。同样地,如果你继续仔细观察你的念头,并且把你心产生的所有念头都当作无常的,那么会发生什么呢?你的意识开始悄悄地撤去,心识的目的是制造念头,但你已经不再让这些念头在内心中发挥任何积极的作用,你驱散了这些无用的念头,不迎合这些念头。当你喜欢这个念头的时候,当你享受来自念头的东西时,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念头。但这个人在观察这些念头,并把它们当作无常的事物来驱散:“不,无常,无常。”会发生什么呢?意识生起的念头越来越少,你达到了一个阶段。

兄弟姐妹们,你的心是平和寂静的,没有念头,完全的安宁,在你身上所谓的贪爱会怎样?贪爱现在已经被“饿死”了,没有可以通过产生厌恶或贪求念头的“食物”来满足它的存在,贪爱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消散了,它的影响越来越少,就像那个酒徒一样,他在50年的时间里保持着一个习惯,一个非常强烈的习惯,戒酒并保持这种习惯在大约3、4个月的时间里,他设法戒掉了喝酒的习惯。同样的,在你的每一个念头中都保持着贪爱的习气,现在你已经放弃了它,你已经驱散了所有产生贪爱的妄念,结果没有对贪爱进行滋养,贪爱及其影响越来越小,最终完全消失了,你没有了贪爱。你的心怎么样?很平和,很平静,伴随着摆脱贪爱,你做了什么?你已经摆脱了贪求和嗔恨。这是两种染污烦恼,束缚,虽然我不该说束缚,但却是束缚你们轮回的枷锁。现在这个饿死贪爱的行为,使你能够摆脱贪和嗔两个枷锁。而当你摆脱了一半促进贪爱的贪嗔念后,你证入了一还果的阶段。继续同样地(与入流果一样),你是通过对无常的修证,达到了这样觉悟的高度,果位定能让你知道你达到了那个阶段。

你继续停止进一步的妄念,让心尽可能平静,没有任何妄念生起,那么你将证入第三阶段“不还果”,在这个阶段,你已经完全消除了一直以来所有不必要的贪嗔念头。你的心是平和的,绝对平和。你可以在平静中持续数小时,完全的平静,没有妄念生起。正是这些念头促进了贪和嗔,促成了贪爱。那么,由于你的心一直保持着这种平静的状态,没有任何念头,你的贪爱怎么了?你的贪爱消失了,那就是贪爱的止息。

还有剩下的内容,兄弟姐妹们,我们明天再讨论,那就是断除邪见,摆脱这个所谓的“我”、“我的”和“我所”,这些东西必须除掉,你才能最终解脱。不过摆脱贪爱你已经解脱了,至少在一个净居天里出生,在那里你终于把自己解脱出来,再也不回来了。非常殊胜,我该称之为通过进入第三阶段达到涅槃。所以兄弟姐妹们,这是佛陀教导的一条非常实际的道路,不是幻想出来的。当你默默地分析他给我们的建议,去摆脱贪爱,这是他期望我们唯一去摆脱的烦恼,他希望我们因此都可以获得解脱,你会发现这是非常实际的东西,你可以毫不费力地用决心和正念去修持。希望你们都能证得涅槃,谢谢。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条评论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