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灭尊者开示录-13 : 四圣谛及贪爱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寻灭尊者讲法英文原稿翻译成中文,法师讲法为英文录音,中间穿插有巴利语系词汇,此文翻译极其艰难。由于翻译小组专业水平有限,翻译难免有错谬,如有不合原义请反馈我们。感恩陈佩国居士提供英文原稿,感恩翻译小组众义工为此文付出的艰辛努力!)


  1. 四圣谛及贪爱

阿罗汉 寻灭法师 开示于1994年

尊敬的比丘们,兄弟姐妹们,今天课程的主题是四圣谛:在你拥有的这个虚幻的身心里有苦,在你拥有的虚幻的身心里有苦因,在你拥有的虚幻的身心里有苦的止息,在你拥有的虚幻的身心里有通往止息苦的道路。这清楚的表明,兄弟姐妹们,你无需到其他任何地方去发现痛苦的根源,苦因以及止息苦的道路就在你自身里。当我们说法、听法,我们认为佛法是在我们的外面,但是所有我们要努力达成的一切都在我们自身里。这就是为什么我总说,你们要撤销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你对自己做的一切都是错的,这是你痛苦的原因,是你轮回的原因。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引导自己进入避免痛苦的模式里,然而如果原因在你自身,你就可以轻松的摆脱痛苦。

 

佛陀说,我给你们展示了一条通往解脱的道路,但我不能直接使你们解脱,因为是你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局面。我创造的局面完全不同于他创造的,完全不同于你们每一个人创造的。我用自己的方法创造了让自己痛苦的局面。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遭受痛苦、遭受病痛,并且病痛独立于你。因此,你正遭受的病痛只能被给你药的医生治愈,别人吃了药,或者药方是开给别人的,对你都没有任何帮助。你只有自己吃药才能治愈你自己的病痛。为什么?因为病痛与你们每一个人有关,并且是你们自己在自身里创造的。因此为了消除病痛,你应该采取具体行动,这样会更有利于你,这点你必须记住。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在这个虚幻的身心中存在着痛苦,在这个虚幻的身心中存在着痛苦的原因,在这个虚幻的身心中存在着痛苦的止息,在这个虚幻的身心中存在着通往止息苦的道路。所有这些都清楚的指出这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

 

有人会问,是谁导致你受苦?它不是外部力量,是你自己给自己创造了这样的局面,并且我们每一个人创造了不同于其他人的局面。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做你自己的灯塔,别在外面寻找避难所,因为外面没有人能够帮助你摆脱困境,这点你必须记住。因此必须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去把我们的事情做好。我们不应该过于考虑别人,直至治愈好你的病痛。在病痛治愈后,你当然要去帮助别人并对每一个人慈悲。在治愈你在自身创造的病痛之前,你要一直努力自度。

 

你创造的病痛是什么?作为人,你运用六根去从事行为造作和因果活动,这是意识本来的功用和目的,但是你错用了,并在自身里创造了痛苦。例如,你用眼睛看见了一个事物,之后你对这个视觉上的事物做了什么呢?当这个事物吸引了你,你便制造念头去贪求它;当这个事物没有吸引你,你便创造对这个事物的厌恶。这些没有必要创造的念头让你落入两个极端,导致了你的痛苦。你是受苦者吗?没有受苦者,但是有痛苦。是虚幻的身心在受苦。是谁在这虚幻的身心里呢?没有人,只有“名”和“色”。是谁在实施这个行为?没有人,是身体依照心的指挥实施了这些行为。这些行为没有作者,都只是因果活动。但是你没有正确理解这个情况,并对这些行为产生了错误印象,认为你是这些行为的作者,实施了这些行为,并在内心对此深信不疑。谁是那个作者呢?你认为是这个身体的主人,你创造了这个“我”并对此坚信,你生活在这个创造的错觉里。你实施的行为,其实只是按照因果作用发生的,但你却错误认为是“我”实施了这些行为。因此是你虚幻的身心在受苦,不是你在受苦,是那个身心在受苦,因为在身心之中没有人。那么我们可能会问谁在你里面制造了“我”这样的念头?是精神能量或者意识创造了它。

 

另外有趣的是,为什么你会创造这个错误的印象呢?是为了让你能在你的世界里感知,在你自己的世界里感知身心的创造,错误的认为你就是那个实施这些行为的人。然而事实上,它们都是因果活动。在你那里没有一个“人”能宣称是这些行为的所有者,但是在你的印象里是你创造了它并且生活在其中,并不断加强它。所以现在所有你的行为都是“我”从事的,“我”是你里面那个人。其实在你那里没有一个人,而且事实上也没有人创造了你的“我”,是心创造了它。现在这个“我”用三种方式去从事行为:表达(语)、思考(意)、身体活动(身),所有这些叫做“行”,所有这些都是因果活动。现在你创造出来的“我”从事这些行为,这个在你自身里的“我”对好的事物享受,对坏的事物产生不好的感受。这是他生活的两个极端,好的和坏的。这些都是内心创造的。一端是好,另一端是坏,这都是内心创造的。现在你意识到了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个状况。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他创造了这个状况:我们内在没有“我”却认为有“我”?原因仅仅是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生命的轮回,为了延续这个生命。这个“我”是所有行为的作者,这个“我”如我前面所说,是意识创造出来的。在每一次思考时,他创造的关于六根的经验,或者通过六根去经历事物,都是这个“我”在做的。这个“我”是你的想象,当事物是好的时候他享受,当事物不好时他厌恶。佛陀说这是头脑的两种活动,好和坏都会产生贪爱。享受好的事物会让他进一步贪求它、搜寻它、猎取它,进一步享受它。相反就是嗔恨它。因为嗔恨,他会搜寻更多好的事物。他希望获得满意的事物,如果没有得到他也会嗔恨。这在他内心产生更强烈的欲望去找到更好的事物。因此好和坏都促成了贪爱。它在哪里安住?在虚幻的身心里,没有其他地方。它是某些外部力量设计的吗?不是的,是你创造了它、维持着它,你生活在其中。在生活过程中,我们生活在贪和嗔这两个极端里,创造着贪爱直至生命结束,然后当我们来到另一世,你将继续生活在其中,以相同的心智模式。

 

我们会问:为什么世人追逐六根经历的贪和嗔到如此的程度?为什么?他想运用六根只是去看,只是去听,只是去闻,只是去品尝,只是去接触,只是去思考,仅此而已。这些都是客观的,这是六识对我们每一个人做的。然而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去创造贪和嗔呢?人类总是有贪爱。他产生享受的感觉,这是事实,对好的事物贪求,对不好的事物嗔恨。这是他经验的两个极端,因为他的追逐超越了六根活动的限制区域。意识是为了让你去经历六根以及从事六根活动,限制你只是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和去思考。随后为什么要追逐享受呢?他追逐享受是因为贪求造成了追逐。佛陀会问这个问题:人们什么时候发展的这个贪求?佛陀说当他有了六根之时,他就不仅仅从事六根的活动,而是进一步追逐去享受这个事物了,他会身体力行的去做这些。这些六根的活动,如果好的就享受它,如果不合意就不满意或厌恶它。意识追逐六根经验的活动,不是必要的,产生了贪求和厌恶并导致贪爱。有一个人创造了贪爱吗?没有,没有人创造了那个贪爱。为什么你要追逐这些六根活动呢?我说没有人创造了贪爱,或者没有人追逐这些活动,正如我解释的这样。正是意识在追逐这些经历中,创造了贪求和厌恶的念头。你为了经验六根活动而创造的这个念头,是五遍行心所创造的,你也创造了其他一些方面,误以为是这个“我”在负责这些活动。如果意识没有创造这个“我”,你将只能从事六根希望你做的事情,就是经验六根的活动,或听或闻或尝或触或思考,你将没有欲望去超越这个范围。佛陀说人们对好的事物会享受,对不好的事物会厌恶,感受就在那里。如果你仔细分析这些活动,是谁在感受?是意识创造出来的“我”在感受,是头脑的妄想。作为人类,你总是感觉有个“我”。是谁创造的这个?是意识创造的,当你经验六根活动时,在你头脑里产生的妄想。在每一个你经历的经验里,妄想都会在头脑里创造出来,这是自然发生的,这个“我”超越六根范围去追逐额外的经历,就是在看之后,他试图去享受他看到的事物,吸引他去享受好的,吸引他厌恶不好的。这两个活动造成贪求或厌恶,进而产生贪爱。

 

有人会问,如果五遍行心所没有在内心创造这个妄想,你还会在六根活动中产生这些经验吗?不会的,因为这个“我”总是去享受,他时刻感受内心的事物。当他感受到好的事物,他就会进一步去享受它,当他觉得不好时,他就会进一步去厌恶它。就是你创造的这个“我”创造了贪爱。谁创造了这个“我”?是五蕴。五蕴是什么呢?五蕴创造了贪爱,创造了心所。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会创造这个妄想呢?你们必须记住,这是因为世上的存在需要被延续,而不是中断。只要业力允许,你会尽可能以世俗的方式延续你的生命。你一出生就有能力创造念头,同样的也有能力创造妄想。因为什么目的?为了在世间延续生命。试问如果你没有创造这个“我”,你还会延续在世上的生命吗?因为五蕴创造了贪爱,是五蕴在你里面创造了不存在的“我”。是五蕴使“我”在经历六根时要去追逐更多,享受好的、厌恶不好的。为什么做这些呢?是为了延续在世间的存在,而不是终止这个存在。在这个世上所有事物都要延续,这是世上很多事物的情形。因此你通过六根而从事的“行”,制造了不存在的“我”,是为了延续。

 

“行”对你做了什么呢?“行”是“我”从事的活动,比如看、听、闻、尝、触、思考这六个行为。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延续,因为这六个行为被想象出来的“我”追逐并创造了贪爱。有人会问,假如有人经历这些时,没有享受,没有“我”去感受到什么是好的或是不好的,那还会追逐创造贪求和厌恶的情形吗?不会。有人还会问,那还有这个“我”吗?内心还会制造这个“我”吗?我们都知道“我”是个错觉,其实没有任何东西,仅仅是头脑的创造,意识制造了五遍行心所并创造了这些,如同魔术师一般,为你创造了这些。让我们总结一下他们是谁?在虚幻的身心中有痛苦,在这个身心中你错误的创造了一个受苦者,事实上并没有这个受苦者。是意识制造出来的妄想创造了这个受苦者,你强烈的相信这个错误,认为你身心做的每一个行为活动都是这个“我”从事的。这个“我”享受事物进而产生贪爱。他制造了什么来享受?他追逐好的事物进而创造贪求,追逐不好的事物创造厌恶,进而产生贪爱。贪爱不是制造念头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和触之后自然发生的行为活动,这个最初的念头里没有贪爱,没有贪求和厌恶。在这个最初的念头里,你只是有喜欢和不喜欢的念头,就这些。因为还没有时间让你去创造享受和厌恶,毕竟这是最初念头的一部分,让你能够运用六根。是随后发生的念头让你创造对贪爱的执著,喜欢和不喜欢,进而创造贪爱。如果贪爱是最初念头的一部分,你将无法去除贪爱,因为你作为人必须在看、闻、尝和触的模式里而无法除去它。在从事看、尝、触、闻这些行为时,假如你看见了“我”就有了贪爱,是“我”创造了它,那你也没有可能逃离,因为“我”生存在最初的念头里并创造了这些六根经验。但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事情是,不是最初的念头去经历六根行为,只是称为贪爱的事物发生了。贪爱是在你思考什么是好的和什么是不好的之后发生的事情,这是心所的活动。在最初的念头中你从事了六根的活动,现在你创造了“我”,他享受通过六根获得的每一个经验,这个享受会落入贪求和厌恶两者之中。这两者分别制造了贪爱。所以什么是贪爱?贪爱不是最初念头固有的品质,它是随后作为环境的结果而创造出来的,并作为因果关系而被维持着,因此贪爱是你能够消除的事物,且不会对内心自发性产生念头去从事六根活动造成伤害。这是所有的机理,也是不寻常的。因此佛陀发现了一条帮助你摆脱贪爱的道路。如果贪爱是内心本有的品质,那么就没有办法摆脱了。贪爱是愚昧行为的结果,你追逐六根经验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你创造了没有必要存在的贪爱。

 

现在你应该做什么呢?佛陀说,放下贪爱。我们承认,贪爱是内心后续的产物,因此它是额外创造的,不是内心本有的。额外的事物是可以被消除的。佛陀指引的消除贪爱的道路是什么呢?他说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为什么他要说正念呢?因为你现在到了一个阶段,贪爱不是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而是失念造成的。内心顺着制造贪爱的道路走的时间太长了,人们已无需引导就如此了。在失念状态下,你运用你的眼睛,运用你的耳朵,运用你的身体,运用你的舌头,运用你的思维,所有这些在失念的状态下运行,所有活动都在促成贪爱,因为内心一直处于制造贪爱的模式。因此佛陀使用关键词——保持正念,不要允许失念发生。因此当你看时你保持正念,当你听时你保持正念,当你思考时你保持正念,当你品尝时你保持正念,当你接触时你保持正念,当你思考时你保持正念。那么当内心发生错误时,你的正念会一直审视,正念不会让内心掉入贪求或厌恶的极端里。这样你要做的就是有目的的运用正念,预防更多的贪求和厌恶发生。

 

我总是强调,如果你想维持一个能力,你应该给这个能力提供需要的食物来喂养它、保持它。现在,你的正念检视着所有六根的活动,不允许这些活动掉入制造贪求或厌恶两个极端,进而促成贪爱。你给贪爱断食,当你进行断食活动时,自然的结果是这个活动会从内心消失。需要一些时间,需要一些努力,需要达到内心不依赖这些活动而存在的程度。这个活动是内心在正常情况以外创造的,因此你介入这个行为不允许它发生,铲除内心按照原有模式创造的习惯。创造贪求或厌恶的活动喂养了贪爱。现在应该如何做呢?佛陀说对于你们这相当困难,因此我教你们保持正念,每一个瞬间保持正念。正念会帮助你维持好的精神状态,不允许内心追逐进而创造贪爱,不允许内心制造更多的贪爱。请注意这个是五蕴在你内心创造的,五蕴不过是五遍行心所产生的念头的品质。它们受制于贪爱,蕴的意思是成堆的集聚在一起,或者将相同功能的集聚在一起,这就是五蕴。

 

现在正念审视内心,不再允许内心掉入贪求或厌恶两个极端进而产生贪爱,你不断的这么做,直到你身上过去制造贪爱的习气从你内心消失。贪爱变的越来越微弱,你消除了贪爱。如果努力,任何习惯都能被超越或克服,任何习惯。所以我认为贪爱同样是一种习惯,因为内心的贪爱是创造出来的模式,会一直重复出现。虽然六根不同,但是造成的贪求或厌恶是相同的。这个行为重复发生,在你内心制造强烈的贪爱。现在你不再从事这些活动,不再喂养内心的这些活动,你就会削弱贪爱,直至它不再存在。

 

在这个身心中有八正道,八条通往消除贪爱的道路。简单总结就是戒定慧。戒很重要,因为毕竟它是让内心安顿下来的品质,让你能开发并运用内心去更深的观察事物,而不是仅满足于表面。禅定让你拥有更多的能量去深入看透事物,禅定很重要,因为它能让内心专注并达到深度。我们是基于戒来开发禅定的。

 

现在遵守戒律,开发禅定,那么智慧要如何练习呢?智慧是真理的实相,是生命的实相,什么是生命的实相呢?无常、苦和无我,这是生命的三个实相。我们做的每一个事情,我们面对的任何一个事情,都是暂时的,这个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每一个事物都在变化,没有实质性,在持续变化,同样没有任何事物能持续不变,都是无自性的。这是你要记住的三法印。在无常中蕴含了第二个苦和第三个无我,如果你意识到无常无处不在,那么你要如何开发你的智慧呢?通过无常。你通过六根来从事无常的事情,也就是“行”,意识到这是无常的,这样就没有机会跟随行为产生贪求或厌恶进而促成贪爱。同样,意识到从事的六根活动是无常的,就不会追逐这些行为去创造贪求或厌恶进而促成贪爱。它们在哪里?在哪里发现它们呢?在你的身体里,在虚幻的身心中。思考佛陀的这些教导,没有人能替我们做这些,只能你自己负起责任来完成。佛陀清楚的指出,我不能带你们进入涅槃,我指出了一条道路,你们要自己沿着这条道路获得解脱。

 

如果在虚幻的身心中有苦,在虚幻的身心中有苦因,那么同样,在这虚幻的身心中也有苦的止息,在这同样虚幻的身心中,有戒定慧和八正道这样止息苦的道路。我们知道了这些,痛苦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所有痛苦都源于我们自己,我们还是痛苦的受害者,怎么办?有一个机会改变它,需要决心和正念,这两点会引导你解脱。因为这些是你自作自受的,不是环境强加给你的。是谁创造了贪爱?是你。为什么创造贪爱?掉入贪求或厌恶的两个极端。是你内心必需的一部分吗?不是的,你的眼识只是创造了一个念头让你去看,但是看见之后是谁在造作呢?看见之后,你完全没有必要的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这个视觉物体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无常。如果你意识到内心的本质,所有组合事物的本质以及这些组合事物都是无常的,如果你视这些事物是无常的,你将不会再陷入这样的困境。补充一点,毕竟所有工具都在你自身里,你拥有意识去从事六根活动。在你生命的任何阶段你都可以进行改变,成为佛。如果你想走老路也可以,你自己负责。无需找其他人寻求建议,无需找其他人获得勇气,因为是你在受苦。

 

现在目标清楚、原因清楚、达成方法清楚、结果也很清楚。因此你的决心、你的知识就很重要了,你必须知道这方面的知识和实现的方法,去除烦恼是你能做的事情,别人可以给你一些指导,但是你必须自己行动来除去烦恼。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在这个虚幻的身心中有苦因,在这个虚幻的身心中有苦的止息,在这个虚幻的身心中有通往止息苦的道路。当你将四圣谛放在眼前并思维,是否任何人都能实现这些目标?是的,任何人都能实现。毕竟你拥有内心,内心帮助你判断对于你什么是好的和不好的。你可以往好的方面,也可以往坏的方面发展,你自己决定。因此如果你受苦,你觉得痛苦,你希望摆脱痛苦,那么你的道路就很清晰了,那就是戒定慧。如法修行你会得到明确的结果。为什么?为什么你会确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成就涅槃所需要的一切都是发生在你内心的,就发生在你的面前。当你采取正确的行动,你将看到成果,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

法是

Sanditthiko (离炽燃)-修习正法后,必然可以达到烦恼的完全去除。

Akaliko (应时)-正法可以在每一个行往坐卧之中实践,不待时节。

Ehi-passiko (引导) – 正法邀请你来亲自求证,亲身体验真理。

Opaneyyiko (唯此见)-这条道路是直的,每一步都越来越接近最终的目标:解脱所有痛苦。

Paccattamveditabbo vinnuhi (内所证)-能让来自任何族群的人,只要有智慧和理性,都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之内体验到真理。即正法具有“普遍性”。

 

你可以自己亲见每一个行动带来的成果,你可以自己安住在其中,从由内在的佛法引发的功德中获益。你可以叫其他人来看你在这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你不能遗忘,如果忘记你就会重走生命的老路。因此你必须保持正念,这是每一个聪明人都会去努力练习的事情。如果你能安静的反复思考开示里我列举的要点,这个开示会给你相当的鼓励,毕竟我也犯过错,我知道错误在哪里,我能纠正过来,我有能力这样做。不能拖延,现在就开始做正确的事情。佛陀说,如果你练习四念处,付诸实践并改变你自己,你将能在七日内证得涅槃。祝你们都能证得涅槃。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