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初发心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嗯,能不能教练我要怎么入门呢?我现在每天就是诵心经,抄僧伽吒经。本来是心理有所愿加上一直信佛,所以才开始学习。现在慢慢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吧,就想认真学习一下。但是不知道要从哪入手才能少走弯路。谢谢~

光彻五轮答:从发心开始。

第一、修行之发心。

世出世间,万相造化,不出因果。修行之所以能成行,必定也是有因果在其中。所以,修行的要道,就是要明确的造作“修行”之因果。其第一步,就是发心。若无发心,则没有动力修行。

如何发心,从发心的结构来说,就有原因,动机,树立目标,发心,付诸行动,几个步骤。并且发心是会伴随着修行而不断重复这几个步骤,不断发心和坚固发心的。

原因:不同的人学佛,有不同的原因。有厌世、惧苦、求财、求寿、求神通,求智慧、求福报等等之不同。这里,发心不同会导向不同结果。所以修行之发心尤为重要。通常,我比较认同求智慧,求解脱,求自在之类发心。因为这种发心与三宝相应,修行的功德容易聚合而朝向佛道。

目标树立:这在发心时,是在明确理解了佛理,并充分相信能修行获证的情况下,自己发心要以修行来获证某个目标。这是发心最基础的一部分。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不同人,不同的修行时期,可以树立不同的发心目标。但是目标最好是简单明确,并且自己坚信是可以通过修行达到目标的。

对于目标的确定,可以是修到“某一禅定”,可以是“尝试达到心无所住”,可以是“我要进入涅盘”,也可以是尝试“体会某一句经文”等等。这种发心必须自己对实现这个目标非常感兴趣,并且信心十足,有决心和自觉有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兴趣非常重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兴趣足够强时,我们的一切会围绕着兴趣而转,而且会有奇迹发生!兴趣所在的事情,我们总能乐此不疲,并且总能做出成绩!所以,树立目标,并让自己对这个达到目标充满兴趣。

付诸行动:前面所说,树立目标后,应该有一套行动方案,来实现目标。我混迹网络N年,看了太多太多学佛的同学不知道如何行动,寄希望于在外寻找老师,或自己忙修瞎练。但总是半途而废。因此,如何行动,确实是一种经验和技术。

对于行动,首先我们要分解行动的结构,并和目标进行配合,制定自己能实行的行动计划。

从行动本身来说,可以划分为“身行、心行”。从行动的状态来说,可以划分为“专修时的行动、日常工作中的行动,睡觉休息时的行动”。我们应该围绕实现的目标,来对这些行动的不同类型、不同状态制定专门的应对方案。

行动方案可以说是我们对修行法门的挑选和应用。比如对于“求解脱”的目标,方案可以是:“身行:不行淫、不化妆、不吃荤腥等”,“心行:不想淫,不好美,不好美食等”,“专修时:修定,修慧等”,“日常工作中:持五戒,持前面所说身行戒、心行戒等”,“睡觉休息时:持光明想等”。以上是针对行动的发心的一个规划。对于信心坚固,能长久按发心行动修持的,可以不设时间限制,比如小乘发心尽形寿持某某戒。若是菩萨信仰的,可以发心尽未来际做某某行等。若是信心不足,可以发心修行的时间周期,比如以7天,或7天的N倍数为期限,并加一条发心,在这个时间周期内,发誓一定做到的发心。这是一个以心编织内心的“堤坝”的过程。这个“堤坝”就是“戒”,“堤坝”的建立,就是“戒体”。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切的起行,都是从这里开始,没有这个,修行无从谈起,记住,修行就是在心里建立菩提道品,并进而改变身心。

网友问:平时多看的是台湾已逝僧人圣严法师的著作,这些书对修行是否有帮助?

光彻五轮答:他的书不了解。推荐看佛经原典。

网友问:您推荐的《定慧之路》已在看,方法写得非常详细,感谢推荐。

看过之后有个问题:自己心太粗,感觉不到人中的气息,有点打击信心

光彻五轮答:多多练习,呼吸之相有冷热、粗细、长短、滑涩。任取一对观都可以。心粗时,可以观长短之相,心细时可以转观其他相,多练习,自会找到方法。

后期补光彻五轮答:有同修问修禅的事情,答复如下:

禅修的热,冷,麻,胀,痒,变大变小,旋转等等这些感受是初期修禅的大多会发生的(久了就没有了),心里暗示会加重这些感受。正确的做法是不理会这些感受。保持清醒,不要走神。只能观呼吸,不能去找乐受。哪怕乐受来了,也不能去管,只是并且仅只是观呼吸。下坐不能立即睁眼,应调整专注呼吸为专注全是放松。从头到脚顺序放松。并轻微活动双脚。待脚部舒适后再睁眼下坐。

网友问:修完了还來此作甚?

光彻五轮答:来显摆的。因为现在国人都不相信能入禅定,我就来显摆下,让人知道禅定不难。

网友问:你修到了几禅天了?禅天的天人应该不用吃饭了吧?马阴藏相有吗?证灭尽定就是证果了吗?有漏尽通吗?悟后成家没影响吗?(问题遗失,补录大义)

光彻五轮答:首先,修定只是在定的当时,才是心一境性,才是超越欲界烦恼,当你出定,你还是人,并没有变成色界天人,你还是要吃饭睡觉的,行欲的能力还是在的。第二,超越五下分结,会有马阴藏相(因贪欲暂服),但是这个不是绝对,当人修行退转(或有意造作欲望),欲界贪可以再次生起,这时又会恢复行欲的能力。第三,灭尽定是三果以上罗汉可入,而三果是可能退失的。同理,曾暂伏欲界烦恼,不一定是永断,随因缘若退转,则欲又重起。第四,三果能入灭尽定,但并没有解脱成漏尽。第五,悟后成家,是从修行难易度来说,未悟成家,牵绊太多,修行事实为难,一失人身难有出期。悟后成家,虽退但能保人身不失,因有强盛功德镇身故。

网友问:“悟后成家,是从修行难易度来说,未悟成家,牵绊太多,修行事实为难,一失人身难有出期。悟后成家,虽退但能保人身不失,因有强盛功德镇身故。”

我觉得这里至少有两个问题:

1、悟后成家,难道牵绊就会减少了吗?

事实摆在那里,一旦有了孩子,孩子要吃饭、要读书、要成长,你还要花时间管孩子、教育孩子,否则孩子学坏了怎么办。为了养家,你不得不整天为赚钱而费心,因为钱不会自己找你,你的心再也定不下来了,因为你的心始终牵挂着工作、孩子和家庭。工作、养家养孩子就像被逼债,烦恼多多,你怎么入定?

2、虽退但能保人身不失,因有强盛功德镇身故?

我不知道你说的“强盛功德”指的是什么,怎么会“保人身不失”?

这个“强盛功德”是指习定而获得的“神通”吗?

这个“强盛功德”不会退吗?

光彻五轮答:我说悟后,是至少悟了“无我”。因悟无我故,而有强盛功德镇身,生不犯五逆重罪,死必灵台清明。终必七返人天而得解脱。所以,当排除万难(即暂离逆缘,如成家等)一心专修,以获证无我为第一目的,若不如此,庸碌一生,一入轮回,佛法再难相遇,岂不悲哉?

网友问:哲学形而上的是否就是佛法本义?(问题遗失、补录大义)

光彻五轮答:以哲学来研究佛法,是错误的。是比量的,无法契入本性。因为“不可思议”。

唯心唯物,在佛法角度,不是矛盾的,是统一的。因为“心物一元”。

佛教将心物一元的那个元,亦称呼为心。如,真心,真如,如来藏,本性,自性,法身,涅槃、一真法界等等异名。

此心非实有,需无所得而契。但有所求心,必不能得入。所谓无门之门,即是此意。

佛法研究,当以身心为工具,经典为手册,实修为验证,证入佛法,才能真懂,所谓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次第而行。否则都是邪想邪行,妄作凶!

网友问:初学者学啥呀

光彻五轮答:初学先从闻思,发心开始。读佛经原典,下载个佛学词典慢慢读。实修的话,从入定开始。

网友问:大师,我想请教一下,诵经是不是次数都是一定的啊?可以自己自行决定次数吗?另外每天诵经是不是都是要一样的吗?可以轮流诵吗?

光彻五轮答:既然发心诵经,可以定一个功课表,自己规定次数和时间,一来可以做戒(有戒修善,功德增上),二来有规矩可循,方便修持。

网友问:家中XX烦恼事的应对问题。(问题遗失,补录大义)

光彻五轮答:非佛法实修问题,一律不作答。生活中事,但问自己“良心”,从善如流,诸恶莫作即可。

网友问:哲学我很喜欢,佛家理论却接触少了点。今天看楼主的论述心里不由有豁然开朗之感。不过也仅在这个基础上,因为对于这些具体的神通我是不置可否的,反而我觉得你援引傅佩荣教授所谓的密契主义比较具有修行的现实意义。

光彻五轮答:哲学我不懂。佛理是应病而说,也就是说,是众生有什么病,就说什么理。所以有“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次第。最后佛理也没了,都是戏论了。只有事事无碍。

呵呵,所以,哲学若要向佛学靠拢,非入事事无碍方为懂得。

上一章 | 书  目 | 下一章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通知(Enable Notifications) 好的(OK) 不(No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