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灭尊者开示录-29 知道与看到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寻灭尊者)

(说明:本文由寻灭禅法爱好者根据尊者讲法英文原稿翻译成中文,法师讲法为英文录音,中间穿插有巴利语系词汇,此文翻译极其艰难。由于翻译小组专业水平有限,翻译难免有错谬,如有不合原义请反馈我们。感恩翻译的师兄为此文付出的艰辛努力!)

知道与看到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寻灭尊者讲法英文原稿翻译成中文,法师讲法为英文录音,中间穿插有巴利语系词汇,此文翻译极其艰难。由于翻译小组专业水平有限,翻译难免有错谬,如有不合原义请反馈我们。感恩陈佩国居士提供英文原稿,感恩翻译小组众义工为此文付出的艰辛努力!)

兄弟姐妹们: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主题是:佛陀曾说“除非你知道和看到,否则我不会向你们宣讲解脱之道。”

那么,你们需要知道、看到什么呢?五蕴是苦,五蕴是苦的因。五蕴的止息是你们的解脱,通往解脱的道路是八正道。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这所指的是哪五蕴。兄弟姐妹们,五蕴就是你们生起的念头。这个念头使你们能够听闻、看到、嗅到、识别味道、触觉并思考。换句话说,你所有的感官都是由于一个念头的创造而运作的,正是在这个念头的基础上,你拥有了五蕴。

为了理解五蕴如何创造一个念头,从而执行六根活动,让我们举个例子。就眼睛来说,你的眼睛必须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看到东西,也必须有足够的光线才能看到东西。当这两个条件合适时,可以让你们看到东西,一个存在形象的物体必然出现在眼前。当那个物体出现在眼前时,它的反射光就会投射到眼睛的视网膜上。这是眼睛与物体之间的第一个接触。

在这个情景中,出现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你的意识。意识本身无法创造出一个念头。意识须生成五个心所法。它们是触、受、想、思。还有第五个——作意,(它)仅仅是为创造念头提供基础的活动,这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创造思想的一个功能。因此,我们只考虑前四个,即触、受、想、思。

作为触的结果,你会发现眼睛与物体相遇。眼睛的视网膜使物体反射入眼睛。

产生的第二个心所法是受。那就是你感受到,你喜欢那个物体或不喜欢那个物体。

第三个动作是想,即对物体的识别。也许是你非常熟悉的物体,因此你可以清晰地识别它。也可能是你从未见过的物体,所以你自然会在脑海里查询,以找出那个物体是什么。无论如何,出现的第三个心法是识别,也就是“想”。

然后是思心所的活动发生,比如眼睛执行看这个动作。

最后的结果是,由意识创造出一个念头。意识,是一种心念的能量。现在佛陀说,意识创造出念头,欺骗就被创造出来。虽然你们用眼睛看到东西,但这个视觉并不能帮助你们真正理解所见。你们可能看到一些东西,但那并不是真相。

为了让你们清楚地理解这个念头形成的过程,佛陀给出了清晰的比喻,让你们准确地评估或评价心在创造念头过程中每一个活动。他对意识的比喻是:有一个魔术师。不要信任他,他总是创造虚假的东西,误导你们——这就是意识。

“触”这个心所,他说可以比作一团泡沫。有一股水流,如果有东西阻挡了水流,水流与障碍物接触的结果,会在那里产生水泡,这些水泡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泡沫。现在“触”这个心所就像一团泡沫,没有任何实质。

然后来讨论“受”。“受”,佛陀说理解“受”的比喻是:当一滴雨滴落在坚硬的表面上时,会产生一个气泡,但它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它产生之后又会破裂。这就是受。

“想”这个心所,他说就是海市蜃楼。大家知道海市蜃楼是什么?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你们走在路上,看到前方有一片水域,但当你们走到那个地方时,它却消失了。它会在你们前方的另一个地方出现,只是一个海市蜃楼。

他将你们所做的“思”心所的活动,比作芭蕉叶。芭蕉叶的力量,形成了芭蕉树的树干。他进一步描述了这个比喻:村民们进入丛林,寻找心材,他们搜索了很久,却找不到任何心材。但他们看到了一些生长良好的野生芭蕉树,树干很粗壮,笔直。村民们认为这些芭蕉树会有他们寻找的心材。他们砍倒这些树,把树干运回家,劈开树干看看是否有心材。他们找不到任何可用的木材,只有叶子等等。这就是佛陀给出的比喻。

对于用来让你看、让你听、让你尝味、让你执行六根活动而产生的念头,它是被创造出来的。正是这个念头帮助你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接触和思考。这就是你们生起念头的价值。

所以佛陀说,除非你们自己了解和看清,否则不会向你们展示解脱之道。因为你们已经被六根的活动、被这种性质的念头所欺骗,你们相信了这个念头。你们相信你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接触到的,因为那是你们的活动。六根完全涵盖了你们作为人类的所有活动,除此之外你们没有什么可做的。兄弟姐妹们,接受这一点。

六根的作用,以及发挥这些作用,都是因为你们生起了念头而产生的。所以佛陀说,你们必须知道,也必须看到,仅仅知道是不够的。你们必须能够意识到,正是念头使我们能够执行六根的活动,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欺骗。

现在,佛陀进一步阐述,你们应该知道和看到什么。第一,你们应该知道和看到,你们的全部苦难都是五蕴的结果。 第二,你们应该知道和看到,苦难的根源在于五蕴。 第三,你们应该知道和看到,苦难的止息就是五蕴的止息。 第四,你们必须跟随的道路,让你们修行到能消除这些执着的程度,就是八正道。

现在我将解释为什么你们应该将苦难视为五蕴。

五蕴如何使你受苦的呢?兄弟姐妹们,我们不仅只有这一次生命。我们已经轮回过很多次,可以说数百万次,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过去、不同的存在方式。当你们思考上次生命时,你们是如何从那个状态转变为像现在这样的?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当你们的生命走到终点时,身体会衰败。在此之前,你们会看到赋予腿和手行动能力的生命力全都消失了。它们变老了,最终只剩下心,心是你们可以生起念头的地方。那个念头的对象是什么?那就是你们过去行为的业力所显现的时候,你们开始意识到,开始看到。

没有人能说这是如何发生的,你们会看到善业还是恶业,以及如何避免或预防。这就是业力的运作方式,一切都取决于你们曾经做过更多的善业还是恶业。如果你们做了更多的恶业,那么自然而然地,最后一个出现在你们脑海中的念头将是恶业。如果你们积累了善业,那么肯定在你们的脑海中反映出一个善业行为,那就是你们生起的最后一个念头。

兄弟姐妹们,你们可以想象,如果看到自己生活中做过什么可怕的事情,会是什么感觉。打个比方,你拿起棍子攻击一只狗,把它杀死了。你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那个想法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因为它让你感觉非常糟糕。你可能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伤害那只无辜的狗?这个念头会牢牢地植根于你的脑海中,也许你暂时不会去想它,但到了临终之际,它恰恰就是你脑海中浮现的念头。

兄弟姐妹们,不仅仅是那个念头,还有你所做之事的画面,你会看到自己拿起棍子,攻击那只狗,把它杀死。现在,当那个念头生起的时候,意识就会抓住那个对象,作为最后一个念头的对象。

你们可以想象,当你们离开肉身的时候,你们的意识会陷入一种沮丧的情绪,就像那个念头一样。你们正常情况下的念头已经消散了,因为你们创造了一种沮丧的情绪。当分离发生,你们离开身体,意识离开,在另一个生命中诞生。你们可以想象,根据那个念头,你们会成为什么样的存在,一个非常可怜的存在,甚至可能失去人形,变成动物。因为当时你们创造了一种沮丧的感觉。

另一方面,最后一个念头可能是你非常非常高兴,经常回忆的事情。比如说,做了一件好事,也许是一次朝圣,也许是给了穷人施舍,让他们满足。你总是会回忆起这样的事情,我做了这件事,我做了这件事,我做了那件事,这就是你脑海中最后一个出现的念头,你会为此感到无比快乐。你们的心不会保持其通常的正常状态,而是因为这个美好的念头而变得充满喜悦。我指的是快乐,这种快乐将你们头脑的状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然后分离就发生了。兄弟姐妹们,你们会在一个美好的地方出生。

我们经常会记下我们所做的一切善行,并在临终时期望周围的人和亲戚朋友读一读你们过去所做的事情。 你看,这样你就可以听到你所做过的善行,并在你的脑海中创造一个美好的最后一个念头,从而在下一个生命中获得一个体面的出生。

那么那个念头是什么?让我们分析一下你们头脑中的画面所创造的念头吧。那些是你过去行为的幻象,那些想法只不过是五蕴,兄弟姐妹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所以,当你们在下一个世界出生的时候,它仍然是前世的同一个念头,继续诞生在新世界里。在这个你们现在所处的生命中,你们一直遭受着痛苦。你们知道,念头是先行于你们所有的行为。你们是因为内心生起了念头而遭受痛苦。正是同样的念头,同样的心的力量,可以转移到下一世。

你看,在那儿你也有五蕴。这就是佛陀所说的,五蕴是苦,就像以前一样,也会有苦难。五蕴,是你们生起念头进行所有活动的基础。五蕴就是苦,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现在你们可以理解,痛苦是如何因你们内心进行的思维过程而产生的,就像你们以前所处的那个状态一样,在那儿你们也会在这个新的生命中遭受痛苦。现在一个类似的想法在这里生起,五蕴和五蕴的结果只不过是苦难。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五蕴是苦。

兄弟姐妹们,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五蕴是苦难的根源?当六根接触对象时,你们会产生欲望,而这个欲望源于你们所生起的念头,这个念头也正是五蕴的体现。如果对象让你们满意,你们就会对它产生喜爱并享受它;如果它不符合你们的喜好,你们就会产生厌恶。无论是喜爱还是厌恶,都会产生欲望。你们的欲望就是这样产生的。那么,是谁创造了这些欲望?答案就是五蕴,五蕴创造了欲望。

因为这是你们前世最后一个反复出现的念头,它会在今生再次出现。在新的一生中,你们仍然拥有五蕴,它通过你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心智欺骗着你们。你们会被那些对象吸引,如果它们不符合你们的喜好,你们就会产生厌恶。因此,喜爱会产生执着,厌恶会产生排斥,这两种极端都会产生欲望,你们必须理解这一点。这就是你们现在的状态。

我们所有人都拥有五蕴,你们知道它会创造念头,而结果是我们正在造业。我们透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无法看到事物的真实本质,因为五蕴制造了假象,导致你完全被误导。

你看到那里的物体,那是因为一个念头生起来,让你能够看到它。但你真的看清了那个物体吗?你甚至注意到它的任何变化吗?实际上,那个物体只不过是一团不断运动的集合体。它是无常的,是不令人满意的。它无法在同一个状态停留哪怕一瞬间。然而,那个让你能够看到它的念头,却忽略了物体的这一本质。这就是你使用六根以及五蕴创造的念头所带来的后果,它让你参与到第六根的活动中,结果完全被误导。如果你继续以这种形式存在,就不会有解脱。

看到一个物体时,会发生什么呢?你会产生喜欢或厌恶,这是五蕴的功能之一,它们会在你心中制造欲望。这种喜欢或厌恶会进一步助长欲望,这就是苦难的根源。兄弟姐妹们,我们已经在这种被心欺骗的状态中延续了无数个轮回。不仅要知晓这一事实,更要亲自洞悉它,才能毫不拖延地采取必要的措施摆脱它,从而达到涅槃的境界。

涅槃就是这五蕴的止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我们受制于两种精神力量:心力和身力。要达到涅槃,就必须分析这两者,最终领悟到它们本质上的空虚。这种深刻的领悟能帮助你停止轮回,结束生死流转的轮回苦海。

兄弟姐妹们,现在我们要怎么做呢?开发心智是第一位。根据你的能力,修持五戒或其他戒律,以此为基础,努力净化你的心。现在的心智是充满欺骗的,它无法透过六根展现事物的真实本质。你用未经修行的心,轻信六根和六根的活动,因此完全被误导。正是这种因素导致你一次又一次地轮回再生。

现在你意识到所有念头的真实本质,并看到了这种精神折磨的终点。正如我告诉你的,基于德行,你可以培养心力。为什么要培养心力?为了获得定力。为什么要获得定力?因为普通的心总是寻找吸引六根的对象,一刻也停不住,不断跳跃。

这样的心无法给你提供任何真实的信息。换句话说,它无法帮助你认识事物的本质,因为它的作用是让你在这个生命中完全被误导。它不断接收六根传来的信息,让你相信你所看到的是真实的,然而实际上,这些信息是由五蕴通过六根创造出来的幻象。

要摆脱五蕴,你需要做得是:心力本来很虚弱,因此要增强这颗虚弱的心,必须培育定力。你需要将定力培养到第四禅那。

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不能只达到初禅就尝试去领悟真理?这是因为初禅的定力还不够完美,它无法将心意安住在一点,仍然会摇摆不定。二禅和三禅也存在感受,这些感受都是欺骗性的。

只有在第四禅的舍念清净状态下,你才能将心意固定在一处。何谓舍念清净?就是不让自己被任何对象吸引或排斥,保持内心安然平静。兄弟姐妹们,正是心的这种状态才能帮助你认识真理,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建议修习禅定,从初禅、二禅、三禅过渡到第四禅。

然后,达到第四禅之后,你将通过四个阶段逐渐领悟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真实本质。什么是所有事物的本质?它们都是无常、苦和无我的。这三者是不可动摇的本质,存在于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有十种烦恼将你束缚在这个轮回中。在佛陀的开示中,当你将心培养到第四禅的舍念清净状态后,你将逐一断除这些烦恼。

第一阶段要破除三种烦恼,第二阶段有两个,第三阶段是第二三阶段烦恼的除尽。第四阶段是终极阶段,你将清除心灵中所有烦恼,达到阿罗汉果位,真正看到并领悟真理,彻底断除未来的生,实现解脱不再轮回。这就是修行的过程。

在第一阶段,你将成为预流者,需要断除两个(口误,划掉),确切说是三个烦恼。第一个烦恼是“我见”,即认为身体周围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我。巴利语中称为 Sakkaya Ditthi,你需要破除这种妄见。你们都认为自己有一个“我”,是“我”在控制着身体的活动。

如何破除“我见”?通过正念观察你所有的行为。当你以正念行事时,首先映入你头脑的念头是:在我做任何事之前,都会有一个念头出现,然后根据这个念头,我才会去行动。你可能会问,有没有人指示你做了这件事?答案是没有。我在这段时间所做的所有事情,我都在仔细观察。我意识到,在我行动之前,总会产生一个念头,正是这个念头让我做出了行动。通过这种觉察,你就能破除“我见”,即认为你体内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我。

接下来是疑。现在你们所有人都每天都在听这类开示,你们的修行正在继续,你们正在沿着佛陀指引的道路前进。这种修行最终会让你对三宝建立信心,消除疑虑。佛陀确实存在,他生活过,并且觉悟了这条道路。他的觉悟产生了佛法,而追随这条道路并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人就是僧伽。因此,你们现在对三宝已经有了充分的信心,不会有任何怀疑。

第三样东西,也是你需要在成为预流者之前破除的第三个烦恼,就是“戒取”。当你有放弃某些符合正道的好行为,而去模仿与你的修行不相符的另一种行为的倾向时,我们不会有这样的倾向,也许其他宗教的人会有。但作为佛教徒,我们当然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真正的,我们会选择并遵循正确的道路,不会去模仿其他宗教的行为方式。

一旦你破除了这三个烦恼,你心的下一个修行阶段就是修行对事物无常、苦和无我的理解。现在我们已经清除了心的障碍,有了这样的清净,你就有能力理解什么是无常、苦和无我。我们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持,给你一个可以让你修习这种领悟的思虑主题,你可以以此进行禅修。当你禅修时,你会看到自己达到了一个阶段,你的心会自动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觉悟也会随之而来。

在这里,我想提到一个人们通常不会想到,但又必须牢记的重要事项,仅仅止于禅定并不能让你修到那些不同的果位阶段。

有一个婆罗门名叫Tapusa,他来到僧团所在之处,说道:“比丘们都遵循着正道,保持着清明的心,难道是因为他们一直处于禅定之中吗?”尊者阿难陀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说:“让我们一起去见佛陀吧。”

他们来到佛陀面前。尊者阿难陀说:“他问我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所以我把他带到您面前。他的问题是,所有的比丘都过着非常清醒平静的生活,难道是因为他们一直处于禅定之中吗?”

佛陀说:“我之前也曾对此有过疑问,我进入初禅,却无法去除心中的受和想。我进入了二禅、三禅、四禅,仍然无法去除受和想。它们是每一个人心中存在的妄见。你们知道,我曾用一个水泡作为“受”的比喻,就像雨滴落在水面时升起的水泡。而“想”的比喻,就像海市蜃楼。那么,如果你的心中存在这两个东西,提高禅定能将他们去除吗?在第四禅,我也无法去除它们。所以我进入了第五、六、七、八禅,非色界定,这不是我们通常教授的四禅,而是超越于此的梵天界。在那里,我也无法去除受和想。只有当我离开第八禅,进入灭尽定(受和想的止息)之后,我才能去除心中这两个妄见。”

所以,你可以想象当你达到…的阶段。40:03 录音有中断。当达到足够的高度,预流果将随之而来。你也许不能够确认你的亲身体验,但指导你的人听到这些话时,他会询问你修行时体验到的感受,他能够通过你的描述判断你是否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我之所以说你必须达到更高的境界才能修行,是因为任何低于那个层面的境界,都存在受和想。只有在灭尽定,你才能去除受和想。只有摆脱了这些欺骗性的、虚假的感受和知觉,兄弟姐妹们,你们才能认识真理。

在第二阶段,你现在已经成为预流者,你只需要认真修行四个禅定来达到第二个果位。然后你就有资格去除烦恼,这些烦恼并不十分牢固。

第一个烦恼是,你认为自己拥有这个身体,是由心念创造的自我存在。但是,当你像我告诉你的那样,仔细觉察自己的所有行为,跟随你迈出的每一步,你就知道你的每一个行为都是由一个念头引起的,你根据念头而行动。当这个觉悟降临到你身上,你就知道在你身上没有真正的自我,你的所有行为都是由思想创造的结果。

我们来到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即消除贪爱和嗔恨。贪爱和嗔恨并非你最初想到、看到、听到、闻到、尝到和接触到六根时产生的。六根作用,想法随即产生,并让你执行那个行为。在这个行为中,你的第一念没有贪爱或嗔恨,是你头脑中产生的第二个关于眼前的对象的念头,让你追随这些感觉。如果它符合你的期望,就享受这些感觉,如果它不符合你的期望,就产生厌恶。

这种贪爱和嗔恨就是欲望。因此,达到初果之后,我们要求你小心谨慎地对待这个过程。当物体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产生一个念头并看到物体,但不要让你的心产生对物体的贪爱或嗔恨。如果你允许这样做,你就助长了欲望。

就像你曾经非常非常小心对待念头(生起的)过程,这正是四念住的基础指导我们来做的。我将用巴利语重复其中一部分,以便你可以(划掉,重说),我接下来翻译给你们。例如,对于身体的反应,或者说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或触觉这六根而产生的身体的其他念头,你所要做得是用你的心,留神地[巴利语],并且对那个对象的真实本质——无常、苦和无我——保持正念。不要让你的心产生对物体的贪爱或嗔恨。这就是四念住所给的指示。

现在你要遵循同样的指示,小心谨慎地对待你的眼睛、耳朵和其他等六根,当物体通过六根引发你产生行动念头时,你要带着觉察细心观察出现在你面前的所有事物,将它们视为无常、苦和无我,然后将它们撇开,不要让你的心产生贪爱或嗔恨。当你非常小心地遵循这条道路,非常警觉,时刻观察着心念,虽然它会产生念头,但你不允许这些念头创造贪爱或嗔恨。

你要驱散这些念头,将它们所指向的对象视为无常、苦和无我的,从而驱散这些念头本身。兄弟姐妹们,当你们渐渐习惯于这种存在模式,你们会感到获得自由了。

这颗心中,思维的过程依然存在,但产生的念头变得很少了。为什么?因为你正以正念观察心念,不允许它产生念头并创造贪爱和嗔恨,通过将引发这些念头的事物视为无常、苦和无我的,将它们驱散。

当你们逐渐减少这些念头,一点一点地减少,心念就会安稳下来。现在产生的念头很少,因为你正在警惕地观察心念,不让它制造贪爱或嗔恨,从而滋生欲望。当你将念头的数量减少到比正常状态大约一半时,你就具备了进入第二个修心阶段——一来果——的资格。

继续这个过程,要警惕心念,不要让它对任何吸引感官的对象产生贪爱或嗔恨。把所有这些对象都视为无常、苦和无我的,驱散那些念头,驱散念头的对象。你会看到,你内部的欲望会自动减少一半,因为没有滋养欲望的条件。

请注意,在你最初的念头中,是没有欲望的。欲望是你头脑中形成的一个习惯,只要你继续滋养这个习惯,它就会一直存在。现在我们不能再滋养这个习惯,我们要保持警惕。任何发生在心念中的活动,只要是为了滋养这个习惯,都要阻止它,并对它说不,它是无常、苦和无我的。

因此,你不允许心念产生贪爱或嗔恨,结果你会发现,你的念头会明显减少。你可以看到,但你不允许这种视觉在你心中产生贪爱或嗔恨。你可以听到,但你不允许这种声音在你心中产生贪爱或嗔恨。你也会通过其他六根执行行为,但不要允许自己陷入(贪爱或嗔恨的)两端,不要沉溺于对吸引感官对象的贪爱或嗔恨。

兄弟姐妹们,如果你一直这样坚持下去,你的心就会达到平静的状态。你可以看到一样东西,然后保持警惕,让你的心念完全保持25分钟、10分钟,甚至不仅仅是半个小时,而是整个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都没有任何念头。

完全没有念头,非常平静,非常喜悦的存在。这就是当你去除欲望时,在你身上的修行。欲望是由于对所有吸引六根的对象产生贪爱或嗔恨而产生的。为了驱散这些念头,我告诉过你,这种贪爱和嗔恨是一种习惯,是你心中形成的习惯。欲望并不是心的(某种)特征品质,它是外在的东西,是你为心念添加的烦恼,你一直在定期滋养它。

比如当你早上起床时,你会通过六根进行各种行为。但是你注意过正在发生在你身上的是什么吗?如果看到美丽的东西,你不会被吸引吗?如果不是你喜欢的,你不会产生厌恶吗?陷入这两个极端,你到底在做什么?你是在滋养心念,滋养你内心的欲望。

但是我们要保持警惕,真正理解你周围所有事物的本质。如果某样东西映入你的视线,你以正念的方式对待它,把它视为无常、苦和无我的,那么就不会有任何贪爱或嗔恨,除非你的心念产生贪爱或嗔恨,否则就没有欲望。

就像我告诉你的,欲望是你创造并维持的东西,对你来说是外在的。如果你采取积极的步骤摆脱它,你就有能力做到。但这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进行。一旦你摆脱了欲望,你就进入了证了第三果——阿那含。

这个阶段之后,是清晰地知道你是谁。

通过使用“我”来创造的心念;以及根植于你心中的“你将在这个世界上无休止地存在”的信念;生命的延续。这三件事是你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是谁创造了这些东西?五蕴。佛陀说,为了消除你内心的虚假印象,即你体内有一个所谓的“我”,也就是你的自我。期望你做得是,仔细分析五蕴,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视为无常、苦和无我的。识是无常、苦和无我的;触是无常、苦和无我的;受是无常、苦和无我的;想是无常、苦和无我的;行是无常、苦和无我的。

继续这种禅修,并始终以这样的结论结束每一次禅修:没有“我”,没有“我的”,也没有一个灵魂不断延续。

你必须经常重复这一点。当你不断重复并以“五蕴是无常、苦和无我的”为主题禅修的时候,你就能摆脱那个“我”,也就是自我。你还将能够摆脱“我的”,当没有“我”的时候,就没有可能创造出作为这些事物的所有者,“我的”也不存在。当然,你也会觉悟到,在这个生命中没有任何灵魂在延续。

然后是最后的阶段,你需要采取步骤来终结这个所谓的意识,它会在你身上制造所有这些欺骗,完全误导你,让你在这无尽的生死轮回中生活。

为了净化你的所有烦恼,修习七觉支。沿着这条道路修你的心,最终你会达到心念平静安宁的状态。现在它已经摆脱了欲望,摆脱了人格信念,心念已经摆脱了自我,心中不再有“我”或“我的”。生命中不存在一个所谓的“灵魂”在你身上永恒存在。最终,你开始将这些东西分析为无常、苦和无我。

然后会发生什么?你进入了一个阶段,你对周围的世界,包括你的身体,抛弃了所有的受,只剩下心。你已经抛弃了由五蕴创造的周围世界的幻象。你现在已经抛弃了它,这个心也是由你的意识创造的。想,你也抛弃了它。现在只剩下心。

它发展了一种没有专注对象的特殊禅定,叫做无相三昧。你带着它生活,然后去分析这个念头过程,把它视为无常、苦和无我,直到你达到所有感觉都从你身上消失的阶段。你已经摆脱了你的心。意识不会再出现。

关于你的心所创造的世界,通过理解无常、苦和无我的本质,你已经终结了那个世界。这就是你如何走到生命尽头,从而关闭了自己未来再次诞生的可能性。因为这里没有意识,如果意识不存在,又是什么会离开你的身体转世投胎呢?什么都没有。意识本身无法完成这项任务,除非借助欲望的力量,而我在早期阶段已经去除掉了欲望。现在我们来到了你已经除去意识的阶段,结果是你现在不再以一种“存在”的形式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只要你的生命期限继续,你就会活下去,但这种生命是无烦恼的,只有一些念头能生起,从而维持你的身体和精神正常功能,不执着也不逃避,因此不会产生欲望。你只是完成活动,在生命期限结束时死去,永远不会再次出生,这就是你们一直在寻找的涅槃,兄弟姐妹们。

你们不会想再次被出生,再次经历现在正在经历的生活。也许你下一个生命可能比现在更糟糕,我们无法预测你下一世会变成什么,这完全取决于你心中的念头,即在你死前,在你的身体分解成四大元素之前,出现在你脑海中的最后一个念头。

因此,兄弟姐妹们,这是一条清晰可行的道路。你所做的结果毫无疑问,因为它清楚地表明了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生灵,这一切都是我们精神上的创造。只有心和物,两者结合在一起,在你心中创造了这样一个虚假的印象,认为存在一个你。

当你不断去除你所遭受的烦恼时,你会意识到你自身的真正本质,最终结束你的生命,永远不会再次出生。

愿你们都证得涅盘!




朗读进度:0%
说明:如果朗读没有声音,可能是文章太长,而手机等设备内存太小的缘故,您可适当缩小朗读范围,比如将开始与结束位置的朗读范围调整为不超过10%,再点朗读可能就会有声音了!
语音朗读的键盘快捷方式:alt+s朗读,alt+p暂停,alt+r继续,alt+x停止。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