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灭尊者开示录-20: 苦谛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寻灭尊者的书信)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寻灭尊者讲法英文原稿翻译成中文,法师讲法为英文录音,中间穿插有巴利语系词汇,此文翻译极其艰难。由于翻译小组专业水平有限,翻译难免有错谬,如有不合原义请反馈我们。感恩陈佩国居士提供英文原稿,感恩翻译小组众义工为此文付出的艰辛努力!)


20 苦谛

作者:尊敬的 Amatha Gavesi 阿罗汉寻灭尊者

开示日期:1994

尊敬的比丘,兄弟姐妹们,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苦谛。这是佛陀领会的真谛之一,也是所有真谛中最重要的。我之所以说最重要,是因为其他的真谛,如苦的因、止息苦和通往止息苦的道路,它们要么是苦的果要么与苦有关。佛陀在佛经中对苦解释为佛法之轮。他把苦描述为无尽的轮回。他还把苦描述为一个人所遭受的身体衰老、忍受的病痛折磨、还有死亡。死亡之苦,也包括与他有联系的人。正如佛陀所言,与所爱的人分离也是苦。作为个体,与不喜欢的人交往是苦。他还说,求不得是苦。这是佛陀给的定义。在给出这个定义之后,他把苦概括为五蕴。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佛陀一直强调不要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要寻问自己的内心,事物为什么会这样。有一件好事让你去思考,就是为什么佛陀把苦概括为五个执念集合。一定是有所原因的。生是苦,你们都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根据佛学,存在即是苦,我们认同了这一点。所以轮回是苦的果,你要承受这苦。老是苦,我们也承认,因为你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做你喜欢或年轻时习惯的事情。病是苦,这个你自然能理解,一个人无论是在年轻或是年老任何一种状态,如果这个人受到疾病的折磨,他就会遭受苦。死是苦,相当明显,一个人遭受死亡的折磨,与他有关的人也遭受了苦。然后佛陀给出了另外三个例子: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现在,如果你问,一个人仅仅是身和心在执行普通的任务,并由心指导身进行某些活动,会有这种性质的苦吗?业为你创造了这个所谓的身,而贪欲带来了身与心的联系。如果是这样的话,苦,会不会很现实?这是因果,没有其它。这苦有主吗?你的活动有负责人吗?有没有人真正地对自己的苦负责?如果是身和心,这是两种作为因果来执行它们任务的活动。一个人可能会受到某种条件的制约,这就是因果,而不是别的。这种评估不会让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而受苦。如果你能接受并相信自己是一个拥有这种身和心的个体。自然,这人是轮回中人。这人是易病之人。这人是受年老支配之人。这人是将死之人。这人是正和心爱的人分开之人。这人是和他不喜欢的人交往之人。正是这人看着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很明显,在佛陀引用的让自己受苦的例子中,有这样一个你在心中创造的所谓存在,承受着这苦。这难道不是你的心创造了这样一种错误的想法:你是某某的儿女,而这个存在于世上的我就是这个某某。所以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苦都得你自己受。但如果这只是因果,就没有了这种归属,就仅仅是,因的出现,果的产生,然后因果消失。这难道不是佛陀把苦概括为五蕴的原因吗。

五蕴是做什么的?五蕴在你身上创造了一个存在,正是这个存在承受苦。你因为因果而拥有的身心并不存在于那种禀性中,因为你知道那只是他们随意创造的身和心。心在你身上创造了一个认为是你的存在,作为受苦者,这个存在是所有活动的创造者,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这只是因果的苦发生在了你身上。这难道不是佛陀把苦概括为五蕴的原因吗?我不会再详细的讨论五蕴,因为我们过去已经讨论过这个主题,并且在你们面前创造了一个关于这些蕴的表现,以及很好的描述了这些蕴在个体中所造成的误导。佛陀在这里明确地展示了个人受苦的方方面面。

由五蕴产生虚妄。就是有一个所谓你的存在承受了这苦。说到底是心创造的。心完成了这个存在的创造。然后由识产生了痴。识创造这种痴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世界的连续性。世界必须继续存在,世界以这种方式继续存在的唯一途径就是使占据这世界的人相信他们都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个体。由心所创造的痴是如此复杂,以至于你周围的世界也是如此,你即是创造者。但你相信吗?你相信你的眼睛,你相信你的耳朵,你相信你的鼻子,你相信你的舌头,你相信你的身体,你相信你的思想和接受它的创造物。但从现实和理性的角度来看,你将会明白佛陀的哲学,这个世界是我们创造的,在我们的想象中是绝对真实的。它是一种帮助你理解事物,无论是看、听、知、嗅、尝、接触或思考的思想,仅此而已。识能够创造思想,在你心中产生痴,完全的误导你,让你只看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它在你周围创造的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这是识的基本产物,也是使生活在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关键。

然而,当他生活在这种痴之中时,他正在为自己创造一个世界。所以,佛陀清楚地指出,这种由五种执念集合所产生的痴,以一个有归属的方式去做你所有的事情都是苦。坦率地说,如果没有人受苦,就会有某些事件作为因果而产生和消失。谁来承担这些活动的责任或者说归属?没有人。它们的出现而后消失,仅此而已。把你的想象力扩展到那个程度。从逻辑上讲,如果没有人对任何事情负责,那么就是事情它发生然后消失了。苦在哪里?没有受苦者。有些事发生了,而后这些事又消失了。也许你的身和心都对这一点做出了贡献,心是能量,身也是能量。这是能量的反应,没有别的,只有因果,一个人为什么要受苦?这个苦归谁?没有人。你现在知道这个受苦者是由识创造的。在每一个根的行为中,都通过了感官。你陷入了一种由识编造的观念中,认为你所犯下的行为都是所谓的你内在的召唤所犯下的行为,而事实上,显而易见,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因果的产物。现在我们修行也是要摆脱这种错误的观念。首先,当然,我们检查确认身心一致行动,并作出某些行为,满足关于心的论点,即心指导身执行活动,它只是盲目地执行这些行为。然后,为了进一步支持这一点,你还分析了你所有活动的因果。果就是你所做了的。因就是你为什么这么做。心正在为你创造因果。

我们不能忘记这样一个事实,佛陀已经清楚地表明,识就样一个魔术师。他所做的就是创造,创造一个让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世界、他的世界、造物主的世界。谁创造的呢?识和你被强迫相信,这个假想的、彻底虚构的存在,是我们所有活动的所有者。因此,总而言之,我们创造了所有者,并认为自己对所有心的感受或身的行为负责。而事实上,心引导身进行某些活动,而这些行为是因果产生的,而不是其他行为导致完成的。那么所有者是谁?那么谁是这些活动的创造者?这些活动是谁干的?没有人。如果没有人从事这些活动,谁来承受苦。没有苦。佛陀明确地说,在苦中没有受苦者,只有因果,无它。我的意思是解决了你面前的所有问题,关于我们是怎么痴。从生到死都被误导,甚至生生世世,仍然相信这个心中的虚妄。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分析这种苦,因为它是在你心中有一个存在的错觉下被创造出来的,而这存在受这个苦影响。佛陀指明,这是苦,那是苦,那是苦,那是苦,但他说我把苦概括为五蕴,五蕴是什么?好吧,通过学习,你已经掌握了所有关于这五蕴的东西,你知道五蕴创造了一个所谓你的存在。那是一种由心和识创造的痴。

那么,让我们更进一步。苦的因是什么?贪欲。谁创造了贪欲。如果你的行为是因果的产物,那么谁是这个贪欲的创造者,这个贪欲在哪里。如果从逻辑上说你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兄弟姐妹们,贪欲是由一个受贪欲支配的人创造的。不可能只有贪欲被创造出来。

谁想要?如果没有人渴望,就没有贪欲。因为你创造了贪欲,所以才有贪欲。想见,想听,想闻,想吃,想想。所有这些都是贪欲在推动的活动。贪欲也被这些活动所滋养,因为这样的创造物促进了更多的贪欲。但这些活动创造的贪欲建立在一个错误基础之上,即有一个渴望之人在你心中。如果你心中没这样一个渴望之人,他看到并决定看得更多,他听到并希望听到更多,他闻到并希望闻到更多的气味,他做一些愉快的事情,并厌恶不愉快的东西。谁想拥有越来越多的品味,品味是一个人的经历。如果没有人去经历,那么你品尝的是什么味道?你感觉到了什么样的接触?你甚至在创造思想,你看到那些随意创造出来的人在创造它们。这是贪欲的结果。兄弟姐妹们,你们不会忘记这样一个事实,佛陀曾明确说过,除非看到世界的尽头,否则你永远不会经历涅盘。什么是世界、世界尽头?你作为一个虚构的人创造的世界 。

现在,你意识到在这个创造物中没有人,只是一个创造物,你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那就是这是某人的创造物,有人在你的内心,他是创造物的责任人。他创造了为什么,他如何创造的?因为这个虚构人的感觉。那是你的信念,他感觉得到,他感觉到什么?他喜欢愉快的事,不喜欢不愉快的事。这两个创造了贪欲。谁喜欢谁不喜欢?你创造的这个虚构的人。如果没有人在你的心中创造,会不会有喜欢和不喜欢。不可能有喜欢和不喜欢。它只是出现、产生和消失,仅此而已。谁喜欢它?没有人喜欢你。那就是你在你里面创造的存在,这五个执念集合被识创造出来误导你。带着你一次又一次的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你陷入这个虚假的创造,你相信这个虚假的创造,你生活在这个虚假的创造中。你在你的心中很好地掌握了这个虚假的创造,以至于你所经历的一切,作为因果,你已经把这个所谓的存在放在这个受这个活动支配的所谓的存在上。结果,这个你想象中在你心中的假想的人,承受了苦。

兄弟姐妹们,佛陀清楚地说,正是在这个虚妄中,你的身心才是苦的。正是在这种虚妄中,身心才是苦的根源。正是在这种虚妄中,身心才是苦的停止。正是这种身心的虚妄才是通向停止苦的道路。它说明什么?兄弟姐妹们,这意味着什么?解决你在这个世界上所受苦的难点不是别的地方,而是在你的心和身里。为了让你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佛陀给了我们足够的理论依据来支持他的结论:除了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存在并且把作为因果结果的活动作为你自己所做的活动之外,在你自己身上没有存在。事实不仅如此。因为你作为一个存在还创造了感,创造了贪欲。

什么感?好恶。谁喜欢谁不喜欢?如果没有兄弟姐妹,你就知道没有好恶。好恶是由一个人以这种方式感受到的。这就是为什么他说当你看到一些东西时,要避免产生好恶的想法。当你听到什么时,要避免心产生好恶。当你闻到什么东西的时候,要避免产生好恶的感觉。当你尝到某样东西时,要避免心产生好恶的感觉。当你接触到一些东西时,要避免心产生好恶的想法。当你想到某件事时,要避免心产生好恶的想法。谁创造了这种好恶?你在心中创造的那个人是愚蠢的。作为因果关系的结果,你看到了什么是好恶。有什么可追求的,谁追求的?没有人。你看到什么了…。(B侧)。追求好恶不仅仅是一件通过识看到一个东西喜不喜欢的事情,但正是这个在你心中被创造出来的存在承担着创造这种好恶的责任。

佛陀说,要避免这种事发生。佛陀一直说,做你自己的光,没有人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有人说在你身上没有人,没有个人,你不能仅仅是相信它,就活在那个信仰里,不对。它是你必须从心中浮现出来的东西,因为你要彻底的相信没有那个存在。这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信念。信念比信仰更重要,因为你的信念有理论证据支持。信仰只是表面的,比如当有人对你说了什么,你相信了。所以你必须坚信这一点。那你怎么说服自己呢。你所面临的唯一问题是,你的内心没有别的存在。正是创造物为你制造了所有这些麻烦。这是你必须仔细研究的一件事,苦谛。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对一件事说不,或是对一件事一味地说是。你自己想想,这是谁干的?是谁干的?没人这么做。我也给你举了一个例子,有些内心很脆弱的人会在其他人的控制下,让他们在催眠状态按照别人的指示去行动。

我给你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拿着铅笔按在另一个人的皮肤上说,我现在要用一个烧红的熨斗烫你。他愚蠢地相信了,因为他是在这个人的催眠状态下,他创造了一个情景,从而哭出来,因为这铅笔触及他的身体,感觉像是火烧。以至于有些人甚至会因为烧伤而在皮肤上产生反应。这是一种信仰。这个信仰是如此的深入在你的心中,以至于你对它确信无疑,并且融入在其中。你存在于你的身体里并住在那里,你的自我也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你就住在那里。这创造物在你心中是如此坚定,创造物以你自己的方式如此令人信服地向你证明,你已经接受它并生活在其中。结果,你所有的活动,都在这个人身上堆积。这个人,“我”,在我的心中创造了这个身体的主人,这个心的主人在做所有和身和心有关的事情,他是负责人。例如,如果我们问这个问题,佛陀给了我们所有这些细节,让我们合理地理解在我们身上没有个体。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因果,有苦但没有受苦者。如果你觉得有疼痛,你就会感到疼痛。如果有什么东西,那就是心对活动的反应。但是当我受苦的时候,我是快乐的,那“我”,就是你创造的存在。即使是阿罗汉也在受苦,如果阿罗汉患有疾病,他也会遭受这种疾病。但他已经放弃了“我”和“我的”的想法。他不再存在,也不相信这个谬论。佛陀受苦,佛陀曾多次因他身上的疾病而受苦。这是心理和生理的反应。最后一点是,没有人是那个“我”、“我的”。没有这样的一个人,这是你必须非常小心地从你的头脑中清除的一个方面。

这就是为什么其他宗教,他们追求这种所谓的用心灵来感受你。在这方面,心有感觉,并且有一些持久的特征。它持续存在。它持续存在,所以它可以是永恒的。佛陀已经证明了事实并非如此。一旦你清除了你可以清除的基本的烦恼,那么你修行的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心。这就是你必须处理的力量,精神力量。你现在感觉不到身体了。你在第三境界时离开了身体。你是宁静的种子,你感觉不到身体。然后佛陀明确地给了你一条可以遵循的道路,在你修行的最后阶段,你将你的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它能让你理解你的信仰,不管你长期以来的信仰是真是假。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心必须一直存在,而不创造任何一种心是不存在的情况,你继续越来越深入的分析心。

当你超越你的心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当你清除了那些束缚你作为一个世界的人的世俗生活的污秽时,你继续仔仔细细地分析它。当你到了最终必须处理这个心的阶段时,现在你已经完成了关于你身体的任务。然后你开始仔细地观察心所扮演的角色。这个心也受制于无常、苦的本质和无我的三个实相。你分析它,分析它,分析它。如果它有任何永久性,如果它是一个灵魂,如果它是一个曾经存在并一直持续存在的自我,那么在你的心修行阶段,这种所谓的力量是不可能消亡的。你们现在所观察和对待的这种力量是无常的,不令人满意的,没有灵魂的。清楚地分析它,清楚地理解它,因为它也到达了一个非常脆弱的阶段,然后消失了。你在哪里?你没有心,也没有身体。有什么?空。这是当你的心到达一个完美状态时的又是一个因果,而不是其他东西。当空的成熟达到顶峰的时候,你终于领悟到了。

因此,兄弟姐妹们,从头到尾,到最后,你们会看到这是我们正在处理的一个创造物。谁创造了这个?你的心创造了它。我们活在欺骗中,我们生在欺骗中。我们作为人类,作为四足动物,各种各样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昆虫,就像在动物王国里,我们成为过各种各样的动物,以这种世俗的方式诞生了成千上万次。我们也带着一个虚假的信仰去了天堂,一个活在你们里面的人,他是天堂存在的拥有者。我们已经去了光明世界,带着错误的信念去了那里,在那里你有一个存在,你已经把你的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在那里你可以享受像一个发光的世界这样的好处。但最终我们意识到,这些地方中没有一个是永久的,它们都是你的临时住所。你留下来,而后消亡。你所犯下的业力,是谁犯下的?你犯下的。那是你造成的幻象。

因为“你”植根于你所有的活动中,你已经承担了面对这些活动的回应的责任。如果是因果,就什么都没有了。但这样你就不会犯任何错误了。因为有贪欲,贪欲创造了喜欢和厌恶,那是贪欲的基础,贪欲的基础是追求好恶,你继续行动,其中一些是有害的。你犯了这一行为,你就遭受了伤害。看看那些你所做的好事所带来的祝福吧。这就是你一直过着的生活,完全是在一种虚妄中,你内心有一个人,而正是你内在的这个人,才是你所有活动的创造者,而事实并非如此。你只是一堆因果关系,没有其他心是不发达的人,过着世俗基本的生活,经历着好坏,总是经历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但总是有一种冲动就在那里:就是希望能获得一些舒适和愉快。结果就是你用你自己的方式为自己创造了这种情况。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没有人要为这个为你创造的情况负责,没有人要为你正在经历的苦负责。你是所有这些的创造者,因此这个谜题的答案就在于你,只能你自己去解决它。从你的内心寻求庇护。外界没有人能帮助你,除了引导你说这件事是这样发生的,只要想一想,你就是这个想法的创造者,无论所说的是真是假,你都要好好思考和说服自己。你就是你的决心或结论。

所以这就是事实…………兄弟姐妹们。想想看,什么是苦?这就是所谓的苦,它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物体中。当然,在你所看到的无生命物体中没有识,但是我们有识,因此我们能感觉到它。但你发现树也在生长,结出果实,到处垫根重新开始生长。这就是它如何发展自己,它在世界上的延续性。当然,这也是由于年老,它生长到你看到的一个时期,然后死亡,因为那是赋予那棵树生命的跨度。这是大自然的承诺。你当然会有疾病,各种疾病也会发生在树上。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发生,并在树的生长期毁坏它。我不应该说它是完全相同的,但它自身所面临的情况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承担了自己的苦,它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受苦,就像你自己一样。

因此,这是你必须仔细考虑的事情。我经常说佛陀清楚地强调是思想使他成为佛。产生智慧的思想,是你自己理性的分析,使你相信真理,而正是这样的分析,最终也会导致你的解放。如果你只是一个相信事物的人,你将永远无法摆脱这种轮回。你自己必须能够承担起说“是”的责任,我知道我确信这是真的。这不是一种信仰,因为有人这么说,我相信某某。不!这还不足以让你摆脱这种轮回。你必须大胆地说,我知道,我相信,我看到了,我意识到了。这才是现实的,才是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建议你思考,不要只是被某人的陈述所引导。坐下来自己想想,是这样吗?如果它不能令人信服,就不要接受它。如果它是令人信服的,接受它,这是最基本的事情。

总之,记住佛教是一条你可以合理地遵循的道路,而不是盲目的。佛陀从未将自己归类为一个伟大的存在或一个伟大的力量,他正在向你灌输他希望你相信的东西。不,佛陀只把事实摆在你面前,为你清楚地分析许多事情,让你自己满意这种分析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佛陀向你展示的这些分析不能让你满意,你可以选择把它们放在一边。不要因为佛陀说了就住在里面。你必须意识到这一点。正是这样一个人认识到了真相。如果你只是一个信徒,无论佛陀说什么你都愿意相信。当然,我知道这是对伟大存在的神圣敬意,但这不是佛陀期望你的态度。主要是因为我这么说,他说,不要相信。为自己着想,因为正是思考让我达到了佛陀的高度。因此,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你们。以这种方式分析苦谛。

坦白地说,如果你去掉这个方面,这个由你体内的五蕴所创造的一个存在,如果那被去掉,有没有什么苦?有病人吗?有一些事件是作为因果关系发生的,但是你不会像你自己的创造物那样拥有这样的事件,或者说你受这些创造物的支配。事情发生了,就这样结束了。因果关系。而你所承受的不必要的苦,是因为你愚蠢地接受了你的心中有个存在。这个方面是由五蕴在你的头脑中创造的,兄弟姐妹们。识是五个群体。识在创造环境中为你利用六个感官,然后通过它们来体验事物,识也创造了一个体验这些事物的人。这种由识制造的痴,完全是在误导你,你自己认为你从中得到的是你的,你享受它。而你从中得不到你所期望的是伤害你的东西。你,个人,个体,造物主,所有者,你内在的存在,对这一切负责,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事实,兄弟姐妹们。我给了你思考的食物。别只是相信我,我是这么说的。就连佛陀也这么说,只是因为我说某些事情是这样发生的,不要只相信它。你自己想一想,证明这是真是假。如果这是真的,那就让你自己去行动吧。如果它不是真的,那就把它放在一边,直到你更多地思考它,然后找出它到底是什么,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如果不能被接受,就把它从你的脑海中抹去,就这样。

我给你这个想法是因为你必须看到,这是你必须看到的苦谛的方面。当一个人沿着通往更高境界的道路前进时,你会看到,这是一个人在自己身上修行的现实方面。他看到的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多。他看到了佛陀那番话的深刻之处。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看到的深度是现实的,那就是智慧。

愿你们都得到涅盘。

谢谢。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条评论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