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普正居士

在参加这个班之前参加了两期老师举办的“定慧之路”禅修班,获益良多。老师不愧为实修派的大师,每一次禅修课所有人都明显受益。我自己一开始都不相信自己也可以入定,但是出乎预料地,参加第二次课时已经能够很清晰地知道自己进入了哪一个禅定,经常是法喜充满,以至于开静的引磬敲响时还不愿意出来。
有了定力再“修观”,老师只是教给你三句话,说就按这个去做吧。一开始,云里雾里,不明白什么意思。观一会儿,发现法喜充满,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三观从此更新,离世界的真相又进了一步,那种欢喜语言无法形容。在此不能多做剧透,大家还是自己亲身体会吧。
这次大乘班是讲《金刚经》。听老师说,《金刚经》通俗易懂,在大乘班上就给大家讲这部经。学佛的人都知道,《金刚经》是讲般若智慧的,很多法师、大德讲这部经时动辄好几十讲,而且听完只是在理论上有所了解,因为智慧是无法通过讲解而获得的,老师竟然说“通俗易懂”?这是什么情况?而且老师说经不是用来思维理解的,是用来修的。那么《金刚经》怎么修?内心充满好奇和期待。
这次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在开课前老师发现有的学员没有按照要求学习“佛教基础知识”,所以没有建立起正知正见。老师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于是连夜出题,要求每个人都要完成试卷然后才开始上课,试卷不及格的要劝退。于是大家为了能准时开课,抓紧时间认真回答问题,有的一次不过,再补考,终于,用了一晚上加上第二天的上午的时间,大家都过了。通过考试大家的状态调整过来了,老师这才开始上课。老师解释说没有正知见是不能上大乘班的,说严重一点那就成了盗法,会有严重的果报。通过这个事件看到了平日里非常随和的老师在传法时另一面:坚持原则,严肃认真。
课程开始了,老师气定神闲地拿着一本《金刚经》娓娓道来,根本不用什么讲义、PPT,看样子是对经文是完全掌握,胸有成竹。听老师开讲,确实觉得老师讲的能听明白,而且听得浑身舒畅。
一节课讲完,还有一点时间,老师说我们就用《金刚经》里说的“应无所住”打一坐吧。调整好姿势,开始打坐。“应无所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我开始找“不住”的状态,怎么样才是“不住呢”?这时,老师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了大家的误区,在静中轻声缓缓地说,有人在找“不住”,那是不对的,要连“不住”也不住!听到这句话,我感觉“唰”地一下,像一股电流通过身体,眼泪也涌了出来。平缓一下情绪,马上进入到一种宁静、安详的状态。这一坐时间很短,一会儿就开静了,时间虽短但是很欢喜。
饭后,大家散步经行了一会儿,又回到坐垫上。老师说咱们先再坐20分钟的“应无所住”,然后修一次“慈心观”。于是大家又开始安静入座。这一次我马上就进入了状态,毫不费力地进入了很深的宁静中,而且越来越深,到后来呼吸几乎都停止了,非常的舒服。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老师的引磬响起,开静。(后来知道老师调整了三次时间,坐了50分钟)。这一坐太欢喜了!忍不住跑去跟老师分享这种从未感受过的法喜,一种无所依的快乐,真是“得未曾有”!老师、师兄们也很欢喜,大家欢喜地喝茶,久久不愿散去。正如老师茶台后的一幅观音像的题字中所写的“应无所住生心,品天下茶品,赏人间极乐”!
后几天的课程师兄们也都进入了状态,纷纷分享法喜,都发现这样比观呼吸的方法更轻松、更容易入定。老师自己当初就是这样,看到一段经文就修,一种修法不行就换一种方法,用“穷举法”不断探索,教给我们的是他实践过的可行之路。我们都感叹我们这些学员何其幸运!有老师手把手地带路。
《金刚经》讲完了,我发现自己读过、听过很多版本的讲解,这一次收获最大,而且在听课时感觉自己沉浸在经文里,比以前明白了很多。后来跟一位师兄分享这个感觉,师兄说,这就好像一位亲自到达过的人,他当然能说清楚那边的状况,这是没到达的人不可能说清楚的。这个形容太恰当了,听老师讲经就是这样的感觉,是一位亲证的人在讲,非常清楚明白。
欢喜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十天的课程一转眼就过去了,大家彼此都看到了对方“肉眼可见的进步”。这短暂又难忘的十天如梦幻一般,得未曾有。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证极乐果!
月印千江禅修学苑
普愿众生皆安乐
朗读进度:0%
说明:如果朗读没有声音,可能是文章太长,而手机等设备内存太小的缘故,您可适当缩小朗读范围,比如将开始与结束位置的朗读范围调整为不超过10%,再点朗读可能就会有声音了!
语音朗读的键盘快捷方式:alt+s朗读,alt+p暂停,alt+r继续,alt+x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