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修止常见问题以及如何修道?

六、修止观常见的问题 

由于大家修禅定时,还是犯上许多错误,今天继续讲一些关于我们静坐时发生的问题。

  1. 不可引气入定 先说关于头上有气

在修禅定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觉得头上有气,知道有气的比不知道好。可是有些人以为头上有气就是入了禅定,这是错误的。入定的确使气升到头上去,但头上有气不等于已经入定。就是说,如果你故意把气引到头上去,是气集中在头上,不等于入定,入定的要点是心一境性。这一点要非常小心,别以为气到头上就是三禅。入禅定是靠心念的集中和微细而入,不是靠头上的气上上下下。所以,你觉得头上有气,先把它引导下来,然后再度集中看呼吸。要注意是呼吸及心念变细了,才上初禅去,是气自动上头去,别把气带上头就以为上禅定,懂得气功的人就知道只要心念集中,就能引气到头顶上。甚至只要心想气往头上冲,气就冲上去了。所以,不要以为心想气上到头顶就是三禅,然后意念气留在那里,没有用的。必须是杂念少了,集中力够了,轻安来了,那时心想上禅定就自然上去,那才是对的,千万要注意这一点。

  1. 坐禅通病——疼痛

另外就是疼痛的问题。有些人在静坐的时候,身上有疼痛,不少人以为疼痛是打坐出了问题,其实这不是修错,是那部位有障碍,有暗病发作了。最好将暗病处理掉,如果让它继续保留在那里,你就一直坐不好。比如你静坐的时候,觉得胸闷、咳嗽,你就要处理胸前的毛病。如果你觉得背后大椎以下很热,就是你的大椎的部位阻塞了, 你最好去将它通顺。如果你的颈项这里很热,就是玉枕穴的部位气不通,阻塞了。简单的处理法就是用空心掌打拍,也可以找人引导,在你静坐时帮你将气引上去,疏通它。如果你自己懂得做的话,你就在静坐时,观想背后的气从大椎经过玉枕,一直这样想,慢慢地气通了, 热就会消掉。大椎和玉枕是很关键的部位,要去注意有无阻塞,如果很热的话,就是有问题了。

  1. 身体会摆动要如何处理

有些人因为身上的气脉有阻塞,坐到一定程度,身体会动起来。如果身体要动,不要去阻止它。你越阻止就越坐得不好。这是气动, 气动会越动越强,如果心力和念力不够,当气很强时,心力弱者若无法控制气就会有危险。当气不受控制而身体出大动作,一般人就会慌张,慌张最容易着魔。将来若发生这类情况时心不要慌,只要一心想全身的气慢慢地降回丹田。并将所有的气,慢慢沉回丹田,一直这样重复地想。如果你的心念足够的话,可以用手来回从头向丹田拉气, 观想手带动气到丹田,最后按住丹田。如果气还是在头上,只好找人帮一下,怎么帮?就是用掌心慢慢地从他的头上将气引导回丹田。也可以用拍打,帮他把身上的气拍打散掉。

是什么原因造成动得很厉害呢?原来气动是在治病,所以会觉得越动越舒服。身体越动得久,气场就会越强。如果你们以后身体动起来,千万不要动超过半小时。若超过半小时,就会有很强的气,不容易受控制。动得很强时,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控制动的时间,就是说,先让他动几分钟,然后就心想气收回来,让身体不动。先多做几次只动五分钟后,如果都有把握把气收回来,就可以每次动十分钟。这样慢慢地加强,以后,你就会有能力收。不要让它一次动得太厉害, 收不了不是着魔,是因为你的念力不够。什么情况下会着魔呢?当身体动时,有些人会气胀脑昏,身体就会失控而乱动,就会着魔、发狂、精神错乱。所以,动时要小心,心念要很清醒,心要明白动是好事, 只是身上的气在运转。气动而身动,这是自我调整身体,自动处理掉你身上的病气阻塞的障碍,以后你的静坐就会更有进展。你身上有气的障碍,才会发生身动,如果你忍住不动,气的障碍依旧,静坐的进度就会很慢。所以你应当放心让它动,不要恐吓自己以为着魔,那样就会有危险。若有气阻塞,最好找一些气功师,帮助你处理那些气阻塞的地方,或者找人按摩等等。身会动的人如果忍住不让身体动,不动则气不通,静坐很难有进步,因为严重气阻塞才会动,所以要小心处理。身体动时心念要明明了了,心要注意那个气的运转,不能放松到什么也不管。练气功的人喜身体自发动,动时心里什么也不管,这是有危险的,心不集中而放弃自我时容易被附体。身动时心念一定要清楚是气在动,而且要防止它动的太厉害,才不会有危险。

  1. 下坐之前按摩非常重要

每次静坐下座之前,全身都要按摩一下。这几天我看到大多数人都没有按摩,久了要出事。就是说,下座时要保证气收回丹田,眼睛未睁开前,手擦热后,用手掌按摩头,拍打头也可以。然后,掌心向着自己,观想把那气引导到丹田来,从头往丹田引导。除非你对气很敏感,很清楚知道气都收回丹田,你可以不用这么做。如果不敏感, 你一定要做一下气收回丹田的动作。对气不敏感的人每天留一点气在头上,连续几天以后,就难处理了,从此以后,每次静坐就会感觉头重重的。所以,最好坐完后按摩。还有,如果每天静坐六小时以上, 因为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身体很快产生疲劳,最好每次起身之后做一些运动,放松后背及腿的肌肉,对继续坐会有帮助。如果你没有这样做的话。那就会累积疲劳,一段时间之后一静坐就会不舒服。以上所说的,是静坐者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修定与念佛

别否定自己无法修定而去念佛 

禅定修不好不要心急,每个人的过去世和今生的修行不一样。有些人前世已经修了今生又来修,有些人是原本什么定力都没有就来修的。因此,不要跟人家比较,如果你坐来坐去都不行,就是你在修定方面的工夫不够,更应该努力用功;不要认为我无法修定,还是去念佛好了。就是说,你原本定力不好,就更需要修定。不要因为修不好定,就不修定了。佛教的任何法门都是修戒、定、慧,你以为念佛就不必修定了吗?念佛是一个方便法门,很多修念佛法门的人,念很多年了,他都没有一定把握的。不要以为念佛的人都是有把握往生净土的。

我讲一个例子。在我们那里有一个老和尚,叫云水山人。他满身臭气去挂单,大家都不喜欢他。大概在他六十岁的时候,就自己做经忏,搞了一个房子住,后来他病倒了,没有人照顾,我就找了一些居士照顾他。他念佛念了二十年,到老的时候,他更加用功念。但是当他病了住在医院里的时候,他就埋怨说:“我念佛念了二十多年,现在这样病重,阿弥陀佛还不来接引我。”你不要以为念佛很容易,不见得,那位老和尚到后来根本就不念了,不信了,他说阿弥陀佛根本就不来接引他。其实,这是错误的。经典上说,是你死的那一刻阿弥陀佛来接引,不是活的时候。所有的佛都不会叫你快点去死亡,死前期望佛来接引往生根本不是佛教。另外,在台湾有一位大居士领众修念佛法门,他有两个妻子,他特别疼爱他的小妾。他念佛念到预知时至,大家为他助念。念了几天后,这件事情就传开了,传到了他的妾那里,他的妾很爱他,听到他要走了,就很慌忙,打电话来找他。他听了小妾的电话之后,就念不了佛啦,然后,就担心他的妾,想我走了,她可怎么办?哈哈!就是说,如果念佛的人对世间还有贪爱的东西,临死的时候是走不了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很多念佛的人不知道自己还在贪爱人世间,真正死亡境界来时才发现自己放不下,然而已经太迟了。比如刚才说的那位居士念佛念到要走时他都知道了,可是后来呢?还好,他还够智慧,干脆就不理他的妾,避而不见,专心念佛,后来才走。你看,念佛往生容易吗?别忘了,临终时若无定力者,心乱如麻,如何能往生呢!

念佛也要入定——念佛三昧 

念佛念到一定程度是要产生定的。真正念佛法门是能够进入念佛三昧。念佛、观想佛者要是能入定,临终时就因有定力而有把握往生。如果你只是持名念佛没有定力,就要靠别人来助念。修净土的人若执着身边的事物,那是往生不了的。所以说有了定,往生净土就多了一分把握。

七、如何修道 

先见道后才修道,整个过程是从内心建立三十七道品,其中,七菩提分以前未见道,七菩提分时见道,七菩提分后是修道。

四念处——资量道,破四颠倒,生起出世间正见。四正勤——资量道,灭恶生善,以免堕落。

四神足——资量道,净心得通,从世间道逐渐出离。

五根——加行道,建立信、念、精进、慧、定等心。五力——加行道,五根产生力用。

七觉支——见道,五力加择法,生起舍觉支而觉悟。八正道——修道,见道后,进一步放下贪嗔痴。

  1. 解脱的起点——五根、五力

佛教导我们修任何法门,都要修戒、定、慧。就算是你往生极乐世界,到那边学哪些佛法呢?如果你们有念《佛说阿弥陀经》就知道, 到那里还是听闻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真正的解脱法就是这些佛法,到了极乐世界还是这些佛法。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修行的过程,并非让心充满真理,而是让心建立起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些佛法是所谓的心的解脱道路,修任何法门都是如此,诸佛皆说此法。但是很多人不明白,以为这是小乘法。其实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是你修道时心中必须生起的各种各样的法,不可能靠佛力加持给你。

就以五根来说,五根是信根、念根、精进根、慧根、定根。信根是你对佛法要生起信心,一定要有的,你若不信佛,佛也无法强要你信他。精进也是一定要有的。精进不是努力地去做事情,也不是努力地去修的意思。精进是一种心念,称为精进心所。不是说我要很努力地去做一种事情就有精进心所,精进心所是修道时才产生,当精进心所生起来时,你就会很努力地去修。精进并非有一件事情会让你很有兴趣去做,它是修道时有精进的心念,叫做精进根,你不愿意精进修行,佛又能奈何你。所以,这些各种的根:信根、念根、慧根、精进根、定根,都是从心念上建立修道的力量,佛无法强加持五根给你。

也就是说,你修行时要建立起这些法。五根加强了就是力,叫五力。五力进一步加强就是菩提分,再修就是八圣道,这些法是任何修法的“道品”。不管你拜谁为师,修任何法门,都要在内心建立起这些道品。就算你到极乐世界,也要从自心建立起这些道品,修道并非从心外(的佛或净土)得到什么法让你不得了。为什么你不要在今生建立? 应该在这里先训练,到了极乐世界,你就会快一点嘛。所以,我们如今在这里修,就是要训练这些心念。

按照修道次第,加行道就是建立五根、五力,加行道绝对不是象一般修法的加行法门。比如说大圆满修法,有前行、加行、正行。藏密修法的加行是指定要修某些法,这些修法有些是加行道,有些是资粮道。任何修法的真正加行道就是要建立起五根五力,任何的修法进入加行道时,心中必定具足五根五力。我们修观的过程,也是要建立五根五力。

  1. 四念处

根据小乘的佛法说,要建立五根五力,要先从四念处着手,为什么要从四念处着手呢?这是有它的道理的,四念处的第一个念处是身念处,然后是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这样的次第是跟心念的粗细有关,就是说身念处是很粗的,心念很粗的人都可以观察。法念处是很细的,要心念很微细的人才可以观察。初学者一定先从粗的心和境界开始观察,如果身体的动作都没有办法观察清楚,是不可能清楚观察心念的。所以说,一个人能观好心念处,身念处必然会做得很好。

因此,身、受、心、法念处的次第是是从粗到细,当然,如果你有本事,可以立刻做细的心念处,不必倒回头做粗的身、受念处。

粗的观——身念处 

在观察身念处时,我教你们经行注意脚,也要注意避免放逸心爱听爱看而离开身念处;还有要注意你身上的任何动作,身念处就是对身上的一切动作、行为明明了了。身念处从什么时候修起呢?很多人从站起来经行时开始修身念处,那就错了。是从下座未起身时开始修, 从一下座就开始对你的一切行、住、坐、卧,都要很明了地修身念处。身念处修得好时,你会发现心忙不过来,没有心情东张西望,再也不想谈话。如果你没修好,就会等到想经行时,摆好姿势才修身念处, 甚至身累了就想休息,那样修身念处就太差了。其实,若心还未累, 身累了依然还是不离身念处。

你们经行时要注意这一点,就是说,从你下座不再盘腿,手脚一举一动都要清清楚楚。如果你懂得修,很用功修的话,经行时也是在修定,如果你不知道静坐与经行交替修,于是静坐累了想休息,于是无法长时间修定。如果你懂得修的话,你就随时随刻都在保持正念, 这时经行跟静坐的功效是一样的。

细的观——受念处

 当你在观察受念处的时候,要分别出有苦受,有乐受,有不苦不乐受,当乐受来的时候,你要观察,有没有起贪爱的心,苦受来的时候有没有起嗔心,不苦不乐受来的时候有没有起痴心。如果有,你要将这些烦恼放下,进一步观察这三种受都是无常不自在的苦报。修行人在平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受念处,可是在闭关的环境,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多观察受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一期的修道和闭关时,一切已经准备好的环境里,没有人来干扰你,当时心情愉快地经行,很少苦受和乐受,多数是一种不苦不乐受,此时自然少贪少嗔,那样观受念处的成效不大。只有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受念处,才有机会把受之后生起的贪心和嗔心放下,因为此时引起贪嗔的外缘多,才有机会处理受之后的贪嗔。

观受是苦、无常、不自在,是观受念处的主要目的,但是,不一定都要用这个修法来观苦,其他的修观方法,也能观到苦。其实观心、观因缘等也可以观到苦、无常、不自在,不一定要修观受是苦。如果你懂得观,一切生灭的法都是无常、不自在、苦。如果你修观修到心清净之后,肯定会观察到心生灭无常之苦,没有观到苦,说明你的出世间智慧还没有生起来。我说过,当你在修观的时候,一旦七觉支生起来,会越修心情越快乐。虽然如此,智慧生起来时必定觉悟无常的身心很苦。我说过,如果你想要速证初果,重点是放下我见,不是先修去除贪、嗔、痴的修法,而是必须选择优先处理我见的观法。我用个比喻,如果你嗔心很重,你去观呼吸,观来观去,嗔心还是很重, 观呼吸并不是解除嗔心的修法,要克服嗔心就应该修慈心观。同样地, 观受是苦对于放下我见而言,是非常慢的修法;因为观受是苦非常容易发现贪嗔烦恼,却无法处理贪嗔而生起出离心而已。要去除贪嗔, 就应当修慈心观除嗔,修不净观除贪;可是贪嗔不像我见那样可以顿断,只能慢慢地放下;除掉贪嗔不是见道前的修行重点,而是见道以后修道时一分一分渐断。所以,破我见之前不鼓励先修观受是苦,为了迅速破除我见,我认为应该先观因缘、观因果,从中也能觉悟因缘的无常、不自在和苦。

更细的观——心念处 

至于说心念处的观心无常,比观受是苦的心念更加微细。在见道后的定力和慧力比较强,此时观心比见道前得力,因此,当你很清楚看见身心内外的因果之后,才开始教你如何观察内心。从初禅到四禅不同定境的定心有粗有细,观察内心跟禅定一样,也因所观的境界的粗细,影响能观的心有粗细不同。观心的无常生灭,可以观到心很细很深入的生灭,也可以观到心很粗很表面的生灭。如果用很粗的心去观,你很容易打妄想,只观到粗略的心生灭。所以,观心的方法要选择从粗的观法观起,然后再进入到微细的观法。因此,修心念处要先从粗的有外境的五遍行观起,然后集中向内只观意识和法尘。

  1. 观触境第一念——心念处的五遍行观

五遍行就是触、作意、受、想、思,这五个心念是我们内心接触境界时的第一念。心没有第一念,第一念是根据境界来说的,随着境界出现所引起的第一个念叫某境界的第一念。在任何境界的第一念就是遍行心所,一共有五个心所,又叫做遍行五。一定要把它看清楚。但是,每一个境界现前的那一刹那,当时的第一个念就是五遍行。就是触、作意、受、想、思,要观心念生灭的人,最少要有能力看到五遍行。为什么?你们知道参禅有参话头。话头就是话之头,话之头是什么?就是心念嘛!还没有开始说话,要动念之前。然而,动念之前五遍行已经先动了。第一念没办法看回自己。一定是第二念看第一念,  所以所谓观第一念,其实是第二念不观外境反观回第一念。当心念能一直保持观回觸境第一念,观心无常才有力量。如果,你没办法看清楚五遍行,你不可能清楚观心无常,因為那是烦恼来之后才观到心, 那是观到烦恼无常,这样的定力与慧力,连观受是苦都没资格。而且, 烦恼属于法尘,那么,你是观法尘无常而非观心无常了。所以,观心无常要观察到起心动念的第一念,就必须把五遍行观好来。

你们修行停了一段时间后,再想继续观心念处,一样地也要先观回五遍行,唯有再度将五遍行观清楚了,才来重新观心无常。如果没有办法观第一念的五遍行,只能观法尘的妄想杂念,观心无常难矣!

放下我见之后,所要清理的烦恼,是欲界贪、嗔和五上分结。我们的烦恼太多了,不可能把各种法门都修。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把心念看清楚了,这样来清理烦恼最快。更快的就是觉知的心跑到烦恼的前头来清理烦恼,当烦恼一生起来你就知道,这样清理烦恼最快。所以说见道以后才懂得修道,因为见道后的定力与慧力能够看清楚心念, 他懂得如何在心中的道路上,观察及处理烦恼。当我们在观察心念时, 必须越观察越微细。微细到觉知的心跑到烦恼的前头,如果你要完成这一点,就要先训练看到第一念的五遍行。

那么,心触境第一念的五遍行观清楚之后,下一步如何向内观心? 心念有很多很多种,太多了。妄想杂念不是所要观的心,那太多太多的念头不是你能知的心。我们的心分为能知和所知,所知的念头称为心所,能知的称为心王,向内观心所能观到的就只有意识和法尘。修到此时,所谓观心无常,并不是观法尘无常。绝对不是心里面有一些烦恼念头被你知道,然后你观它无常,烦恼只是造作的妄想杂念,此时既不是观察想东想西的‘想心所’无常,更不是观受苦受乐的‘受心所’无常。如果你修观心无常时还在观这些心就修错了,因为烦恼、想心所、受心所等粗心所,是属于观受是苦时所要观的。而向内观心无常是当法尘的妄念再也不生起时,只观能知的心识在无常跳动,这才是观心无常。注意!心识不是念头!可能有一些人不明白,我就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念南无阿弥陀佛时,一般念佛者说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是我的心,其实(南无阿弥陀佛是六个想)想是法尘,受也是法尘,那个知道受和想的知觉才是能知的心。当你在念佛号时其实是想佛号,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只是六个想,六字有六个想,每一个想,都有一念心在知道它。每一个知道想的心,是那一刻的一念心识。也就是说,你念‘南’时,自心知道在念‘南’,知道就是意识,所知道的是南的念头——法尘。你念‘无’时心知道念‘无’,这又是另外一念的意识。这一念一念的意识随着法尘生起来。观心无常不是观法尘,不是观法尘的‘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念想,而是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意识心。如果你没有弄清楚,你说你在观心无常,其实是观法尘无常而已,这一点要弄得清清楚楚。参话头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在观心念生灭的时候,你的心就要远离外境,只观自己的意识, 观到最后,你的心就会非常微细,最后到无念——无妄念。禅宗说一个人参禅参到一定的时候,会桶底脱落。桶底脱落就是进入一个状态,心中什么东西也没有了。空空洞洞但是心中又明明了了。向内观心念观到无念的时候,也能够完成这样的事情。心中什么心事都没有,却是明明了了,一个妄念都没有——无念。从观心念生灭进入无念是慢慢进入的,进入后要有办法保持。当你能够做到无心的时候,你会觉得要修行要快一点解脱,就是平时必须先要保持无心的状态。在禅宗里面说:“无心犹隔一重关”就是无心还不能解脱。修行到这种程度,再也不要在座上修观,此时要平时对境修,任何贪、  嗔、痴生起来,心一觉察到就把它放下。因为能观的心已经站在烦恼的前面,烦恼心一动立刻就知道了,立刻就放下了。这样来克服烦恼是最快的,虽然快,烦恼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清理完。就是说,看你烦恼有多少,而且有些未现前的烦恼,你就无法知道。你如果能做到无心以后,你再也不能躲起来修,你要去面对境界了。为什么?因为你躲起来修,就没有任何让你生起各种烦恼的机会,你也就根本没有机会去处理烦恼。

  1. 观苦与出离——法念处的五蕴观

如果你们看过心经,你们就会发现很多人不知道佛法的重点在哪里。佛法的重点其实就是《心经》所讲的,就是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这些法皆空无自性,不但是佛法的精华,整个般若的精华都在这里。但是,很多大乘的法师认为,我们要象观音菩萨那样发无量广大的心,不要学这些小乘法。其实,你目前的身心和世界,就在五蕴十八界里。不要以为世界是一回事,五蕴身心是一回事,绝对不是!你的身心就是五蕴,世间就是从十八界得来的讯息。你的五蕴身心在十八界里面生活,但是你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实有的外在世间。这怎么说呢?你说我在看东西。其实不是。是眼根接处色尘生起眼识,  是这三样事情在作用。但是,你说我看到东西了。佛法说绝对不是。为什么说不是呢?因为,不同的眼根看同一个境界是不同的结果。你们听说过吗?不同业道的众生,因眼根的不同,看同样的东西结果都不一样。你以为心外的一切法,都是在五蕴十八界之内的法,因为你所知的一切法,绝对都是从五蕴十八界里得来。你说你要修观,观什么?观外境?观内心?其实都是观五蕴、十八界。

实际上,任何高深法门,在修观转迷成悟时,都是观五蕴十八界——观心。你要从五蕴十八界观察到其中的苦、空、无常、无我,去放下烦恼、执着,这才是修行所要面对所要观察的法。所以,《心经》  里面提到的佛法精华,就是在五蕴十八界里面证悟空性。并非观五蕴十八界以外有这个闹钟(指讲台上的钟),然后观它空无自性。绝对不是,为什么?当你认为五蕴十八界以外有一个闹钟,已经被五蕴所骗,你还在自欺欺人地说:闹钟是空的。你不知道那不过是根尘识的因缘现象而已,你执取闹钟在五蕴之外,更学会了五蕴皆空的道理, 却迷上加迷地在五蕴之外观空。所以,一切佛法修行,最后都要观回自己的五蕴十八界,没有外在的什么佛法道理。迷者所知的一切都发生在五蕴十八界里,却还以为有外在的法。所以,在修观时要你们观五蕴十八界,由此看清楚万法的真相。

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观五蕴,但是,当你能掌握第一念之后, 就有能力把五蕴观得很微细。当你看清楚时,会发现一件事情——你的五蕴身心活动一直在逼你前进,没有一件事情是你能够做得了主的, 没有一件事情是你要的。绝对要看到这回事,你才会知道哪有什么可爱可恨的外在东西,统统都是五蕴逼迫苦。这时,你才懂得要从那里去放下贪、嗔、痴。于是,你再也不想要那些虚幻的外在事物,不想再被它迷惑与逼迫,出离的心就会殷重起来。同时,你也会知道不是出离这个世间,而是出离五蕴十八界。解脱就是不再迷惑于五蕴十八界的幻象,不再以为有五蕴以外的法。凡是以为有外在的世间者就想要跳出三界,却不知三界就在五蕴十八界里面。学会观五蕴后回到世俗生活,由于太多的杂务造成心再度贪染世间时,就必须再度观回五蕴苦来加强出离心。

  1. 微细的无常观——法念处的心念生灭观

如果你们继续修下去,你必须进入非常微细的心,观更微细的心念生灭。任何修法,只要越修心念越细,正念越清楚,就是正确的修法。如果越修心念不是越细,以为越修就能得到越多的法,那都是错的。世间有什么东西给你利益啊?世间就是五蕴十八界的把戏嘛,不懂的人以为修行能得到什么了不起的法。所以,观心念的生灭,必须越观心念越来越微细,看清一切不过是心经所说的佛法精华——五蕴皆空,除此别无更殊胜的法可修可观。

以前说过,修观不同于修定。任何人修定的时候,因为心念的专注,头上会累积了一股气,觉得有一股气包住头。修观时头顶会有气往上冒,观的心越细造成更深的定,气就要升得更高。所以,观心念生灭时会觉得头顶发胀,有人形容头上像喷泉一样喷水,有些人说好象头上在冒烟。有些人能看到观心者头上升起一束光。若此人的心念不够微细稳定,他头上的亮光会摆来摆去,骗不了人的。当他心念很微细时,头上的光柱会冲上天去,就是头顶放光,能看见灵光的人都能看到。所以,真修行时会来引鬼神,因为鬼神也见到修行人的光。

  1. 定力太强障观心

定和慧的气正好颠倒,禅定的气因为集中凝聚,就会留在头上。修观的气是冒上去,结果呢?修定很强的人,他没有办法修观,观太强的人没有办法修定,这两股气是相反的。定力太强的人就没办法修观。为什么?因为那股定的气带他入定,定力太强,观不了,他只好入定了,别人还以为他修得好呢!

如果不先去分清楚究竟是修观还是修定,你就在那里修啊修啊, 不知道修什么。要弄清楚啊!就是修定会收集能量,修观会消耗能量, 越观他会越觉得没有体力。所以,当你很精进修观时,会累、容易疲倦,疲倦了你精进的心还在,于是身心互相矛盾。其实,修观时要多休息,修定的人应该少睡。

大多数人不是观太强,就是定太强。很多人不知道修观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修观时千万不要入定太久,那样会障碍修观。为什么?因为你观没多久就入定了。这样的定力不利于修观。不明白的人还以为这个人很用功在修行,外表看这个人修得很好,在明眼人看来,他一点都没有进步。为什么?他想修观,可是一点也没观就入定去了。结果是定力越来越强,最后只会发神通,不能开智慧,知道吗? 别人看他修出神通而非常崇拜他,在我看来他没进步。不明白修慧的关键在哪里,修来修去,智慧却没有进展,结果有了神通,就看不起智慧的人。禅宗祖师最害怕学人入定出神通,因为入定不修慧是浪费时间。所以,修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入定太久。

  1. 维持四禅定力来观心

但是,没有足够的定力修不好观,怎么办?你每天一定要能上四禅,早晚各一次。每次要一分钟内就能上四禅,这样就有足够的定力修观。你们的禅定训练好之后,都会有这个经验,两三个呼吸就进去了,有时吸一口气就进四禅了。但是,千万不要在修观时跑去入四禅, 那表示你定力太强了,这时修观会一念不小心就进了四禅。定慧都很强的人,可在四禅里修观,一般人往往在定中就不想修观了,明白了定慧的心的差别,修观就修得快。不明白的人修观变成入定,在浪费时间,别人还以为他很精进呢!所以你必须每天检查一次,看有没有能力立刻上四禅。如果能够,就证明你今天还有足够定力修观。如果今天五分钟内都上不了四禅,那就暂停修观。把定力再修回来,有了四禅的定力再来修观,这样用功就用对了,否则,你就是在拖延时间罢了。

记住,修观时,每天早晚一定要检验一次四禅的定力。

  1. 舍觉支——无心道人

修观修到身体都没有知觉时,会出现一些现象,我在这里先不说, 说了之后会自我暗示而障碍修行。最好是你自己修到那时,发现真的有那回事。当你们的心念越来越微细的时候,你头上的气会越冒越高,  你会觉得冲上天空去了。当心非常微细时,就是气高到一定时候,你会进入一种无念的状态,在无念时,身心会发生一些古怪的事情,这个就不说出来了。希望已经知道的同学,不要告诉不知道的人,以免障碍他修行,好多人未修到位就向同学打听这个过程,结果以后打妄想、自我暗示,以为修成了,自作障啊!

当你达到无念的状态时,你会发现,睁开眼睛看东西,或者做什么事情,你的头都是空空的。内心清醒而脑袋一片空白,这时一点儿杂念都没有。其实,我们的心念是这样的:早上醒来时,心的能量就会跑到头上运用。睡觉时,头上的能量就会统统收回心脏。当一个人观到无念的时候,他的头上就会空空的一点儿念头都没有。此时他只要动一个念头,就会发现有一股能量冲上头。就是说,当你修到心念很细,细到不动念的时候,真正的无念必定是头上一点能量都没有, 当时动一个念头,想一件事情,微细的心就会发现一股能量跑上头来, 这表示你达到无心道人的状况了。什么叫无心道人呢?面对任何境界, 心里知道不为那个境界动心念。虽然对境界不动心念,五遍行(觉知的心)还是在的,但是,心不思考任何事物,见到心只是一面镜子在照万物,你才知道在动中也能跟四禅一模一样,在动中对境时不离舍念清净心。四禅是在定中没有任何念头,修观修到无念的时候,不必入定就能够任何时候不动念头,进入舍念清净的状况。

当一个人进入这样的状况以后,在平时烦恼心一动,就会觉得很辛苦,会有一阵子一阵子的心疼。从此以后,他对贪嗔心等特别警觉,  因为嗔心一起来,他立刻觉得心受不了,很辛苦。因为纯净的心已经非常敏感。嗔心一来,心就受不了,他必须立刻舍掉。这个时候,你要去除贪嗔就比较快。

刚刚认识在动中心对境也有舍念清净心时,应该在修行的环境里维持一段时间——所谓的保任。尽量保持这个心如明镜的正念正知, 不被烦恼心染污。一旦做到念念都舍离不了舍念清净心之后,别以为我的烦恼已经断了。这时,不应该只是在修行的环境修行了,应该离开修行环境过一般人的生活。你会发现你的心变成两个人似的,一位是平常心在作事,另一位是正念正知的心在关照前一位在作事的平常心,这才是真正有力量入世间心对境修行的时候了。最后这两个心融合成一个,这才是一位真正无修而修的修道人——无心道人。然而, 无心犹隔一重观,还未大自在,未觉悟本来无生无死的自在幻化。

很多人误以为观清楚心念生灭,以后不必再观了,那是极大的错误。观心念生灭若能进入舍念清净时,应当珍惜此心,要做到一生经常都能进入舍念清净心。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