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灭尊者开示录-30 永恒的喜乐-涅槃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寻灭尊者)

(说明:本文由寻灭禅法爱好者根据尊者讲法英文原稿翻译成中文,法师讲法为英文录音,中间穿插有巴利语系词汇,此文翻译极其艰难。由于翻译小组专业水平有限,翻译难免有错谬,如有不合原义请反馈我们。感恩翻译的师兄为此文付出的艰辛努力!)


涅槃

兄弟姐妹们!今天的讨论主题是:涅槃——永恒的喜乐,这是一个非常深奥的话题。所有的行者应该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经常描述为:最终的解脱!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佛陀曾说:你的心识本具光明,清净无染。但你是如何开始轮回,生而为人的并没有提及。其实也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因为假如你患有疾病,试图找出什么导致了疾病,什么时候开始生病的,是毫无意义的。现阶段迫切需要做的是治愈疾病,从中解脱出来。

所以他对这些问题的态度是:向你展示出一条道路,作为当前问题的答案,以解决你正在遭受的痛苦。我们唯一的目标是摆脱痛苦。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了悟苦因,也了悟如何到达苦的最终解脱,解脱之路必须要遵循四件事情(四圣谛):痛苦(苦)、痛苦的原因(集)、痛苦的止息(灭)、以及止息痛苦的道路(道)。

他了悟到如果必须了解什么是涅槃,我们必须清楚地理解痛苦的含义。根据这一理念,没有痛苦,但有苦果,那是因果的关系。经过大量的探察和分析,这一点再次被证明,你必须了悟到痛苦的真实本质。当真正的本质显露出来,你会悟到没有受苦者,但有苦果,这是因为因缘果报的关系,也是心识创造的。

现在让我们分析什么是痛苦。在佛陀第一次讲法给出的定义中,清楚而广泛地概述了痛苦的含义:出生是痛苦的;衰老是痛苦的;生病是痛苦的;死亡也是痛苦的;和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也很痛苦;与那些你喜欢的人分开,也很痛苦;简而言之,如果你不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就会导致痛苦。这些都是世间苦难的实际情况。

人们相信有一个“我”存在,在这种信念中,他觉得他正在遭受着这些痛苦,这就是他对世界的感觉。但是佛陀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个问题。根据佛陀的思想体系,他不接受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他认为)这(这个人的世界)是由心创造的,有人会问,这样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我们首先应该要做的分析是,评估这个世界能做什么,有序找出他是谁,是什么。这个世界可以用他的眼睛看到;这个世界可以用他的耳朵听到;这个世界可以用他的鼻子闻到;用舌头体验味道;用身体来体验触觉;用意识来思考。以上这些功能就是他的世界,他有这六种物质世界的表现形式。

你将这些表现归功于六根。但更深入分析六根的运作表明,是动念与六根之间产生了联系,你才能够执行行为。你现在仅将其归因于六根,在用眼根看的情况下,不是你的眼根在看,你能看到,眼根当然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是你动念,连接眼根和色尘所缘,以这样的方式,才使你能够看到。动念,连接耳根和声尘所缘,以这样的方式,使你能够听到。鼻子接触到气味,然后两个对象接触产生了念头,使你能够嗅到。简而言之,我应该说,你所有的根,都是通过生起念头,来执行各种功能。正是如此,你才能够执行这些行为。

你所有活动的先导是什么?你六根上的活动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念头,但我们仍可以深入研究,这样的分析将向你展示,念头是怎么生起的。生起什么念头就有什么作用。就是说,所有的根,履行其职能,使你能够看、听、嗅、尝、触和以类似的方式思考。除了一个区别——各种根的体验是不同的,因为是不同的所缘对象。譬如你用眼根来看色尘,譬如你用耳根来听声尘,虽然看上去是不同的,但动念的过程是相同的。

因此,如果我们分析一个根,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他根是如何运作的。我们以眼根为例,眼根有了光,才能看清物体,这使你可以看到和观察,还要有你能看到的色尘所缘。眼根和色尘所缘是看的组成要素,当他们聚在一起时,色尘所缘反射在视网膜上,两个物质对象相接触,在这个阶段,心识分裂,根、尘、识三者,由被称为触的心所和合。此心所将三者和合在一起,将色尘所缘创建成心理图像,从这开始,触心所将三者和合,心识创造了念头,让你能看到物体。

这是触心所的因果关系,他们是客观的。受心所的感觉,能让你感受到所缘,是否是你喜欢的。生起的第三个心所是想心所,能够让你识别对象。相续生起的第四个心所,使你能够以视觉的方式执行意志行为。第五个是思心所,它有助于所有的心理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所缘清晰地投射在脑海中。

在所有这些根尘识的作用中,心识是最重要的角色。因为心所的生起离不开心识。当心所生起时,意识就在那里。心所显现过后,意识也消失了。心识遍一切处,并且在那观察着。但在那个活跃的场景中,你脑海中还有其他东西被创造了出来。这唯是心造,别无他物。这是什么?是大脑创造的,幻觉就产生了。幻觉导致你得出错误的结论,就是在你的内在有一个“我”存在.那个幻觉是什么?即,五取蕴。这不是从外面种入的东西,不是外部某些活跃的输入流导致的,而是这些输入流引发的心所在执行它们的任务。就是这些心所,他们通过创造五取蕴,来创造这个“我”存在的印记。

五取蕴是什么?对形状的执取(色取蕴),这是由于触心所在那个阶段的运转,而创造的心理影像。对感觉的执取(受取蕴),是触心所的结果,这使你能将所缘分别为苦受。对知觉的执取心(想取蕴),想心所用你世俗的知识,产生了想取蕴。你认识到它是什么,识别对象,然后你的意志行为的决意也是取蕴之一(行取蕴)。以眼根看、耳根听的方式,或者在其他任何根上运行,在所有这些中,心识将出现。现在你目睹了念头的产生,使你看到你已经在念头中生起了五取蕴。什么是五取蕴?对形状的执取(色取蕴);对感觉的执取(受取蕴);对感知的执取(想取蕴);对意志行为的执取(行取蕴);还有对意识的执取(识取蕴)。

这五个蕴在你念头运作过程中产生。这是诸根之一,这些取蕴在你内在创造了一种“我”存在的精神力量的心理图像,我的整个信念,是由于这个“人”的产生而直接导致的。这个“作者”、这个“创造者”、这个“人”,他们的行为本质上是在运作六根。

现在如果你在那个阶段停止了这个过程。兄弟姐妹们,我们有一个“人”,是个受苦者。因为我已经向你们描述过了,在世间所经受的各个方面的苦,以及在生起的念头中五取蕴的苦(五蕴织盛苦)。这使人能像这样通过五取蕴,来看、听、嗅、闻、触和思考,你内在创造出有个“我”存在的错觉。如果我们停止这个分析过程,那么你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个受苦者。问题是他们是否是受苦者?当然,某些活动的进行,是由于心的功能产生了各种心所,这使得人们能够看到,能够在这里闻到和感受到。但五取蕴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印象。

佛陀进一步分析这五取蕴,给你这个幻觉的真相。真相是什么?佛陀给了五个比喻,使你能够现实地评估这些幻觉是完全捏造的,完全是妄想创造妄想。这五个比喻是什么?他比作为,对形状的执取(色取蕴),收集泡沫,即气泡。水泡通常聚集在有物体阻挡水流的地方,他说那里会聚集泡沫。这种形式的取蕴可以比作,气泡的集合,没有实质的内容。就给你一个形状和一个形式,但是里面什么都没有,绝对空的。把受取蕴比作是一个水泡。这是由于一滴雨水落到地面而产生的一个气泡,出现然后消失,又立即出现。这是对感受的评价。

然后他把你的想取蕴比作,你从出生起,以学习和观察的方式,收集到的对事物的了解,还有其他方式掌握的大量知识。他将这些知识比作海市蜃楼,你收集这些知识,思考,以为是实质的,其实一点都不真实,唯是心造,空无一物。

他把你思想意志造作的行取蕴比作种了一棵小树。如果你在切开这个树干,里面没有实质的硬木。一片叶子叠在另一片叶子上,有一天收集这些树叶,却毫无实质。

我们已经运行了眼根,毫无实质,我们也运行了耳根,毫无实质。鼻、舌、身、意的运行,也都毫无实质。但从外相上来看,一个人可以通过感觉和其他方面,体验到相同的地方,但也都毫无实质。新的价值只是在心识中再次创造了五取蕴。

佛陀说心识是个魔术师,他可以为你创造很多东西,超乎想象。有了“我”的存在,就有了世间。我们现在分析了他的世间,即他作为一个能看、能听、能闻、能尝的人的功能性质,并认为这是他能做的六件事。我们还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功能发现,这是一个念头。这是在心灵中创造的,执行看到、听到、嗅到、尝到、接触到和思考的行为。

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这些念头并发现,念头创造了五取蕴,念头的细节促成了五取蕴妄想的产生。正是这种五取蕴在我们的头脑中创造了一个人的形象,有外形的人(色),有感受的人(受),有感知的知识渊博的人(想),能用手脚和身体行动并创造东西的人(行),所有这些活动中,意识(识)帮助这个人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

一个人已经被创造出来,现在要证明这种创造是一种幻觉。

我们实事求是地来分析取蕴,借助佛陀所引用的比喻。并在这些比喻中明确指出,这完全是一种幻觉,空无一物。没有这样的“我”存在,没有这样的“人”,没有这样的“世间”。

那么什么是痛苦?接下来你会问这个问题,什么是痛苦?谁在痛苦?之所以有痛苦,是因为有心在感受痛苦。他好像在那里受苦,但其实那里没有受苦者,也没有受苦,没有“我”存在,是谁在经历痛苦?若没有“人”,那是谁在经历痛苦?但是还是在痛苦着,为什么会说还在痛苦?那是因果关系的结果。有了因,心便创造了果。因消失了,果是一个念头,也随之消失。都在生灭,这就是你的痛苦。

但不幸的是,不能客观地认识到真谛是什么,这个“人”是谁?谁正在受苦?从心造妄想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吧,你内在没有“我”,没有受苦者。佛陀觉悟了这一点,他在成佛那天,获得了正觉,觉悟到没有“我”存在于这世间。

虽然在世俗的语言里,我们说那有一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但没有男人或女人,那是心创造的。但实际上,五根的表现在你身上制造了一个妄想,它们并不显示事物创造的真谛。

这个世界必须继续下去,这个世界也一定会存在生命。他们展示出的并不是自己的真实本性,从一个出生到另一个出生,他们完全被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在其他世界中创造妄想,在他们创造虚构的心理图像中。并以此来创造心识——魔术师,那些相信这种创造的人,他们继续存在(生死轮回)。

种善因,受乐报。种恶因,受苦报。此二者,乃生死轮回之因。而这个生命则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皆是因其妄想的结果。

他一旦了悟无我,唯是心造。世间之事,唯有因果,唯识无他。当你分析每个事物的价值时,什么都没有。但心识好似一个魔术师,为你创造了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你周围的这个世界是你的心创造的,兄弟姐妹们!你创造了这个世界,貌似存在而其中并无存在。你创造了这个世界,并作为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你创造了这个世界,通过六根来接触认知所缘,这本身就是心创造的。所以当我们分析此世间存有的全过程时,它只是一个很大的妄想,而不是别的什么,是由头脑创造的。

当你把你的思想发展到一个更高的状态,兄弟姐妹们,你就会克服为了适应这个世间存在而创造的业习。你要打破这些业习,并如实地看到你在做什么,如实地评估,以前给你带来一些实质东西的每一个行为。现在你发现他们是自己的心所创造的,你用这种修行发展过的心,继续越来越深入地分析这个所谓的“我”,并最终悟到这个“我”是由心创造的,是因缘法,也是由心感受到的。你会发现心创造了某些东西,心却因这些东西而痛苦。或心因创造而体验到某事,那个创造物,出现和消失,创造的结果其实是一种感觉,出现,经过,最后离开。兄弟姐妹们,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没有留下。

我们通过利用时间因素来分析我们自己。时间因素表明,在很大程度上,当你分析时间,并找出是否有物质的时候,在那个评估中,在这个创造中,你会发现时间也是一种错觉,其实不存在。

我们生活的世界,以每小时2000英里的速度在自转,也在围绕着太阳公转,每365天转一圈。这是一般人的看法。当这种转动以每小时2000英里的速度进行时,面对太阳的一面,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为白天;远离太阳的另一边,从下午6点到早上6点为黑夜。地球以每小时2000英里的速度快速旋转。我们很清楚这种情况,这个地球的快速运动,从一边到另一边,让我们看看,有一个从左到右的运动,速度为每小时2000英里。如果你站在这个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你左方,是即将到来的未来;与你擦肩而过的右方,是过去。从未来到过去,有2000英里每小时的瞬间,当你站立时,未来和过去在你面前融合,过去和未来在你面前合而为一。

你的现在在哪里?你的现在是一个非常快的瞬间,它没有分界线,它没有一个点,只是一个运动。从未来到未来的快速运动,与正在过去的现在融合在一起。你正面临着这种情况,在你的左边是未来,在你的右边是过去,而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非常快速的瞬间。这就是无常,一切都是无常。

因此,从这一点上看,你可以理解为,作为一个人,你所有从事的活动,其实都是在你心识中进行的,这是因为,你在过去能做什么?兄弟姐妹们,你在未来又能做什么?这两个领域超出了你的控制范围。如果我告诉你,你必须要做一件事情,你必须现在就去做,现在在哪里?是一个快速的运动,在你评估你的所有活动时。

鉴于这种情况,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曾经存在过?如果你存在,那么你必须进行一些活动,然后我们给这些活动以价值,我们说你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但在我之前所描述的情况下,未来与过去融合,现在不可得,而且没有人能够在未来采取行动,或到达过去,因为你已经完成了在过去的行动,所以无论你现在是什么,这只是幻想,空无一物。

这足以证明,五蕴是妄想。五蕴创造了“我”的存在,而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我”存在,“我”必须通过其活动来评估。并且我们从地理上分析了地球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的情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没有被称为“现在,未来,过去”的时间。你不能在未来采取行动,因为它还没有到来;你不能在过去采取行动,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你是什么?你的活动是什么?仅仅是心识所创造的妄念。

现在你看到佛陀在2600年前就描述了这种情况,向世间宣讲,此世界无常,空无一物。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你的存在是无常的,生命的存在是无常的,你的色身是无常的,你的心是无常的。这不就是我在地理上向你们描述的,因为不可能有一个人存在于未来。如果我告诉你,过去有一个人,他现在不存在了。他的过去和现在是什么?现在什么都没有。你是什么?你本来解脱,无人,无我,纯粹只是妄想。

你在内在创造了“我”的存在,你的意识已经这样做到了。诸法因缘生,唯心所造。你把所有这些活动堆在你的头上,然后说我正在受苦。但实际上那里没有痛苦,那里也没有人,这纯粹是心的创造。他们是一种”苦”,那也是心的创造。但外面并无受苦者,世俗的说法是”苦”。但当你分析它时,它只是一个因和果。因生故果生,因灭故果灭。所以,这是个大幻觉、大妄想。

那么,佛陀说,这种思虑是由贪爱造成的,贪爱在你身上创造了这个妄想。我们如何通过创造念头的方式来经历六根的体验呢,这个念头是由某些“心所”构成的,五种常见的心所。其中一个心所是受心所,受心所产生于你生起的念头。在你生起的念头中,这种心所给你一种印象,通过感官你体验到舒服或不舒服,仅此而已,你被这种念头欺骗了。

有善的果报和恶的果报,善报享受,恶报痛苦。你起了念头,你生起了爱取的念头,来增上你的乐受。这显然是由心生起的一种妄想。你生起了厌恶的念头,表现出对那种感觉的不喜爱,这是你受心所的体验。此二者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一个叫做“爱取”的东西。它有两个对立面,一个是令人愉快的事,另一个是你不喜欢的,而你会喜欢那种快乐。因此,你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要去追求快乐的想法,这是愉快的。当你追求快乐的时候,如果这是快乐的,所以生起了追求快乐的念头。你不喜欢那个不快乐的,也会表示不满,而这就是束缚。这两种活动,促进了欲望的产生。

你的欲望发生了什么?创造了执取。欲望创造了一种实有的存在。欲望创造了你的诞生。这个心识没有力量独自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正是这种欲望,创造了执取,它创造了另一个相续的存有,因此创造了出生。所以在生命的尽头,我向你描述出生和死亡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欲望将你的心识推向另一世的出生。

由于对实有存在的执取,这种情况发生了。而导致这种相续的原因是欲望,现在你对欲望有了一个正确的评估。你赋予了念头不必要的价值,愉快和不愉快的感觉都是心创造的。你也可以用你的智慧这样来理解:对一个人来说是愉快的东西,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不愉快的;对一个人来说是不愉快的东西,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愉快的。所以,唯心所造,别无他物。

但你束缚于快乐和不快乐,于是产生了欲望。而正是这些,有助于创造这个虚幻的“我”。正是这种欲望帮助创造了这个虚幻的“我”。执取创造了存有,这种存有将心识引向重生,并将心识相续到来世。它创造了覆盖物,而这覆盖是由你自己所造的业引发的,就这样新的创造产生了,像这样继续下去。所以当你分析眼根时,你会发现,眼根的业习是你心造的。这种造业是因你对妄想赋予了价值,你对经历的愉快赋予价值;你对经历的不愉快赋予价值。让你生起了渴望,以便乐受持续;也会生起驱散苦受的念头。而这两件事,你的意识要么落入快乐的一头,要么落入不快乐的一头,欲望产生了。

佛陀发现,五取蕴创造的虚幻的“我”是渴爱(贪爱)的结果。你知道,当有渴爱时,总是会生起念头,来维持欲望。而生起的每个念头中,你都创造了五取蕴。此五取蕴制造了有个“我”存在的欺骗,当下有个“我”存在于你之中。正是欲望产生了念头,念头创造了五取蕴,并最终导致你相信有“我”存在。

佛陀曾说,消除渴爱。你通过感官来获取经验,会产生额外的念头,这对心来说不是必需的。念头促使执行眼根看,耳根听,鼻根嗅,舌根尝,身根触,意根思考,这就是全部了。而听到并不会产生欲望,念头只是执行那些行为而已。随后的念头才导致了欲望的产生。当有了欲望,你就必须思索,因为欲望需要不断地滋养。这是一种业习,当业习不断重复,就会变强。业习重复意味着一次又一次地执行这个功能。这就像点油灯,你想让油灯发光,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组成,像油和灯芯。如果你经常像这样点灯,那就必须维持好它的寿命,否则会熄灭。

以同样的方式,现在你创造了这个业习,这个欲望,而为了维持这个欲望,你必须生起念头,就导致生起爱取或者厌恶的念头。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欲望。因此,你应该做的是停止不必要的思考,因为心识不是为了创造不必要的念头而存在的。生起念头的目的仅是让你来运作六根。这种大脑额外生起的念头,导致或促进欲望,是额外的东西。这是业习在你头脑中培养出来东西。放弃它!

而当放弃它,欲望会发生什么?欲望会逐渐消失,业习现在也不强了。经过反复训练,业习一直保持的很好,但现在它不重复了。你要仔细观察自己不要产生不必要的念头,这是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用来消除创造欲望的习惯。结果你会发现欲望消失了。他们明确说,欲望是痛苦的原因,现在没有欲望,就没有痛苦,也没有受苦者。

你清楚地了解这件事的两种状态。而在今生,你可以分析你现在的自我。我是什么?我只是因果关系,其他什么也不是;我只是一串念头产生的行为的因果关系。我所生起的念头已不复存在,它消失了。行为发生了,也消失了。这就是你的全部,你过去所做的一切不过就是这样的活动,没有别的了。

无论是受过教育的人,还是身居要职,或者履行重要职能的人,他们也做着同样的事。他起了念头,进行了一个行为。他生起的念头,出现了,过去了,忙碌的表演和逝去。这不就是你曾经所做的一切吗。你的未来还没有到来,现在也不存在。我告诉你,不存在现在这个时刻。那么你是什么?什么都不是。这就是你们的最终领悟。

兄弟姐妹们!我们已经想象了很多,我们在妄想中创造了解脱和生活。佛陀已经清楚地分析并指出,我们只是在心识帮助下制造妄想。现在,当你摆脱了欲望,你是一个纯洁的人。你了悟到,身心是什么;你了悟到,在身内和心内都没有“人”;你也了悟到,念头创造了渴爱的我。现在我真正分析了心的功能运作,并且我没有产生额外的念头。

我利用我的心识来执行六根的活动,并将我的心识活动限制在觉知范围内。因此,欲望对我所做的一切都在误导我,给我制造幻觉。“我”一天比一天变弱,通过正念观察我的心,不允许额外念头的产生,与此同时,分析所有这些生起的念头,并且了悟到,它们根本没有实质内容。它们是空的,无意义的,它们也是妄想。

从而阻断我的心生起更多更进一步的念头。现在我的心中没有了不必要的念头,我利用我的心,当我希望执行这些动作时,如果我想看,就只是为了看的目的;如果我想听,就只是为了听;品尝只是品尝;嗅只是嗅;触只是触;思考只是为了思考。在其他时间,心态是平和的,没有念头打扰我。我已领悟到真谛,如果我有任何所谓的欲望,我已经把它们完全驱除了。

如果它们是与渴爱相关的其他东西,也已经从我身上消失了,我已经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对任何人都没有恶意,我对任何人都没有仇恨,我对每个人都有慈爱之心。我不占有任何东西,因为在我身上没有“我”的存在。因此,我不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的拥有者。在世俗中属于我的,属于其他每个人。所以我免费把我所拥有的给每个人,我不看重这些东西的价值。

我是一个完美的存在,而正是这种完美,兄弟姐妹们,这是你到底是什么的觉悟,你是“无我”,你是“无人”,你是由心所造的妄想,本质是五取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我解脱了,我已证悟涅槃。这就是永恒的心安处,我为它服务。

而且我有心识,一旦我到达生命的终点,身体将终止他的存在。这个心识在我体内,我们把它从一个世界推到另一个世界,这是“爱、取、有”的结果。而我不再出生,因此,这个意识就这样消失了。如果我的观点有错误,以及这种错误见解会创造结果,我就成了一个拥有东西的人。现在,当没有意识的时候,我进入了空,并暂时停止了我的存有,而正是这种空,最终使你证悟到“无人”,不再相续。你结束了这个生老病死的世界,我们不再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因为现在你的脑海中将不会再产生妄想,你已证悟自己的真谛,那是你所期待的永恒的心安处,也就是涅槃。

兄弟姐妹们!你们都已经走了很长的路,来证悟这个真谛,当你证悟真谛时,你就会知道,你内在这个所谓“我”的存在,纯粹是你的幻觉漩涡,本身是一种妄想,由头脑创造的。而你已经分析了,看透了整个过程。证悟真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这样的“我”存在,此存有,唯是心造。愿你们都能证得涅槃。

 




朗读进度:0%
说明:如果朗读没有声音,可能是文章太长,而手机等设备内存太小的缘故,您可适当缩小朗读范围,比如将开始与结束位置的朗读范围调整为不超过10%,再点朗读可能就会有声音了!
语音朗读的键盘快捷方式:alt+s朗读,alt+p暂停,alt+r继续,alt+x停止。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