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见道并不难-破我见

五、见道并不难——不断贪嗔只破我见 

  1. 何谓见道

修观为了生智慧,得心解脱。但是很多观法并非修慧,比如慈悲观并不是修慧,而是一种修定的观想。在修观法门里,观想是修定, 观察是修慧,修定能清净心,修慧能清净知见。哪一些观法是能产生智能的观法呢?佛法里有很多的修慧的观法,所观出来的智慧有深有浅。

见惑与思惑 

解脱的次第是怎样的呢?部派佛教的论师把烦恼的解脱分为两大类,按照论典的说法,即见惑上的解脱,与思惑上的解脱。见惑是很多不正确的见解,使得我们不断地生死轮回。思惑是心理行为上的烦恼,有各种各样的贪、嗔、痴。

见惑与思惑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们要弄清楚。见解的迷惑是你心中抱着一种看法、想法,然后就使你做出许多错误的行为。其中最严重的错误是‘我见’的见解,我见是可以非常快放下的。至于思惑是心理行为上的烦恼,就不可能一下子放下。我用一个比喻,比方说, 你认为抽烟对身体好,这是一种见解。如果你对抽烟有贪着、喜欢, 那不叫见解,那是心理行为烦恼中的贪。放下见解是很快的,再也不会反复。再比方说,在清朝时女人爱缠脚,当时人们认为小脚是漂亮的,那是一种见解。现在大家都不认为漂亮,女人再也不缠脚了。见惑的烦恼,只要看法一转变就放下了,但是思惑的烦恼就不一样了。我们有各种贪、嗔、痴的心理行为,这类烦恼是要慢慢去改的。所以, 在佛法中,把修行分为几个次第。先修资粮道,其次加行道,然后见道,修道,证道。

资粮道 

在你开始修道时,先累积修道资粮,做种种善法,积种种福德, 多闻佛法,学习戒律,这些都是资粮道。

加行道 

当你懂得根据佛法用功修行,这时以修定和修慧为主。这就是加行道。在加行道时修舍摩他和毗婆舍那,主要是让心生起五根五力, 就是信、精进、念、定、慧。

见道 

见道,见到什么道呢?就是见到解脱生死的道路。加行道用功修到有一定证悟时,见到解脱生死的道路要如何走。见到路不等于上路了,所以见道以后才上路——修道。也就是说,在你还没有见道以前, 你是不知道怎么修道的。其实,修道是修心中的道路,并不是心外的道路。你要先看到心中的解脱道路,然后才决定在心中怎么走向解脱。见道就是知道心中的解脱道路。佛法说,当一个人见道的时候,他就破除了见解上的烦恼。那么,见道要处理的烦恼最重要的是我见。我见只是我执中有我的看法,很多人搞不清楚。我们对‘我’的执着有两方面。一个是行为上执着有我,一个是见解上执着有我。如果一个人见道了,就放下了见解上‘有我’的执着。但是行为上还是执着‘有我’。所以,当一个人见道——证初果,虽然思想上明知无我,但是, 他的行为上还是贪生怕死,业习还是执着有我。初果的人还是怕死的,  除非他是阿罗汉。北传佛教把我执分为两种:见解上‘有我’的执着叫‘分别我执’,行为上执着‘我’叫‘俱生我执’。在南传佛教把分别我执称为我见,把俱生我执称为我慢。就是说见道了就放下了分别我执,但是,他过去业习带来的俱生我执还是有的。

  1. 见道的条件——心清净与见清净

要见道,要修什么法门呢?见道,并不是要先除去嗔心、也不是先除去贪心,而是先除去见解上‘有我’的烦恼。因此,一个见道者的贪、嗔、痴都未断除。贪、嗔、痴的习气不是见道所断除,这些习气要在见道后靠修道慢慢地改。所以,证了初果还是会贪吃、贪玩、骂人、打架,请看所附论曰:染习欲事,或时发怒起加拳等,苦楚有情诸损恼业,但他懂得怎么修行了。大家一定要确定:见道只是见解上破除了我见,不然你会迷惑:破我见后为何还有我执和恶行?

见道需要什么条件呢?需要修一些“能破除我见的法门”,断我见的法门不一定是断贪嗔的法门。千万不要修错,是先修断我见的法门,不是先修断贪嗔的法门,如果倒过来修,则很难见道,这就是为何好多人修一生不能见道的原因。

学佛的人都听过佛法讲无我。但是根据佛法说,如果一个人还没有见道,虽然知道无我,他还会有怀疑的。他说:啊呀,虽然相信无我,但还是觉得有我,很多人都会这样的感受。但是,如果见道了, 他就绝对肯定无我。觉悟无我并不是去找我在哪里,更不是找不到我而说无我。当一个人见道时,他很清楚再也不需要找寻我,因为他已清楚看到因缘、因果现象,不会愚痴地去观察什么是我。见道时必定见到身心只是一系列的因缘变化,知道因缘中,我了不可得。

学过佛法的人,有一句口头禅‘一切都是因缘’。那个人打我, 那是过去世的因缘,这个人修行,他过去世有佛缘。就这样讲,但这是口说因缘法,他还没有实际地看到因缘法。不知道你们是否听过一个偈语:

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 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这首偈语是说你活一百岁,没有见到生灭法,不如活一天而能见到。生灭法到处有,为什么百岁都难见?每个人天天都见因缘法嘛! 不是这样子的,生灭法就是因缘变化过程,你要当下看清楚因缘变化过程,不是思惟。见道要快一点的话,必须修对方法,先不要处理其它烦恼,只要处理‘我见’的烦恼就够了。因此,如果你选择正确, 修对法门,就会很快见道。如果你修错了,你去处理嗔心呀,贪心呀, 你在这一生都难见道,而且也不会相信他人能见道。为什么呢?因为处理贪、嗔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一个见了道的人,他的贪、嗔可能今生都处理不完。但是,如果心清净时,要破除我见是非常快的,经典说不必几天就能见道,关键在哪里呢?佛法有这么一句话说:众生之所以佛法不能现前,是因为被烦恼遮盖住了。我们的烦恼并不是二十四小时都生起来的,至少你们现在在这里,好多烦恼没生起,就在这一刻大家都暂时没有嗔心、贪心。在烦恼没有生的时候,就有机会生起清净的心。佛说,如果一个人的心清净,佛法就能现前。就是说没有烦恼遮盖,心清净了,就有能力观察到本来现前的佛法。觉悟的第一步就是破除我见。见到佛法而觉悟了,并不等于所有的烦恼断了。

  1. 破我见的捷径——观因缘最快

为了破除我见,我们要观哪一些法呢?就是观因缘。因为‘我见’ 就是迷惑因缘里有个我的见解。既然要把因缘观察清楚,要观那一些因缘?为什么一百岁都没有见到生灭法?要见生灭法,应当观身心的因缘,不是观外在的因缘。哪一些因缘无须观察呢?如果你说我观察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因缘,农夫观了一生都无法觉悟无我。佛法告诉我们说,我们以为有真实存在的世间,其实并不实在。根据佛法说世间就在六根、六尘、六识里面作用。把六根、六尘、六识拿走了,就没有世间可说。六根、六尘、六识的作用统统都发生在你现前的身心。意思是说你是用眼睛、用耳朵、用六根来认识世间的境界。若要见道,就要在六根门头去观察究竟佛讲的因缘在哪里?返回自我观察这个‘观察的行为’,不过是心法色法的作用,也就是六根、六尘、六识之间的种种前因后果。

这种种前因后果,很快的一个接着一个,快到我们来不及去思考。所以,修观若要有力量,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就是心要很微细。心念微细就是要有相当的定力。这就是为何要你们先修好四禅再修观,当修到四禅的微细心念,就有能力以微细的心观察佛法。身心是快速无常的因缘变化,如果心念粗,根本来不及观,于是心只能在因缘发生后观察,落入意识里思考。所以说:修观时只许观察,不允许思考!

  1. 七觉支——觉悟时应生起的心

佛法讲闻思修,思考是在思惟的阶段,修的时候是不思考的。为什么在修的时候不思考呢?思考都是学来的,在修的时候是观。观察是很微细的思惟,而且只是思惟单一事件。怎么思惟呢?比如修定时的思惟,如果是观呼吸,什么也不用管,只做一件事情:观察呼吸。修慧时的思惟,在择法时只管一句佛法,其余什么佛法也不管。你们可曾听过:修道时一句佛法就够你证悟了。佛在指导众生修行证果时, 都是一句话证果。那一句话是什么?是那个人当时所需要的法,它比什么都值钱啊。听过道家常说这样一句话吗?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其实真传的那一句话,就在万卷书里面,没有离开万卷书。但是那一句话是在你刚好最需要时才告诉你——真传的那一句话。我们为了破除我执,所需要的佛法是观因果,你就专门观察六根门头的因果, 其它佛法一概不理。佛说修不净观可以克服淫欲,修慈悲观可以克服嗔心,这些统统不管。你只管要观察的佛法,这样的心态称为‘择法’。  就是说当一个人要觉悟的时候,他要具备一些条件,这些条件称为七觉支,如果你们念《阿弥陀经》会念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其中见道时要生起七菩提分,其中最前两个觉支就是正念和择法。

先要有正念

这七觉支里面的第一个觉知就叫做念觉支。如果你想要觉悟,你必须要有很强的正念,这叫念觉支。然而,达到四禅的心念是最有效率的正念,若能一念之间入四禅,这样心力在修观时,正念最强最清净。正念用在哪里呢?就正念在你所修的法上。我们生起好的念头去做善事,这种正念是世间的正念,是不能解脱的。所以修观行时,并不是正念在做好事上。要想证悟、要解脱,必须正念于所修的某句佛法上专心地观察。

正确择法 

有了正念,接下来就是七觉支的第二个法——择法。这个择法就是你要选择所观察的法。不懂修行的人,他在修观时,思考一大堆佛法道理,这不叫择法,这叫思惟佛法。择法时专选一句佛法,任何时都不离开它地观察。比如说,我们在观察无常,对一切境都在观察无常,再也不思惟其他佛法道理,这才叫无常的择法。你可能说观察无常太容易:“你看!那里本来没有屋子的。后来,有人要建,建了屋子,这叫无常。”这绝对不是观察无常,也不叫择法。如果这是择法, 任何人都会修,太容易了。择法是一种很专注、高度集中的心,选择某一句佛法来观察。择法时观察的对象是哪些法呢?择法的对象不是外面的境界,也不是内心的境界。是心和外境发生作用的当下,每个法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就是观察每一念当下究竟什么因缘在生灭。如果你要破我见——见道,不是观察外面有什么事情在发生,也不是在观察内心有什么烦恼发生。因为我们的心迷惑于境界,就应观察当下的心和境界之间有什么事情在发生。是观察能知心和所知境界的因缘,是观察内心和外境当下的前因后果。而这类因果是发生在很短的一刹那,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因为心境的因果一刹那就过去了。所谓择法就在一刹那间观察因缘、因果现象。其实,一切都是因果现象, 也就是说你要在眼、耳等六根作用的一刹那,观察是什么因缘在作用。  择法就是选择观“当下的因果现象”,只要你很清楚地在六根里面观察,就能把身心的因果作用看清楚。

七觉支次第 

如果你有了四禅的清净的心,并以此正念再去做择法,你一定有能力看清楚佛法。当你看清楚之后就会很肯定:每一个心念和境界的心与法,它们从哪里来,怎么发生,我都能够看到。如果你能够看到每一刹那的念头和境界之间的因缘,这时你的心必然会很微细。因为择法让你进入很微细的心,你越看越清楚,越清楚于是越想看,于是生起精进心。看清楚佛法会使你全身兴奋,你会越看越兴奋而觉得全身充满气感,这时便生起法喜的心。由于法喜充满身心,进一步身心轻安。因此择法而越看越集中,慢慢地,心念越看越平静而生起定心。内心次第生起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最后,你会进入没有造作的心态,面对任何境界,观察到心境只是因缘过程,心不再造作了,这叫舍心。七觉支会一个接着一个地生起来,当七觉支一个个生起来,你就会越修越有信心。你还会发现,  你择法越清楚,烦恼越轻,身心越愉快。如果你修错了,你的心就会越观越沉重,越观越烦。你修对了,越观越欢喜,越观越快乐。这是修法的欢喜。法喜充满就从这里来。

快速破我见的择法 

当修观在择法时,绝对不允许去思惟任何其它佛法道理,只能够观察所择的法。择法是要观察到当下事情的真相,思惟是观察以后的事情,这一点要分辨清楚。

如果你很仔细地观察身心的因果变化,你会看清楚当下心中不思维任何道理,对所观的法犹如见亲爹娘那么自信,自信不须依道理证明或他人指点,即对佛法自我承担,确定真的证悟无我。而且,你会肯定地跟自己说:“是我亲自看到一切只是因缘作用而已,身心就是这么回事,不是道理上明白无我,真的是事实本来无我。”你会很确定:“虽然无我,只要有因缘,就能说话、会走路、能造业、会起烦恼。”确定一切都是一系列的因缘变化,都无我地在运作,于是,你便见道了。

不同的择法有不同效果,你可能去观察:“我现在有没有起嗔心啊?有贪心吗?”优先处理贪嗔的择法,是不可能很快见道的。为什么呢?因为见道的重点不是处理贪嗔,贪嗔是今生修道时不一定处理得完的。见道是一见便永不再迷惑,心理行为上的烦恼习惯不是一刹那就能彻底断除的,修道要长久修断烦恼,所以,见道是顿见,修道是渐修。我如此解析,是想让你明白,如何选择正确的修法来快速破除我见。在修行的次第里,你必须要有清净的心,才能够去观察佛法。经典里面说,必须先要心清净,然后,才能见清净。所谓见清净,就是生起正见,破除我见。当一个人观察到身心只是因果作用,自然地

就知道身心无我,也知道戒律的因果作用,他不会随便乱持戒律的。

见道者自然对自己所修的法不再怀疑,并且知道就这样一直用功修下去,终归能够解脱。也就是说他已清楚地看到了那道路,并且心中朝向着那条解脱之路。

  1. 见道的难易证初果的难处

一个人见道之后虽然烦恼减轻,贪、嗔、痴还是一大堆的。为什么呢?因为贪、嗔、痴是修道所要断的烦恼。要证初果,关键在于有没有生起清净的心和是否正确择法。如果你择法时想怎么断贪嗔或行菩萨道,你就不可能很快见道。为什么呢?菩萨道是长远的,不是一下做到的,为了行菩萨道,整天向心外做利益众生的事,不去观察自己内心,就难见道了。所以,菩萨的广大道行要修很长久的时间。但是如果个人要见道,却不是很长久的事情。因此,我们对证初果要有信心,要弄清楚证初果难在什么地方,它的难处在于以下几点:

1、多数人不懂得如何择法,没注意所观的法是清理贪嗔呢还是清理我见?如果是先清理贪嗔,久难见道!

2、对证初果没有信心,失去四不坏信就不可能见道。

3、你认识第四禅舍念清净地的舍念与清净心吗?有没有以清净的心来观察佛法?

4、在修观时有没有放下一切的思惟、一切修法,只选择要修的法来观?

5、破我见并非破我(慢)执,别怀疑见道了为何有我执末法还能证初果吗?

很多人不敢相信这个时代还能够证初果。我用数字来使你们生起信心:佛在两千五百年前度众生。当时,度了好几万的阿罗汉,身边常随众就有一千两百五十人。阿罗汉那么多,三果就更多。二果、初果就更不用说了。佛在世时初果有多少人?经典说阿罗汉至少上万, 假设估计三果有三万,二果有九万,初果有二十几万,这样估计你看不过分吧!初果至少二十万啊!依佛法说这二十万人,证初果后还要继续修行的。佛灭后,那些证初果的人还要继续修,不是到天上就回来人间。也就是说这些初果的人要陆陆续续回人间证二果。就以两千五百年来除二十五万吧,两千五百年每年多少人得道?也就是说每年至少有几百人来证二果,初果应该是更多了。还有那些要证还没证的呢。他也要来嘛。所以,就算是末法,也会有人继续修行,乃至自己证果。他证悟了,也没人知道。所以,不要听人家说:现在末法了, 是不可能证果的。其实你用数字去衡量,就可以知道证果是可能的。

别信修净土者的见解——不信今生能修证 

谈到证果的问题,中国佛教界很矛盾:大家想要修行解脱,讲经说法的法师,劝人要解脱却不信今生能证果。南传佛教修行人都相信能证果,而北传佛教有很多法师和讲经师认为这个时代怎么可能证果, 证果的人肯定是个疯子。但是,我们要有自信能修能证,不然佛法不灵验了,那样不但无法宝也无僧宝了。在中国佛教还有一个更糟的现象,一听说有人修禅定到了四禅,都说那是大妄语,尤其佛学院都说不可能,修净土的人更不用说。这些都是没有遇明师指点,修行时只会在所学的道理里转来转去,所以认为是很难的。若遇到好老师,指导一句话胜读万卷书。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根据经典里的道理去修就可以吗?可以!但是,你不懂得大藏经里哪些经典是你目前最需要的。刚才说过: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那句话为何不写在经书里呢?那句话在道家叫‘火候’,火候是无法靠文字传的,唯有靠经验过者,在火候到时告诉你当下要如此修。你修到的那个工夫的当时,只需要某句佛法,当时老师一说你就领悟。当时如果把万卷书给你,你就被误导了。修行的火候就是这样,遇到一个明眼人告诉你,你目前就需要如此观修,一句佛法就够你受用了;  其它的法,你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多数人以为把经书背得滚瓜烂熟, 不必依老师指导就能修行,其实那是盲目选修经典里的某些法,于是东修一点西修一点。这类修行人就算修到有成就了,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修成的,于是无法指导他人。

不信者难以依法入定与证悟 

我所教的这系列修法,虽在南传佛教流传,当地有些学者却不以为然。其实,自古以来,很多修行成就者,在当时都有很多人不同意它。你们看过六祖坛经吗?没人信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证悟了,认为五祖怎么可能印证像慧能这种没学问的人,若你当时也在场,你如何分辨呢?一个人能不能证悟,不因为外表、学问、聪明,证悟跟这些无关,是和五力:信、勤、念、定、慧,以及烦恼有关。不因为会背书、  辩论、说法。

对证果的怀疑,是造成你不能证果的最关键原因。疑的烦恼会障碍修行。如果你怀疑某个法门,就没法修好。如果你怀疑这个法门的老师,你也没办法修好。怀疑自己不能修,也不能修好。所以,今天第一件要事,就是告诉你们,在这个时代还是能证果的!我不厌其烦地要你对法及对自己生起信心。我很清楚当我这样讲,就会有人骂我狂言惑众。可是,我非常自信地认为:那些相信能证果的人必会得益, 因为若有人信佛是大觉者、信法真实是如此、信僧真实能修成(出家或在家至少是初果的修行人)、信戒真能助道,佛说有此四不坏信者就 是初果,你还信有人能证果吗?你有此四不坏信吗?希望你和我同行。为何要听从那些无四不坏信(不信还有僧真能证果)的老师呢!决无此道理!若有此四不坏信,剩下的事,只欠自我承担,或设法去证实而已。

无智人前莫说,打你色身星散

这句话是永嘉大师证悟后说的,意思是勿让无智慧者知你的证悟, 知道了会把你弄得无处容身;六祖证悟后,五祖叫他立刻逃跑就是这个原因。若你对此四不坏信有信心,当你依法修了有所证悟,不要随便跟人说。第一点,无四不坏信者不信你能。第二点,你未必讲得赢他,理论讲输了就是你错。所以,不要随便让人家知道你的证悟,更不要轻易的教导无智慧的人。何谓无智慧者?无智慧者总有自己心中的最圆满的佛法道理,不爱听老师所讲的不如佛那样圆满的修行道路, 却最爱挑老师的缺点。还有,如果,你整天跟人家说我知道:修行证果是如此这般,怕人家不知道你有修行,这是犯上了我慢。而且,一般凡夫都看得出他人的我慢烦恼,于是认为有我慢的你只是凡夫在大妄语。其实,未证阿罗汉果就一定有我慢,所以修行人有我慢是很正常的。关于修行的成就,有修行的人都知道,老师的成就不一定高过徒弟,只是先后的问题,即老师先学会,然后你向他学,仅此而已, 不要以为老师绝对比学生厉害。假设你是三地的菩萨来人间投胎时, 我是一个老和尚,你来跟我这个老和尚出家,当然是跟我学嘛,对不对?虽然老和尚是个凡夫,他先懂得佛法,于是菩萨向他学法。所以说,修行嘛,三地菩萨的老师不一定是四地菩萨,各有因缘,各自成就自己的道果。如果有一天你认为我的学生很有道行,别以为我也有他的能力,老实说,我最高兴有修行超越过我的学生,一方面高兴佛法不虚,另一方面高兴他是我暗中学习的榜样。至于那些自以为修行到达终点的人,我总说:等着瞧!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陷入增上慢,慢是初果至三果最易犯的通病。

修观修错变成修定 

在修观的时候,定力太强观行就修不好。前面说过,在四禅八定里的五、六、七、八的定很难修观。如果一个人的定力非常强,他在修观的时候,一下子就入定了,他变成修定还以为自己在修观,结果他在浪费时间。往往很多人不明白,他在那里修啊,修啊,修到入定了,他还以为他修得很好。如果你修观修到入定,你就修错了。

所以修观的时候,不允许你们入定太深,但是要修观又不能没有定。因此,在修观时要天天保持四禅的定力,必须要每天都有能力一下子就上四禅,但是,修观时不要入四禅太久,入太久就修不了观了。为什么呢?因为入太久会造成心不想动的习气,观没两下子就入了定, 于是天天都浪费时间在定中。别人却以为你很用功修道,而且道行不得了,整天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但是,明眼人看来你修错了。所以, 修完四禅以后,我不鼓励你们入定太久。如果你们想要修神通,就应该长久入定;长久入定就能引发神通。如果你修观,一旦生起有智慧的观行,你会觉得入定是很无聊的事。为什么?进去了,终归要出来, 出来了觉得心动乱,于是又想要进去。所以,别忘了修定的目的是为修慧,入定是为了训练不同的心力——定力。

你们明白了这些,以后修观就懂得怎么做。择法重点:除所择之法,不许思惟其它佛法

修观最重要的重点就是你一定要保持心念清净。修观时跟修定一样,不允许动第二个杂念。在修定观呼吸时,动任何杂念就要从禅定掉下来。在修观做择法时,一个时期只允许观察一句佛法,不可以动第二个佛法的念头,要如此修。如果择法正确,七觉支很快就会生起来。如果你修一段时间,就来向我报告你的觉悟,我会当你放屁打妄想,因为修观时去玩味所觉悟的道理是没有用处的,你不知道是在打妄想,还以为自己有所领悟。在整个修观的过程里面,要点是什么呢? 修观能达到觉悟的要点,不在所观的道理上,而是生起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轻安觉支、喜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让这七种心念生起来,就能觉悟了。所以,修观时生起任何其它佛法知见都是妄想,要立刻斩掉它。修出七觉支前的觉悟,是落入闻思的觉悟,修出七觉支,你就会很快觉悟证果。关于修观,今天就讲到这里。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