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苦圣谛——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一、苦圣谛〗 苦既是逼恼的意思。众生经常被无常所患累、所逼恼,所以说是苦。苦相可分为三苦以及八苦;苦果可分为有情世间以及器世间 …

《定慧之路》第四版序

《定慧之路》第四版序
致光法师,新加坡人,一九八零年于台湾受戒后到泰国森林道场参学,两年后于泰国受沙弥戒,一九八八年于腊布里受比丘戒,法名Apakaro,译名致光。之后一九九二年去斯里兰卡向Amatagavesi寻灭禅师学习禅法,于一九九五年开始教导止观禅法。这本《定慧之路》是由明至居士将法师所开示六讲的禅修内容笔录成小手册,之后由法师添加附录补充有关经论而成本书。

信心铭之道-摘录(广超法师著)

《信心铭》的信就是信至道,至道就是禅宗常说的本性或自性,在《圆觉经》、《般若经》等经中称之为智性、觉性,在唐朝以前称为道,其实道是道家的用语。到了唐朝时,不再称为道,改称为自性。可能是六祖不曾学经教,把觉性讲成本性、自性;然而,六祖所讲的本性或自性,不是分别有法才有其自性,而是诸法本具法性。禅宗认为心外无法,法性就是心性,因此《六祖坛经》所指的本性、自性,就是指心性,其他禅师所说的本性、自性亦然。然而,法性本空性,所以心性本无自性,心知万法无非是空心知空法,比如镜子空无一物方能照物,我们可以说镜子因照见而成镜性——能照见之性,那么,空心知空法即觉性之知。换句话说,觉悟心的本性或自性就是觉悟空心本具觉性。

《四圣心源》卷7.[清]黄元御

中风者,土湿阳衰,四肢失秉而外感风邪者也。四肢者,诸阳之本,营卫之所起止,而追其根原,实秉气于脾胃。脾土左旋,水升而化血,胃土右转,火降而化气。血藏于肝,气统于肺,而行于经络,则曰营卫。四肢之轻健而柔和者,营卫之滋荣,而即脾胃之灌注也。
阳亏土湿,中气不能四达,四肢经络,凝涩不运,卫气阻梗,则生麻木。麻木者,肺气之郁,肺主皮毛,卫气郁遏,不能煦濡皮毛,故皮肤枯槁而顽废也。诸筋者,司于肝而会于节,土湿木郁,风动血耗,筋脉结涩,故肢节枯硬。一日七情郁伤,八风感袭,闭其皮毛而郁其经藏,经络之燥盛,则筋脉急挛,肢节拳缩,屈而不伸,痹而不仁也;

《四圣心源》卷6.[清]黄元御

腹痛者,土湿而木贼之也。乙木升于己土,甲木降于戊土,肝脾左旋,胆胃右转,土气回运而木气条达,故不痛也。水寒土湿,脾气陷而胃气逆,肝胆郁遏,是以痛作。
盖乙木上升,是为枝叶,甲木下降,是为根本。脾陷则乙木之枝叶不能上发,横塞地下而克己土,故痛在少腹;胃逆则甲木之根本不能下培,盘郁地上而克戊土,故痛在心胸。肝胆之经,旁循胁肋,左右并行,而三阳之病,则外归于经,三阴之病,则内归于藏。以阴盛于内而阳盛于外,故痛在脏腑者,厥阴之邪,痛在胁肋者,少阳之邪也。

传心法要(下). 黄檗断际禅师

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虚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不用别求,有求皆苦。设使恒沙劫行六度万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为属因缘造作故,因缘若尽,还归无常。所以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但识自心,无我无人,本来是佛。

传心法要(上). 黄檗山断际禅师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实相宝藏论颂

此中最初宣说无有处 无有自性体性本空寂
虚空平等菩提心大界 曰何显现如来无自性
曰何虚空广大界生处 情器四大转变皆显现
如空之色彼无有自性 菩提心所现法亦如是
犹如幻化影像所显现 自性是空本无有实体
境有诸法显现时分中 菩提心中不动无实体
犹如梦境眠中无动摇 境相现时亦无有自性
境有轮涅菩提心之体 如是无动无实体相状
如是诸法若于心中现 非心亦非异于心余法
无而明现幻化之自性 当下性即超越言思义
是故心中所现一切法 现时应知性本是无有
如是如外境相无自性 有境菩提心之自性者
亦是无有之体如虚空 超绝言思说议应了知

法界宝藏论

本体离戏论,其力(用)现时,不观外,不观内,不住中间,认识明性独露,无分别取性。(惟认取其为豁然明智,以无执着分别为性)即能通达,除离戏论独露本体外,别无他事。故名无二自然智。若由说本体与其力(用),便执智(之)住(分)与显现(分)为二,谓体应不分别住,力应修习显现解脱,将修持分为二分计,乃未知关要,未识自体之现相也。此中虽别说体力(自体与其力用),然于自体现诸境时,如明镜中现诸影像,离一事一体明性独露外,更无他故。修显现时,亦自安住独露本体。修彼住时,明相不灭,自然显现。现识独露,如同影像;住识自然智,如同境体。此二无别无异,独自炯露,离诸戏沦。本来清净之法性本体,遍尽自性,名自然智。或光明智,胜义谛,本脱法身,明性菩提心等,随立何名,然应了知,此独露自体,本净自显者也。(其体澄澈独露,本净自显者也。)此大圆满所诠之本体(澄澈本体),即彼真理。或名顿断,或名炯露,或名透澈,或名本脱,或名本净,或名任运,虽有种种异名,义唯凡独露一点。

除暗明灯释

首先,要依靠听闻如大海般的教法;其次,反复思维以获得定解;而后,长期持久地安住于平等性之中而进行修持等等。就像这样的修持方法在其他多数经典中都有广泛的论述。
而如后两者,则不需要依止广泛的闻思等,而是只需依靠诸多善贤上师殊胜的恩德,以窍诀修持规与加持转移规之甚深窍诀,不断护持如手直指般所介绍之自心本觉。在家密咒士大都可以不需要通过十分艰难的苦行,而只需要很容易地在家中护持此心性,以此便可以毫不费力地抵达四种持明之地,并于即生便能现证究竟之果。这就是下八乘无可匹敌之制胜九乘之巅,阿底瑜伽的甚深之道力!

《最上乘论》五祖弘忍大师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

《六祖坛经》–(敦煌本)

惠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其时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人,韶州刺史韦据及诸官僚三十余人,儒士余人,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刺史遂令门人僧法海集记,流行后代,与学道者,承此宗旨,递相传授,有所依约,以为禀承,说此《坛经》。

《唱道真言》-[清]青华老人传

吾见世之学道者,往往谬于传习,说铅说汞,哄动一切含灵,痴心妄想,希图长生;究其所传,不过指点一二工法,自以为骊珠在握,要人财宝,受人礼拜,做出师家模样。吾每见之,未免叫一声罪过!夫修行之士,未有不了明心地,而可以跳出阴阳五行之外,与太虚而独存者。所以真仙度人,每每教人从心地上做功夫,炼得方寸之间如一粒水晶珠子,如一座琉璃宝瓶,无穷妙义便从自己心源上悟出,念念圆通,心心朗彻,则自古以来仙家不传之秘,至此无不了然矣!

最上乘论. 五祖弘忍禅师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

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已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反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反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三毒者,贪嗔痴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承,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达摩大师血脉论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第一讲:定慧基础知识和修定的基本方法

这本《定慧之路》是由明至居士将法师所开示六讲的禅修内容笔录成小手册,之后由法师添加附录补充有关经论而成本书。致光法师,新加坡人,一九八零年于台湾受戒后到泰国森林道场参学,两年后于泰国受沙弥戒,一九八八年于腊布里受比丘戒,法名Apakaro,译名致光。之后一九九二年去斯里兰卡向Amatagavesi寻灭禅师学习禅法,于一九九五年开始教导止观禅法。

迎请寻灭禅师的到来

迎请寻灭尊者灵骨舍利,是中国,新加坡,斯里兰卡三国法师和大德居士共同愿力所感召的结果!萨度!萨度!萨度!
寻灭止观的教法是寻灭尊者根据流传在斯里兰卡的古佛教经典中逐渐整理出来的一系列有效的禅修方法,继承了南传佛教的特点,又不同于南传佛法,特别是五遍行,心生灭,远离十八界以后的修法。
这些有次第,有深浅的殊胜佛法是非常难得的,它经致光法师不辞辛劳传到了中国,使我们有缘修习到寻灭止观。因致光法师的功德,寻灭止观在中国可以说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

19三法印——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四、总结: 佛法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如果有人演说佛法,其佛法中包含这三个真理,那么,这些佛法就是属于出世间法,称为究竟、了义法。既…

17诸法无我——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二、诸法无我 所谓“法”就是东西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 个时候,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称为法。 “诸法无我”告诉我们在世间的一切事物…

16诸行无常——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一、诸行无常: 因缘造作之法称为诸行。“造作”之义是我们用心驱使身、口、意去做种种行为,称为造作。它分为身体(身、口)造作和心理(…

15三法印——佛学基础知识

五蕴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三】、三法印 三法印即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涅槃寂静。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它宗教是绝对没有的,这是佛教的特色,与其…

13十二因缘的还灭门——佛学基础知识

——返回《佛学基础知识》书目 六、十二因缘的还灭门 我们在十二因缘的流转中,以如何灭除它的角度来看,叫做还灭门。要怎样才能把老死灭掉?佛陀观察只要不“生”,就没…

06业的自性——佛学基础知识

六、业的自性 佛法中所讲的“缘起性空”是最讲究的法。这句话之意是: 一切法都是众因缘在生灭,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没有自 性,不是永恒存在,是无常的,这是万…

51超越幻境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善知识前辈,最近坐中一旦心定就会出现深邃蓝的仿佛湖水一样的境界,忽大忽小边际不定形状时常变化。有时想定住它,但稍一用意就…

43素食与营养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楼主大德您好!我相信素食可以培养慈悲心,可以压制嗔心,可是长期素食的话,如何保证营养(蛋白质)?请谈谈您的看法。 答:担心营…

35大乘三昧

大乘三昧是大乘人的修行,主要是百八三昧,细说有无量三昧。智慧的三昧可以在动中修,有一些深三昧却需要以四禅的定力为基础才能修。大乘的三昧远远超胜世间的四禅八定,几乎是不同质不可比的差别。一个修菩萨道的人,修了大乘三昧,才能有足够信心,足够的能力去行广大的菩萨事业,这都是胜义事,不可显说。
(附录:百八三昧名录,听闻记忆这些三昧名称者,有无量利益

34导引通脉的危害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网友问:先生您好,我是打坐吧的拳击手**,我二十多年前开始打坐,气息从会阴过尾椎、腰、夹脊、玉枕、百会、下降到眉心、人中、下唇下…

33自心是导师

问:师兄,末法时代妖魔胜多,如何辨识?又如何选择正道及辨识?那几位师傅的书籍可以推荐
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心若直无欲,何处有妖魔?三法印为鉴,无所得为得。佛经为手册,实修为试验。自心是导师,戒律为准绳。四念处为修,随缘请问人。依智不依识,依法不依人。
(编者注:自心是真正的导师。了义的皈依,是皈依自性佛法僧。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现实中善知识引导见自性的殊胜作用!)

23除惑开慧(结构化修行3)

——返回《禅定实修问答录》书目 问:请教老师开悟的方法?利益无量众生,谢谢。 光彻五轮答:要开悟,就是要修智慧。 首先,开宗明义,为什么要修慧。就是要实现学佛初…

当我们有新信息时是否允许通知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