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灭尊者开示录-1 :佛教哲学的独特性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说明:本文由光彻五轮翻译小组根据寻灭尊者讲法英文原稿翻译成中文,法师讲法为英文录音,中间穿插有巴利语系词汇,此文翻译极其艰难。感恩陈佩国居士提供英文原稿,感恩翻译小组众义工为此文付出的艰辛努力!)

(编者注:寻灭尊者(Venerable Amatha Gavesi)是斯里兰卡古都康提郊外的德瓦那佩迪斯止观禅修中心(Devanapati Samatha Vipassana Meditation Centre)的创办人,也是斯里兰卡佛教界公认的难得一遇的圣者,其禅修传承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世纪来到斯里兰卡的两位阿罗汉,即孔雀王朝阿育王的一对子女——马欣达比丘和桑加米达比丘尼。尊者诞生于1918年,2003年6月11日圆寂,世寿85岁。曾多次受邀到美国、澳洲和马来西亚指导禅修,1992年,尊者在广超法师的邀请下,赴新加坡传授禅法,此后十多年从未间断。


Ven A Gavasi 阿罗汉寻灭尊者讲佛法 (时间1994年10月8日)

兄弟姐妹们,佛陀宣讲的哲学是独特的,它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佛陀找到了人类脱离“苦”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来源于人的自身而非外部。佛陀人生的前40年中,30岁前他在皇宫里过着王子的生活,其后离开了皇宫寻求苦的根源。佛陀意识到,作为一个沉浸在六根享受中的普通人类,无法指引他寻找苦的根源。佛陀在皇宫里度过王子的生活约30年,在他儿子出生的那天,佛陀离开了宫殿。佛陀拜访了当时的几位伟大的瑜伽禅定导师,如阿逻罗·迦罗摩 (*Allah-Kalla-Arun-Karam*),并向他学习禅定从一定到七定(无所有处定),再与其他老师学习到了禅定八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是当世导师可以实证达到的最高级别禅定成就。思想家们被悉达多王子的成就深深吸引,故邀请王子与他们共同生活,并向他人传播知识。

佛陀发现,在此过程中他无法寻求到问题的答案,因此他离开了瑜伽禅定老师,追求另一种极端的苦行。佛陀认为,通过让自身身体遭受痛苦,可以让他了解痛苦。长达6年的苦行,过程非常的艰辛,佛陀甚至濒临死亡。六年苦行后,他仍然没能找到答案。因此,佛陀放弃了苦行,走向了中道。他吃了足够的食物,恢复并维持自己的健康。那天晚上,他走到一棵枝叶繁茂的菩提树,决定在这棵树下继续打坐,并且坚定的发愿,即使他的骨头和肉身全部被破坏,若不成就正等正觉誓不起坐!约在午夜之前,佛陀具足了神通及天眼通,并且能够看到他的前世。菩提树下冥想彻悟,使佛陀确信他所走的路是正确的,将使他了解苦的真谛。

从那以后,佛陀对人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佛陀发问道,人类是怎么一种存在?人类具备使用六种感官的功能,同时这六种感官又是人类仅有的功能。当他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是不是人类自己自身在使用运用这些功能?抑或是有其他的力量创造了六根所具备的功能?当他深入研究这一方面的问题后,他意识到,除了思维过程产生思想,并驱动人类的六根活动之外,没有其他的外部能力可以执行六根的功能。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佛陀开始进一步的探寻是否有一种来自外部的力量,可以让人们产生思想并驱动人们执行各种感官的活动。他发现并没有这种力量,没有来自外部力量来驱动人们的感官的活动。佛陀在3年的时间里不断进行深入探究,最终发现人类的存在只不过是六根的表现,也就是行蕴(Saṅkhāra)的产物。理性的行为和活动的意愿,都是基于因缘造作形成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人能左右这种的行为和意愿。许多人进一步研究了六根的行为表现,最终意识到我们所谓的人类,所谓的世人,是一种活在欺骗中的生物。基于人的六根和因缘创造活动,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和认知器官所产生行为,所有世人都躲不开这些认知和行动。

最终,佛陀意识到了苦的真谛,了解了苦的真谛,只有苦的呈显,没有受苦的“人”存在。这种痛苦是由无常引发的,但由意识造成的妄想,误导人们认为六根所感受到的东西即是存在本身。在这方面的探索进一步让佛陀看到,意识到意识本身正在通过存在而制造欺骗,并且存在欺骗以创造思想以执行感官基础的活动。创造思想的同一心理因素,也在创造思想的人的脑海中产生幻觉。

造成上述活动的原因就是“五蕴”,五蕴是创造出人类思想的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人们被误导,他正在看到某物,或者正在听到某物,或者正在闻到某种气味,或者经历一种味道,或者接触某种东西,或者在思考某种东西,而正是这五蕴说带来的思想本身,让人们感到形成了存在的概念,同时也形成了妄念,这就是存在。对于妄念的产生,帮助人们创造思想的五蕴,也造成了人们的误解。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包括对一切存在形式的感知,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的感受,对境遇所形成的想象,其他对境的一切之心之作用以及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之本体。基于五种心理因素,由因缘和合而形成的思想分别是接触,感觉,知觉,意志力和注意力。这些非常相似的心理因素造成了存在的幻觉。佛陀非常深入地探讨了存在的概念。

比丘古斯尊者(Venerable Bikkus),兄弟姐妹们,今天的演讲主题是佛陀传授的,因为人类的解放是独一无二的。佛陀没有以任何方式使我们感到,他为人类解放所指明的道路,是属于他所祝福的东西,或者某种外部力量融入了他,让他选择了这条道路。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佛陀以王子的身份作为其人生的开始,随后成为了比丘,最后证道成为佛陀。在此过程中,在世人的眼中,佛陀一直是一位普通人。佛陀没有宣示,他所发现的真理不是任何的外道或者外部力量向他揭示的,而是佛陀自己殚精竭虑,通过拜访当时的几位大师、思想家,与他们深入交流了内心的想法,从大师和思想家身上汲取思想的能量,并将这些思想付诸于实践的检验,验证佛陀所认为的真相是否为真理。

在走上证悟之道前,佛陀是一位王子,在宫廷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已婚并育有一子,罗睺罗王子。随后,他放弃了王子的荣华富贵,离开宫廷踏上了寻求真理之路,尝试理解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当时人们认为苦行,包括给身体痛苦的感受以及让肉体感受痛苦,会让人们证得真理。佛陀尝试苦行六年,几乎就是饥饿到了弥留之际,连一起苦行的人也都以为他快死了。然而六年的苦行尝试,佛陀认为依然没有找到真理的答案。因此,佛陀放弃了苦行,过了一段正常的生活。恢复健康后,佛陀认为通过他自己的思考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佛陀认真地思索,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开悟明心圆满大觉。他意识到并获得了远距离观看事物的心理力量,还获得了看到自己前世的心理能力,通过这两种能力,极大地说服了佛陀,他找到了寻求真理的道路。佛陀当时仔细地分析了人类,可以执行六项功能: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品尝,用身体接触感知并思考。这是人类具备的六种能力。世人所认可的人类活动,都是基于佛陀所分析的六种感官而形成的认知。

通过佛陀的仔细分析,他了解了六种感官是怎样工作,从而使人可以从外部感觉到感官对象并体验这些对象。他发现人类的精神能量形成了思想,而正是人的思想驱动六种感官可以执行认知的功能。佛陀还意识到,若仅凭躯体的某一组成器官或者元素,是无法完成任何行动的。身体所有的运行都是由意识驱动的结果。然后,他仔细分析了六种感官基础的六种运行,并意识到正是思想的形成使得这些感官基础能够感知物体。佛陀以其极大的智慧进一步探索发现,通过感官与物体接触的精神能量,利用5种常见的精神因素来创造思想,进行了感官基础的活动,分别是触觉,感觉,知觉,意志力和注意力。佛陀进一步分析验证一个人的认知是不是如上述方式进行,他发现,信念赋予了一个人去体验一种基于感觉活动的指令,即在他内部会形成命令让他执行。所有人都一样,意识创造了妄念,妄念创造的同时,非常相同的心理因素形成了思想,驱动感官器官执行活动,从而又形成了妄想。

通过深入分析六个感官形成的活动,佛陀发现每个人都创造了一个世界。每个人的世界都不过是在六根基础上感知经历的集合。既然他意识到这六根中的每一个功能都是通过思想的创造来执行的,那么正是这种意识创造了所谓的生命。意识本身创造了人所感知到的世界,而不是这个人实际所经历的客观世界。通过佛陀伟大的智慧他意识到了五蕴的集结,五蕴是人们形成思想的精神因素,人们通过看到,听到,闻到,嗅到,尝到,接触和思考,创造出存在的幻觉从而使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根据佛陀的分析,这个由人创造的世界,只不过是通过六个感官器官获得的体验。六根根据思想的指令,通过其自身的功能从外部接收体验。这些所谓的我们生活中的世界,不过是基于六根在不同的因缘下集合形成的体验。上述的体验让世人觉得自己存在并生活在世界上,而且这个就是他本人。

有人会提问,六根所感知的事物是否都是真实的。佛陀意识到,所有世界上存在的东西,实质都是无常的、不完美而且是短暂的。他意识到,人通过意识创造一个周边的世界,六根所带来的感受其实是彻底的虚幻。但世人相信这种虚幻。有人问,基于这种虚幻,究竟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抑或是不存在的。佛陀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每个人在其世界中不断发展出了共存的能力,我所生活的世界,在任何其他人所生活的世界中,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周围创造的所有世界都是由心,也就是意识造成的幻觉。最终意识到,这种所谓的世界并非如此,是由因缘产生的大量活动,但世人并没有能力理解和认识,世人只能通过六根的表面现象了解事物,因为他们无法深入探究众多活动的内在因缘。世人只能通过表象认知世界,并认知自己。佛陀意识到人们经历的苦难是由因果造成的,他进一步去探寻根源,而原因又在于六根之上。感官的感受以及思想的形成都是心的自发活动。

当眼睛看到一个物体,物体的图像投射在视网膜上。意识的出现使三者因为心理因素融合为一体。然后,整个“看到”的过程都是心理的过程。但是佛陀将其归类为“意识形态”的意识创造出不存在的情况。这个过程在人们的思维中创造出一种欺骗,让人们以为物体是用眼睛“看见”的。正如众生更早之前做的,由意识创造的存在,又是由接触,感觉,知觉,意志力和注意力五种常见的精神因素创造的,精神因素也造成了妄想。

早前的课程中,我为大家举例说明了这种创造是如何形成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再深入探讨该主题的这一方面。我们将通过研究六根的功能和产物,重点探讨佛陀所传授的哲学的独特性。他意识到,没有人看到,闻到,触到,尝到,闻到和思考,这些活动都是根源于因果,是意识导致上述活动。佛陀具备了可以看到前世的能力,通过观察前世,佛陀可能想起了这些问题:人类,所谓的世人,在世上生活一段时间后死亡,他们的意识发生了什么,在死亡后经历了什么。他通过觉悟所具足的能力观察了已逝的生命,他看到了分娩,看到了他们完全死亡的身体,都是由各种元素组成;而从一个世界到达另一个世界,意识都是连续的。佛陀仔细地观察分析,最终发现这种意识的连续,根源于人们所创造的欲望。从看到的、听到的等六根所产生的意识形成了欲望。佛陀可能已经探究过,这种欲望是否被某种外在力量引入人体,他意识到并不存在。佛陀曾经被某个婆罗门质疑过,关于这种欲望是如何在人类中产生的。他从人类具足六根的那天起,人类就对通过六根获得的感官体验产生了依赖,从而形成了欲望。随后的人类活动中,人类不断产生欲望,并建立了非常牢固的习性。

兄弟姐妹们,要记住,这种意识的自发活动不会产生欲望。意识的自发性活动仅让你可以启动这些感官器官的感知。您看到了,那仅仅是看到了,你听到了,以及闻到了气味,触觉接触了,你思考,这些活动里面都没有欲望。解释这个疑惑最好的例子,就是佛陀给婆醯迦(Bahiya)的建议。当婆醯迦在路上遇到佛陀,并请佛陀开示这个问题,佛陀的回答是,婆醯迦,用眼睛只用来看,用耳朵只用来听,对于六根的其他感官也是这样,不要用六根来追求其他体验。其后,婆醯迦证得涅槃。

许多例子中,佛陀清晰开示,感官基础的自发活动不会产生欲望。对于世人而言,一旦他通过感官体验到某种东西,他便会继续思考,如果这是他经历过的某种私人的体验,他就会产生某种感觉。如果这是让人享受的感觉,他就会生起依恋;如果这不是他所享受的,就会对它产生厌恶。这些是促进欲望的两个极端,这两个是满足欲望的两个极端,而这两个是维持欲望的两个极端。兄弟姐妹们,感官感受之外的额外活动是什么,就是我们通过感官获得的体验之后进行的不必要的思维。毕竟,思维是通过看、听、闻、尝、触和想而产生的。

但是,如果你在这个事情上专注、思考并继续执着,它将让你最终形成依恋或者延误。佛陀意识到,这个就是欲望产生的原因。世人对此习以为常,但这并非由外部的力量造成的污染。欲望造成了人类的痛苦。欲望导致死亡后继续轮回又诞生,欲望在世人的生命中,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延续。因此,在那之后,当你濒临死亡时,您将获得“内在”的重生。你意识到自己快死了,而在体内产生的下一个愿望是重生,然后导致下一次的重生。因为欲望会带来下一次的重生,重生后让你再次受苦,因此,欲望是带来痛苦的根源。

有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现正遭受苦难,这个苦难是外部环境或者力量强加在我们身上,还是我们自己内在形成的?佛陀教导的哲学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上,他没有发展任何外部的因素或者力量导致了我们心灵的污秽。他了解到当世人对某些东西感到不满意的情绪时,这就是导致世人受苦的原因。由于世人的无知导致自己形成了错误的结论、错误的信念、错误的理解,从而造成了世人的苦难。佛陀在教义中开示,要在这些苦难中解脱,就必须意识到上述的问题,并且不再重犯。世人轮回在苦海中,是因为不断重复产生欲望的过程,而且在一世又一世的轮回中不断重生,不断受苦。但如果世人可以按照佛陀的引导,意识到事物的正式本质,兄弟姐妹们,这样世人就有能力超脱轮回,脱离苦海。

如何脱离苦海?需要通过摆脱欲望的枷锁。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欲望,你会发现欲望就是你的感受。欲望生而又息。欲望是怎样在世人身上留存的呢?通过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思想,你一次又一次的去追求那些让你有欲望的活动。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六根让你一天的不断地体验,不断地产生欲望。这些活动深深扎根在世人的行动中,因此,世人在创造欲望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花费功夫。欲望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你甚至都意识不到欲望的产生。你干了一件漂亮的事,然后这个念头就产生并消逝了。但你有时会不知不觉地追求它,想起自己看到的美丽事物,并想着从美丽事物的某些方面获得吸引力,并因此而受到吸引,那就是欲望。如果不是你喜欢的事物,那么它会让你对其产生某种厌恶。因此,这种行为再次促进了欲望。

(B面)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佛陀如此重视正念。在佛陀教导的八正道中,正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念对四念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念是佛陀带领人们摆脱欲望的正道。为何佛陀对正念如此的强调?因为没有对正念的理解,世人总是很容易地生起欲望、维持欲望,并在各种行为中养育了欲望。与此同时,忽略了自己所想、所为的觉知。慢慢的,你变成了一台机器,不断地执行任务满足欲望,毫无察觉地不断重复这样的行为。就这样,欲望在你体内不断变得强大,这就是佛陀说,要正念、正念、正念,对于所做的一切维持正念。

同时,对于你觉知到的真实的生活维持正念,看到的世人生活中的苦。你用六根感受的东西,他们生而又逝,并没有任何的价值,现实中的各方面都是如此。兄弟姐妹们,如果你根植于此,并坚定于此,你将无所畏惧,因为当你看到了东西之后,你便真正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就是无常的。在这个事物中没有实体,并非永恒。那是在你看到东西后,需要立即在你的脑海中浮现的现实想法。用这种方式创造“看到”的心境,这就是正念。

兄弟姐妹们,如果你习惯了,那么保持正念很简单的。维持这种习惯,唯一的方法是在做事情的时候保持警觉。为了不让不好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你需要用正念的方法不断检查生活中的行为。这就是佛陀所说的,有漏/污秽是从你的心念中产生,而不是由外部的因素或者力量形成的,因此是由你自己造成的。有漏会对你产生误导,让你在轮回的路上一次又一次的死而复生,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受苦。

这是欲望,佛陀实际上发现欲望是我们受苦的原因。正如我所说,出生既是痛苦,而欲望是轮回重生的原因。因此,因为你的欲望,你一次又一次地轮回重生。为什么会不断地维持欲望,因为你缺乏正念。对什么的正念?对生活真实本质的正念。因为你只是生活在生活的表象中,没有对事物的本质保持正念,所以你被误导了。因此,佛陀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保持正念。对以下四种情况保持正念,可以让你远离欲望的产生。第一是身念住,对自己身体的行为以及他人的身体保持正念;第二是受念住,对于来自六根的感受保持正念;第三是心念住,对于心念的产生保持正念;第四是法念住,对于自身学习的佛法保持正念。以上四念住是佛陀教授我们的方法。这些是非常非常简单的方法,让世人舍离欲贪。

返回书目——《寻灭尊者开示录》

另外推荐这篇文章: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想实修实证的强烈推荐阅读此文哦!
支持长按扫码支付宝打赏长按扫码微信打赏
随喜发心❤福慧增长!

喜欢就打赏支持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

允许通知(Enable Notifications) 好的(OK) 不(No thanks)